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梧淨天擇

    胃強脾弱,有的人解釋為:胃的功能亢進,而脾的功能虛弱。

    對嗎?其實跟沒說一樣!

    胃強脾弱,還有的人解釋為:胃強,說明能吃想吃、吃嘛嘛香;而脾弱,說明消化吸收出了問題。

    對嗎?理解的沒錯,通俗易懂,但是隻答對了一半。

    一、胃強脾弱的概念解讀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而“胃+脾”合在一起被認為是“後天之本”,其中胃主“受納”,將食物進行初步消化,變成粥狀的食糜;脾主“運化”,將食糜進一步消化、吸收,然後再運送到全身各組織。

    這就相當於現代醫學裡提到的“將澱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將蛋白質消化分解為氨基酸,然後再經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提出疑問:中醫的觀點太荒謬了!脾的功能應該是造血和免疫,怎麼可能負責消化吸收呢?這個問題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在當時的自然科學背景下,中醫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實屬不易。

    胃強脾弱,其實就是脾胃不合的一種表現,暗示脾胃已傷,脾胃傷則正氣不足。

    脾和胃在中醫眼裡並不是孤立的,它倆是一對好搭檔,共同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送過程,為人體的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一個恰當的比喻就是“相聲”,捧哏和逗哏相互吹捧才能產生娛樂效果。

    先天之本與後天之本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後天之本的脾胃損傷,必將影響先天之本的腎對生命活動的維繫作用。

    二、胃強脾弱的主要表現

    食慾旺盛、大便不易成形、腹部脹滿、胃酸過多、反酸燒心、胃中嘈雜、肥胖肉鬆或者形體消瘦。

    三、胃強脾弱的疾病演變方向

    [1] 黃疸

    [2] 小兒疳症

    [3] 糖尿病

    四、胃強脾弱的自我調理

    [1] 切忌空腹吃甜食、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濃茶;

    [2] 作息正常、按時就餐(早上5-7點喝杯溫水、7-9點吃早餐);

    [3] 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 2 # 山西福幼堂杜文換

    胃強脾弱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脾胃不和現象,也就是能吃不能消化。小兒不知飢飽,能吃,但脾弱,消化吸收和運化營養物質的功能差,所以此類小兒常常個子低、身體瘦、肌肉不瓷實、頭髮稀少而黃、面色發黃、光吃不長肉、少氣懶言、大便初頭硬後便溏、舌苔中後部厚膩等。

    採用小兒推拿或食療調理胃強脾弱的小兒效果非常好。調理胃強脾弱主要在“通”,脾貴在健運而不在膩補。

    推拿常用手法:補脾經,清胃經,清大腸,揉板門,逆運內八卦,分腹陽陽等。

    胃強脾弱小兒食療調理方:焦三仙,懷山藥,麥冬共同煮水,加適量冰糖讓寶寶喝,效果非常好。

  • 3 # 羊爸爸育兒

    胃強脾弱:通俗地來說就是吃的很多但不長肉。主要表現是飯量很大,吃東西非常快,很少咀嚼,總覺得餓,也不挑食。伴隨的情況可能有肚子比較大,肋骨外翻,瘦!身體的肌肉較少,吃的多,但拉的比較少,大便可能比較硬。情緒上容易煩躁,容易哭鬧。睡眠不好,容易翻身,容易跪睡,容易夜醒。

    胃強脾弱的寶寶,有吃貨的胃,卻沒有吃貨該有的脾。照顧好小吃貨愛吃的心,也就是情緒問題,還有媽媽們作為飲食控制者的焦慮,都是是養護的重點。調養身體,是長期螺旋式上升的的一個動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變化中,耐心觀察孩子的身體反應,幫助孩子找到舒適狀態。

    前陣子陪大女兒去上國學課,一位講易經的老師問,小孩子都喜歡坐搖搖車,知道為什麼嗎?大人卻很少有喜歡的。

    老師說,搖搖車搖過來搖過去,就像鐘擺一樣的規律,有個頻率,而這個頻率,化成函式曲線是正弦曲線,s波頻率,跟宇宙的頻率是一致的,跟宇宙相通。小孩子真氣足,體內有太極S線。喜歡跳動的孩子也一樣,跳動的時候也是有規律。我們的孩子,是宇宙的孩子,是大自然的孩子,他們比起大人,更加接近宇宙和自然,他們是比我們更高的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更高靈性更高維度的生命。

    聽完老師的課,我就有點明白了,為什麼我抱著娃的時候感到非常的滿足,為什麼抱著她們好像抱著全世界。也明白了,為什麼要用最貼近自然的方式去養孩子。而我們經常卻經常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去理解孩子的行為。

    “難姐”名字由來,是因為那時她實在是太難帶了。搞到作為新手媽媽的我完全崩潰。出生於2014年夏天,因出生吃了退黃散,滿六個月後嚴格“照書養”,從不看她的實際情況,導致頻繁積食感冒發燒等等,出現胃強脾弱,後經中醫正養,才開始好轉。

    現在的難姐睡眠基本上一夜到天亮。已經很少趴睡了,跪睡沒再出現過。大便基本一天一次,顏色和狀態改善。仍然有時會小感冒咳嗽等等。臉色有時紅潤,但有時嘴唇鼻眼下週圍仍然會出現青色。性情溫和,情緒穩定,哭鬧也容易被安撫。

    調養兩年了,能知飢知飽。飽了會自己停下來不吃,大部分時間我不再擔心他吃撐了。

    隨著她的成長,她的狀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方向。用楊爸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大方向是對的。當我們有了對的方向,我們還在怕什麼呢?

    說說如何養

    如果能吃能睡能拉,精神不錯,胃強脾弱可以認為是一種身體的性格,不一定是病態。

    除了嚴重的胃強脾弱需要中醫中藥幫助外,大多數小孩子的胃強脾弱能自行得到改善。小孩子脾胃功能處於快速生長髮育的一個階段,消化吸收功能還在完善,隨著身體的成長逐漸改善是很有可能的。

    自己調理的方向,一是飲食,二是運動。

    最需要的是食物是:要能咀嚼但又好消化。咀嚼的過程一是幫助孩子增強飽腹感,一是增加津液的分泌。主食比如米飯包子麵條,餅,饅頭幹,蔬菜瓜果也煮得軟綿易消化些。每一餐主食吃多些,瓜果肉蛋水果大的方向肯定是要少,具體每個孩子能接受的量,可以用反饋式餵養方法給。

    過年過節,比較怕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吃飯,他們總會好心地喂孩子繁雜的食物。所以我儘量在家吃飯,然後才帶去拜訪親戚。回農村家庭聚餐的時候,我煮一大鍋蔬菜粥,用的農家有機蔬菜,把其他親戚的孩子也一起餵了。

    如何面對“吃飽還要吃”?

    我的原則:不吃飯的時候不給吃的東西。如果覺得超過她的消化能力但還要求吃的時候,就跟她商量吃點容易消化的食物。吃完還在鬧的話,就商量著換成她喜歡的零食,但是隻有一點點。和孩子制定原則,我們滿足一點,但也需要遵守這個範圍之內的規則。

    幼兒園吃的葷怎麼辦?

    去年九月份姐姐開始上幼兒園。幼兒園兩餐一點心,肉蛋豐富,姐姐對於蛋的消化能力很差。所以在姐姐咳嗽期間,我就只能採取迂迴戰術,找個理由讓姐姐請假在家,避開吃蛋。

    有時幼兒園點心吃過後,在晚餐她會說:

    【媽媽,我還飽。】

    【好、那就不用吃了,去玩吧。】

    【可是飯怎麼辦?】她在擔心她的飯會浪費掉。

    【不怕,給媽媽吃。】

    長大一些的時候,跟著大人一起吃,會要求給什麼菜,如果我覺得不合適她當時的情況,我會告訴她:

    【吃多些白飯的小朋友更漂亮。】

    然後她把白飯吃完,很認真地問:

    【媽媽,你看我漂亮嗎?】

    遇到些媽媽說自己孩子愛吃米飯或者包子多,但不愛吃菜在發愁。可以理解為孩子知道自己身體的需求,所以自動選擇適合的食物。也可以換著方法來烹飪蔬菜,比如說做成菜包或者餃子。

    零食

    小孩子不吃零食,幾乎也不太可能。

    我家裡的經常吃的零食分為補養類的:葡萄乾、核桃、芝麻丸、紅糖塊、杏幹;還有消食類的:麥芽糖、山楂條等。零食的原則,天然,沒有新增,容易消化又需要咀嚼才能吞下去的食物。

    水果不能作為經常吃的範圍裡。

    晚上我都一個人帶著兩個小孩睡覺,當她們處於靜音狀態下的睡眠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安心與幸福。這跟平時的餵養有密切關係。肚子裡沒有負擔,睡眠就會很好。

    有個晚上我去聽課,外公外婆帶著姐妹倆,買了雪糕。廣東的夏天現在高溫到不行,很多小孩都在吃雪糕。外公外婆聽到姐姐想吃,就給買了。兩姐妹非常開心,來接我下課的時候興奮地跟我彙報。

    當天夜裡入睡前,兩姐妹一起拉屎。分析應該是涼了胃腸,艾灸了一下,然後貼上艾絨,夜裡也睡的挺好的。

    吃東西如果開心,氣機通暢,也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偶爾吃多了點,先不做預判,觀察即可。如果擔心會積食,那就下一餐清淡易消化些,多運動。

    睡覺

    睡覺前,兩姐妹有一個打坐收能量的小儀式。打坐由於太小了,坐不住。坐個幾秒就在那玩。但是她們都喜歡收能量的方法。我會念叨,現在,我們來收能量,把今天散出去的能量全部收回來,先放在手上,放在頭上,臉上,脖子,胸部,肚臍,最後藏在肚臍下面。小孩子很喜歡藏東西,說到藏起來的時候,她們會好開心。

    收起能量之後,就會念,媽媽愛姐姐,媽媽愛妹妹,媽媽愛爸爸.兩姐妹會童言童語地跟著念自己的,我愛媽媽,我愛姐姐,我愛爸爸,我愛爺爺奶奶等等……

    睡覺前的這個小儀式,我們經常會躺著念。目的是想讓她們從白天的興奮中收斂,能夠安靜下來。

    運動

    接近自然的,有山有草地有水,空氣好的地方,安靜的地方,都是我週末帶孩子常去的。平時白天我上班,晚飯後會帶孩子出去散步。我可能會問:

    【今天月亮怎麼樣,是月牙還是圓月】

    【有沒有星星】。或者念客家童謠《月光光》或者一起唱唱兒歌。

    做什麼樣的運動合適?有醫生認為,所有讓你非常享受的運動,都是養你的。選擇哪一種運動,依據不在於外界的固定標準,在於你自己與它的相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動起來,也是在健脾。一家人的輕鬆愉快的親子運動,補脾補神,家庭的能量會整體提升。

    花式按摩大法

    入睡前哄睡的時候,我的手會撫摸她們。媽媽的手撫摸的時候也能對寶寶的經絡能量有加強的作用。這個原理在國外推崇的嬰兒撫觸也是有科學解釋的:促進末端神經發育,提高免疫力。

    睡著之後,如果平躺,會做做太極按摩,或者揉中脘和關元。側睡的話,用手穴的補脾手法,或者揉足三里,大都,湧泉。趴睡的時候,搓搓腰,或者工字搓背。

    做著做著,他們可能會變換另一種睡姿的時候,那就換按摩手法,沒有刻意追求時間和特定的穴位。在姐姐剛開始調整的時候,我會要求太極按摩一定要30分鐘以上,天天夜裡爬起來在那給她按摩,也是夠累的。後來發現自己放鬆下來,按摩效果更好些。

    立夏之後,是養陽的好時機,排寒排溼的好節氣到了。我會給姐姐貼艾絨臍貼,或者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

    焦慮是必經的,學會以後就能放下了。

    媽媽與孩子能量幾乎是一體的,特別是三歲以內的小孩。焦慮的媽媽比孩子更難治療。媽媽們都愛孩子,但是孩子好治療,焦慮難治。

    很多媽媽跟我反饋,學習中醫後,緊張會多一些。說幫我看看我孩子大便是不是不正常?最近都是兩天拉一次大便怎麼辦啊?是不是脾胃不好?

    甚至有個完美生物鐘的寶寶,媽媽也還是會焦慮。有個媽媽問為什麼孩子不論前一天晚上幾點睡,第二天早上總是五點醒,要怎麼來處理。

    早上醒的早,是陽氣充沛的表現。五點開始大腸經當令。陽氣生髮開始的時間。有中醫會建議病人改善身體從早起開始,或者五點先起床活動一下,這是健康的表現。

    隔著手機螢幕能感受到媽媽們的擔憂,但這個過程可能是必經的。

    學會覺察

    胃強脾弱的孩子,和父母的情緒有一部分關係。到現在,我也會經常焦慮。姐姐生病或吵鬧的時候,我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煩躁。

    有些時候,我會想辦法找個地方先避開孩子,然後和自己有個對話。然後再去面對孩子。當我們越平靜,孩子也是會隨著快速地平靜下來。就像大湖起的漣漪,大漣漪消失了,小漣漪也很快會不見。

    胃強脾弱的孩子,會用他們的方式來提醒父母學習,提醒父母要給他們專注的愛。孩子渡我們學習中醫,學習中醫育兒。

  • 4 # HZS湛江

    胃強脾弱是脾胃不和的一種,表現在日常症狀就是孩子很能吃,就是不長肉,甚至體重還減少,臉色發黃,睡覺容易驚醒,精神不好,容易積食,大便不正常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登能單挑贏字母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