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人半生1981
-
2 # 鄧d讀書小孩
這個話題很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網上的雞湯有很多,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
特別是在職場,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有很多人會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你、建議你或是安慰你,言必稱要有良好的心態(貌似我自己也經常跟新人講)。彷彿有了良好的心態,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干戈就會化為玉帛,你內心就會變得強大。是這樣的嗎?
我的看法是:
1、要正確認識、不要誇大心態在職場中甚至生活中的作用。心態只是解決問題或煩惱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個思想層面的影響因子。良好的心態只是讓你正確看待問題,並不是行動層面解決問題的措施,更不是靈丹妙藥。
2、要避免掉入良好心態的誤區。良好心態是讓你更容易看到現象或問題的本質,讓你避免被表象迷惑而產生無謂的煩惱和悲觀,避免被憤怒和抱怨矇蔽了雙眼。良好的心態,不是讓你逆來順受,不是讓你唯唯諾諾,不是讓你當老好人,不是讓你自我安慰,更不是讓你自我欺騙。
3、跨過前面兩個坑,你的良好心態就成功了一半。我覺得另一半,就要求你透過學習和實踐歷練形成:一是自我的價值體系,對待事物現象有自己的判斷;二是成熟的心智模式,告別簡單幼稚的思考方式,不要輕易下結論;三是獨立的認識格局,儘量減少外界對你的負面影響,思考問題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侷限於當下。
祝你好運。
-
3 # 皮蛋一家的下班生活
1.職場中首當其衝的是在公司中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如日事日畢不拖沓,有良好的執行力,對待工作用心,細緻等,讓自己成為現任上司的得力助手,有助於自己在公司日後的發展。
2.有一個學習的心裡,學習現有公司的各種作業模式,管理方法,銷售手段等等,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
3.有一個上進的心態,凡事願意承擔,不在乎比別人多做一點,多受一點苦。
4.有一個歸零的心態,不驕不躁,對於新事物願意拋開固有觀念,勇於學習。
5.有不安於現狀的心態,工作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自己不斷認識自己的不足,補充自己的不足。
-
4 # 直擊痛點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可見積極正確的心態對職場個人成長進步是何等的重要!積極心態也是慢慢積累修煉的結果,職場心態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修煉起。
一
培養不以新人自居的心態。初入職場上的新人,以什麼的心態面對現實,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一開始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的果實。
關於新人的傳幫帶很多公司都會明文規定,作為領導和老員工面對剛剛入職的新人(當然更包括初入職場的新人),他們會自然而然有的放矢給予新人寬鬆的學習工作環境,而且一定程度上確實對新人快速融入團隊有幫助。但是,對於公司和領導的善意常常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兩種結果就是由新人本人的不同心態所決定的。
以新人自居的人,就會處處想著讓別人關照著自己,體諒著自己,讓著自己,哪怕犯了錯也想著自己是新人應該原諒,否則就會覺得委屈,看上去也合乎情理。但是,這種以新人自居的心態面對他人的關心往往不會感恩,也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相反會把寬鬆的管理變成放縱,新人成長的結果就是脆弱嬌氣,甚至自私。同時,這種心態的新人當遇到非常認真嚴格的領導和老員工時,更是負能量滿滿,他們往往就會入職即離職。
如果初入職場的人不以自己是新人自居,而是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面對公司、領導和老同事的友好就會有感激之情,而且會起到鞭策新人的作用,會讓新人自己更加規範自己,更有利於快速融入團隊和成長。同時,當新人成長起來後,他會以更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幫助他人,心智成熟而堅強,穩定性也很好。
二
繼續學習的心態。無論是讀完高中就工作的職場新人,還是讀完大學才踏入職場的大學生,抑或是讀了研究生剛入職場的知識分子,只是告別了校園學習,而真正的學習和實踐才剛剛開始。
職場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甚至是智慧遠遠要多於校園書本的學習,或者說書本上的知識和理論離崗位實踐,離實際操作技能,離社會和職場需求還隔著十萬八千里,同時,職場各種狀況也遠遠複雜於校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考了很多試讀好多書,卻不注重社會繼續學習而最終也沒有什麼業績的原因。那麼職場新人到底還需要學習什麼呢?
首先,要讓自己快速融入自己所在公司的文化和團隊,這是你繼續待下去好好工作的基礎。其次,職場往往就像江湖,我想你對“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這句話並不陌生,他很直觀地告訴你職場不單純,這就是如何正確看待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你要努力學習的重要課程,也是學習如何正確的接人待物。第三,操作技能的學習。沒有得到一定的崗位實操訓練過的人,理論和實操是兩條平行線,兩層皮,所以實操訓練或者崗位技能學習是你能否出業績的重要一環。第四,就算你讀了好多書,但是面對像滔滔東海的知識海洋,試問你是否飲過半瓢?何時都不要說自己很有知識很有文化。
三
正確看待進步的心態。職場人常常用時間和職位為座標來做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比如,用第一個五年做到經理,第二個五年做到大企業總監和公司副總等,而且為了自己這個宏偉藍圖就不停的透過跳槽來實現。但是,糟糕的是大多數人跳來跳去到退休連經理職位的邊都被碰過,而那些憑著這種投機取巧上位的極少數所謂總監副總又多數後勁不足,三十五歲左右就被慢慢邊緣化,原因就是把心思用在跳槽上,用在晉升上,而沒有用心學習和積累。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厚積而薄發才是硬道理。三十五歲本應該是很美好的年齡,應該是精力充沛,應該是經驗豐富,應該是剛剛才散發出來人格的魅力,不誇張地說三十五歲應該是職場上剛剛盛開的蓮花。為此,我們應該從四個維度正確看待自己的成長進步。
第一維度,能力維度。任何職場人都應該以能力作為衡量自己成長進步的尺度,尤其是剛入職場的新人。換一句話說,職場人應該把“成才”作為自己馳騁職場的永恆話題。如果說德是職場人的靈魂,才能是職場人的軀體。
第二維度,文化維度。這裡的文化包括你所受到的教育背景,你所擁有的知識,你的“三觀”等。你的教育背景和擁有的知識決定你繼續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任何一個公司和領導的人才觀並不是培養眼前一個業務骨幹或者主管,而是一個更有發展潛力的人才,“三觀”決定了你是不是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人,甚至是不是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試想,一個相對於新時代的人“三觀”不正怎麼可能還能求得重用?
第三個維度,資歷維度。我一貫反對論資排輩,但是誰又能否定一個人不在一個領域內經過風雨考驗,沒有經過更加宏大的場合鍛鍊,沒有經過特殊錘鍊的人能扛起更大責任呢!古人云:天將降大事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段話從很大程度上也告訴現代職場人士,特殊的經歷和閱歷就是資本,就是勝任的資歷。所以,我們招聘一些人才會往往強調在某某大型企業什麼樣的崗位幹過者優先錄用。
第四維度,時間維度。無論是厚積而薄發,還是由數變到質變等概念,都暗含一個時間概念,也就是說要想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你時間上付出的夠不夠。比如,一個動作反覆堅持迴圈做七遍就會熟練起來,一個動作堅持七天就會養成習慣,一個人堅持七年做一件事就會變成專家。實實在在地付出時間用好時間才是你進步的保證。同時,人由於受到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等先天和後天條件的影響,進步幅度本來就有快有慢,成長邊際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不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動不動就說自己進步太慢而讓自己心智大亂而浮躁。
人家研究生畢業五六年做副總,你也是研究生用十年做到副總也是成功,你本是個初中生,資質也不是太好,透過努力奮鬥最後三十歲能做到經理也是成功,你讀書更少,你比同條件的人能堅持,會為人,肯吃苦,四十歲能做到藍領骨幹也是成功。
四
正確看待得失的心態。正確看待得失是一種大智慧,而這種大智慧要從一開始就要培養。
抓住現在放眼未來。抓住現在,意思是抓住現在的時間、基於當前的平臺,全力以赴學習鍛鍊,不計較眼前的小利益、不愉快、別人嫌棄的目光,甚至是打擊等。其實,所有這些是任何一個職場人無法躲避得了的一節課,也是終身的一堂課。你如果計較說明你小家子氣,如果是老員工直接給人的感受是沒見識,成不了大才,如果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這種小家子氣很正常,但是不敢迎難而上,總是畏手畏腳同樣也走不了太遠。也有人總是想找到一個“安靜、和諧、友好”的工作環境,我只能說這是痴心妄想,或許你只能找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環境而已。如果把職場看成是拳擊賽場,你就儘可能準確地理解職場了。厲害的拳擊手一定是不停地接受挑戰或者主動挑戰別人而不斷捱揍中積累經驗和成長起來的,如果怕捱揍是登不了比賽場的,即使上去註定也會被別人一拳KO。
不要因悲喜而停下腳步,一切暫時眼前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為了走的更遠!五
愈挫愈勇的挑戰心態。剛入職場的新人大都會憋著一股勁想幹一番事業,尤其寒窗十年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更是志在千里,志在必得。但是大部分人在經過幾個小挫折後就偃旗息鼓敗下陣來,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可惜並沒有出現“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人壯舉。
我們先看看這些調子比較高口號比較響,而中途掉隊的職場人他們嘴邊常說的是什麼話吧:我的領導太沒人情;我的老闆太小氣;我們團隊很糟糕,沒有一個好人;我們公司不公平,比我還差的人都提拔了就不提拔我;我已經工作五年了還沒有得到重用;經常加班,沒有自己的生活;目標任務太重,沒法完成,壓力太大;公司不以人為本,總是違背勞動法,假期太少;如果我有錢我也能做老闆;沒辦法,我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沒背景……
是的,這些話可能是真的,好像都對,但是,這些問題又有哪一位職場人不曾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呢?從職場上走過來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或者領導,一聽到這些話就知道是職場弱者發出的牢騷,屬於職場雜音。比如,誰有錢還去吃苦創業呢,我們說富二代是含著金鑰匙出來的,註定一開始和我們不一樣,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研究和學習富一代是怎麼產生的呢?富一代他們又是如何對待工作和時間呢?他們真的很輕鬆嗎?
顯然不是。我們都聽過王健林最瀟灑最俏皮的話,“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但你知道他創業過程中有九天九夜沒睡覺一頭昏厥在地上的故事嗎?你聽說過他一連打了222場官司的煎熬嗎?你知道馬雲在創立阿里巴巴過程中,因資金短缺十八創業羅漢只吃泡麵不拿工資差點關門的故事嗎?你知道京東老闆劉強東一夜白頭髮的經歷嗎?他們成功了,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光鮮的一面,卻不看他們光鮮背後讓人難以置信的付出。
挫折困難是職場客觀存在,和你的主觀願望大多是背道而馳,這就組成了一對永遠充斥著職場的客觀矛盾,如何破解?就是要正確認識和積極主動去克服,也就是勇於挑戰,而且愈挫愈勇方有可能最後勝利。具體來說,挑戰就是做認為很難做的事,或者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或者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的事;挑戰就是去做大家都不願意做而又是顧全大局的事,比如大家一起生活工作的場所,突然出現了特髒特噁心的衛生狀況,大家都不願意去清理,而同樣怕髒怕麻煩的你卻能戰勝自己去主動作為;什麼叫挑戰?就是去做有風險而又很重要的事,甚至去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比如,公司或者團隊正在受到侵害,而其他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或者躲到遠處藏起來,而你卻能自告奮勇衝鋒在前。
一帆風順只是願望,職場挑戰無處不在。誰願意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可職場偏偏常常有小鞋穿;你的產品不僅理念好,而且功能好,誰又能說就好賣呢?酒香也怕巷子深;誰說付出就有回報?職場上你常常累的精疲力盡卻得來的是批評和謾罵;你眼看就要熬到頭了,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來原來的空缺卻坐著一位外來的和尚……還有很多很多,職場生涯煎熬,考驗著你的耐心,你的韌性,你的誠心,你的虛心,你的信心,如果你真正有所追求,你只能做個勇敢的海燕。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復興之路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時所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其實,我們個人職業生涯何嘗不是如此?越有追求,越往上走,挑戰越多越大越複雜,只能咬著牙挺過去,一旦挺過去前邊的路就更寬廣,否則就是不進則退。
愈挫愈勇,不僅是勇氣,是希望,是膽識,同樣是智慧,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真實的職場,這就是真實人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你是沉舟,還是競發的帆船,你是病樹,還是發出新芽之木,一切都決定於你始終如一的積極心態!
-
5 # 512職場小哪吒
你的處事心態藏著你格局,你的格局藏著你的未來。
職場中好心態的養成,決非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你慢慢沉澱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職場修養,守待雲開見月明;它還需要有時不經意的一次觸動,來開啟你尚未完全看透世事的心志;或者能遇到一個靈魂智者,來帶領和引導你走出心靈的蠻㐬。
我就是受一篇散文的啟發而認識了一個靈魂智者,從此讓我在面對任何事時的心態都出奇的好。那就是散文——《心田上的百百合花》及其作者散文大師——林清玄。
散文中句子一直記意深刻。"我努力開花,因為我就是一株花。"百合開的是自然之花,而林先生寫的是靈魂之花,我得到是心態開悟之花。有些事做都做了,計較什麼;有些人忘都忘了,懷念什麼。
我現在一直秉著我做事,我快樂的心態活著,我感覺挺好。
-
6 # Mr樂
重視細節,從小事做起。做什麼工作都要從零開始,從低處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憑實幹立身職場。還要重視細節,小事也要做到位。工作中沒有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對自身素養,品行,學識的一次歷練。就工作本身而言,不存在優劣高低之份,它是我們生存的資本,是我們實現價值的平臺。
-
7 # 馬小汪
一、重視細節,從小事做起。做什麼工作都要從零開始,從低處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憑實幹立身職場。還要重視細節,小事也要做到位。工作中沒有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對自身素養,品行,學識的一次歷練。就工作本身而言,不存在優劣高低之份,它是我們生存的資本,是我們實現價值的平臺。
二、樹立責任意識,積極主動的精神。做什麼工作都要有一顆責任心,將責任牢記心頭,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積極主動把工作做好,因為人很難逃脫個人的思維模式,我們要做的是一開始就把習慣培養好,這樣就會按照自動的模式做下去。
三、早作準備,不拖拉。不要一味等著別人來安排你的工作,而應該早作準備,主動尋找能將工作做得更好的方法。凡是成功的人,總是主動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點,自動自發地為自己爭取最大的進步。沒有成功會自動送上門來,也沒有幸福會平白無故地降臨到一個人的頭上,這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需要我們主動去爭取。
四、 瞄準目標,大踏步向前走。精力過於分散,就很難成功,我們要學會聚焦,滴水穿石,目標要專注,只有心中有目標,遇到任何的困難才不會鬆懈,才會腳踏實地,一如既往的做下去。
回覆列表
1.正確看待一份工作的意義
2.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投入自己的工作熱情,才能獲得一份內心成長的快樂。
3.時刻把自己當做一個經營者而不是打工者,有主人翁的意識才能讓你迅速成長。
4.遇到任何事都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不要總想這個事情做不成,而要想這個事情怎麼才能做成?
5.要事第一,以始為終!
6.今日事今日畢,完成好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