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羊鏟史
-
2 # 光頭潤心
華人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從漢朝以後開始的,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就是說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以為人死即為鬼,故以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錢,後來有人覺得用真錢幣殉葬大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用火燒了給鬼用。
-
3 # 王者榮耀之群英會


目錄
宣告:詞條人人可編輯,建立、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詳情

燒紙 [shāo zhǐ]
燒紙又稱燒紙錢,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紙錢,中國民間信俗之一。焚化紙錢等以敬神佛。 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燒紙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中國農村地區大部分仍在沿用。
中文名
燒紙
外文名
Born Papers
又稱
燒紙錢
含義
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紙錢
性質
中國民間信俗之一
熱點關注
解讀 人在去世後為什麼會有“燒紙”的傳統
中國自古遺留的這種風俗有著太多的複雜程式,停屍,報喪,招魂,送魂,弔唁,入殮,擇日,哭喪,下葬,頭七,週年等等。...
2018-10-14
簡介
shāo zhǐ
1.亦作“燒紙錢”。焚化紙錢等以敬神佛。 宋俞文豹《吹劍錄》:“ 唐王璵傳:‘ 漢 以來,喪葬皆瘞錢。後世俚俗稍以紙代錢為鬼事。’……此燒紙、拋珓、焚屍、輓歌之始也。” 宋楊萬里《雨作抵暮復晴》詩之二:“南商北賈俱星散,古廟無人燒紙錢。”《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邊皂纛旗下,奠酒燒紙,一刀斬了 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爺頭七,小的送這三牲紙馬到墳上燒紙去。”巴金《家》二九:“你給 鳴鳳 燒紙的時候,請你也給我燒一點。就當作我是個死了的人。”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著她燒紙錢,並不眨眼睛。”
2.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紙錢。《水滸傳》第十五回:“次日天曉,去後堂前面列了金錢、紙馬、香花、燈燭,擺了夜來煮的豬羊、燒紙……六人都說誓了,燒化紙錢。”老舍《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孫七 點上香燭,焚化燒紙,他自己給 小崔 穿上衣褲。”
3.引火用的紙卷。王統照《生與死的一行列》:“﹝ 剛二 ﹞便從腰裡掏出一卷粗裝燒紙,借了老祖父菸斗的餘火燃起來。”
來歷
來歷一
據說,古代有位秀才,名叫辛孝堂。家裡非常窮,母親去世後連副棺材都買不起,只好把屍體停放在家中。有一次,一位好友問他,為什麼不把母親的屍體埋葬,他實在不好意思說沒錢葬母,只好說:“母親是我唯一的親人,我們相依為命幾十年了,現在母親去世,可我實在捨不得她離開,我想留她在家裡,多陪她幾天,儘儘孝心。”好友覺得他說的有理,是個孝子。這事傳開後,人們紛紛效仿,親人過世後,都儘量把屍體停在家中,時間越長,越以表示孝心。
有一天,縣令的母親去世了,正值天氣炎熱,放在家裡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時間,又怕手下人說他不孝,想來思去,便想把老母的屍體放到嗽嘛廟裡去讓和尚守著,經常去看看,同樣也盡了孝。於是將屍體抬進嗽嘛廟,對主持說“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廟裡更好超度。”老和尚終日佛事纏身,沒時間看管屍體,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和尚。小和尚陪著死人實在害怕,兩天過後,死人身上發出臭味燻得他實在受不了,就拉來幾把稻草在房內燒燒,以沖淡些臭氣。稻草燒完了,天還沒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黃紙接著燒。燒到天亮時,師父陪著縣令來了,問他燒紙幹什麼 。嚇得小和尚說不出話 ,老和尚忙說,“老爺 ,這不是燒紙,是給老太太往陰間送錢,因為陰間用的錢,全是陽間的紙”。
從此,人們相信紙錢就是陰間的錢。為了表示對死者的追悼,人們常常燒紙錢送給亡靈。
來歷二
喪儀以及祭奠先人要燒紙的習俗是怎樣來的?傳說,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天下轟動,名利雙收。蔡倫的嫂子見了眼紅,逼使蔡倫的哥哥蔡莫學造紙,蔡莫未得要領就揹著弟弟自己造起紙來,造出的紙又黑又粗,無人來買,堆積滿屋。蔡倫的嫂子深感內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氣之下,就在妻子靈前燒起紙來,燒著燒著聽見妻子在棺材裡喊:“開門,開開門!’人們開啟棺蓋,蔡莫妻子坐了起來,嘴裡還叨咕說:“陽間有錢通四海,陰間用紙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還肯放我回來。”後來逢人便說,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閻王殿,閻王讓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燒了紙,送了錢,小鬼們就爭搶起來,他們拿到了錢,就把我從地獄中放回來了。這樣,蔡莫造的紙能在陰間當錢使的訊息很快傳開,原來堆積如山的紙就被搶購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為了賣紙,特意裝死,也沒深怪於她。由此,喪家燒紙的習俗就流傳下來,至今民間喪祭燒的還是較黑的粗糙紙,俗稱“鬥底紙”、“升底紙”。[1]
燒紙起源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 ,陪葬與燒燬是兩個概念。紙錢產生之初可能並不是用來燒的, 埋葬、拋撒、懸掛等方式可能要早於焚燒 ,但由於紙錢焚燒時化作煙霧的形象能使人產生進入冥界的想象 ,故焚燒馬上成為最常用的紙錢處理方式 。依此看來 ,燒紙錢由來傳說產生時間的上限 ,理論上可以追溯到紙錢產生的同一時代— — —魏晉 。並在西域高昌王國舊址等佛教國家遺址出土過冥幣。
中國絲也傳進了印度。最早的記錄是在印度的古書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學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論》(又譯《治國安邦術》)一書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國的成捆的絲”。考底利耶據說生於公元前四世紀,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建於公元前321年,約公元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擴大王的侍臣。這說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絲便已輸入印度。另外,從梵文的許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對蠶絲的認識要比希臘人和羅馬人準確得多,因為他們知道絲是蟲子吐的,絲是繭(舊n)抽成的。
在絲傳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蠶絲,但一直到唐代,絲還很少被採用。中國絲的傳入給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兩國通商口岸一帶的印度人,已經可以穿絲製衣服了。當然,古代中國輸入印度的不只是絲織品,而且也有生絲,印度人再把生絲染色加工織成綾、羅。錦、絹。印度綢薄如蟬翼,精美異常。
除了絲之外,古代中國傳入印度且對印度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還有紙和造紙術。在古代印度,書寫材料有時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燁樹皮和貝葉。在梵文古典著作裡常會見到“自樺樹皮”這個字,最初是書寫材料的意思,中國紙輸入後,人們便用這個字來稱呼紙,可見樺樹皮應用之廣;貝葉是一種棕櫚樹葉,大而且長,古代印度人在樹葉上面寫字、抄經。過去一般認為,12世紀,紙張才由伊斯蘭教徒帶到南亞的印度,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既然蔡倫造紙術改革之後不久,紙張就大量傳入西域、中亞,採用紙張書寫的也不限於漢人,那麼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因傳播佛教而頻繁活動於此地的印度人,或與印度有關之中亞民族,必會接觸和使用紙張,因為紙張遠比當地傳統書寫工具樹皮、樹葉優越。
據洪喜慶的 《杜詩辯證》 上說 : “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紙為紙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 。從唐人王建《寒食行》 詩中“三日無火燒紙錢 , 紙錢那得到黃泉” 之句可見一斑 。宋人陶彀的《清異錄》 上說 : 周世宗柴榮葬日, 用象徵形狀的金銀焚化 , 紙錢的形狀大似碗口, 上有印文, 黃色印的叫“泉臺上寶” , 白紙的稱“冥遊亞寶” , 說明五代時紙錢已經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了 。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3]。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1]。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
-
4 # 莊張一村
紙錢,也稱冥幣,是人們用於祭祀鬼神或祖先時,供奉的錢。按民間迷信的說法,人死去後回到陰間,陰間跟陽間一樣需要用錢去交易各種物資需求。
關於燒紙錢的起源,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據說南齊廢帝蕭昭業迷信鬼神,剪紙為錢用來陪葬。
史料記載: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
如上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還真有過研究嗎,屬於民俗方面的問題。
1、從什麼時候開始燒紙錢的?
有紙以後。
廢話!
目前有關燒紙錢的記錄最早出現於唐朝。
《舊唐書》中有一段有趣的記載:“璵專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禱,或焚紙錢,禱祈福祐,近於巫覡,由是過承恩遇。”講的是唐玄宗寵臣王璵燒紙錢的祈福的事。
但是最初焚燒紙錢的習俗流行於民間,官宦階層並不喜歡這種山寨的方式,認為這是對死者的不敬。《舊唐書》已經明言焚燒紙錢“近於巫覡(wū xí)”。
士大夫們甚至有頗為激烈的言論。
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呀?
鬼也知道報紙上有假話嗎?!
歐陽修也感嘆過:“如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天子而為閭閻鄙俚之事者多矣!”
富人根本就不知道窮人的難處,死不起怎麼辦?
有法活嗎?
2.
清明為什麼要燒紙錢?
華人是相信有靈魂的,所謂人死之後的陰陽兩隔,死人在另一個世界不但需要日用品,也需要花錢。
早期給死人用的錢以玉帛為主。到了秦漢,由於圓形方孔貨幣的普及,埋“瘞錢”(指給死者用的錢幣)成為取代玉帛的新常態。玉帛和瘞錢這種實物祭品,一直在皇室中延續下來。這兩年盜墓筆記火了以後,人們對葬品研究的更多,尤其是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經常挖到古墓,大量的古錢幣出現,多是當時的葬品。
貴族和富人埋什麼的都有,有一年在承鋼果山發現的墓葬,陪葬的就是一套車馬。
富人墓裡放錢幣的更多,四川經常挖掘出幾噸錢幣的新聞。可窮人家有的就陪葬不起,紙的發明,就給人們找來了替代品。
3、銀色的元寶是燒給人的,金色的是燒給佛和菩薩的
元朝時,狐首束腰的銀錠被鑄造出來。紙錢也從圓形方孔發展到了“元寶”。元寶起源於杭州紹興一帶,用錫箔疊成,疊好後串成一串或摞在一起焚燒。
元寶才是真的寶,紙錢的面值發生了質的飛躍。同時,各種紙車紙馬紙房紙人也冒了出來,極大提高了陰間的生活水平,以至於《元典章》明文規定:除紙錢外,其他紙糊房屋人馬盡行禁絕。
元寶這種實物貨幣的出現也為紙錢增添了新的形式。
明代之後,元寶很快流行到長江中下游等地區,至今依然。按照當時的規矩,銀色的元寶用於祭拜祖先,金色的元寶則用於供奉給佛和菩薩。
朱元璋進佛殿,問寺里人拜不拜佛,寺里人說,後佛不拜先佛。
皇帝都認為自己就是佛。
所以,孝莊太皇太后葬禮上共燒去金銀紙錠63萬,紙錢49.5萬,紙帛十七萬,不分顏色了。
4、上墳燒了幾個億?
清末民國時期,現代貨幣傳入中國。上墳燒的紙錢再一次發生了演變,出現了“天堂銀行”、“冥界銀行”字樣的紙幣,往往印有閻王爺的頭像,面額巨大,感覺都是一夜暴富。
現在大街上賣的就是這種,高仿人民幣也有。
融入了現代元素的的冥幣,高效地滿足了人們對面額的需求。
還有騙子,拿冥幣騙人的新聞也屢屢出現。
現代社會,不知道誰家開始帶的頭,燒汽車、冰箱、電視、演員,估計再過幾年,機器人也該有了。
5、陰間怎麼花錢?
陰間是不是商品社會,需不需要花錢?
《太平廣記.淮南軍卒》裡的記載的是漢代到宋初的故事,陳少遊鎮守淮南時,曾經派一個姓趙計程車兵出去辦事,路上這個士兵被金天王派來的一個綠衣人叫走了,說金天王讓他帶一封信去四川,並給他一萬錢。
我不知道什麼計量單位,應該不是元,那個時候都是金屬貨幣,反正應該是挺多的。
他說給我一萬錢,這麼多,怎麼拿呀?
找他來的那個綠衣人說,你揣懷裡就行。
他揣懷裡,也不覺得怎麼重,就走了。走了一會兒,一摸懷裡,發現都是紙灰,就掏出來扔在路邊,繼續走。
過了一會,那個綠衣人追了上來,說,剛才給你的錢給錯了,那是我們陰間用的。說完就又拿了三千塊陽間的錢給他。
一萬換三千。
由此可以看出看出,陰陽貨幣換算比例是3:1左右。
都是迷信,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