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劍勇

    雲計算是物聯網發展基石

    以NB-IoT和LoRa為核心的低功耗廣域網無線連線規模日益擴大,並在5G開啟衝刺時期,大連線將掀起新一輪的資訊科技變革,即一個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但萬物互聯後最終透過雲端實現跨行業和跨裝置互聯互通,各種裝置所收集到的資料經過“雲端”處理,對資料的利用,將會催生眾多新的商業模式。

    換一句話說,萬物互聯在於通訊技術發展,而萬物智慧在於資料處理,使得各種裝置具有感知能力,雲端作為資料集散中心,並利用AI技術,使得萬物智慧得以實現。

    諸如GE Healthcare藉助亞馬遜雲服務,可以透過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服務來促進患者護理的改善。還有大韓航空正將其基礎業務遷移至AWS雲服務平臺,在 AWS 雲服務平臺上建立微服務架構。這樣的架構轉變將有助於大韓航空改善安全狀況,提升應用的效能和可靠性。

    GE在微軟Azure雲平臺上標準化其Predix解決方案,將Predix產品組合與Azure的本地雲功能,包括Azure物聯網和Azure資料與分析,進行深度整合。在農業應用方向,布勒集團作為一家食品加工系統企業,將人工智慧、智慧雲以及物聯網技術相結合,提高玉米產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穀物地毒害汙染。

    百度以ABC+IoT+智慧邊緣促進物聯網在各垂直領域展開大規模應用,與中化農業在地塊資訊採集處理、產業資料探勘、遙感影象智慧判斷等領域進行合作,並打造農業知識庫,推動數字農業向智慧農業的全面轉型。在工業製造方向,百度雲質檢雲解決方案幫助寶鋼建立從連線採集、儲存計算到理解決策的感知認知平臺,並展示了鋼包內襯熔損識別的應用。

    阿里雲在製造業也有擁有不少案例,透過雲+AI+IoT能力先後為協鑫整合、天合光能和徐工集團等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服務。基於阿里雲可以輕鬆安全地將裝置連線至雲,從邊緣裝置到雲端,從各種裝置上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幫助製造業提高運營效率,如協鑫光伏切片生產車間,生產良品率已經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生產成本。

    雲服務是物聯網重要基礎設施

    物聯網日益普及,勢必產生海量資料,繼而需要雲平臺對資料進行智慧分析,利用資料有望創造更多的全新的商業機遇。至此,基於海量物聯網裝置的連線,提供軟體和平臺相結合的廠商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業的物聯網雲平臺運營而生,繼而啟用資料價值。

    雲服務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各巨頭積極佈局,不僅有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國際巨頭,包括BAT今年紛紛調整戰略,提升雲服務戰略地位,向物聯網延伸。但這些重量級玩家,對於他們來說,豐富的應用是搶奪市場核心,在其平臺比拼的是應用能力,覆蓋工業、交通、教育和金融等豐富的應用,這將是爭奪物聯網這一張船票的核心。

  • 2 # 通訊世界

    如果說過去幾年中國的雲市場屬於發展初期的觀望階段,那麼2018年則屬於雲與各垂直行業深度結合的過渡期。無論從政策監管還是客戶認可度上,對於推動企業上雲都顯示極大的利好。

    8月10日,在工信部印發的《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企業上雲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雲企業100萬家。雲海巨大眾企業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已有391家企業獲得中國工信部頒發的網際網路資源協作(雲服務)牌照。

    中國雲企業與國際巨頭差距在逐漸縮小

    從全球範圍看,雲市場也逐步向巨頭靠攏。在2018年基礎設施即服務魔力象限中,Gartner大幅縮小了這個領域,只剩下六家供應商:AWS、微軟Azure 、谷歌、阿里雲、Oracle和IBM。而與此同時,國內雲計算企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例如,7月份,外媒披露了當時最新一期的2018 Gartner全球雲端儲存魔力象限,全球前四依然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和阿里雲,與去年相比最大變化是,谷歌和阿里雲各自躍升了一個象限,分別躋身領導者和挑戰者象限,這是中國雲計算廠商首次進入Gartner雲端儲存挑戰者象限。

    10月26日,Gartner公佈了2018年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選結果,阿里雲成為該領域最大黑馬,以國內資料庫市場份額第一的身份,首次入選並且進入遠見者(Visionaries)象限,這是中國科技企業首次進入該榜單。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雙11”阿里雲實時計算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7.18億條/秒。阿里雲新增呼叫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於10座大型資料中心,創造了脈衝計算的新紀錄。阿里雲能夠經得起如此大計算力和瞬間流量的衝擊,足可證明中國在雲計算領域的巨大成就。

    與公有云不太一樣的是,全球最大的私有云市場就在中國。前不久,計世資訊釋出的《2017-2018年中國私有云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除VMware外,“三華”(華為、新華三、華雲)悉數登場領導者象限,形成了中國私有云市場新格局。

    在具體市場上,日前,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30億美金,其中IaaS市場增速再創新高,同比增長83%。其中,騰訊、中國電信增速均超三位數。

    雲計算向行業縱深發展 政務雲成最大“香餑餑”

    在行業應用上,當前,中國雲計算的應用正從網際網路行業向政府、金融、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滲透,各大雲計算廠商紛紛進軍行業雲市場,行業雲進入到了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這其中,政務行業已經成為各大雲廠商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根據信通院釋出的《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目前中國政務雲市場規模已接近 300 億元,全國超九成省級行政區和七成地市級行政區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設政務雲平臺,政務雲用雲量增長迅猛,超過了傳統產業、金融、網際網路等其他行業。包括基礎電信企業如電信、聯通,IT 企業如浪潮、曙光、華為等,以及騰訊、阿里、京東、數夢工場等網際網路企業均在政務雲方面重點發力。

    此外,在金融雲市場方面,銀行紛紛建立科技公司,興業數金、融聯易雲、招銀雲創、建信金融、民生科技等銀行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銀行雲方面進行發力。 工業雲市場方面,海爾、中移物聯網、阿里雲、浪潮等產業鏈各環節廠商紛紛搭建有自己特色的工業雲平臺。

    作為電信運營商,經過長達十年的雲計算探索和積累,中國移動的大雲產品也已經面向政務、金融、教育等行業釋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雲解決方案。

    此外,聯通沃雲和電信天翼雲也均推出基於各行業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在雲網融合上,電信天翼雲打造了20毫秒時延的雲網絡生態圈,讓雲服務也變得更加快速。並且在傳統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基礎上提出專屬雲概念,充分發揮私有云和公有云各自的優勢。而中國聯通旗下的“沃雲”,從最初的雲網對接、雲網協同,在今年已經發展到雲網融合階段,透過打造“雲網一體” 的基礎設施,為使用者提供“網路 + 平臺 + 產品+應用”的雲網一體化服務。

    中國企業在OpenStack開源社群地位日益提升

    前不久,IBM以340億美元收購了開源軟體公司Red Hat,讓第二大開源軟體OpenStack受到了更多的關注。2013年開始,中國開始出現了一批OpenStack的初創公司以及OpenStack技術大咖,中國公司陸續獲得OpenStack基金會的黃金會員資格、白金會員資格。

    截至目前,OpenStack基金會的會員數已經達到10萬,覆蓋了全球187個國家,675個組織。OpenStack 基金會8 家白金會員中,華為和騰訊就佔據兩個席位,在20個黃金會員中,更是有九州雲、中國移動、EasyStack、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浪潮、新華三、UnitedStack、中興等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在OpenStack中的席位和地位正日益提升。

    據瞭解,華為於2012年加入OpenStack社群,次年即升級為社群黃金會員,2017年又晉級為白金會員,也是亞洲第一家白金會員。近年來,華為在全球建設了眾多基於OpenStack的多種部署模式的雲,併為社群貢獻了大量開原始碼。

    OpenStack在中國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目前的國家戰略和創業浪潮的影響,自主可控的政策推動了中國自主研發的熱情,以九州雲、EasyStack、UnitedStack為代表的初創公司在OpenStack進入中國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而華為、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騰訊等大型企業的加入,讓OpenStack的中國力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也使得OpenStack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遠超國外。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8年OpenStack使用者調查報告》中,華為、EasyStack和紅帽位列前三,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佔據OpenStack基金會使用者調查報告供應商排名榜單的前兩名,充分反應出中國新一輪企業客戶在OpenStack技術選擇上的持續看好,OpenStack已經成為中國私有云事實上的標準。

    雲途仍存挑戰 企業當如何應變

    中國雲企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差距依然明顯。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雲服務廠商多為國外企業,從營業利潤來看中國大部分雲企業仍然處於負利狀態,而亞馬遜AWS第三季度營業利潤高達21億美元,利潤率達到31.1%,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中國雲企業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此外,雲安全問題和風險管理形勢日益嚴峻。2018年,網路安全形勢更加嚴峻。美國中央情報局遭遇Vault7駭客攻擊,WannaCry勒索軟體爆發,以及Equifax公司資料洩露等種種事實成為擺在IT行業面前的不定時炸彈。為此,今年生效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條例》(GDPR),對資料處理者的資料保護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未來,雲服務商如何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安全成為首先考慮的問題,避免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悲劇。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單純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難滿足現有業務的需求,混合雲、多雲成為新的解決問題的手段,IDC預測全球未來混合雲將佔據整個雲市場份額的67%,根據信通院的混合雲評估結果,當前混合雲的組網技術主要以 VPN 和專線為主,而 SD-WAN由於其快速開通、靈活彈性、按需付費等特性也逐漸得到使用者的青睞。

    在走向多雲的道路上,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方式也不盡相同。例如,亞馬遜和谷歌提出了“反向混合雲”模式,以公有云為主,私有云為輔,將公有云技術在企業資料中心中實現,典型行業場景以網際網路為主。國內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華雲資料則提出“正向混合雲”,從企業複雜的IT現狀出發,以私有云為主導,融入公有云能力,為企業客戶構建公有云及混合雲環境,滿足企業按需擴充套件、易於管理、安全可控的資訊化升級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提高行業數字化轉型能力。

    為尋找新的商機和突破,百度、騰訊、阿里也在不斷升級擴大雲業務版圖。9月30日,騰訊迎來時隔6年的組織架構調整,原有七大事業群(BG)調整為6大事業群,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11月26日,阿里集團進行最新一次組織體系升級和調整,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慧事業群,集團首席技術官(CTO)張建鋒(花名:行癲)兼任Quattroporte;12月18日,百度宣佈公司架構調整,智慧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慧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 to B和雲業務的發展。

    金山雲則選擇與全球CDN鼻祖Akamai戰略合作,金山雲依託Akamai在全球超過130個國家的逾1700個網路節點覆蓋,打通海外優質CDN資源,形成完備的出海服務能力,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小結

    根據《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到2019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市場空間巨大。未來,合規經營、上雲安全、實現贏利,當成為雲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心。

  • 3 # 南海紅人

    雲計算就相當於一個人的大腦,物聯網就這個人的眼睛、鼻子、四肢等等。

    物聯網本身需要大量而快速的運算,而云計算的高效率模式正好給物聯網帶來良好的應用基礎。

    沒有云計算的發展,物聯網也不能順利實現,而物聯網的發展又推動了雲計算的技術發展。它們是相互依存的。

    物聯網的感測器和雲計算的結合,一個提供感應,一個提供反應,在大資料與機器智慧催生智慧時代,使人們便利的生活、辦公,滿足人們的需求。

  • 4 # Justwz

    沒有資料就沒有計算,物聯網產生的核心資料是雲計算的基礎。雲計算和物聯網相互結合,能把人性摸索的試分透徹。有時候,最瞭解人的往往不是人,而是機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211高校畢業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