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之創客
-
2 # 我高興18
謝邀。這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不過只要稍作反思就會發現其中道理。一般來說父母管教孩子管的寬管的隨意,不注意方法方式,甚至常有善意的謊言和打罵現象。孩子則往往會認為父母囉嗦強勢,口服心不服以至頂撞叛運。再看老師除了負責在校期間與學習方面有關的事情,其他日常生活多不涉及,而且老師教育講究方式方法,以理服人。孩子自然樂意聽老師的。
-
3 # 育鄰人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來自於“信”,親子關係的基礎同樣是“信”。孩子更信任老師,這需要父母做一定的反思。
成為孩子最信任的父母,基礎是父母本身的言行做到可信;其次是引導孩子逐步主導自己的成長節奏,對孩子的成長事務不妄辦、不包辦;將家庭教育引向學校教育的互補位置,統籌、協調、解答孩子成長路上一切必然或可能遇見的資源和難題。
1、自己的言行是否以信為本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唯一的終身導師是父母,孩子的生活依賴與父母所提供的幫助,那麼父母有成為孩子第一信任物件的天然優勢基礎。父母是陪伴孩子生活、學習時間最長的人,也理應是最值得信賴的人,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安全與教育,是幫助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人。父母陪伴孩子成長需要講信用,陪伴過程中要做到言出必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做好示範。比如您期待孩子學習好、學習自覺,那麼父母就應該打造具有濃郁學習氛圍的家庭,無論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重要有空就模範帶頭學習,做一個愛學習的人、做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事物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需要認真對待,認真與孩子一起去探索解答問題之道。做到與孩子商議決定的事情不反悔,做到給予孩子的承諾如期兌現,做到處理孩子的事情與孩子商議......
信義的基礎是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對於自己成長事務的參與權,對父母成為孩子最具信賴的夥伴十分重要。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為期待孩子的成長進步而給予孩子很多獎勵的“期票”,這些“期票”成為激勵孩子成長的關鍵。但是,有相當的父母在孩子完成約定內容之後,會選擇打折兌現“期票”或者直接將“期票”變成“欺票”,如此便會極大的打擊孩子學習成長的熱情,以及孩子對於父母的可信賴度。
2、孩子是否對於成長方向知情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幫助孩子補充營養、幫助孩子購買玩具、選擇孩子心儀的玩具、送孩子上學......總之,只要是孩子成長需要的都期待能一項不落的提供給孩子。這其中就包括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孩子制定各種的成長計劃,幫孩子報補習班,幫孩子選擇他們可能很不喜歡的學習專業,參與孩子的交友選擇......
現今,有很多孩子成長的事項都是在父母一手操辦下完成的,孩子對自己成長的事情參與度非常低。這導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對於計劃有很大的牴觸情緒,這時候父母就會藉以“我都是為你好”之名責罵孩子,最終引發親子情感間隙。較為恰當的做法就是在制定孩子的成長計劃時徵詢孩子的意見,哪怕剛開始只是讓孩子知道有成長計劃這回事兒,關於孩子的成長計劃,需要逐步加深孩子自我的參與感,隨孩子的年齡增長給予他們相應的“自覺權”。孩子們自己參與制定的成長計劃,在執行過程中,他們才會樂意,而不是應付了事。
3、陪伴孩子的方式是否合適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總是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讓他們自己做總是浪費時間。所以,生活中很多孩子的事情都被父母代勞了,這就包括孩子上學幫孩子背書包、幫孩子挑作為、幫孩子做學校衛生......凡此種種,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本父母全員包辦了。這對於順從的孩子便形成了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對於有自主意識的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叛逆”的代表。
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目的就是為孩子自身的能力賦能,那麼核心就是用知識的力量發掘孩子自身的能力,也就是教育活動的核心是教會孩子學習進步、解答生活問題的方法。順延應試教育的家庭教育,父母往往和學校老師一樣,教導孩子學習知識點,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雷同。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引導孩子日常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疏導,學校教育的核心賣點是為孩子成長提供豐富、恰當的知識內容。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本是互補關係,然而在應試教育面前,很多父母【家長】跟隨或寄託孩子的學習成長給老師。這直接將自己統籌孩子學習成長的權責給擱置到了一旁,這見解給孩子的訊號就是老師才是中心。
-
4 # 家庭教育心法
感謝邀請。為什麼有的時候老師的話比家長的話管用。真心的說是因為學校有規矩,學校要求的明確而具體,家庭沒有這樣具體的規矩和要求。其次是因為家長的愛足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家長的愛可以讓孩子去表達自己所有的觀點和意願或情緒,而老師的愛是不允許任意妄為,在老師那裡只有理性沒有感性,在家長這裡是有感性。有愛,有情緒的宣洩的,在家庭裡更自由一點。再次,在學校裡是一種集體生活,只有服從大家的意願,學校的規矩,聽老師的話,而在家庭裡邊,有個性化,可以不聽。更能夠彰顯個性化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是一個能夠放鬆的環境,能夠做自己的環境,而學校只能做學生,只能做一樣要求的學生,而在家裡可以做孩子,而孩子是沒有標準的,而學校裡做學生是有標準的。這一點家長的權威可以冒犯,而老師的權威不可以冒犯,所以孩子可以頂撞家長,但頂撞老師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和處分。所以這個問題並不代表家長不好,也不代表老師比家長好了多少。聽話不是優秀孩子的標誌,而是懼怕權威的標誌。家長不能用聽話來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是否懂事。
而真正的孩子是有自我意識,有自我主見,能自我擔當。能獨立生活的人,所以我們要培養的是能適應社會獨立生活的人,而不是一個聽話的懼怕權威的人,不能因為這一點而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只能說明學校和家庭是兩種不同的環境,給孩子提供的表現的方面是不同的,在學校裡要表現為遵守紀律,服從老師,而在家裡就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不能說是孩子能聽老師的,就覺得是好的,也不能說孩子能聽老師的是不好的。
-
5 # 悠然見南湖
謝謝邀請。對於孩子家長一般都是要麼過分寵溺,要麼非常嚴厲霸道。講不通道理有時還會棍棒相加。而孩子要麼非常聽話,要麼非常倔強。孩子也是你強他弱,你弱他就強,非常容易走極端。而老師就不會,他會一視同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教他們懂禮貌,學知識。對錶現好的予以誇讚,表現不好的學會認識錯誤。而且小孩生活在一個集體中,也會有從眾表現。喜歡受到老師關注和誇獎,所以對老師的話也比較願意聽。
-
6 # 伍老師數學課堂
很多家長會反映,自己說的話還不如老師說的話管用。確實,從幼兒園開始,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老師說的話會開開心心的照辦,父母說的話就是不聽,這讓很多家長都很苦惱,這老師到底給孩子灌了什麼“迷魂湯”,讓孩子能這麼聽老師的話?哈哈,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甚至搬出老師孩子才聽話,家長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那麼老師到底為什麼能夠讓孩子“臣服”於他的手下?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啟達教育小編就為各位家長揭開這一謎團,估計會讓你們大吃一驚!
第一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了明確的規矩,而父母沒有
學生們在學校裡有哪些規矩呢?這裡來一起看下。
這些規矩是必須做到的:
按時到校。
衣服整潔。
見到老師要問好。
課前準備好書、準備好筆。
坐姿筆直。
低年級的雙手還要背在身後。
認真聽講。
認真做隨堂練習。
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放學後按要求完成作業。
······
這些規矩是不能違反的:
上學不能帶零食。
上學不準帶手機。
不準說髒話。
不準動手打架。
上課不能交頭接耳。
不準傳小紙條。
不做小動作。
不能影響別人聽課。
不能抄作業。
考試不能作弊。
······
類似的規矩還有很多很多,要總結和提升一下的話,那就是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有了這麼一套規矩,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才不會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證一切井井有條。
再反觀絕大部分家庭,哪有這麼明確的規矩?現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確地說出家裡的3條規矩嗎?家裡有成文的規矩嗎?估計很多人1條都說不出來。
第二個原因:老師給孩子兌現了明確的獎懲,而父母沒有
光有規矩遠遠是不夠的,因為僅僅寫在紙上的規矩都是空話,只有真正付諸實施的才叫規矩。
在學校裡,規矩的實施就是獎懲。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紅花。表現得更好,除了累積更多小紅花,還能升級變成大紅花,最後還能拿到那飄著香氣的真紅花。這些紅花不僅獎勵給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讓你那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其他一切獎勵也都是這朵小紅花的升級:表現好可以拿到獎狀,可以領到獎品,還可以站在全校學生面前講自己的光榮事蹟。只要表現好,學校裡的規矩一定會兌現。老師不會輕易許諾,只要許諾後一定會兌現。
可反觀很多父母呢?很多時候都是輕易許諾、從不兌現。最小的事:你快點吃飯,吃完這一口就讓你看電視。結果,沒有。大點的事:你快點寫作業,寫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結果,沒有。更大的事:你好好學習,如果考試進步了就給你買IPAD。結果,沒有。
這至少帶來了兩個問題:
其一,很多許諾是不應該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須的,不應該許諾給獎勵。其二,隨便許諾後卻不兌現,一點點蠶食了孩子對你的信任和尊重。日積月累後,你再說什麼話,孩子都不會相信了。這一點都不奇怪。兌現獎勵只是一個方面,而兌現懲罰則更為重要。在學校裡,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錯,老師會及時對照規矩給出懲罰。
比如,考試敢作弊,會被取消成績,甚至全校通報批評,最嚴厲的甚至是沒法畢業。同樣來反觀父母對孩子,很多規矩下的懲罰措施都是擺設。孩子沒按照求做,哭鬧耍賴,只要鬧騰得厲害一點,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屈服。別說懲罰了,反倒變成孩子要挾父母了。長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謂的規矩,哪還有半毛錢作用?逢人還抱怨:我們給孩子立規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這樣嗎?
第三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而父母沒有
這話怎麼說呢?就是老師給孩子們傳遞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形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會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時候卻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卻從不要求自己。來看看老師的工作狀態。
要求學生不能遲到,老師就會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師和校長,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學校門口等著學生。不值班的老師,則會提前到辦公室準備好上課的材料和工具,上課鈴一響,準時出現在講臺上。要求學生不能上課隨便講話,老師也有自己的原則。上課不能接打電話,手機都不準帶入教室。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則會加班加點。按時批改完作業和試卷,第二天一早就發給學生。
再看看很多家長的日常。要求孩子不玩遊戲不玩手機。結果呢?自己成天拿著手機不放。就連吃飯時,都忍不住要摸幾下。這樣怎麼能阻止孩子玩手機?要求孩子不看電視。結果呢?孩子寫作業時,自己在客廳裡看電視。還開懷大笑。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安心學習?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求進步。結果呢?自己對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數。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從你身上獲得正能量?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至少是以身作則的示範。所以老師批評學生時,孩子願意聽,因為老師就是比我做得好啊。家長沒有給孩子樹榜樣,反倒是反面典型。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夠的心理優勢反駁你:你自己都做不到,還來要求我?
回覆列表
學校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老師,第一個老師就是家長,如果孩子很尊重與信任學校老師,說明學校老師是稱職的。家長就要反省一下,為什麼孩子不尊重他人生的第一個老師(父母)呢?說明家長不稱職。老師對學生的愛不亞於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一種愛,為什麼孩子接受老師的愛,而對家長的愛,就不放在心上呢?孩子聽不聽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培養和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孩子從來沒有錯,不要以為錯在孩子身上,從孩子身上就可以折射出家庭教育背景的優劣。如果孩子是完美的,還要家長培養嗎?
孩子尊重老師,家長就要虛心向老師請教如何教育孩子,才會知道什麼是愛的內涵,什麼是教育的意義。只有孩子信任和尊重老師,才會聽老師的話,沒有尊重和信任,孩子也不會有感恩之心。可見,家長和子女除非是血緣關係外,其他的關係是需要重新不斷的培養和積累的,家長不重視培養和孩子的良好關係,孩子和家長的感情就很難建立和維持,也就不存在孩子對家長感恩、尊重和信任。
當孩子從內心裡,看不起父母言行的時候,說明孩子和家長的感情距離也在不斷的疏遠!家長的煩惱和痛苦也就會與日俱增,接踵而來!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家庭裡,相互尊重和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尊重的是人格,信任的也是人格,踐踏人格的結果就是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