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之水32552593

     300多年前,在義大利北部小城克雷莫納,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1644~1736)是位樂器制琴師,他的老師叫尼柯拉·阿瑪蒂。然而,在某一天,他使用了楓木做背板、雲杉木做面板,製作了一把新小提琴,改變了師傅原有的尺寸和一些細節。這就是現代小提琴的誕生,即斯氏小提琴。他一生製作了1100餘把斯氏小提琴,還有幾百把大提琴,多是為歐洲各國皇室樂隊、貴族定製的。留存至今的小提琴有800把,大部分被“世界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協會”收藏。該協會不定期開展評定活動,將斯氏琴授予世界上著名小提琴家、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使用。

    在克雷莫納小城,還住著另一位制琴大師瓜納裡,他比斯特拉底瓦里晚出生約20年。瓜氏也是阿瑪蒂的學生,同時也學習借鑑了師兄斯氏的制琴技術,創制了另一款現代小提琴,即瓜式小提琴,存世有300把。

     斯特拉底瓦里已經超過了自己師傅的制琴技術,他製作的每把琴都非常出色,無論琴型、板面弧度、木板厚度、製作材料、用膠、油漆、琴頭雕刻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19世紀初維奧第(G.B.Viotti)將斯特拉底瓦里提琴帶到歐洲各國去演奏,從此“斯特拉底瓦里”的名字,便傳遍了法德俄英等國。由那時起,每一個提琴演奏家及提琴愛好者一生最高的願望,便是享有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每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都有其清楚無誤的歷史。它們完美的品質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考驗,正是由於它們變得越加稀少而顯得更加珍貴。然而,對大多數小提琴家而言,擁有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或瓜式琴)永遠只能是美夢而已。

    在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就有一把斯氏小提琴,而且是斯特拉底瓦里鼎盛時期制的琴,大至是171X年的。

    一把斯氏小提琴曾經拍賣出300多萬美元的價格。有趣的是,小提琴家獲得斯氏協會贈琴後,雖然不擁有所有權,但可終身使用,百年後奉還協會。其實現存800把斯氏小提琴大部分因各種原因不能演奏了,有的只能館藏觀賞。而斯氏1680~1720年間制的好琴是最成熟真貴的,大部分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手中,如梅紐茵、帕爾曼、祖克曼……據說19世紀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也收藏一把斯氏小提琴。還有一位年輕小提琴家坐飛機時失事了,他和他心愛的斯氏琴一起隕落了。義大利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的魔鬼琴聲,至今無人能比。他拉的也是斯氏小提琴。據說那把琴在義大利博物館展出。誰去義大利旅遊可看一眼。

  • 2 # 千枝萬葉74080886

    小提琴的由來是什麼?學小提琴好嗎?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

    目前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Jambe de Fer於1556年出版於里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洲。

    其中的一種說法是起源於“烏龜殼琴”。

    說的是有個年輕人在沙灘上散步,忽然聽到一種悅耳的聲音。

    仔細一看,原來是踢到了空龜殼上,引起龜殼震動所發出的聲音。

    他回家一琢磨,便發明了一種類似於空龜殼的樂器。

    這就是小提琴的開山鼻祖。

    後來,人們把它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可“萬變不離其宗”。

    小提琴的琴孔還是當年由龜背殼演變時的樣子。

    另一說法是起源於北非。

    也有說是起源於印度。

    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

    曾經有這麼一個傳說:

    5千年前,在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

    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中國的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

    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過從有史料記載的文獻看,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名叫達薩洛的人制成的。

    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城中的A.阿瑪蒂,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

    從16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G.P瑪基尼等四位傑出名匠。

    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

    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

    那時的許多珍品現儲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

    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

    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

    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才基本固定下來。

    學小提琴的好處很多:

    1.可以陶冶情操。

    音樂對人的薰陶不容忽視!長期的拉琴,優美動聽的旋律既令人賞心悅目,又可以陶冶情操。

    2.開發腦力。

    從眼睛觀看音符在五線譜中的位置,反映到腦海裡,立即判斷出應該用哪個手指去按哪根琴絃的哪個位置,透過這樣反覆的訓練,可以極大的開發腦力。

    不記得哪位老師曾經說過,一般學琴孩子的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差!道理就在這裡。

    3.學琴是一個枯燥乏味而漫長的過程,這對學琴者的毅力是一種考驗,學琴的過程,就是一個鍛鍊毅力的過程。

    4.透過學琴,可以大大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將為今後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後說一句,提問中用“小提琴”的“起源”是怎樣的?比用“小提琴的由來是什麼?”來表述更貼切些!

  • 3 # 閒看秋風999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最早的絃樂器多為彈撥樂器(如希臘的七絃琴)。而兩根弦的,直立並且使用馬尾演奏的樂器,可能起源於中亞遊牧的馬術文化,其形式與現代蒙古的莫林胡爾極為相似。

    由直立演奏而演變成肩胛式演奏的最早的小提琴製造者可能借鑑了拜占庭藝術形式,包括三絃琴,阿拉伯雷貝琴以及da braccio琴。

    一般認為,現代小提琴最早出現在16世紀早期的義大利北部,只有三根弦,大約在同一時間,“violino”和“vyollon”這兩個詞分別出現在義大利和法國的文獻中。(也就是英文單詞violin)

    最早有關這種樂器的明確描述的記載,包括它的調音等等技巧,來自1556年在里昂出版的Jambe de Fer的音樂集錦。這時,小提琴已經開始在整個歐洲傳播。

    而世界上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裝飾的小提琴是Gasparo da薩羅城(c.1574)由費迪南德二世儲存,現在位陳列在牛津的阿什莫爾博物館。

    18世紀時,小提琴的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是琴頸的長度和角度,以及低音共鳴部分的加重。大多數舊樂器都經過了這些修改,因此,它們的狀態與以往大不相同。

    毫無疑問,經過改良的小提琴為小提琴的工藝和音色的完美設定了標準,從那個時候開始,世界各地的小提琴製造者都在儘可能地接近這個標準。

    時至今日,所謂的小提琴製作黃金時代的樂器,尤其是斯特拉迪瓦里、瓜納裡•德爾•格蘇和蒙塔格納那製作的樂器,仍然是收藏家和表演者最搶手的樂器。

    蘇富比拍賣行最貴的小提琴成交價是£980萬(合1590萬美元)。

    小提琴的製作和演奏,都與中國傳統音樂所追求的方向相差甚遠,因此,對於華人學習小提琴來說,一般娛樂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要“上檔次”,特別要躋身世界樂壇那就不容易了。

    和任何藝術一樣,學習小提琴除了對手指的長短有關以外,更需要某種天賦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而這一部分往往是最難的。

  • 4 # 老陳玩音樂

    關於小提琴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一說是起源於“烏龜殼琴”,有個年輕人在沙灘上散步時,被腳下踢到的空龜殼悅耳的聲音所打動,於是,就發明了一種類似空龜殼的樂器;又說是從古阿拉伯的一種名叫“雷巴勃”的弓弦樂器演變而來;法國學者索曼認為小提琴可能是由英國的古老弓弦樂器“克羅塔”演變而來。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Cremoa)。而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早期的小提琴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演奏的曲目也相對簡單。據有關資料記載,當初的小提琴指板比較寬而且短,演奏僅限於第一把位的D、A、E弦,G弦基本不用,偶爾使用。持琴姿勢是將小提琴靠在胸部的左方。今天的小提琴,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改革和最佳化的結果。

    小提琴由於其優越的效能、優美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寬廣的音域以及接近人聲的感情色彩,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為人們所寵愛。不但是現代管絃樂隊絃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而且在世界各地民族樂隊中都受到青睞,被人們稱為”樂器中的王后“。

    至於學小提琴好與不好,回答肯定是好。

    據加利福尼亞大學勞爾教授的實驗表明:古典音樂對學生智商的提高有明顯的影響。中國教育部“ 十五” 規劃重點課題組研究發現:特定的古典音樂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顯著效果......因為拉小提琴時需要左右手配合,動作要協調,手、眼、耳、腦同時工作,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時眼睛要不停地掃瞄樂譜,這對於觀察力、注意力的培養也是很好的鍛鍊;

    許多科學家都是小提琴愛好者,科學家愛因斯坦、

    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

    水稻專家袁隆平等

    都在小提琴方面有很好的造詣。愛因斯坦曾說:“ 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字的公式組成,音符和數字公式,才是真正完整的世界”。在中國的音樂史料記載中的小提琴曲《行路難》,

    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由華人創作的第一部小提琴樂曲,就是李四光先生所作。

    學小提琴對提高人的智商、情商、素質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對於磨鍊我們的耐心、毅力和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和勇氣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為什麼不去學習呢?

  • 5 # 音樂八倍鏡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有這麼一個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中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

    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瑪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出現了G.P瑪基尼、N.阿瑪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一﹚學小提琴能提高智商。

    學小提琴必須接觸古典音樂。加利福利亞大學 勞爾教授的實驗表明,古典音樂對學生智商的提高有明顯的影響。中國教育部“ 十五” 規劃重點課題組研究發現:特定的古典音樂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顯著效果。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力。因為拉小提琴時左右手動作要協調,手、眼、耳、腦同時調動起來,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瞄樂譜,這對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鍊。

    ﹙二﹚學小提琴能提高情商。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說過一句話:“ 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所以說,學小提琴最重要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性迴圈的開始,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使人格健全。演奏小提琴時,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感性的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提高審美觀、陶冶情操、培養高貴的氣質。

    ﹙三﹚學小提琴能提高素質。

    中國著名科學家、地質部長李四光先生,就是一位在小提琴領域很有造詣的行家。在中國的音樂史料記載他創作的《行路難》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由華人創作的第一部小提琴樂曲;

    中國著名科學家、水稻專家袁隆平會拉小提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瑜與陸遜的差距在哪裡?誰更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