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月文
-
2 # 青田白鷺
猶太人復國,有壓力,有動力,有實力,是歷史的必然!
第一點,有壓力,公元前63年,羅馬人再次攻佔巴勒斯坦,這便是猶太人歷經的第三次大離散。至此他們失去巴勒斯坦,猶太人變成了一個沒有祖國的民族。失去祖國的猶太人開始在世界流浪,主要集中在歐洲,但歐洲是基督教的天下,猶太人信猶太教,基督教雖然和猶太教同源,但兩教勢同水火,都認為對方是異端,猶太教只信上帝,基督教不僅信上帝也信耶穌,同時基督教認為是猶太教的高層勾結羅馬人害死耶穌,如日中天的基督教對猶太教是百般迫害和排擠,並把洪水、大火、瘟疫歸結於猶太人,使得世人看猶太人如洪水猛獸,猶太人在流浪的吃盡苦頭、受盡歧視和迫害,直到二戰猶太人被大屠殺600萬,他們心中的壓力到了極點。
第二,有動力,猶太人生活的步履維艱,朝不保夕,無依無靠的猶太人在歐洲四處流浪,在他們心中認為只有回到聖地,重建猶太國才能擺脫這一切苦難,“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了猶太人重要的祈禱語,在猶太人沒有復國的年月,很多猶太人不遠萬里從世界各地來到揶路撒冷,在所羅門聖殿最後的一堵殘牆下佇立哭泣,寄託哀思,憧憬復國,這堵牆後來便被世人稱為哭牆。哭牆承載了猶太人太多的哀思和血淚,猶太人復國的念頭從來沒有被時間泯滅,反而隨著時間愈發的強烈。
第三,有實力,猶太人很聰明,善於經商做生意,社會地位往往在當地較高,手中握有大量的社會資源,猶太人復國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一開始以色列抵擋不了阿拉伯聯軍的進攻,猶太人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讓聯合國透過決議,停火四周,在這四周裡世界各國猶太人紛紛援助以色列,光是飛機就捐了300架,以色列的戰士從原來的2.3萬人擴充到6萬,接下來就把聯軍打的落花流水,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至此猶太人復國成功,機會從猶太人身邊劃過,有實力有準備的猶太人牢牢的把握住了。
所以猶太人復國,有壓力,有動力,有實力,是歷史的必然!
相反,吉普賽人對復國沒壓力,沒動力,沒實力,不復國也是歷史的必然!
吉普賽人又稱羅姆人,為起源於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各地。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誤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吉普賽人自流浪開始就從沒想過回到自己的發源地,而是儘可能的融入當地社會,他們沒有自己固定的宗教,而是隨當地的信仰,當地人信什麼他們就信什麼。吉普賽人在歷史上就以神秘的形象著稱,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他們大多很貧窮。因為流浪與貧窮,吉普賽人長期遭受當地人歧視和迫害,但他們從不認為是自己沒有祖國的原因,而是希望當地人能給予他們生活空間。吉普賽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許多人對羅姆人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認為他們是乞丐、扒手、小偷或者人販子。
所以吉普賽人對復國沒壓力,沒動力,沒實力,不復國也是歷史的必然!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最主要的是人家根本就沒往這方面想過,吉普賽人覺得“詩和遠方”的流浪生活是一種享受。要是非要探個究竟,可以看以下三方面:
1、現代以色列建國在猶太人眼裡被稱作“復國”,因為公元前猶太人曾經建立過統一的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國;2、缺少文化傳承、吉普賽沒有猶太人那種執著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宗教信仰;3、缺錢;4、缺人脈,沒有“乾爹”相助。
首先看第一點,早在公元前約11世紀,希伯來人(就是古猶太人)就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國,定都大衛城(今耶路撒冷)。所羅門王(下圖)統治時期,古以色列國達到鼎盛時期。至今,很多猶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歡叫所羅門,以表達對偶像的崇敬之情。公元前一世紀下半葉,羅馬帝國佔領巴勒斯坦地區,猶太大起義遭到了殘酷鎮壓後,被趕出了故土。自此,猶太民族進入了持續了幾千年的“有民無國”的大流散時期。
跟吉普賽人一樣,數千年來,歐洲排猶、迫害吉普賽人的浪潮此起彼伏,只要歐洲國家內部發生了不穩定因素,當權者為了轉移民眾視線,立馬就開始迫害這兩個民族,並將其視為一切“罪惡”的根源,歐洲各階層人民的“公敵”。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把吉普賽人進和猶太人一起定義為“極端低劣的民族”,需要在肉體上予以消滅,為優質的日耳曼人騰出生存空間。大量猶太人和吉普賽人被關進集中營進行種族屠殺。二戰中約有600萬猶太人,40-50萬吉普賽人遇難,活下來的有一部分早已被納粹強行“絕育”。猶太人在千年的流散中一直沒有放棄建國的執念。1897年,猶太政治領袖赫茨爾在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第一次代表大會(下圖)上提出,要在猶太人的故土兼精神聖地~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口號。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建立。所以,在猶太人眼中現代以色列是古以色列國的“光復”,是幾千年來猶太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復興。然而,對比幾千年來一直抱有“建國”執念的猶太人,同為閃米特人分支的吉普賽人,一句歌詞就能真實反應他們的心態——“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流浪流浪......”
為什麼“不要問”?那是因為,他們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而且上千年來一直都在流浪,享受流浪。吉普賽人大都反感定居生活,嚮往“詩和遠方”的流浪,更不用提“建國”了。
下圖,當今法國境內的吉普賽人據點,騾馬的大篷車早已經換成了機動車,但是民族流浪的性格性格始終未變。第二、吉普賽沒有猶太人那種執著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宗教信仰
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同時也會說居住國的語言,這個和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很相似。
然而,猶太人有頑強的宗教信仰,儘管基督教與猶太教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但是自中世紀開始,的歐洲主流社會對猶太教有著深深的敵視。但是,即使是在受到嚴酷迫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猶太人依然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民族信仰,保持著民族特性。當然,也有特例——來到咱們中國河南的猶太人,就被同樣不食豬肉的中國穆斯林給同化了。
同樣,猶太人重視家庭生活、教育和文化傳承。猶太民族的教育觀、智慧財富和生意經世界文明,這方面就不多贅述。大家可以看看,近現代世界,猶太后裔多出科學家和金融世家世;吉普賽後裔的世界名人只有幾個屈指可數的“藝術家”......靠放飛自我的藝術家建國,顯然是不靠譜的。第三、缺錢。千年來,這兩民族都被歐洲主流社會歧視和限制,甚至一度被擁有土地,田產,從事政治活動,甚至參軍打仗(一戰時期的德國,奧匈帝國除外)。
然而,面對同樣境遇,猶太人選擇了剩下的商業領域,結果人家經商有一套,成了富裕階層,但可悲的是,又進一步遭到了普通民眾的仇視。
但不可忽視的是,有了錢,等於有了拿錢能搞定的所有東西。比如,在咱們大清國傾銷鴉片的猶太沙遜家族,就被英國王室奉為“座上賓”。只要有足夠的錢和產業,為女王和國家賺銀子,猶太身份身份已經不很重要了。類似還有發源於德國境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下圖,此家族以特別擅長搞關係、發展人脈著稱)———在持續發大財後,被奧地利和英國政府授予爵位,躋身了英國上流社會,成了貴族和政客們巴結的物件。許多猶太家族在二戰前的歐美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歐洲第一財閥——猶太裔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而吉普賽人則都沒有固定的居所,以大篷車為家和交通工具,以賣藝、占卜、馴獸或者修補製造鐵器等為生。難道拿這個收入去籌錢建國?第四、缺人脈,沒有“乾爹”相助。
拿猶太建國為例子,前文提到,1897年,赫茨爾在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第一次代表大會提出,要在猶太人的故土兼精神聖地~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
口號有了,但是缺錢,缺關係,缺國際認同。於是,赫茨爾找到了當時歐洲最有錢的金融世家——猶太裔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羅斯柴爾德又託關係讓赫茨爾聯絡上了英國政府,這麼著認了個“乾爸爸”。
幸運的是,英國還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畢竟,英國號稱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找地方建國算是找對了人。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英國此時已經開始感覺到自己對龐大殖民地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希望以此加大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數優勢,進而讓猶太人成為英國統治阿拉伯人的代理,以維持中東地區殖民地的穩定。
在英國政府的支援下,大批猶太人開始從世界各地返回巴勒斯坦,重金從當地阿拉伯人手中賣土地。到了1939年,猶太人已經在巴勒斯坦建立了39萬英畝的定居點,發展了工農業體系,以及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期間猶太人還考察了東非大草原、咱們中國東北等地方,考慮建國,最終還是覺得重回故地最為妥當。
但是,在40年代初,歐洲猶太人正在遭受納粹血洗時,英國為了安撫阿拉伯人,維護殖民地統治,竟然開始嚴格限制猶太難民進入巴勒斯坦地區。這種限制遭到了猶太激進組織“伊爾貢”的劇烈反抗和報復,策劃了針對巴勒斯坦英國管理人員、阿拉伯平民的一系列恐怖襲擊。所以,巴勒斯坦地區恐怖襲擊的始祖可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猶太的“伊爾貢”。
二戰結束後,巴勒斯坦猶太人和英國爸爸的感情“正式破裂”。
猶太人的第二個爸爸——美國正式登場。
二戰後,美國取代了歐洲成為世界猶太人的人口與文化中心,猶太復國主義的重心也轉向了美國。1945年底,美國國會兩院以壓倒性優勢透過議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開放巴勒斯坦讓猶太人自由進入,並協助在那裡建立猶太民族家園。1947年,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以色列獲得1.49萬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國獲得1.12萬平方公里。
阿拉伯人一直拒絕按聯合國決議建國,他們認為決議不公——佔當地人口2/3的阿拉伯人只得到總面積的42.88%,猶太人卻得到56.47%。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建立,16分鐘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承認以色列國。
幾個小時後,埃及、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等國組成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宣戰。戰爭開始時阿拉伯聯軍佔了上風,但以色列越打越勇,不但存活了下來,還順便佔領了大片土地。這次戰爭期間,美國政府保持中立,對交戰雙方都實行軍事封鎖。已經“感情破裂”的英國爸爸則支援阿拉伯國家,直接派出軍官團幫助外約旦。所以,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打得異常艱辛,真正的“戰敗即亡國”。
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猶太財團馬上籌集了8000萬美元支援以色列。全球各地的猶太人奔赴中東,一下飛機就投入了戰鬥。反觀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儘管兵力、兵器在戰爭早期都佔優勢,但非常缺乏團結,想著多佔地盤還不願意出力。
冷戰開始後,以色列和阿拉伯鄰居們又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都以以色列完勝告終,順便又佔領了大量領土(目前領土跟北京市面積差不多大),並且完全控制了三教(猶太、基督、伊斯蘭)聖地——耶路撒冷。
至於有關吉普賽人建國的理念和事宜,拿什麼建,從哪建,怎麼建,去哪裡認個“乾爹”?都是事兒,畢竟建國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況且,心態超好的吉普賽人幾乎從未考慮過,咱們作為吃瓜群眾,純屬瞎操心。
回覆列表
吉普賽人和猶太人,雖然同為歐洲的流浪民族,但是有很多顯著的區別。這是導致兩者在近代以來的命運發生差異的主要原因。
猶太人在歷史上曾經一度興盛,建立過自己的王國。此外,依託於宗教信仰的傳統文化相對於其他民族而言比較深厚。就全球範圍來看,能夠在傳統文化領域勝過猶太人的民族其實不多。到歐洲流浪之後,猶太人主要以經商為生。這使得他們積累了較多的財富。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後,他們憑藉著資本優勢,逐步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這位在19世紀末形成猶太復國主義,奠定了經濟的基礎。而二戰以後猶太人正式建國,實際上恰恰是因為猶太復國主義藉助於二戰時期納粹對猶太人的瘋狂壓迫博取了美蘇英三國的同情,而最終實現的。
吉普賽人是歐洲另外一個著名的流浪民族。和猶太人相比,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吉普賽人自稱來自於埃及,但根據現在的人類學研究,主流觀點認為他們來自於印度。在歷史上也沒有獨立建國的記載。有部分學者認為他們可能就是因為逃亡而離開印度的。相比於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圈子更為封閉。外人對他們的文化了解其實不多。總的來說,他們的文化積累並不深厚。在歐洲流浪的時候,主要以占卜雜耍等方式半乞討為生,同時也伴有偷盜行為。這種較為低階的工作沒有能夠為他們積累財富,從而在近代實現政治地位的提升。相比較於猶太人,吉普賽人在近代以來主要是在文化領域產生了一些影響力。比如好萊塢光頭影帝尤爾伯連納,據說就有吉普賽血統。同時,法國著名歌劇卡門也是以吉普賽女郎為女主角的。此外,在歐洲裝飾藝術領域,有專門的吉普賽風格。納粹在針對猶太人進行瘋狂的種族清洗的時候,吉普賽人其實也未能倖免於難。不過由於吉普賽人在傳媒領域的影響力遠不如猶太人,因此這些事件並沒有充分報道。但吉普賽人並沒有藉此獨立建國,可見意識的重要性。
綜合來看,文化基礎和經濟條件是導致兩者在近代發展產生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而猶太人曾經在歷史上獨立建國,吉普賽人似乎沒有這種記憶,這種歷史因素可能也是導致差異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