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叫姜不辣

    人們總是為“會遇到什麼樣的配偶”而費盡心思,但認識到“我是如何去愛人的人”,才是更重要的問題。若一個人的愛情很醜陋,那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個醜陋的人,若一個人愛得很糾結,那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個糾結的人。——吳素姬 《愛情笨蛋》婚姻,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岔路口之一。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和什麼人結婚,不同的選擇,便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當你為婚姻大事煩惱時,意味著你已經成為一個大人。因為雖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會結婚,但如果你結婚了,無論你願不願意,都不得不做出一副大人的樣子。  結婚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關價值觀的問題。這取決於個人的主觀選擇,所以不是旁人能夠指手畫腳的事情。即便如此,我們每個人在結婚之前,都會想傾訴一下自己不得不為之煩憂的各種問題。雖然我在這兒陳述的,也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  結婚,要不要  結婚是件令人進退兩難的事情,就連蘇格拉底也說:“無論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  法院的停車場,週末的時候,因為到禮堂參加婚禮的客人繁多而擁擠不堪,工作日的時候,又因為來辦離婚手續的人太多而車滿為患。青年男女們喜愛的電視劇永遠在講述男女主角步入婚姻殿堂前的甜美歷程,而大媽大叔們則對以婚外情為主題的電視劇鍾愛有加。  不知是否真如蒙田所說,“婚姻好比金漆的鳥籠,籠外的鳥拼命想衝進去,籠內的鳥拼命想飛出來”。  如今,結婚已經從一件“當然要做的事情”,變成了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當下年輕女性們的觀念,正在迅速發生轉變。以前女學生們問我的問題都是“我應該和什麼樣的男人結婚”,現在我被問到更多的問題是“我一定要結婚嗎”。  說實話,這個問題讓我很難回答,正如前面所說,結婚是個人的選擇,不是旁人可以指手畫腳的事情。所以每當這時,我都喜歡借用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名言來回答:  “自由,然而,孤獨。”  勃拉姆斯一生未婚,雖然自由,但卻孤獨,這句話正是他對獨身生活的感觸。我也引用他這句話來回答:“不結婚的話,生活會非常自由,同時也會非常孤獨。是享受自由,還是擁抱孤獨,自己做選擇吧!”  讓我把這裡說的自由和孤獨的含義解釋得更明確一點。婚姻是非常嚴峻的現實,所以這裡提到的自由和孤獨,和青年人心中的浪漫概念,是相去甚遠的。  其實對於個人來說,婚姻有它殘忍的一面。為什麼說它殘忍呢?阿蘭·德波頓的小說《愛情的基礎》中有這樣一幕:  我發誓。我在這裡發下只可能令你一人失望的誓言。我發誓,你將是我後悔的唯一物件。我發誓,如果當初沒有你,我會變成一生流連於無數愛人之中追悔莫及的人。一直以來,我都在探尋我自己可以選擇的種種不幸,最終我選擇的,那個我甘願為之獻出生命的人,正是你。  新婚夫婦在婚禮上向對方承諾的誓約,應該是這樣寬宏謙遜而毫不浪漫的誓言。  只有對充滿幻想和期待的物件,才有可能感到“後悔”和“失望”。結婚之後,將不允許你對別的異性懷有與愛情有關的各種期待和幻想。你對其他異性的愛戀已被判處無期徒刑,並打進了內心深處的大牢裡。  不僅愛戀的感情如此,結婚後,生活、時間和財產,以及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和配偶共享。如果結婚以後還想享受未婚時的自由,就會被刻上“道德敗壞”“不負責任”的紅字。婚姻掠走的自由,幾乎是一個人全部的東西。  孤獨也同樣殘忍。單身者的孤獨,不是某天涼風鑽進衣領時,忽然感覺到的那種優雅的孤獨。而是這個艱難的偌大世界裡,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時,感受到的那種滲透到骨子裡的孤獨。害怕節日或生日一個人都不會來看自己,害怕年老患病時沒有一個人照顧自己,只能獨自躺在床上慢慢死去,伴隨著這些恐懼的,是絕對的孤獨。  結婚與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選擇,是選擇寧肯忍受著淒涼的孤獨,也要享受自由,還是選擇以自由做代價,尋得一點安撫去面對孤獨。由於每個人的不同以及時代的不同,自由和孤獨的重量也有所不同。現在獨身主義者增多,也許是因為對抗孤獨的社會資源和交流途徑變多了吧。  總而言之,我的觀點是,每個人應該在自己的條件下,用心中那桿秤衡量一下自由和孤獨的重量,然後再做出自己對婚姻的抉擇。有人說過這樣一句令人感傷的話:  “婚姻生活中會有苦痛,但是單身生活中也並不全是快樂。”  婚,什麼時候結  雖說單身者越來越多,但其實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幾乎沒有頑固的獨身主義者。儘管他們單身至今,但很多人都表示“如果遇到合適的人,當然會結婚了”或“只是現在還沒有勇氣結婚”。  所以,關於結婚這件事,相比“結還是不結”這個選擇而言,更重要的是下定決心“什麼時候結”。實際上,較之“出現了合適的人便決定結婚”,更多的情況是“決定結婚的時候,就和遇到的合適人選結婚”。我們並不是和自己最愛的人結婚,而是和自己在可以結婚的時候最愛的人結婚。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傾向於儘可能地把婚姻大事延後。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幾年來,青年人失業的現象嚴重,經濟狀況惡劣,很多人不得不把婚姻大事推後,這是國家層面的問題。讓深愛著對方的年輕情侶們不得不推遲婚事的社會,是絕對沒有希望的。但是在這裡,我只想就自願把婚姻大事延後的情形,談談自己的看法。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大都很晚。通常情況下,如果自己的想法還不夠堅決,他們便會把婚事推後。非要解釋原因的話,只能說,隨著時代精神朝著更看重個人價值的方向轉變,“寧肯孤獨,也要自由”的年輕人變多了,他們想盡可能久地享受單身時的自由。倒  不一定是不打算結婚,只是不想讓自己天天處於結婚的束縛之中焦  躁不安而已。這樣的打算雖然不算有錯,但是需要考慮到一個問  題:想要現在享受單身的自由,則必然要以將來壯年時的自由為代價。  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位結婚特別早。當時大家都還普遍認為男人應該在30歲左右,女人應在25歲左右結婚。但是這位朋友和與他同歲的女友,兩人25歲大學一畢業時就立馬結婚了,而且很快就連著生了兩個兒子。  當時我們之中大部分人都還是單身漢,大家不僅不羨慕那朋友,反而還有些同情他。當我們吃吃喝喝玩到很晚的時候,他卻得早早回家看孩子,他連週末去棒球場都很難得,更別說假期跟朋友們一起去旅行了。我們就跟他開玩笑說:“誰叫你這麼早就放棄了人生?”  如今,年將半百的我們,最羨慕的就是那位朋友了。當所有的人都為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愁眉苦臉的時候,他們卻已經把兩個兒子都送進了大學,夫婦二人則悠然自得地到處去旅行。  現在,輪到那位朋友戲弄我們了,問我們是不是還在哄孩子。朋友說,自從去世界各地到處旅行,他們的人生好像進入了新的境界。再看看我自己,因為整天操心孩子們的學習問題,都已經好幾年沒去過海水浴場了,而且想要舒心地去,起碼還要再過4年。  說起朋友的故事,倒不是為了鼓勵大家儘早結婚,然後老了安享黃昏人生。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規劃人生的時候不要只考慮眼前的事情,應該用長遠的眼光考慮全域性。回望過去,才能知道自己年輕時目光是多麼短淺。人們往往都會過高地評價自己所處的年齡段的價值,最後會發現,當時的自己,沒有把浪漫的單身時期和優雅的暮年均衡掌控的長遠目光。  有很多的單身青年,男性總以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的準備尚不充分為理由,女性則以沒有自信把繁重的工作和養孩子等家庭生活均衡處理為理由,拖延結婚的時間。但是作為過來人,我想給這些朋友一個忠告,那就是,你永遠不會有確信自己準備足夠充分的那天。  公司裡堆了一堆工作要幹,偏偏這時候朋友們約了一起去旅行,讓我感到很為難。本來不想去,而且直到出發前還一再推脫,最後在朋友“不跟我們一塊去的話你就死定了”的要挾下,還是去了。當車子開動,透過車窗看著外面流動的風景時,我才覺得“還真是出來對了”。結婚好像也是這樣,雖然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自信,但是等到一起出發之後,你就會慶幸“這樣做就對了”。  我想起了我奶奶看到別人猶豫著要不要結婚時就會說起的一句話:“沒有哪個女人是先學會生孩子才嫁人的。”只要你下定了決心,那就行動吧。  和什麼樣的人結婚  其實,拋開自由、孤獨之類的了不起的話題不談,很多人之所以遲遲不結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認定“就是他”的那個人至今還未出現,或者即使有交往的物件,但自己也還不確定“真的要和這個人結婚嗎”。所以,選擇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都不是孤立的問題,而可以看成是“和誰結婚”這個問題衍生的結果。  所以,在和婚姻有關的問題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和什麼樣的人結婚”這一點。面對諸多選擇,最重要的是確定選擇的標準。無論多麼慎重和費心,如果依據不正確的標準來選擇,結果也必然不會好。那麼,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們在挑選物件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年齡、健康、身高、外貌、財產、地位、職業、前景、性格等等,而且不僅是挑物件,連這人的家庭和家族都會一一考慮在內,對方父母是否在世、性情如何、和兄弟姐妹的關係,甚至是家庭地位和老家地址……在如此多種多樣的標準中,人們提到最多的,大概是下面這三樣:  外貌,金錢,品性。  外貌是男士們尤為重視的一條標準,雖然最近女性們也非常重視男士的外貌,但是卻只有男性被指責!就像那句“光看長相挑媳婦,就像光看牆壁顏色買房子一樣”的話,無論已婚的前輩們再怎麼諄諄告誡單身漢們“容貌不重要”,他們也絕不會聽進去。儘管我自己也是男人,但我不得不承認,男人都喜歡漂亮的女人。  最近令我很感興趣的《進化心理學》中講道,我們之所以容易被異性的外貌所魅惑,是為了尋找具有優秀基因的配偶,這是進化的產物。但我們不是熱帶草原上的猴子,有了?子以後,我們還要和配偶共同生活數十年。就算進化心理學的“本能”是對的,配偶的外貌也絕不會為幸福的婚姻生活帶來哪怕一丁點的幫助。本來想離婚,但是因為“畢竟長得挺好看,就忍著吧”而放棄離婚的人,你見過嗎?我認為,在選擇物件的時候,無論你對外貌的要求標準是潛在的還是明確的,受這點的影響越小,做出的決定也就越明智。  挑選物件時,也不能不在意對方的收入和財產。金錢是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自古就有“貧窮開門闖進來,幸福跳窗逃出去”的俗語。最近,關於幸福的實證研究也一下子多了起來,很多學者都把經濟能力列為幸福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是當財力超過了一定限度的話,就無法再提升幸福感了。我們結婚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而是為了收穫幸福,所以只看中財產的婚姻註定是危險的。  以“富”為重要動機的婚姻,最後沒能有好結局,這樣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再多的財產,往往都是新娘或者新郎父母積累的財富,而不是靠新娘或者新郎自己的能力取得的。而所謂的“富二代”往往被嬌生慣養,很多連婚姻生活的基本要求都很難做到。據相關婚姻資訊公司的統計資料顯示,優先考慮金錢地位、家庭背景、年齡屬相、容貌外表等條件的夫妻的離婚率很高。因為如果只考慮條件的話,誰都不願做虧本的買賣,結果最後雙方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這就是以財力為先決條件出發的婚姻之所以會冷冰冰的理由。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品性。我認為這一點比其他所有的條件都重要。就算愛情冷卻,美貌不再,財產散盡,最基本的品性卻不會輕易改變。如果我兒子找物件,我只給他一個忠告,那就是一定要看清對方的品性。  為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在人的品性之中,什麼品性是最必要的?當然,樸實、真誠、專一、正直、親切、幽默感、溫和、前瞻性、執行力……數不勝數。人類所應具有的美德都是重要的。但是,這樣的人,估計很難找到,現實生活中,擇偶的時候,往往我們只能側重其中的某一點,這時,什麼是我們應優先考慮的呢?  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重視的東西也不同,所以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個統一答案來回答。但是我想可以這樣來界定:選擇你父母擁有的品性中,你認為最好的“那一點”。  我們剛開始步入婚姻生活的時候,總是會拿對方和自己的父  母做比較,這也是對配偶最先感到失望的時候。女性開始嘮叨“我  爸就從來不這樣……”,男性則開始嘟噥“你就不能像我媽那樣嗎”。  這是因為我們觀察了二三十年父母親所扮演的角色,自己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學習和模仿。因此我想,具有父母親所有的好品性的人,最能降低你失望的可能性。  父母長輩所說的丈夫必須要誠實、有強烈的責任感,妻子必須寬容慈愛之類的話,沒有必要將它奉為聖經。對待這個問題,應當和其他所有的問題一樣,首先自己去把握。每個人都會有可以寬容的地方,也會有無法容忍的原則,應當自己慢慢去了解,然後尋找一個彼此可以和諧適應的物件。只要兩人能夠相互保持“心理上的馬其諾防線”,共享生活的價值觀,你的家庭生活,就會更柔和溫暖。

  • 2 # 萬里天Jessica

    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不結婚,一個人孤苦伶仃,沒有意思,感受不到親情其樂融融!

    結婚了以後,免不了摩擦,不理解,抱怨,煩厭,肯定也會後悔吧!

  • 3 # 夜微涼xer

    結了婚

    會體會到結婚的喜悅與快樂 你也會體會到婚姻帶來的責任與枷鎖 它是一把雙刃劍

    看你怎樣使用它 時間長了 難免後悔

    不結婚 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與陪伴 你也體會到了自由的快樂與孤獨 任何事都有兩性

    不可能你只看到好的那面 任何事要立體的 多方面的去看待它

    無論怎樣 有沒有婚姻 順其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巴沙爾指責,是美國自導自演的本.拉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