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小樓
-
2 # 鄭秦雲
《慨嘆明月之大觀》
蘇東坡的詞作《水調歌頭》給出了一幅絢麗的明月夜空萬家燈火和仙山瓊閣全景圖,旣有古今時序的點綴,又有天上人間的畫面寫真,旣有臨戶窗欞的溫馨,又有對人間酸甜苦辣的撫慰,更有長久的思念和祝願,情在筆尖,意在深遠。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些個人淺見。
一、古月今照意境遠。天上的明月從遙遠的過去一直走到現在,見證了許多歷史的風雲和人間的悲歡離合。從天上沒有宮闕的洪荒時代開始,到爾今的殿宇輝煌,不知經歷了多少時日。人間也是這樣。"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人間有著不同的時序,天上方七日,人間已千年,如何記述明月的歷程呢?遠古的明月還要繼續這樣照耀人間嗎?
二、天上人間異暖寒。天高必寒,低地溫暖,這是古人對於地形冷暖的樸素認知。作者自信他是遲早要到天上去的,想早點去,又怯懼那裡的高寒。儘管在人間不如意,多坎坷,還是希望畄在人間的草廬裡更多地享受親情的溫暖。
三、臨窗撫慰送溫馨。當夜色漸深漸濃之際,人們普遍感受到明月透過窗欞送來的愛是如此地溫馨、深沉和雋永,似水的月光輝映著窗欞的形狀、變形的孔洞,甚至直接撫摸無眠人的臉龎。人們普遍發現,月亮不在天上而在身旁,看到月面,愛惜月光,被月光送入甜美的夢鄉。偉大的天體中,只有明月能夠"轉朱閣,低綺戶",和人們如此親近。
四、愛恨交織願景寬。在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恨情仇和心底的秘密。只有嚮明月暢敘時,每個人都會開啟心扉。當你牢騷滿腹時月光的撫慰會使你明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離別時反而月圓的事經常發生的,相聚時月亮可能僅是一鉤沉月,不要去尋找無謂的煩惱。讓我們以純淨的心態去祝福人們美好的心願成為現實,閤家團圓,心想事成,有情人終成眷屬。
泰然處變故,誠信待親朋,我們自己就會樂而忘憂,這是這首蘇詞帶給我們的最大啟迪。古人評價這首蘇詞是所有頌月的詩詞中最隹的冠作,我們也有同感。能否後無來者,不好說,但它至少是美味的開心雞湯,讀了它便覺得:人生得失身外物,江河有曲姿色濃。
咸陽人
-
3 # 乙然950
這首詞最感人的是兩兄弟的情誼。蘇軾因獲罪朝庭官職遭貶,弟蘇轍上書願分罪於其兄同樣遭貶。
中秋佳節是團圓的節日。
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雖然現在見不到兄弟,但此時能共同擁有一個皎潔的月亮。
這是最令人感動的。
-
4 # 無聊到巔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諸家好處便是情勝於質,蘇子尤是。我們說看詞的好處,不是僅能從一句兩句窺得,例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始於翁宏卻成就於晏幾道,此可見一般。所以一首詞的好處,不單單是精煉字句的功夫,更多的是在於整首詞的融通。
蘇子此詞,起調便化用李太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皆是醉人醉語突發奇想,古人對無知的事物保持十分之敬畏,不敢言,不敢問,唯屈子、太白、蘇辛之流,問常人之不敢問,想常人之不敢想,自能略見諸公懷抱;次句承上啟下,因“不知”而“有問”,天上是何年歲?明月之由何來?因其不知而有問,又因不知而“我欲乘風歸去”;後“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意便清高幽冷;隱意則亦不堪處於高地而顧影自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即作者從思維回到現實,歸之天上不得,又墜影於人間。按玄幻小說的說法便是上片之前元神出竅遊歷月宮,到此則元神歸位,睜眼又是人間。
依筆者所言,全詞好處便在於此句,於上片,一收張馳之想象並轉至人間諸事;於超脫出塵能圓融的轉到下片的紅塵人間而不見頓挫,此筆力之功。
下片轉到人間事,有月光引起。“轉朱閣,低綺戶”一轉一低,便是通宵,所以曰“無眠”;後句又是一問;明月無情,為何每每都是離別之後,便是月圓?頗見怨懟卻又輾轉消弭,便分解到,人、月之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古來如此,難竟全功,全詞到此處,上下篇天上、人間便遂然通透,得悟天理迴圈之精髓矣。莫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深情而不怨,推己而及人,又見胸懷。
全文在“懷子由”之命題,復發超脫而人間,人間而哲悟,通融無暇。但讀者嘆其某篇高絕,然蘇軾作詞並未曾考慮如何某篇,如何佈局,僅憑自身審美旨趣引領文筆不作多想。故北宋詞不可學,便是如此。
-
5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蘇軾(北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亊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6 # mqy147258
詞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該詞是蘇軾在密州所寫。詞中,寫詩人月下醉酒後的心情。其中包含出世與入世的矛屆,月的圓缺、人的離合的矛盾,以及詩人對這矛盾的理解、處理。
詞以設問句開頭,寫詩人酒醉而問青天,地上、人間是中秋月圓的節曰,天上是否也如此。然後,透過對天上瓊樓玉宇的仙人生活的想象,神話傳說的描寫,與人間現實生活的不滿結合起來。巧用典故,即"八月十五日夜間,葉靜能邀唐明皇遊月宮,臨行時葉讓明皇穿著皮衣,不然到了月宮會很冷。果然,他們到了月宮,冷得難以支援。"這個典故說明"高處不勝寒"寓於哲理。又寫嫦娥在月宮輕舞漫歌,似人向歡唱歌舞情狀。
詞的下闋,寫由望月寫到人間,即月光照人間的感觸。那月亮與人間沒有矛盾、怨恨,為什麼在人間,人們別離的時候,而月獨自圓滿;相反,在人們團圓的時侯,月卻又缺圓呢?這種矛盾、圓缺,自古就存在。詩人認為解決這憾事的方法,就是希望彼此雙方都能健康長在,而互不相忘,這就足夠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人間共嗚。
蘇軾改變了五代詞婉約的作風,成為豪放詞派的開創者。蘇詞歌詠自然景物,抒發個人情懷,具有豪邁的感情,開闊的胸懷,隨緣自足的生活態度。他那自由揮灑的態度和多變的詩詞篇章結構的完美結合,形成蘇軾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徵。
上述不當處,請友斧正。
-
7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整個詞風都好在無人世間只有神仙"酒酣胸膽尚開張"軾之精神告轍軌其(神宗)"何軾在人間"高處不勝寒"當今世界亦主張行屍走肉空靈社會不?柳永有詞"自春來慘綠愁紅(紅花還需綠葉扶,)芳心是事可可"️黑無白提倡無是無非社會覌真好嗎?
柳永窮困潦倒辭凩複雜社會。蘇軾主張不人似社會空靈軀體社會惟東坡一墳也。
-
8 # 退休職工老於
“明月幾時。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開篇的前四句。,巧妙地提出了人們一直好奇的一個問題:
江畔何年初照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這個始終爭論不休、可愛的話題,從一開始。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想看個究竟。
緊接著,無眠的作者,又巧妙地表達了對人間的眷戀:
“我欲乘風歸去,不知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最精彩的句子來了: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最核心的(主題思想)“金句“出現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緊接著。作者說出了最令人歎羨,至今無法超越的喻世名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至今無法超越的。”金句“告訴我們:儘管我們不能時常相聚相守,但只要我們平平安安,月圓之夜,我們縱然在千里之外,也能共賞這一輪明月,這不也是我們所期盼的平安和團圓嗎?
這是多麼直觀又深情的祝福,這是多麼感人至深的語言!
我酷愛這首詩,更愛詩人那高超地駕馭語言的能力,感嘆他博大的胸懷和巧妙的藝術構思。
朋友,我只是就自己的感想,發表一點淺顯的心得,並不是詮釋這首詩。
權當拋磚引玉,博詩友、聯友一笑,並藉此機會,祝朋友們: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青島 於立泉
2018年12月30日於家中
-
9 # 建安地暖設計安裝
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中擊出成敗豁達,山水星月間塗畫出平淡的美好!
明月幾時有?什麼意思?
一,明月幾時有,不如說懂月的人有幾個?
二,看月的心情幾時有。
三,月明易得,明月難求。
回覆列表
蘇軾的《水調歌頭》,就文學史上最有名的中秋詞。
南宋文學家胡仔,在他的《漁隱詞話後集》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一句一句讀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即公元1076年,此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他已經七年沒見到自己的弟弟比蘇轍了。子由,就是蘇轍的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句從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而來,由詩入詞,化用得了無痕跡。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從這一離奇發問開始,蘇軾進入對明月的狂想之中。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現在這裡是中秋,不知那明月中的宮殿,現在又是何年何月呢?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那神秘的月宮,讓詩人想乘風而去,但是,又擔心那高在明月之中的瓊樓玉宇,會寒冷得讓人受不了。
現實生活總是不足了,有人生的各種困境,有親友的長相別離,因此蘇軾常常向往一種出世的生活,但他並沒有那樣做,因為他割捨不了人間的情愛。他曾在深夜裡寫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第二天就回到家裡睡大覺。
人都有對另一個世界的嚮往,但是到達另一個世界,也就意味著你放棄這個世界的一切。李商隱有詩云:“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另一個世界,獲得了永恆的生命,也獲得了永恆的孤寂。
那高處的寒冷,象徵的就是永恆的孤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不能到月宮裡去,像李白一樣對月起舞,又何嘗不是仙境呢?
生活不在別處,而在此間,蘇軾的豁達之處,就在於他無論在什麼境況底下,都能找到人生的樂趣。
詞的上片是對明月的狂想與人生情境的思辨,下片則是懷念弟弟子由和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思考。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明月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詩人。
當酒席散去,好友離開,親人熟睡,詩人一個人面對明月時,自然又懷念的起了七年沒見的弟弟蘇轍。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句與前一句一樣,主語都是明月,指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抱有怨恨呀,為什麼總在離別的時候變圓?
蘇軾的老師歐陽修有詞雲:“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花開不開,月圓不圓,與人無關,只是人痴情,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了花月之上。蘇軾指責明月不就有恨,恰恰反應了他的痴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是,蘇軾的視野的通達的,他很快就明白,自古以來,人就有悲歡離合,月就有陰晴圓缺,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指明月。在人生難以避免的悲歡離合中,只希望兩人都健康長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雖然相隔千里,但至少我們都可以一同欣賞這輪明月。
蘇軾的這首詞,有著對現實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從“明月幾時有”的發問起,在無始無終的時空洪流中,以超越的視野探尋自我存在的位置,審視人間的悲歡離合,其思辨深刻,境界闊大,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故中秋詩詞,蘇軾《水調歌頭》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