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伍治堅

    如果我問你,全世界最有名的投資專家是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這兩個美華人,一個是曾經的世界首富,價值投資理念的旗手。另一個是讓世界各國政府和央行聞風喪膽的對沖基金經理。索羅斯在1992年和英格蘭銀行,以及1998年和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和中國香港政府的“外匯大戰”,至今仍讓很多人津津樂道。

    從這兩位“投資傳奇”身上,我們能夠學到點什麼?他們有哪些投資習慣,值得我們廣大投資者思考和借鑑?帶著這些問題,我和《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的作者,澳洲作家馬克·泰爾先生,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對話。《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這本書,在全世界被翻譯成9種文字,出版了14個版本,共賣了30多萬冊。

    一、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區別

    我們首先談到了巴菲特和索羅斯之間的差別。在馬克·泰爾看來,兩人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泰爾將巴菲特稱為投資者(Investor),而把索羅斯稱為交易者(Trader)。

    【對價值投資不太熟悉的朋友,請參考本專欄歷史文章: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是否管用?為什麼會管用?】

    而索羅斯的投資風格,則完全不同。在索羅斯的著作《金融鍊金術》中,他對自己的投資哲學,反身性理論有過比較詳細的解釋。和巴菲特相比,索羅斯的投資風格,帶有更強的投機性和短期性。因此,索羅斯更是要給典型的“交易員”,而非“投資者”。

    二、共通的投資習慣

    儘管巴菲特和索羅斯兩人的投資風格迥異,但是在馬克·泰爾看來,他們有一些共通的投資習慣,值得我們普通投資者學習借鑑。在他的書中,泰爾列舉了23個最重要的投資習慣。在下面這篇文章中,我會挑選幾個比較有趣的習慣,和大家分享一下。

    習慣1:保證資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習慣2:想方設法減少投資風險。

    我問泰爾:我可以理解你提倡這兩條習慣的初衷。畢竟,有很多投資傳奇,都反覆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注意投資風險。

    比如巴菲特就曾經說過:第一條最重要的原則:不要虧錢。第二條重要原則:不要把第一條忘了。

    但問題在於,在現實生活中的任何投資活動,不管是買股票、買房子,或者購買理財產品,都或多或少涉及一些投資風險。理論上來說,把錢存在銀行裡,風險最少。但即使是那樣,也需要承擔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想要完全不承擔任何風險,那我們是不是任何投資活動都不要參與了?

    對這個問題,泰爾的觀點是,當我們強調“保證本金安全”時,其實有兩個含義:

    第一、明白自己能夠承擔的最大損失。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應該只去投資那部分自己“輸得起”的資金。如果這是一筆有非常重要用途的資金,比如幾年後結婚,或者上學用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對這筆錢採取比較審慎的態度,不要去貿然從事任何帶有風險的投資活動。

    第二、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能力邊界有清醒的認識。

    泰爾提到,在任何人決定進入股市之前,他首先應該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投資能力,去戰勝市場,獲得比指數更好的投資回報?如果答案為否,那麼他就應該老老實實的購買並持有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同時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放到本職工作中,透過工作表現來積累財富。

    只有當這個問題的回答為“是”時,投資者才應該循序漸進,逐漸找到自己擅長的投資策略和領域,慢慢開始從事選股,選基金等主動型投資活動。

    習慣9:堅持自己做投資研究。

    習慣18:知道如何將工作委派給別人。

    我向泰爾質疑到,這兩個習慣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堅持自己親力親為做投資研究,什麼時候應該把一些工作委派給別人?

    泰爾說到,習慣9,想要強調的核心是:到最後,別人的看法都只是一個建議而已。作為投資者,我們自己需要有獨立的判斷,並且只有我們自己,為投資的盈虧負責。

    絕大部分的券商,都有研究部門,每天都會製造出各種研報,給投資者各種投資建議。各種金融媒體,也會經常給讀者推薦各種投資的主意。在這麼多建議面前,我們需要牢記:最後出錢的,並且承擔盈虧的,是我們自己。最不濟的投資者,就是那些人云亦云,跟著別人的建議在那裡瞎買瞎賣。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湊足了熱鬧,卻完全沒有學會正確的投資方法,賺了吆喝賠了錢。

    因此,投資者需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判斷資訊真偽的能力。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沒有捷徑,需要投資者注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投資能力。指望聽別人的一些小道訊息,或者讓別人為自己去做那些研究工作,來決定買哪隻股票,賣哪隻股票,註定不會得到好的投資回報。

    而習慣18,講的則是在金融投資活動中的分工。任何投資活動,都會涉及到分工。比如我們去券商那裡開戶,去閱讀一些個股分析,去購買某個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等,其實都是在分工的基礎上,將某些投資活動委派給別人去做(並且支付他們一定的費用)。這些分工委派的目的,是幫自己省一些時間,提高自己決策的效率。但是到最後的決策,無法委託給別人,只能由自己做出。

    接著,我和泰爾提到,在他的書中,有一條讓我感到非常有趣的習慣:

    習慣19:嚴格控制消費,不要奢侈浪費。

    我對泰爾說:在很多人看來,投資的目的,就是賺錢。賺錢的目的,就是花錢。有了錢,就能夠買豪宅,買豪車,出門坐頭等艙,吃高檔餐廳,住五星級酒店。如果賺了錢還不能花,那如此辛苦去鑽研投資“秘籍”有什麼意義?

    泰爾說到: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成功的投資大V,就不難發現,他們都是高度自律的。他們喜歡投資,很享受投資賺錢帶來的滿足感,但是他們從來不會亂花錢,更不會過度消費,寅吃卯糧。這可能是很多人對“有錢人”最大的誤解。

    在筆者的《小烏龜投資書單》推薦書目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本叫做《鄰家的百萬富翁》的書,其中講的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追求消費,滿足自己享受的慾望,那麼更有可能的結局, 是破產,而不是變富。

    參考資料:

  • 2 # 財智內參

    謝謝邀請回答該問題,年少喜歡巴菲特,中年嚮往索羅斯!

    這兩位大神都是上世紀30年代生人,投資生涯久遠且充滿傳奇。關於他們的書籍和介紹內容太多,很多經歷還成了大學金融類課程的專業案例。關於他們投資理念之區別,不要人云亦云,因為只有不斷的學習領悟,甚至實際“持倉”操作後,才會有最真實的感受和收穫。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真實的看法:

    首先,如果金融市場是武俠或者是江湖,那麼巴菲特就代表了武林正宗少林派,而索羅斯似乎更像是明教。

    怎麼理解?巴菲特順應趨勢,遵循市場規律和價值邏輯,買入被低估、能提供穩定分紅或者現金流回報的股票,長期持有靜待花開。就像少林寺的處事原則,低調不與人爭,國泰民安香火永濟,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因為最簡單所以最有用也最難被偷師,不與市場爭但當大家都遍體鱗傷的時候,巴菲特依然安好。索羅斯是典型的挑起武林紛爭的代表,利用人性的貪婪和無知,賺我的錢讓你無錢可賺,利用江湖表面的團結安詳實則背後一片散沙,佈局蟄伏伺機出動,讓你防不勝防;

    其次,投資或投機,到底哪個好?

    為了說明這一點,先有必要“俠隘”總結一下他們的不同,也是國內投資小白最喜歡說的,巴菲特擅長投資,而索羅斯追求投機。

    至於投資和投機的區別,簡單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現在要買一隻雞,巴菲特會分析這隻雞的血統、來歷、生長環境、未來還能活多久,每年還能下多少蛋,市場說這隻雞值5元,巴菲特一算這隻雞起碼值8元,最少還能活10年,每年下的蛋都能賣5元,於是下單長期養著它。而索羅斯看到這隻市場賣5元的雞,在另一個地方要賣10元,於是在這邊買馬上拿到那邊去賣。而當那邊的雞由於供貨多了會降價的時候,馬上拋貨,等那邊降到5元甚至更低的時候,再買回來拿到最先的市場,再賣一次。

    投資或者投機到底哪個更靠譜,眾說紛紜,反正他們兩人都可謂成功。這個世界的荒謬和難處就在於規則,遵守規則或者打破規則都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並且堅守,就是成功。

    最後,年少喜歡巴菲特,中年嚮往索羅斯!

    投資亦或者投機,皆依賴於市場的秉性和存在的價值。這也是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最大不同吧,巴菲特順應市場,而索羅斯擅長逆市而為。這又如何理解呢?

    巴菲特自己曾無數次提及,他取得的成功和超額回報,更多歸因於美國股票市場的長期繁榮和價值投資預期。成熟、有序、公開、健全的市場執行機制,是巴菲特賴以生存的底層土壤,雖有周期震盪,當有效的市場一定會迴歸。

    索羅斯是在市場膨脹前埋伏,在毀滅前撤退。最早了解索羅斯,就是香港TVB拍的大時代系列電視吧。他狙擊英鎊挑戰英格蘭銀行,主導東南亞危機,甚至一度威逼香港,這些行動無一不是利用市場的漏洞,要麼加速你膨脹要麼加速你消亡,但無論如何都提前在零界點撤離。

    巴菲特更多持倉是在股票市場,而索羅斯更多是跨界尋找戰場和機會,比如債市或者外匯市場,從市場風險的對沖和對超額收益的追逐比較,索羅斯更勝一籌。

    年輕的時候,喜歡索羅斯的慈眉善目,風輕雲淡的賺取鉅額財富。中年的時候,卻更向往索羅斯,我們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但更加知道這個世界充滿謊言,這是索羅斯反身理論的邏輯基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一下!

    希望回答可以幫題主!

  • 3 # Apple與房地產金融

    在當今全球的投資界有兩個極致性人物,代表了兩種極端的投資風格。他們都出生在1930年,經歷了二戰以後幾乎所有的經濟繁榮、蕭條和危機。一個是沃倫·巴菲特,他是價值投資的擁躉者,當他判定一家公司的時候,會長期持有它的股票,伴隨他共同成長。另外一個是投機大師,他叫喬治·索羅斯,在他看來所有的投資價值都是在巨幅波動中產生的,所以火中取栗是最好的投資戰略。上個世紀90年代,索羅斯在全球範圍內用他的投機戰略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金融戰爭,他狙擊英鎊、襲擊比索、掃蕩東南亞,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在十多年時間裡,他領導的量子基金保持了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所以在全球投資界大概有1/3的人是巴菲特的信徒,還有1/3是索羅斯的擁躉,其餘的1/3搖擺於兩者之間。

    01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

    02

    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

    索羅斯最廣為人知的投資哲學叫做反身性理論。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與投資者的關係是投資者根據掌握的資訊和對市場的瞭解來預期市場走勢並開展行動,而且行動事實上也反過來影響改變了市場原來可能出現的走勢,兩者不斷的互相影響,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完整的資訊。舉個例子,投資者根據自己掌握的資訊以及對公司良好的預期買入了一張股票,這種買入會促使股價上漲,股價上漲後會讓更多的投資者對這家公司有良好的預期,從而更多地買入。這樣一來預期與股價互相作用,市場就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但是這種自我強化可以永久維持嗎?肯定不能,股價越漲越高之後,投資者內心的預期就會發生改變,就會開始預測說,頂部何時會到來呢?往往不久之後投資者就會蜂擁出逃,越跌越賣,越賣越跌,開啟了另一個反方向的自我強化過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在索羅斯漫長的投資生涯中,我們發現他總能利用好趨勢的轉折點,並從中獲取暴利。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1990年代末的做空泰銖,當時,東南亞各國進行了經濟大躍進和金融自由化,來自國外的熱錢瘋狂地進入這些國家的房地產和股市進行投機,獲得超額的回報。在這個階段,東南亞國家都經歷了8%到12%的高GDP增長,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價格可以不停的上漲的時候,索羅斯從中看出了端倪,他認為這些東南亞國家雖然經濟高速發展,但是勞動力素質低下,基礎設施不完善,國際資本只顧炒作,卻沒有把錢投入到科技生產等領域,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自我強化預期已經偏離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所以是很難長期維持下去的。正是基於這樣的反自身判斷,索羅斯決定出手,他選中的那個國家就是所有東南亞國家中自信心最為膨脹的那個國家叫泰國。當時泰銖實行盯住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匯率制度。一個國家的匯率要盯緊其他貨幣,就需要政府根據外匯市場的動向進行操作,如果市場拋售本國貨幣,政府就要動用外匯儲備接盤來穩定匯率。索羅斯決定狙擊泰銖,一方面他在匯率市場上做空泰銖,另外,它鼓動了很多歐美的媒體發表了很多文章來預言說泰國政府已經沒有外匯儲備了,泰銖即將貶值。 在量子基金和歐美輿論的推動下,恐慌情緒在市場蔓延開來,原先上漲的預期慢慢被打破,國際投機資本開始相信了這個謠言,紛紛加入拋售泰銖的行列,市場原本的正向自我強化突然變成了反向。泰銖暴跌,索羅斯的預言居然變成了事實。這就是反身性理論的完美印證。其實索羅斯的這個理論用我們華人的話來說,就是:否極泰來、盛極而衰。但是投資最大的藝術就在於你有沒有可能抓到那個盛衰之間的那個臨界點。

    03

    投資界是一個用結果來說話的殘酷世界,你是願意加入巴菲特俱樂部還是索羅斯俱樂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YSLniki怎麼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