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繡中源

    “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南韓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那麼,亞洲四小龍現在都發展成怎樣了呢?

    南韓

    南韓是亞洲四小龍里體量最大,經濟總量最高的國家。南韓位於北韓半島南端,陸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人口5100多萬。2017年南韓經濟總量為1529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人均GDP2.98萬美元。自60年代以來,南韓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推動了本國經濟的飛速發展,1961~1997年37年間,南韓經濟實現了年均增長7.9%的高速增長。在短短几十年裡,一躍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南韓工農業發達,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經濟實力雄厚,其在造船、電子、鋼鐵、汽車、半導體等方面基礎雄厚。南韓財團實力強大,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南韓有三星、現代、SK等1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南韓重視教育,科技實力比較強大,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研發強度居世界前列。南韓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國內市場狹小,需要不斷開拓國際市場,中國是南韓重要的市場之一,也是南韓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兩國的貿易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目前南韓經濟增速穩定,展望未來,南韓有望進入世界經濟總量前十。

    中國臺灣

    中國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臺灣已經踏入發達經濟體水平。2017年中國臺灣地區GDP為5715億美元,(摺合3.86萬億人民幣),位居中國省份經濟總量第六,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人均GDP2.43萬美元。目前中國臺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基礎雄厚。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臺灣有鴻海精密、中油公司等六家企業上榜。目前臺灣地區經濟增速比較緩慢,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省份在經濟總量上趕超臺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陸地面積1104平方公里,人口730多萬,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中國香港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這些年的經濟增速在發達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17年香港經濟總量為3341億美元,位居中國城市經濟總量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人均GDP4.6萬美元。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國際集裝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應鏈上的主要樞紐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截止2016年,在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連續五年躋身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行列。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連續兩年奪冠。GaWc組織把香港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國土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萬,有“花園城市”的美稱。新加坡是高度發達的國家,2017年新加坡GDP為3058億美元,人均GDP5.46萬美元。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新加坡港位居第二,僅次於上海港。目前新加坡在造船、電子、煉油等領域基礎雄厚。GaWc組織把新加坡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 2 # 龍輝65434577

    謝邀!亞洲四小龍指的是香港、臺灣、新加坡和南韓。主要是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措施得力,經濟騰飛,出現了繁榮昌盛。時至今日,亞洲四小龍仍然舉足輕重。儘管經濟總量與中國比起來小巫見大巫,不在一個等量級別,但其經濟實力不可小覷,發展勢頭仍然良好,人均收入仍居亞洲前矛。

  • 3 # 千佛山車神

    亞洲四小龍現在都變成發達經濟體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南韓、新加坡抓住歐美對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成為了亞洲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時至今日這四個地區已經成長為發達經濟體,除了西方和日本外,“亞洲四小龍”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發達經濟體。

    目前的亞洲四小龍中南韓、中國香港、新加坡發展的都很好,中國臺灣稍稍有些落後。

    南韓

    南韓是現在亞洲四小龍中發展的最好的,也是整體實力最強的,當然它的體量也是最大的。

    南韓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0萬,這樣的市場規模是其他三龍所不能比擬的。

    2017年南韓GDP總量為1.54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眼瞅著就能擠進世界前十了。而人均GDP南韓也達到了2.97萬美元,妥妥的高收入國家。

    現在的南韓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從坦克大炮到飛機火箭,南韓都可製造。

    (南韓的“羅老號”火箭)

    當然很多人會質疑南韓的這些工業產品都是拿別國的技術攢出來的,但“攢”也是門技術活,而且咱們很多東西也是“攢”出來的,像是咱的C919客機就是使用的多國技術,可這架飛機仍然屬於中國製造。對此咱不能選擇性失明。

    新加坡

    2007年新加坡的經濟總量為3282億美元,比香港稍微低一點,但是新加坡的人均GDP則高達5.77美元,是四小龍里面最有錢的。

    得益於馬六甲海峽這條黃金水道,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轉運港口。而高效的政府和完善的法律也讓新加坡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

    中國香港

    今天的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2017年香港的GDP總量為3393億美元,人均GDP為4.62萬 美元,在四小龍中僅此於新加坡。

    中國臺灣

    相比於其他的三龍,臺灣的發展確實有些落後了。2017年臺灣的經濟總量為5653億美元,人均GDP2.3萬美元,在四小龍里排名墊底。

    不過臺灣的電子產品製造和機械加工產業仍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臺灣的臺積電和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以及手機組裝代工廠。

    除了三星以外,臺積電和富士康跟全球各大手機制造商都有合作,而這些只是臺灣電子產業的一個縮影。

  • 4 # 洪鐘財經

    亞洲四小龍是南韓、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四個國家和地區。從上世紀60年代起,以上四個國家和地區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先是發展了紡織、服裝、玩具,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之後開始推動產業升級,向附加值更高的電子、家電、半導體、汽車等產業轉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內實現了經濟騰飛,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或地區。

    在亞洲四小龍之前發展起來的是日本,它在經濟發展中取得的成果,對以後四小龍的發展起了很大模範作用。

    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日本就超越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80年代,超越蘇聯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1995年是日本巔峰年份,這一年日本GDP接近5萬億美元,佔到了全球的20%,美國的75%。(東京)

    雖然日本在90年代初由於經濟泡沫破滅導致長達21年的經濟停滯,但至今日本依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17年GDP4.87萬億美元人均3.9萬億美元。

    日本是一個製造業大國,這是它賴以經濟起飛的基礎。日本的鋼鐵、造船、汽車、電子、半導體、光學等產業至今在全球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誕生了諸如豐田、本田、新日鐵、東芝、索尼、佳能等全球著名品牌。2017年日本有52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僅次於美中兩國,明顯高於德法英等國。

    南韓

    戰後的南韓一窮二白,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幾乎沒有工業積累,從60年代開始,用了30年時間至上世紀末期,南韓就成為了發達經濟體。短短30年,南韓面貌徹底改變,由農業國成為一個工業強國。2017年南韓GDP達到1.5萬億美元,人均3萬美元。其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西班牙、澳洲等傳統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

    南韓也是一個以產業立國的國家,製造業成為了南韓經濟最亮名片,誕生了三星、LG、現代、起亞、浦項制鐵等全球知名企業。2018年南韓有接近20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西班牙、義大利、澳洲等先發國家,距離英國差距不大。

    中國臺灣和香港

    由於歷史原因,臺灣和香港實行和大陸不同的經濟制度,因此也出現了不一樣的經濟發展道路和發展成果。

    在亞洲四小龍幾個國家和地區中,日本是最早起步的。60年代日本已經開始了產業轉移,把一些附加值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香港和臺灣地區轉移。承接來自日本的產業轉移,是香港和臺灣地區最早發展起來的產業。

    香港和臺灣在後來的發展道路上也出現了分化。香港,經濟發展起來之後,把製造業轉移到了大陸,自己主要發展金融、航運、地產、旅遊、貿易等服務業。臺灣則主要把附加值更低的產業轉移出去,自己產業升級,發展高階製造業。

    現在香港已經成為了全球著名的金融、航運和旅遊城市,已經沒有了製造業。而臺灣在製造業方面還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臺灣的電子科技產業,臺積電、聯發科、華碩、宏基就是其中代表。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彈丸之地,經濟極度匱乏,甚至連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輸入,能夠用二三十年的時間,成為發達經濟體,確實是一個經濟奇蹟。

    新加坡的經濟起飛,得益於處在全球貿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利用這個地理優勢,新加坡出臺了優惠政策吸引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家前來投資,重點發展了航運、化工、旅遊、金融等產業。由於具有船小好調頭的靈活性,新加坡在20年的時間就富裕起來了。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了全球著名的航運中心和旅遊城市。

  • 5 # 大正看世界

    “亞洲四小龍”是指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南韓、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這四個國家和地區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富裕發達的地區。

    現在再談“亞洲四小龍”已經是當做經濟發展史來做研究,當然他們的發展經驗也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一個樣本,借鑑意義非常大,甚至我們早期的經濟發展軌跡和“亞洲四小龍”很像,但又不一樣,因為“亞洲四小龍”規模體量較小,而我們的規模和體量非常龐大,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轉型,現在我們經濟就是處於轉型期,早期的經濟發展規矩必然會改變。

    要說“亞洲四小龍”中哪個實力強一些?

    “大正”認為無論是在體量、人口和經濟實力等各類指標來看,南韓都是在“亞洲四小龍”中遙遙領先那一個。甚至說南韓早已經脫離了“亞洲四小龍”概念,如果不考慮國際政治等因素,南韓已經是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之一,世界經濟強國,在電子製造、半導體、鋼鐵、汽車、化工等產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南韓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在第一,佔了國土面積和人口的優勢,南韓人口5100萬人,國土面積10萬平方公里,2017年GDP總量高達1.53萬美元,人均GDP近3萬美元,GDP世界排名第11位,也就是說,南韓已經一隻腳踏進世界前十大經了。

    而亞洲四小龍其他三個就相對實力比南韓就差遠了,臺灣地區人口2300萬,面積3.6萬平方公里,2017年GDP總量5730億美元,人均GDP2.4萬美元;

    香港地區人口為740萬,面積1100平方公里,2017年GDP總量3416億美元,人均GDP4.6萬美元;

    新加坡人口560萬,國土面積719平方公里,2017年GDP總量為3239億美元,人均GDP為5.7億美元。

    從簡單的經濟資料分析,南韓GDP總量是臺灣的近3倍、香港與新加坡四倍多。但從經濟綜合實力來看,南韓比其他三個強在工業體系齊全,臺灣優勢主要集中在電子代工領域,經濟增長乏力,如果不搞好兩岸關係,經濟只會越來越差;

    香港本土工業幾乎空心,早已經轉移出去,靠著金融業、房地產和旅遊業支撐,時不時需要內地輸血,經濟抗風險能力其差;新加坡也比較依賴金融業以及航運業,但新加坡一直沒有放棄發展工業,抗風險能力比香港強多了。

    如果現在做一個亞洲四小龍的綜合實力排名,那就是第一南韓,遙遙領先;第二臺灣,不上不下,勉強過得去;第三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還處於良性發展狀態,加上本身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未來發展很受期待;排在最後一位是香港,靠著服務業來支撐經濟,本身畸形的經濟結構導致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相當一部分產值源於內地的經濟輸血,一旦環境有變,經濟資料立即變得非常難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能看到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下,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結婚,還會遭到別人背後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