-
1 # 醫聯媒體
-
2 # 胡洋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說:“醫生,我不怕死,但是我怕痛。”還有一些患者會擔心地說:“醫生,我忍著,不能吃嗎啡,會上癮。”這些想法都是由於對癌痛的不瞭解和對嗎啡類藥物的妖魔化引起的。
2017年中國版成人癌痛指南指出,約四分之一新診斷惡性腫瘤患者、三分之一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以及四分之三的晚期患者合併疼痛。疼痛產生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1)當腫瘤侵及胸膜、腹膜或神經,侵及骨膜或骨髓腔使其壓力增高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時,患者可出現疼痛,如骨轉移、骨腫瘤所致的骨痛。肺癌侵及胸膜可致胸痛。肺尖部腫瘤侵及臂叢可出現肩臂疼痛等。
(2)壓迫性疼痛,腦腫瘤可引起頭痛及腦神經痛。鼻咽癌頸部轉移可壓迫臂神經叢或頸神經叢,引起頸、肩、臂痛。腹膜後腫瘤壓迫腰、腹神經叢,可引起腰、腹疼痛。神經組織受腫瘤壓迫常常同時並存神經受侵襲。
(3)空腔臟器被腫瘤阻塞時,可出現不適、痙攣,完全阻塞時可出現劇烈絞痛,如胃、腸及胰頭癌等。另外,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時,可壓迫腋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腫脹疼痛。
(4)張力性疼痛,原發及肝轉移腫瘤生長迅速時,肝包膜被過度伸展、繃緊便可出現右上腹劇烈脹痛。
(5)腫瘤潰爛,發生感染可引起劇痛。
2.腫瘤治療中引起的疼痛
腫瘤治療中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治療的常見併發症。如放射性神經炎、口腔炎、面板炎,放射性骨壞死。患者免疫力低下出現帶狀皰疹產生疼痛。化療藥物滲漏出血管外引起組織壞死,化療引起的栓塞性靜脈炎,中毒性周圍神經炎(長春鹼)乳腺癌根治術中損傷腋淋巴系統,可引起手臂腫脹疼痛。手術後切口瘢痕、神經損傷、幻肢痛。
3.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
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如衰竭患者的壓瘡,機體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區域性感染而產生疼痛。另外,前列腺、肺、乳腺、甲狀腺癌等出現骨轉移而引起劇烈的腹痛。
下面再來談談患者對阿片類(嗎啡類)藥品的擔心,對於需要長期接受鎮痛藥物治療的病人,其實使用阿片類藥更安全有效。長期用藥對肝臟及腎臟等重要器官無毒性作用。相比之下,NSAIDs類藥物長期應用可引起胃腸道和腎臟毒性,並且會明顯抑制血小板功能。大劑量對乙醯氨基酚可引起肝臟毒性。
除便秘不良反應外,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大多是暫時性或可耐受的。阿片類藥物的嘔吐、鎮靜等不良反應一般僅出現在用藥的最初幾天,數日後症狀多自行消失。對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行積極預防性治療,可以減輕或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哌替啶(即老百姓常說的杜冷丁)列為癌症疼痛治療不推薦使用的藥物。哌替啶的鎮痛作用強度僅為嗎啡的 1 / 10。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長,而且具有潛在神經毒性及腎毒性。此外,因哌替啶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給藥。肌肉注射本身會產生疼痛,不宜用於慢性癌症疼痛或慢性非癌症疼痛治療。
長期用阿片類鎮痛藥治療,尤其是口服或透皮貼劑按時給藥,發生成癮 ( 精神依賴性 ) 的危險性極小。對阿片類藥物產生耐受性或身體依賴性並非意味已成癮,也不影響繼續安全使用阿片類藥物鎮痛。阿片類控、緩釋劑型或透皮給藥的方式,按時用藥可以避免出現過高的峰值血藥濃度,從而減少發生成癮的危險。
良好的疼癌控制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尤其是急性疼痛。如存在腫瘤科急症相關的疼痛,如病理性骨折、腦轉移、感染及腸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應首先邀請相關學科進行多學科討論,既要治療引起疼痛的相關疾病又要處理併發症,為每例癌痛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鎮痛方案。癌痛多數是慢性疼痛,部分癌痛患者雖經長期規範治療但疼痛仍沒有得到理想的控制,最終發展成為難治性癌痛。難治性癌痛原因十分複雜,其中多數是神經病理性疼痛,需要仔細檢查和動態評估;需要由腫瘤科、疼痛科、介入治療科和麻醉科等醫師共同參與,做出準確的診斷,從而指導治療,做出適合每個個體的治療。
-
3 # 鉑桐疼痛
疼痛是晚期腫瘤患者的常見症狀,有統計晚期腫瘤患者有70-90%伴有疼痛,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是中重度疼痛,從而吃不下、睡不著,不能活動,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那麼,為什麼有的患者會有這麼嚴重的疼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體差異的原因。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對止痛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同樣是骨轉移,哪怕是同一種疾病同一種部位的轉移,可能一個人是輕度疼痛,而另一種病人是重度疼痛。同時,同樣是重度疼痛,有的人一天用10mg就可以控制,但有的人一天用100mg也控制不了。所以,對於癌痛治療來說,一定要個體化。
第二,腫瘤的生長速度、大小和侵犯位置不同,也會導致疼痛的差異。如果腫瘤生長在身體疼痛感受器分佈比較稀少的地方(比如脂肪內),那麼即使腫瘤很大,病人也不會感到疼痛。但是如果腫瘤剛好在神經或者大血管附近生長,或者腫瘤短期內生長迅速,使腫瘤周圍組織或器官壓力過大,或者腫瘤放療或化療藥物損傷相關神經等原因,引起身體內神經受損或者組織缺血缺氧,就會產生劇烈疼痛,使病人難以忍受。比如,骨轉移後腫瘤壓迫坐骨神經引起下肢疼痛,腫瘤壓迫肋間神經導致胸痛,胰腺癌刺激腹腔神經叢引起劇烈腹痛,宮頸癌壓迫周圍血管和神經叢導致盆腔和下肢疼痛,肝癌比較大的時候刺激肝包膜導致肝區疼痛,乳腺癌鎖骨上或者腋窩放療損傷臂叢神經等,都可能引起劇烈疼痛。
第三,疼痛在早期未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控制,或者治療不規範,就會發展為難治性癌痛,從而造成疼痛越來越重而且難以控制。有許多病人或者醫護人員不認為癌痛是一種疾病,或者怕藥物吃多了“上癮”,能忍就忍,能不吃藥就不吃藥,結果導致長期慢性疼痛刺激後,大腦對疼痛的刺激造成過度反應(我們稱之為中樞敏化),就會造成疼痛越來越重,也越來越難治。就像我們有的老年人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後,採取“拖”的策略,結果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肺炎導致全身感染,最後越來越難治一樣。所以,癌痛一定要在早期得到及時和充分治療,不但會使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也會給後續的治療帶來方便,從而活的更好,活的更長。
綜上所述,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之一,不同的人對疼痛耐受不一樣,對疼痛的治療反應也不一樣,腫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長速度也不一樣,不同的病人所接受的治療時機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因此,發生的疼痛程度也不一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對不同的病人進行個體化治療,早期而且及時地透過對腫瘤本身治療、止痛藥物、微創鎮痛以及其他治療手段綜合應用,我相信,無論多重的疼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
4 # 昌平雲姐草莓採摘基地
北京天健醫院朱世傑主任談:癌痛到底有多痛,為什麼不怕容嬤嬤扎針和分娩就怕癌痛?
國際疼痛學會決定從2004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中華疼痛學會積極響應,並將2004年10月11日至17日(10月的第3周)定為第一個“中國鎮痛周”,並於2004年起,每年“世界鎮痛日”提出宣傳主題,以喚起人們對疼痛的關注。
疼痛數字分級法(NRS)將疼痛分為四級,用數字0-10表示:0表示無痛,1-3表示輕微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比如刀割引發的疼痛可以歸為6,容嬤嬤式扎針則為7,女性分娩是8,而癌痛居然可以達到10。
癌痛,顧名思義,也就是癌症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伴隨症狀。您知道嗎?據WHO統計,全球每天有550萬癌症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初診為癌症患者疼痛發生率為25%,而在晚期癌症患者中,這個比例更是高達70%。癌痛,就像癌症患者身上的一道“魔咒”,嚴重干擾睡眠、飲食,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鬱情緒,而有關癌症患者不堪癌痛折磨而輕生自殺的報道也屢見不鮮。癌痛雖然可怕,但透過規範化治療,90%的癌痛是能夠得到控制。事實上,在中國僅三成患者的疼痛能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大家對癌痛及其治療的認識不足。今天,我們就透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認識癌痛,走出誤區。
王大爺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來複診,在討論完下一步治療方案後,陪大爺就診的家屬卻告訴醫生,最近一段時間王大爺感覺右側胸痛厲害,整夜翻來覆去無法入睡,醫生詳細詢問王大爺,他卻擺擺手說:“沒事兒!我能忍,忍一忍就好了。”大家看,這就是很多患者朋友最常見的誤區。許多人認為癌痛能忍就忍,因為止痛只是治“標”不治“本”,治療腫瘤遠比止痛更重要,現在用了止痛藥以後就沒藥可用了!實際上,癌痛的治療與抗腫瘤治療同等重要,癌痛得到滿意控制,可以提高抗腫瘤治療的療效。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剋制自己強忍疼痛,嚴重者會引起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失眠、焦慮、內分泌紊亂等,造成身體機能、免疫力下降。因此對於癌痛,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千萬不要等到“痛徹心扉”才開始止痛治療。
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區域性,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區域性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採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於改善患者的區域性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中醫中藥術後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療、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療、化療的效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療、化療的可以採用中醫中藥治療。
-
5 # 蛋清兒健康
癌症疼痛難忍,有四大原因
癌症晚期患者,腫瘤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歸納起來,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腫瘤細胞一般呈膨脹性或者浸潤性生長,壓迫周圍組織或阻塞各種“管道”,如原發性乳腺癌侵及肋骨、肋間神經和胸膜,腋窩淋巴結轉移侵及臂叢神經,可刺激引起疼痛。頭面部腫瘤侵犯神經、口腔黏膜、骨膜等造成疼痛。骨轉移時破骨細胞啟用因子刺激破骨細胞對骨質的吸收,導致進行性骨溶解破壞,引起區域性病灶的微骨折,出現疼痛。還有,原發性肝癌表現為肝區脹痛;前列腺癌表現為區域性疼痛;顱內原發性腫瘤或轉移癌造成顱內壓升高引起脹痛。
二是與癌症相關的疼痛。少數腫瘤具有內分泌功能,可產生非轉移性全身症狀而出現疼痛。如骨關節病綜合徵(杵狀指、骨關節痛、骨膜增生等)、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肉神經痛等,常見於肺癌、胸腺瘤等。腫瘤細胞還能分泌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炎症因子、生長因子和酶等,也與疼痛有關。腫瘤細胞的高代謝和缺氧易造成組織代謝產物增加,特別是一些致痛物質如氫離子的增加,從而會引起疼痛。
三、是與癌症治療有關的疼痛。在手術切除腫瘤的同時難免會損傷神經、血管及淋巴管等,術後區域性引流不暢、切口感染、不癒合、瘢痕形成,均可引起疼痛。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在化療時,由化療藥物副作用所致的疼痛也很多見。如神經毒性藥物及紫杉類藥物會引起周圍神經痛,常伴肢體麻木,有時表現為腹痛和手足燒灼樣疼痛,停藥後大多可以消失。有的晚期癌症患者在放療後引起區域性纖維組織增生壓迫而產生疼痛,引起淋巴管阻塞及水腫也易產生疼痛。骨腫瘤經過高劑量放射治療後,可降低骨密度,甚至出現骨折而引起疼痛。
四是其他因素導致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由於機體過度消耗,營養不良所致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如褥瘡、便秘、肌肉痙攣等引起的疼痛。關節的運動也可以刺激神經末梢出現疼痛。
回覆列表
癌痛是癌症患者臨床上常見的不良表現,疼痛的發生,常常讓患者們十分痛苦。因而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究竟引發癌痛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臨床上,能夠引發癌痛發生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可以將其分為下面的三類。
腫瘤直接導致的疼痛。這一情況大約佔到癌痛的88%。因為腫瘤侵及胸膜、膜腹或神經時,會造成組織損壞,最終引起疼痛的發生。此外,當腫瘤壓迫到機體的神經時,也會產生疼痛。
癌症在治療時產生的疼痛。有些患者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有放射性口腔、神經以及面板的炎症。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用於化療的藥物由於某些原因而從血管中露出,此時還可能會導致機體組織發生壞死,最終產生疼痛的情況。
其他特殊情況產生的疼痛,一般這種疼痛時由於癌症而間接導致的。在臨床上,有些患者由於腫瘤的存在,而導致機體免疫力的低下,最終產生區域性感染的情況,從而導致疼痛的發生。
指導專家:王家雙,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廣州十大名醫。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原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疼痛科首席專家,暨南大學醫學院廣州紅十字會醫院疼痛科終身榮譽教授。專長:擅長神經疼痛的治療,特別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和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