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臧霸的武藝應該不低於張遼,他後來默默無聞是因為逃離了這烽煙四起的亂世,隱居了起來。

    在三國這個亂世,多少英雄提三尺劍,欲立不世不功,但最終折戟沉沙,殞命疆場。而臧霸則斷然抽身,激流勇退,離開了這狂渦巨浪,滄海桑田。

    在整部著作中,臧霸展示武力的機會並不多,第一次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一回中。

    回目: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看到幾個資訊:

    1.在呂布麾下,臧霸與張遼是地位相齊的,那麼也意味著,他的武藝也不在張遼之下。

    2.臧霸與樂進大戰三十餘合,而樂進似乎落了下風。因為夏侯惇拍馬上前助戰,以夏侯惇的武藝和眼光,應該是看出了樂進的形勢不太樂觀,所以立即相幫。但被張遼截住了。

    看來,呂布手下的能征慣戰的猛將不少嘛。能與張遼並列八健將的首位,臧霸的武藝是相當厲害了。應該在樂進之上。

    然而,本回隨後的一場戰鬥中,臧霸的表現更是厲害。張遼和臧霸來戰,曹操派呂虔和曹洪迎戰,“不利”兩個字,說明呂虔和曹洪是落在下風的。

    如果按照雙方名字的順序來看,臧霸對上的很可能就是曹洪。讓二桿子曹洪都頂不住,這個臧霸確實不簡單。

    呂布在白門樓一戰被叛徒出賣遭擒殞命,張遼也歸降了曹操,臧霸聽說呂布已死,也率部歸降。還招安了其他三人:孫觀和吳敦。曹操封臧霸為琅琊相。

    和張遼不同,臧霸在曹軍中始終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在歷次戰鬥中也不搶眼。直到赤壁大戰的前夕。徐庶見曹操聽了龐統的話,將戰船用鐵索連在一齊,知道大事不妙,再留下恐怕就要玉石俱焚了。徐庶向龐統求了脫身之計,在軍中到處散播西涼馬騰來犯的流言,然後向曹操請命去防禦西涼兵馬。

    臧霸跟著徐庶走了,看來他和徐庶心照不宣,早有去意,私下裡相互間早有聯絡,觀點相同,認為這不是久留之處。從此二人的蹤跡消失在茫茫的歷史中。

    在呂布麾下能與張遼平起平坐,臧霸的武藝和領兵絕對差不了。但他能從這紛紜亂世中舍下功名利祿,抽身而去,也算是個智者吧。他沒有選擇威震天下,而是選擇了離開,選擇了自己想要的平靜的生活。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唉,有時候真不想回答三國的問題,因為用演義和史書記載,完全是兩回事。

    看在臧霸這大丈夫的面子上說一點點。

    其實真實的臧霸根本不是呂布的部下,只是曾跟呂布打過仗,後來可以算是盟友關係。後來呂布覆滅,那一片都歸了曹操,臧霸也就歸順了曹操。再後來在曹操手下也立了不少功勞,包括戰功。絕不是默默無聞,而且最後封了侯的。

    臧霸這個人有勇有謀,為人仗義,是個大丈夫,他早年,不到二十歲大概,曾經帶十幾個好友衝擊縣裡監獄營救被關押父親,臧戎。這段故事想來非常熱血,拍個電影也是有料的。

    順便再說一句,三國還有一個姓臧,也是個大丈夫,比臧霸更牛,臧洪,他的那故事比寫小說都更精彩。

    至於演義嘛,知道的人多得很,喜歡當做史實來扯的人也多得很,不需要多說了。

  • 3 # 愛尚文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明一點,臧霸與張遼不同,張遼確實是呂布的手下;可臧霸不是,臧霸並沒有在呂布手下從事,他與呂布之間,只有合作關係,簡稱“盟軍”;

    他原本是陶謙帳下的騎都尉,因跟隨陶謙討伐黃巾軍有功,升任為元帥,獨自統領大軍駐守開陽;陶謙死後,臧霸自成一派,呂布曾舉大軍討伐臧霸,但是無功而返;等到曹操大舉進攻呂布的時候,考慮到彼此的利益關係,臧霸領軍援助過呂布,組成臨時“盟軍”;呂布兵敗被殺後,臧霸並沒有被曹軍所擒,而是獨領親隨躲了起來;曹操費了很大的勁才找到臧霸;

    曹操很高興,任命臧霸為琅笽相,任命他的親隨吳敦為利城郡太守,尹禮為東莞郡太守,孫觀為北海郡太守,孫康為城陽郡太守;把青州、徐州二州,全權委託給臧霸治理;待遇極高;反觀張遼,剛投降的時候,曹操只任命張遼為“中郎將”;官職比臧霸的手下還低;足以證明臧霸不是呂布的手下,如果他是呂布的手下,他的職位應該跟張遼對等,覺不至於,一上來就封一個琅笽相,提領青州、徐州之重任;

    臧霸與張遼相比,之所以不夠出彩,主要是因為軍事分工不同;曹魏軍事,五子良將多為先鋒,多有戰功及軍事奇蹟;臧霸管理的是什麼?從他的職位就能看出來,鎮東將軍,主要是征伐背叛,鎮戌四方,多管邊境防守工作;執金吾,位置特進,後期直接被曹丕拉回了朝廷,商量軍機大事,曹丕每次軍事行動,總是聽取臧霸的意見;

    張遼的職位是徵東將軍、前將軍,主要負責征戰四方;兩人分工不同,所以臧霸顯得有點默默無聞;但他的作用來說,完全不比張遼小;在擔任執金吾之前,臧霸手上基本都獨自管理著一個州,或者幾個州,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期間他也打過不少仗,據我所知,應該是每戰必勝;

    所以,臧霸跟張遼比,默默無聞的原因,主要是對外征戰比張遼少,導致我們在看三國志的時候,經常會忽略臧霸的存在;而且“演義”中,包括評書,以及電視劇,對臧霸的事蹟記載太少,也是臧霸知名度不如張遼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臧霸的貢獻,官職,爵位,以及食邑都在張遼之上;

  • 4 # 魁哥說歷史

    張遼和臧霸同屬呂布手下“八健將”,地位相當,戰力也應該不分上下。在溫侯呂布殞命白門樓後,張遼和臧霸一同投降曹操,受到重用。張遼在曹營中屢立戰功,最著名的乃是威震逍遙津,嚇的江東小孩不敢啼哭,最終位列“五子良將”之首。

    但是曾與張遼並駕齊驅的臧霸自從歸降曹操後,好像銷聲匿跡,並沒有立下大功,和張遼的差距越來越大。那麼張遼和臧霸投奔曹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什麼原因導致兩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的?

    下面根據《三國演義》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演義中,臧霸第一次出戰,便和“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還可能略佔上風,要不夏侯惇也不會急於助戰。從這兒看,臧霸武功高強,應該不次於張遼、樂進等“五子良將”。《三國演義》中雲:

    便叫臧霸出馬搦戰。曹軍內樂進出迎。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惇拍馬便出助戰,呂布陣上張遼截住廝殺。

    臧霸的第二次出戰:呂布派遣張遼和臧霸挑戰曹營眾將來戰,曹操派呂虔和曹洪迎戰。這次是兩人對兩人,混戰,我們不清楚誰和誰對戰。曹營這邊,曹洪是有名的猛將,曾多次救曹操於危難之間。現在,他卻在臧霸和張遼這兒吃了虧。《三國演義》中雲:

    操望北而行,山後一彪軍出:左有張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

    這兩次有關臧霸的戰鬥描述,臧霸是呂布手下不可忽略的大將,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然而,他投降曹操後,銷聲匿跡。其實,曹操並沒有將臧霸束之高閣,封其為琅琊相,守衛青、徐兩州,成為地方大員。《三國演義》中雲:

    操封臧霸為琅琊相,孫觀等亦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

    對於武將,有兩種安置辦法。第一種當然是留在軍隊成為職業軍人,一直為其南征北戰,建功立業。這種武將自然是受到重用之人,如張遼,取得了很大成就。

    第二種,如臧霸轉業成為地方官。雖然不能上戰場建功立業,勝在穩定,沒有生命危險。邊關需要軍人,地方也需要地方官,總不能地方一個官員都沒吧。

    因此,張遼和臧霸是分工的不同,本質上都是為國家服務,並沒有誰受到重用,誰被冷落的區別。

    到了赤壁之戰,臧霸還是跟隨曹操征戰的。後來聞報西涼馬超和韓遂可能進犯,徐庶為了從赤壁之戰脫身,主動請纓前去防守散關。臧霸作為徐庶的先鋒,共同率領三千兵馬走了。從這之後,演義中就沒有了臧霸的資訊。

    接下來從《三國志》中尋找臧霸蹤跡

    正史上,臧霸與張遼不同,他並不是呂布的部下,他與呂布之間,是合作關係,是一支獨立的勢力。臧霸和呂布兩軍聯合,共同討伐曹操,攻佔曹操的袞州。

    臧霸本來是徐州牧陶謙的部下,因討伐黃巾軍有功,獨自統領大軍駐守開陽。陶謙死後,臧霸徹底獨立。呂布因自己力量不足,遂和臧霸等勢力結盟,互為援軍,共同抵抗曹操的進攻。在呂布殞命白門樓後,臧霸考慮到勢單力孤,便向曹操投降,還為其招降吳敦、尹禮、孫觀等將領。

    臧霸在投降曹操後,為避免其猜忌,主動將其子弟及諸將家屬送往鄴城,受到曹操的高度讚揚。此後,臧霸受到曹操的重用,為其南征北戰,討伐昌豨,征討孫權,名震江左。

    魏文帝曹丕時期,臧霸進一步受到重用,遷鎮東將軍,假節鉞,後來被徵為執金吾。執金吾就是京城衛戍司令,守衛皇帝安全,只有特別信任之人才能勝任。

    後來,魏明帝曹叡增臧霸邑五百戶,臧霸的食邑有三千五百戶,不久逝世,追諡曰威侯。公元243年七月,臧霸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三國志》中記載:

    “明帝即位,增邑五百,並前三千五百戶。薨,諡曰威侯。子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

    臧霸作為降將,能達到配享曹操廟庭的地步,已經不枉此生了。雖然他沒有張遼“五子良將”的光環,那是名額有限,曹魏那麼多文臣武將,總不至於都上榜吧。不能因為臧霸沒有達到張遼的成就,就否定其一生的功績吧。

    你們是怎麼看待臧霸的?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 5 # 大飛熊騎士

    在曹魏陣營的大將中,張遼絕對是佼佼者,五子的傳記,張遼都得排第一。對比之下,臧霸自然不如張遼威震逍遙津那樣的能力以及名氣,但是你要說他默默無聞,未免也太小看臧霸了。呂布手下的將領們,郝萌造反被曹性砍死,曹性後來下落不明(小說裡射傷夏侯惇一隻眼睛,然後被反殺),背叛呂布的侯成,宋憲,魏續歸降曹操後,也後記不明。還有高順,陳宮不願意投降被斬,陳登早就是曹操的人了不能算,所以混得最好就是張遼和臧霸了。在曹魏二次入選太廟時,外姓將領中張遼第三,臧霸第七。

    但是,張遼和臧霸是有根本區別的,張遼在曹營的起點要比臧霸低得多,為何?因為張遼是妥妥的呂布降將,之前還經歷過丁原,何進,董卓才轉到呂布的手下,當然這不能怪張遼,這些領導本身不行呀,但是畢竟容易讓新領導印象不好。更何況,張遼當年可是和高順一起打敗了來支援劉備的曹操宗室大將夏侯惇,好在夏侯惇打仗差點,作為帥才大局觀和氣度還是不錯的。當然,這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還是靠張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歸服曹操不久,就從中郎將升任禆將軍。特別是張遼和夏侯淵討伐反叛的昌豨時,由於久攻不下,軍糧將盡,是張遼隻身上山,勸服了昌豨。曹操知道後,還責張遼“此非大將法也。”

    可以想象,曹操罵歸罵,一個能為他赴湯蹈火的武將,換成哪個領導心裡能不樂開花?從此拉開了張遼戰功累累的序幕,包括後來著名的威震逍遙津之戰。而且,張遼也受到了曹操,曹丕兩帶人的恩寵,可惜在三路伐吳時,張遼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張遼能在名將眾多的曹營中崛起,完全是靠著自己的軍事能力,才得到了曹操的賞識。當然,臧霸也是有能力的,但是綜合來說,不如張遼,或者說遜張遼一籌,因為單單從起點來說,臧霸要稍微高一點,而且活躍的時間也比張遼久一些,可以說是呂布手下之最了。

    臧霸和張遼的區別是,張遼是大將,臧霸可是泰山的地方武裝,往大了說算是一個小小的諸侯,身邊聚集了吳敦,孫觀兄弟,尹禮等人,臧霸為帥,並歸附呂布對抗曹操。呂布敗亡後,臧霸先是逃匿,被曹操給找了出來,還“見而悅之”《三國志.臧霸傳》,連張遼都沒有類似的記載,單此一點,就比張遼起點高。而且,曹操又讓臧霸找出吳敦,孫觀等人,相當於是帶股加入的曹營,曹操還把青徐一帶交給了臧霸。當然,臧霸也沒有辜負曹操,官渡之戰,臧霸幾次進入青徐對付袁譚,曹操才能專心和袁紹決戰。官渡後,臧霸還主動要求把家人們都送入鄴城,以安曹操之心。

    此後,臧霸和張遼多次軍事合作,一次是討伐陳蘭,臧霸負責阻擊來援救的東吳宿將韓當,並取得勝利。隨後,孫權再派數萬人來援,還是被臧霸打得大敗,於是張遼順利的攻下陳蘭。這一戰自然比不了逍遙津,卻也證明了臧霸的實力。第二次合作是,張遼和臧霸二人討伐孫權,但是路遇大雨,軍隊不安,臧霸於是勸張遼等曹操的命令再行撤軍,不要自作主張。張遼回去後,把臧霸誇了一頓,曹操稱善可見二人關係不錯。第三次合作,是曹丕三路伐吳,曹休,張遼,臧霸等人為東路軍,直接威脅東吳統治腹地。由於張遼病重,這一戰主要是臧霸打的,前期很順利,甚至打到離建鄴不遠的徐陵(京口),由於東吳援軍雲集和中路軍失利,還是撤軍了。另外,此戰還折了老部下尹禮。

    所以,臧霸並不是默默無聞,只是光芒被張遼掩蓋了而已,他還曾經一度對曹休說,假如給他數萬人,能橫行江表,可見他對自己軍事能力的自信。另外,除了能力略輸張遼一籌外,給臧霸的事業造成限制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臧霸畢竟是草莽出身,統管著青州軍,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之時,青州兵譁變,臧霸沒能妥善處理,反倒是被賈達解決了,這件事,多少也影響了曹丕對他的重用。後來,臧霸被調入朝廷任執金吾,在魏明帝時期,還帶行太尉之事進行祭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眾議院議長的歷任眾議院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