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鯉小毛球

    宋遼金的正統問題由來已久。“正統”其實是漢文化的概念,而用什麼標準去判斷“正統”也眾說紛紜。如引用梁啟超在《新史學·論正統》中總結出歷代正統之辨的六項標準,其中之一是“以中國種族為正,而其餘為偽也”。我們現在認為南宋是正統也主要是基於這一點。即南宋是直接傳承北宋而來,雖然南宋偏安一隅但人民構成,文化,政治經濟都是地道“中國族”的(當時情況)。而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其本源屬於“外族”,雖然後期他們也都基本“漢化”了,並且他們也都自封為正統,但仍然不能普遍被後世認可。

    在元朝時宋遼金的正統問題爭論最為激烈,並由此導致了元朝在修史時直接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部。但是這也僅表明當朝統治者對這一問題的官方態度,在當時的朝野人士中爭議非常大。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楊維楨。當三史剛完成時楊維楨就寫成《正統辨》“今日之修宋遼金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大一統之辨矣”,“三史雖雲有作,而一統猶未有歸”。按照他的主張,宋遼金三史理應效仿《晉書》“挈大宋之編年,包遼金之紀載”。《正統辨》在當時是一篇很有 影響 的文章,陶宗儀就曾對《正統辨》一文給予高度評價:“可謂一洗天下紛紜之論,公萬世而為心者也。惜三史已成,其言終不見用。後之秉史筆而續《通鑑綱目》者,必以是為本矣。”這種評價代表了元朝很大一部分漢族士人的正統觀念。

    而明朝對南宋為正統的觀念基本沒有異議,這可能與明朝是中原“正統漢族”所建有著直接的關係。清朝對這一問題在起初也是比較敏感的,但隨著康乾盛世及當朝皇帝大力推崇漢文化,以及隨著統治時間的變長滿漢衝突逐漸化解,尊南宋為正統也逐漸被當朝所接受。

  • 2 # Gurunding

    關於這個問題有點出入,安理來說應該是遼、西夏和北宋三分天下;又或者說是金,西夏,南宋三分天下;

    所以不知道題主主要想說的是什麼?

    遼是被滅於金,當然後來遼後人建立了西遼(勢力範圍大概在現新疆北部地區及周邊國家土地一部分)。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大範圍的來講下:

    一、從廣義上來講,北宋歷來被奉為正朔是因為:北宋的勢力範圍包括了原中國王朝的核心地帶。

    遼國只有大概現今河北一部及東北、內蒙古一帶;

    西夏勢力範圍在今甘肅、寧夏一帶。

    二、從狹義上來講,北宋代表了歷來漢家文化的傳承。

    遼是契丹族建立的,雖然有一定的漢化程度,但遠遠未被漢家文化所同化;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有了l自己的文化和文字傳承。

    三、南宋是北宋的延續,同時也代表了整個漢家文化的延續。

    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大體上而言還是處於遊牧、漁獵文化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期,遠遠沒有被同化和繼承原漢家文化的精髓。

    以上三點便是我對該問題的答案,綜合來說,對於正朔應該滿足兩點要求:要求一、地域範圍要基本達到原漢族人民活動範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內地十八省);要求二、接受或同化的漢家文化程度高,並大體能夠延續下來。
  • 3 # 聊以自娛2

    前面已有不少回答了,這裡我就補充一點歷史時間背景和個人的看法。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這段歷史。

    1、南宋。北宋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12月,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徽、欽二宗(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被俘(扣押)北去,史稱“靖康之恥”。北宋滅亡。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後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南宋共歷九帝,一百五十三年。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被元所滅。

    2、遼。916年,由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奴隸制政權,國號契丹。建都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附近)。947年(後晉天福十二年)改國號為遼。其中983 – 1066年又回稱契丹(1066年再改為遼至滅亡)。共歷九帝,二百一十一年,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為金所滅。遼為金所滅時尚在北宋末期,所以遼與南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還有一個“西遼”,因與中原關係不大,且被蒙古人所滅,這裡就沒有必要談論了。

    3、金。1115年,由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滅遼。次年(1126年靖康元年)滅北宋,先在黑龍江阿城南的會寧建都,後遷至中都(今北京),後因蒙古軍進逼,遷都開封,1234年被蒙古、南宋聯軍攻滅。共歷九帝,一百二十年。

    4、西夏,北宋党項人(羌族)所建立。因先祖拓跋思恭助唐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封“夏綏銀節度使”,賜姓“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東南),史稱“西夏”。與宋、遼、金髮生多次戰爭。1227年(宋理宗寶慶三年),被蒙古軍所滅,共歷十帝,一百九十年。

    看到上面這些資料,想必小編和讀者都應該明白為什麼會奉南宋為正統了。我的理解是:1、遼、金、西夏滅國時間都比南宋要早,且在歷史上建立政權的時間都比較晚,沒有更早的歷史承續(只有南宋有歷史傳承)。2、南宋雖說“武功”不敵他國,但“外交”並不像小編說的那麼不堪,若不是“外交”能力出眾,恐怕南宋滅亡更早。更不可能聯合蒙古(元)滅掉“金”的。3、元繼承南宋,南宋歷史也由元朝所修(其他國是兼修),且元奉南宋為正宗。所以,歷史也就奉南宋為正宗了。4、明王朝起兵反元之初,旗號就是“反元復宋”,當然也就是奉南宋為正宗了。5、南宋是中國歷史的正統繼承者,是正房嫡系子孫,其他國都是偏房所生,根本就沒有中國歷史的繼承資格,所以應該奉南宋為正宗了。

  • 4 # 2分鐘PS

    漢語辭海對正統有兩種解釋:1、封建王朝統一全國後,對一脈相承的系統的自稱:膺當天之正統。2、泛指黨派、學派等的嫡派。

    對於南宋為何尊為正統大概有一下幾點:

    1、文化

    中國封建王朝為了便於統治穩固皇權,推崇儒家文化和思想,提倡君權神授、三綱五常等一系列思想。所以隨著王朝的更替和儒家文化的傳播,在百姓的意識裡逐漸形成一種潛意識,那個王朝推崇儒家文化就被尊崇為正統。

    2、地域

    而且在歷史中華夏一直特指的是漢族,歷來對少數民族有貶低的行為,故而會有:“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之稱。在著以地域區分,一般居於中原地區的人,自居炎黃子孫,故而自稱為正統。

    3、從歷史學角度

    梁啟超先生的《新史學·論正統》中總結出歷代正統標準之一是“以中國種族為正,而其餘為偽也”。而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都屬於“外族”。

    4、明正則言順

    中國各個王朝的更替講究的是名正言順,不然怎麼會產生“禪讓“,南宋源自北宋故而為正統。

    雖然當時南宋軍事力量比較薄弱,但其佔盡華夏最肥的土地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域,繼承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和文化,有繼承恢復大好河山的意志,民心所向,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在人民心中當為正統理所當然。

  • 5 # 愛點頭的螞蟻

    感謝邀請。因為中國古代向來以漢族為正統,大都推崇儒家文化,認為孔子思想才是正統思想,其他思想難登大雅之堂。而遼、金統治者均為少數民族,雖說實力都遠遠超於當時的南宋,南宋被遼、金逼得難以喘氣,可是以百姓一直以來的認知,依然認為南宋才是正統。即使當時的南宋王朝匆匆建立,國家機構也不完善,但是當時漢族人口比較多,以古代歷史發展來看,無論哪個民族建立政權,都想逐鹿中原,可見中原才是百姓心中的政權中心,而生活在當時的中原地區的人口又以漢族人口居多,所以即便遼、金足夠強大,在當時的百姓心中,仍認為南宋才是真正的統治王朝,甚至有的人會認為南宋可能會一統其他兩個王朝。其實這只是和百姓心中固有的認知有關。

  • 6 # 阿魯恩佐

    “正統”概念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一種概念。對於正統的判定和理解,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一、統治地域。中國古代被奉為正統的政權,一般都統治著中原地區,也就是華夏族發源地黃河中下游地區。自秦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政權開始,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基本上都統治著中原地區。比如唐宋之交的五代十國時期,國家陷入了大分裂狀態,多個政權林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雖然統治區域較小,持續時間也較短,但因為佔領著中原地區,依然被正史列為中華一系傳承的正統政權。而南宋政權,傳承於北宋,自然有了傳承正統的資格。

    二、民族屬性。自大一統的漢朝開始,我們這個民族有了“漢族”這個名字。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一般統治階層都是以漢族為主體,國家百姓也以漢族為主。在遼宋夏金元這個大分裂的時代,遼的以契丹族為主體,西夏以党項人為主體,金以女真人為主體,元以蒙古人為主體,而北宋和南宋,從統治階層到普通百姓,都是以漢族為主體,所以被歷代史學界以正統看待。

    三、統治思想和文化。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中國統治階層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統治思想,提倡君權神授,忠君愛國等。在遼宋夏金元時期,北宋和南宋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傳承者,思想文化及其繁榮,“程朱理學”便是在這一時期得以發展。而遼、夏、金、元等政權雖然也學習漢族思想和文化,但因為統治階層發源於遊牧民族,還是保留了一些原民族的特點,不如宋政權在思想文化方面傳承純正。

    遼宋夏金元的大分裂時期,雖然南宋軍事力量較弱,在與其他政權的軍事鬥爭中經常處於下風,最終偏安南方,並沒有一直統治中原地區。但因為以上這些因素,依然被歷代史學界奉為華夏正統王朝。

  • 7 # 天房夜談

    太陽底下,並無新事。歷史往往會重來,但卻不重複,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我是信陵君讀史。希望用我的理解為您分析。

    首先提問題者,按語法來打個比喻,我感覺是犯了句式雜糅的錯誤,這是高中學習語文時一大病句之一。把兩個獨立的個體雜糅到一塊兒了,卻沒有有效的組合。首先遼宋金確實三分天下,這裡的宋很顯然是北宋,但提問者卻把南宋的軍事和外交當作問題的落腳點,可見問得讓人難受,但是我們也明白你的意思。好了,廢話少說。

    北宋(960-1279)在開封建都,屬於漢人正統,屬於中原王朝,是與秦漢一脈相承的。在北宋存在時,金也崛起,後來一路從關外南下,最終滅了北宋,史稱“靖康之恥”。北宋雖然滅亡,但漢人王朝並非連根拔起,因為趙構在河南商丘建都,後來又南遷,建都臨安(今杭州)。後來南宋與蒙古聯合滅掉了金國,可見金國也不能算是正統王朝,只不過類似一個在地主家打工的一個長工忽然發達了要搶家業一樣,後來被滅門。

    而遼是契丹人建立的北方政權(916年-1125年),後來被金國所滅。而北宋雖然是結束了五代十國之後,也算是李唐的正統繼承者了,好比嫡長孫繼承家業一樣,西夏算作是附庸,小跟班,遼國也只能算作鄰居。並且遼國滅亡在北宋滅亡之前,也就是遼並沒有與南宋同時期並存,更談不上與南宋爭誰是正統王朝。

    因此,由於民族的問題和歷史地域的侷限性以及歷史的傳承性來看,遼金在中國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只是歷史的一個小插曲,小鏡頭而已,而南宋雖然軍事和外交不如李唐,也不如金國但是畢竟是中原正統王朝不可割裂的一個重要時期。再說了,南宋外交還是可以的,不然怎麼會聯合蒙古滅金,南宋也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期。因此,看待歷史要用整體的眼光來看,要看歷史的傳承與連續性,按法國曆史學家布羅代爾的觀點來說,這叫“文明史綱”,按黃仁宇先生的話來說是“中國大歷史”。當然了也不能把歷史不同時期的問題混為一談。

  • 8 # 踏雪擒龍

    判斷一個王朝是否正統,個人認為需要有下面幾個條件:

    1.是否一系相承,得國手段是否正當。2.是否結束混亂局面,統一或區域性統一全國,並且可以穩定局勢,有效統治解放區。3.是否對儒家思想持認可態度。4.是否有足夠立國的實力。5.是否有後代史家為之錄正史

    再來看看宋:

    天佑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宗禪位,建立了後梁,其後的唐晉漢周等小朝廷都是在後梁這一系繼承而來,都是正統王朝。而十國只能說是割據政權,卻不能稱為正統。而宋繼承的是周,自然是秦漢唐系的正統了。宋朝消滅了其他的割據政權,基本上統一了全國,並對解放區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統治,穩定了民心,沒有出現遺臣復辟的逆流運動。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大力打壓武將,提高士大夫地位。終宋一世,幾乎沒有殺過士大夫。並改革完善科舉制度,極力籠絡讀書人。其對儒學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更催生了程朱理學理學的形成。宋朝有強大的經濟支撐,國力並不弱小。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如遼、西夏、金包括後來的蒙古等滅宋並不容易,戰爭的結果往往都是兩敗俱傷。如此有影響力的大國如何能不居正統?元相脫脫主修三史,各列正統。而《宋史》多取材於宋朝國史、實錄、日曆、卷藏等原始材料,較之《遼史》《金史》更為優秀。體例之完備,內容之豐富,為二十四史之最。

    總論:宋承漢唐,一系相傳,是無可非議的華夏正統。它所創造過的輝煌,一點也不遜色於秦漢唐明。而那些活躍在那個時代文壇疆場上的人們,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那些具有標誌性的傳奇故事,又會在史書中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流連、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葉子割掉,有助於玉米增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