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西點軍校畢業的喬治-卡斯特被奉為是美國曆史上的傳奇人物,因此也被譽為“晨星之子”;南北戰爭爆發時,卡斯特還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但此時的他已軍校畢業並被編入第二騎兵團服役。

    ▲白人腳下的黑奴

    戰爭爆發三個月後,卡斯特隨部首次參戰:第一次奔牛河戰役;但可惜南方聯盟軍在托馬斯-傑克遜的統帥下擊敗了卡斯特所在的北方聯邦軍。次年,卡斯特被升任為素有“小拿破崙”之稱的喬治-麥克萊倫的副官。

    此後,年輕的卡斯特在一路作戰的同時也得到了晉升。在他的硝煙歲月中,最為著名的事件恐怕就是追擊南方聯盟軍總司令羅伯特-李並迫使其投降。戰爭結束後,卡斯特被任命統帥第七騎兵團,並隨後參加對印第安部落的戰爭。

    ▲卡斯特

    彼時,卡斯特和他的騎兵團主要針對印第安人中的夏延部落。1874年,白人在達科達州一座名為布拉克的山上發現了金礦,並準備進行開採工作。但在印第安部落眼裡,布拉克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山。

    而且早在1868年,白人就和印第安人簽署了一份《拉勒米堡條約》,該條約對雙方的行為都有明確的限制規定:白人不能布拉克山地區定居、佔地或者建設、不能在未經印第安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進入該區域;印第安人則被要求不能干預白人在附近修建鐵路、不能騷擾白人移民。

    ▲著名的總統山雕像就是布拉克山的一部分

    自條約簽訂以後,印第安人可以說是切實的履行著對自己的每一條規定和約束,但反觀白人,當得知布拉克山發現黃金的訊息後,貪婪的牟利者蜂擁而至!最初,白人打算用金錢收買印第安人以換取開採權,但並未成功。

    於是,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美國悍然單方面宣佈廢除《拉勒米堡條約》,並給此地的印第安人強加了一條罪名:凡1876年1月31號前沒有在印第安人保留區內定居的人,均被列入敵人名單。

    ▲後世修建的“瘋馬”巨石雕像

    翻臉後的白人並沒有嚇住印第安人,反而使他們團結起來組成抵禦聯盟。緊接著雙方在小巨角河一帶發生戰鬥。卡斯特率領的騎兵團無視印第安人的力量和數量,在違背上級讓其按兵不動的命令後貿然發動進攻......

    最終,卡斯特和他率領的211名騎兵全部被奧格拉拉部落首領“瘋馬”(達-桑科-威特科,此人次年便被美軍暗殺)率領的軍隊盡數擊斃!儘管這是一場提振部落士氣的戰鬥,但他們和白人的總體實力仍舊懸殊巨大;美軍也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打著“為卡斯特復仇”的旗號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

  • 2 # DDG的老船塢

    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在內戰中的名氣,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強得指揮能力或者戰術能力,而是來自於他的年輕,英勇無畏和魯莽,其人在內戰中曾因勇猛而屢立戰功,也曾因為魯莽多次吃癟,總的來說,卡斯特是個在需要時能夠帶隊斬將擎旗的角色,但是要他獨當一面審時度勢,那就別指望了。實際上在內戰期間他的上司格蘭特也好,謝里登也好,都很注意減少這匹Mustang脫韁的可能。內戰後美軍裁軍,卡斯特免除了臨時少將軍銜,被任命為第七騎兵團中校(相當於副團長)。

    內戰結束時的卡斯特少將

    1876年夏季美軍清剿印第安人的行動兵分三路,南路縱隊由喬治.庫魯克准將指揮,包括第三騎兵團的10個連,第二騎兵團的5個連,第四步兵團的2個連和第九步兵團的3個連,東路縱隊由阿爾弗雷德.特里准將指揮,包括第七騎兵團全部12個連,第十七步兵團2個連以及第十九步兵團一門格林炮。西路縱隊由約翰.吉本上校率領,包括第七步兵團的6個連和第四騎兵團的4個連。按照計劃,特里縱隊和吉本縱隊將沿黃石河對進,在粉河口匯合後,南下與庫魯克的南路縱隊共同掃蕩比格霍恩河和小比格霍恩河流域。

    美軍1876年夏季掃蕩計劃

    特里和吉本的縱隊按照計劃在粉河口匯合,但是庫魯克卻在6月17日首先和印第安人遭遇,在玫瑰花苞河谷戰役中,庫魯克縱隊付出與對手相當的代價將印第安人逐出戰場,但是自己也陷入了後勤不濟的境地,不得不後撤就糧。6月22日,特里-吉本縱隊開始南下,卡斯特指揮的第七騎兵團作為縱隊先鋒承擔了搜尋印第安人主力的任務。

    美軍雖然宣稱在玫瑰花苞河谷戰役中取勝,但是實際上庫魯克縱隊也無力繼續前進了

    這次遠征之前的第七騎兵團實力表上有45名軍官和718名軍士和士兵,但是包括團長斯圖吉斯上校在內有14名軍官和152名士兵因為借調或者其他任務不能參加遠征,所以第七騎兵團只能由魯莽的副團長卡斯特中校指揮剩餘人員出征。6月22日接到出發命令卡斯特立即帶著第七騎兵團輕裝出發,特里和吉本配屬給他的格林炮他嫌麻煩拒絕攜帶,全團的馬刀也被扔到了行李車隊上,第四騎兵團4個連隨行的建議也被他拒絕,6月24-25日,卡斯特的偵察隊發現了小比格霍恩河谷的巨大的印第安村落,這是以坐牛,狂馬等首領為首的多部族印第安人同盟的駐地,卡斯特如獲至寶,決定不等待特里和吉本的主力到來,就以第七騎兵團發起進攻,消滅這些印第安人。

    第七騎兵團旗幟

    然而實際上由於美國軍隊的不斷進攻,這些印第安人已經結合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同盟,這個巨大的村落可能擁有數千名印第安勇士,兵力大大超過卡斯特的騎兵團,然而即使如此,卡斯特仍然腦抽的在發起進攻之前把部隊分成了四個部分,其中雷諾少校率領3個連(A/G/M連)從村子的東南頭進攻,他自己帶了5個連(C/E/F/I/L連)繞道村子的西北頭夾擊,本廷上尉指揮3個連(H/D/K連)作為預備相機行事,最後是麥克唐納上尉指揮的B連負責掩護後勤車隊,這樣一來本來就不滿600人的第七騎兵團又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最大的一支也不過五個連200多人而已。

    雷諾的進攻和潰退,此時卡斯特已經繞向營地的西北

    雷諾少校的三個連進攻在卡斯特離開後不久就被優勢兵力的印第安人瓦解並擊潰,一直逃到附近一個山頭(後來被叫做雷諾山)才停下來防禦,這個時候本廷的3個連就面臨一個兩難境地,是繼續前進去支援已經走遠的卡斯特,還是去拯救眼前已經被擊潰的雷諾和落在後頭岌岌可危的麥克唐納。最後本廷的選擇是收攏了麥克唐納的B連和後勤車隊,然後將部隊帶到雷諾山匯合幾乎已經崩潰的雷諾的部下在雷諾山組織防禦,而卡斯特的5個連則在印第安人營地西北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圍攻,5個連被分割包圍並很快被全殲,而本廷和雷諾的部隊在山上守了半天,當天傍晚印第安人停止圍攻,次日拔營撤走,27日特里和吉本的主力與本廷和雷諾所帶殘部匯合。

    雷諾山的防禦

    表現卡斯特最後一戰的畫作

    此戰卡斯特親自帶領的5個連無一生還,加上雷諾和本廷部隊的損失,美軍死亡270餘人(一說268人戰死,55人重傷,其中6人不治身亡,共死亡274人)。這場戰役,可以說卡斯特把能犯的錯誤全都犯了一遍,本身就在兵力不足,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為了搶功不待主力抵達就搶先發起進攻,而且進攻安排將本來就兵力不足的部隊切分相距數英里難以互相聯絡支援的四個部分,而且根本不考慮各部分之間的協同,結果被優勢兵力的印第安人先把雷諾的3個連輕鬆打垮,緊接著一邊困住雷諾和本廷,一邊騰出手迅速吃掉了卡斯特的5個連,之後見本廷的防線久攻不下,特里和吉本的主力又在接近,於是從容撤圍而去。美軍此戰中唯一的亮點是本廷果斷放棄了與卡斯特匯合,轉向收容了後勤車隊以後支援雷諾收住了雷諾山,否則以本廷與卡斯特的距離,他是趕不上在卡斯特覆滅之前趕到的,只會重蹈卡斯特的覆轍,而沒有本廷的支援,傷亡過半而且精神崩潰的雷諾部也不可能守住雷諾山,而跟在後邊的後勤車隊也沒有逃脫的希望,最後失去了近半兵力並且對前方戰況一無所知的特里-吉本縱隊很可能也會遭到印第安人的奇襲,這就已經不是半個第七騎兵團覆沒的問題了。

    本廷上尉的選擇可以說挽救了戰局,本廷在內戰期間曾獲得臨時准將軍銜,最後以永久少校軍銜退役

  • 3 # 薩沙

    孫子說的很好,驕兵必敗。

    只要指揮官過於狂妄,輕視敵人力量,高估自己,遲早都會打敗仗。

    喬治·卡斯特中校就是一個魯莽的武夫(博物館奇妙夜2中的那個美國將軍),虛榮心非常強。

    表面上,卡斯特中校是一名出色的騎兵軍官,1861年畢業於西點軍校,23歲就被任命為志願軍准將,他在南北戰爭的多次著名戰役中,屢立戰功。

    實際上,在戰死之前,他的名聲就不佳,為了搶功經常驅使部下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雖然卡斯特自己也衝鋒在前,還奇蹟般的從沒有受傷,但他的部下傷亡率遠高於其他部隊。

    所以卡斯特在美軍中的名氣非常不好,士兵們認為他不顧小兵的死活,只為自己升職出名。

    卡斯特除了魯莽,還狂妄。他直接曾經和印第安人經過很多小規模作戰。

    因為美國騎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所以基本都是擊潰印第安人,百戰百勝。

    比如小巨角河戰役之前的四次小規模戰鬥,卡斯特都輕鬆獲勝,己方僅僅傷亡12人.

    卡斯特由此認為印第安人不堪一擊,極為狂妄,無視部下任何關於印第安人準備伏擊的勸告。

    1876年,卡斯特的美國第1騎兵師第7騎兵團,開始和北美印第安人最強大的蘇族作戰。

    當時在達科達州的布拉克山發現了金礦,美軍掩護大量移民進入該地區。

    這裡是蘇族人的故鄉,他們會不惜代價和美軍作戰。

    此時3500名印第安戰士,包括蘇族人、阿拉帕霍族人和夏延族人,已經在這裡集結,準備和美軍決戰。

    此時的印第安人已經今非昔比,不再是使用弓箭的土著。他們一半人擁有步槍,其餘一半則使用傳統的長矛、弓箭、短斧,主要用於近距離肉搏。

    自然,他們的火槍亂七八糟。

    根據統計,蘇族人用了47種槍支武器,約百分之25的使用亨利連發槍或溫徹斯特,約百分之25的使用了單發步槍或者各種前裝槍。

    即便如此,雙方的武器差距已經不大了。

    其實本來美軍還是有優勢的,騎兵團配備第二十步兵團的加特林機槍小分隊。如果這個小分隊參戰,會對印第安人造成很大傷亡。但卡斯特過於狂妄,判斷該地區印第安人部隊人數約為800人,根本沒有必要等待重武器趕到,光靠騎兵就足夠了。

    就騎術來說,印第安人善於騎馬,並不亞於美國騎兵。

    更重要的是,卡斯特極為瘋狂,將騎兵團分為3路,試圖將印第安人包抄。

    於是,卡斯特親自率領的211名騎兵,就這樣走進了印第安人的伏擊圈,面對著1500人到2500人。

    6月25日,雙方發生激戰。

    由於雙方火力差不多,但兵力相差好幾倍,卡斯特他們僅僅堅持30分鐘就被全殲。

    美國曆史學家考證,印第安人第一次衝鋒,就打垮了卡斯特的隊伍。

    卡斯特倉皇帶著部下向後撤退,但在退到了日後被稱為“卡斯特山”的一處山地又被印第安人包圍。

    卡斯特的騎兵出於求生的本能,奮力作戰。他們下馬組成了散兵線,準備進行最後一搏。

    此時印第安人首領瘋馬帶領騎兵衝殺過來,對卡斯特的散兵線進行了最後的衝鋒。因為寡眾懸殊,加上印第安人也可以熟練地使用步槍,區區一百多騎兵根本無法招架。

    沒有多久戰鬥就結束了,卡斯特中彈身亡,他的211名部下也全部死亡,印第安人一方損失了一百多人。

    這是印第安人最後一次輝煌,歷史上稱為“卡斯特的最後一戰”。雖然他們在小巨角河戰役中佔了上風,一年之後,蘇族被打敗了並瓦解了。

    為什麼,印第安人人數太少也太落後了,還是一盤散沙。

  • 4 # 血山飛蟲

    主要是輕敵,戒備心減少了,因為以前幾乎不堪一擊,打一會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哈哈;印第安人經過了400年經驗總結,終於悟出一點道理了,哈哈,美帝對印第安人真是寬大,一般只要投降就沒有事情,所以印第安人戰士存活率也很高的,所以不斷的父子相傳世代總結經驗,也知道勘查地形了,選擇了有利的地形,伏擊了卡斯特,而且印第安人武器和卡斯特也是差距不大的,卡斯特當時是上校吧!這麼這裡變成了中校!突然中埋伏,武器差距不大,人數佔優肯定不行,主要是突然性,突然性打擊很難防備,拉燈搞突襲,險些把五角大樓都毀了!日本突襲珍珠港,美軍被日軍打的比清軍還慘,金太陽搞突襲還俘虜一個美軍師長呢!但是後來一個月就全軍覆沒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很重要!

  • 5 # 凍僵的海岸

    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可以說是一個傲慢、做作、虛榮浮誇的軍官。在1876年6月25日的小比格霍恩之戰中,卡斯特只帶著211名士兵發動了隊蘇族印第安人的進攻,結果卡斯特面對的是2500多名裝備了溫徹斯特卡賓槍的印第安鬥士。而美軍的斯普林菲爾德活門步槍使用的純銅彈殼卻成了卡斯特全軍覆滅的原因。其實斯普林菲爾德活門步槍結構可靠、射程遠、命中精度高,但連續射擊是槍膛溫度過高,純銅彈殼在槍膛裡受熱過度而無法拋殼,甚至要用小刀去撬。美軍的柯爾特轉輪手槍裝填速度慢,在印第安鬥士衝過來時甚至來不及裝填。從另一邊過來配合的的雷諾也被印第安人擋住,沒法幫助卡斯特 ,最終卡斯特全軍覆滅,自己也被印第安人打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壯族三月三民族服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