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一風雷

    儒家思想奴役他人思想活的收益,道家思想讓人產生無線可能從而獲得人想法質變這個質變可能有尼古拉特斯拉這樣的人誕生但是現代文明必須學習學習成績必須不滿的重要想法必須重要才能得到培養。

  • 2 # 亦有所思

    儒家,有為,忠恕

    道家,無為,自然

    顯然,如果一定要和現代管理聯絡起來,也不是不可以。

    儒家說克己復禮,那麼所謂的禮就是規則,是制度,雖然不可能像法家一樣制度化管理,但至少一些規則可以通用。

    一,積極,思考,勤奮,認真,這都是儒家所提倡的品德,完全可以利用在工作上,拓展上,形成一種激勵的體系。

    二,規則,秩序,程式,職責,儒家思想裡明確承認階級的不同,並且為不同階級捍衛不同的權利,應用到管理領域,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你可以不尊重我的人,但請你尊重我的職業。我是經理,你有提意見的權利,但是更有服從我的義務。

    三,禮儀,王化,道德,宣揚,顯然這可以過渡到公司對外企業形象方面,延伸到企業形象,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現在我們可以說成是遠景或願意,但究其含義,仍然是禮的擴大化,仍然是從《詩經》裡就倡導的王化之源。

    四,廉潔,奉法,守法,剋制。君子固窮,君子修身,君子立德,都是可以引伸為職業道德,哪怕只工作一天,哪怕明天就離職,但限於道德,我們都應當有始有終,盡職盡責。而且到了另一個企業,不言前一個公司的過失。

    道家,講無為,講自然之道。顯然,這存在一個極為妥貼的現代管理之道,就是對具體部分事務的不干涉,不支配,不控制,任由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每個人的長處各有不同,而做為主管,強行幹御或管理,就是“為”,而“為”正是和“無為”的最大敵人。

    上善若水,無為而治,都是這個道理。

    道家是反對聖人的,這一點也非常有道理。在一個企業裡,如果有一個光芒萬丈的人物,會讓所有人產生依賴感。比如孔明,事必躬身,其實這正是管理失敗的表現。一個業務明星的最大不足是讓太多人失去比拼的動力和好勝的野望。尤其是“聖人”,當這個公司有一個完美的“人物”時,只有兩種下場,一是毀滅,二是這個聖人死亡。

    不完美是一個公司發展的最大動力,所謂發展,無非是不停地補充,不停地彌補缺陷,因為這是危機意識的體現。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危機感,那麼離死不遠。所以,大凡企業,都是摒棄企業的

    小到家庭,中到企業,大到國家,都不需要聖人!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 3 # 心智玩家

    「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的真正本質 ——提升人的「思維能力」的質量,所以,這對現代企業管理是有實用價值的

    1、「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都屬於「中華原生文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在「中華原生文化」的概念中,包含著「源頭」與「傳承」兩部分。

    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都屬於「中華原生文化」中的「傳承」部分,對於「源頭」部分,基本上不太瞭解了。

    而作為「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真正內涵的「源頭」部分,卻是對現代人以及現代企業管理最為有用的,其作用遠超「傳承」部分。

    2、「中華源頭文化」的內涵

    「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在本質上的區別,是站在「傳承」部分的角度看的。站在「源頭」部分看,「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二者都是源自於黃帝開創的「中華源頭文化」。

    「中華源頭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其內涵就被記載在「甲骨文」中。

    黃帝讓倉頡所創造的圖形,並不是用於承載當時華人語言的文字,而是一種特種圖示——用來向後世人類傳承「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如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

    什麼是「重疊結構世界」?

    「完整的世界」有兩個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真實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世界是我們人的感官能感覺得到的,這個世界我們稱之為「顯性世界」。還有一個世界是我們人的感官無法感覺到的,那個世界我們稱之為「隱性世界」。

    「隱性世界」是「完整的世界」的主體所在,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存在的所有一切事物的主體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存在的所有一切事物執行的原因、動機、動力也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上圖的甲骨文「天」字、「二」字就是「重疊結構世界」的圖示。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完整的人」的結構,要比「重疊結構世界」本身更為複雜,請看下圖: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完整的人」,有三層人體、三層意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兩套心智系統所組成。

    上圖,從左至右分別表示「完整的人」的三層人體、三層意識。

    上圖左邊的甲骨文「人」字,表示「完整的人」的最外面一層人體以及意識。

    上圖中間的甲骨文「身」字,表示「完整的人」的中間一層人體以及意識。

    上圖右邊的金文「怠」字,表示「完整的人」的最裡面一層人體以及意識。

    從外到裡的三層意識,越往裡面的意識,思維能力越強。

    「最外面一層意識」主要負責人們日常的「心理—行為」的反應,這種反應是伴隨著情緒的。沒有經過「心智系統轉換」訓練的人,基本上,都在使用「最外面一層意識」,從本質上來說,「最外面一層意識」主導著一般人的「意識狀態」。

    「中間一層意識」負責人的理性思維,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分析、判斷、歸納、推理,這些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邏輯思維都是由「中間一層意識」所負責的。

    「最裡面一層意識」負責人的創新思維,人類歷史上所有的重大創造、創新,都是由人的「最裡面一層意識」完成的,「最裡面一層意識」是人類真正的大智慧的源泉所在。

    黃帝所開創的「中華源頭文化」,其實質就是:訓練人從「最外面一層意識」開始學習使用「裡面兩層意識」。

    3、老子與「中華源頭文化」的關係

    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經》也好,還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德道經》也好,都不是老子在函谷關寫下的《老子真經》的內涵。

    老子是周朝研究、管理天下上古典籍的最高官員,所以,老子懂得「源頭甲骨文」的真正內涵,老子在函谷關寫下的《老子真經》講的內容就是: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如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

    在《老子真經》的第一章,老子首先提出了普通人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策略:用「關係」思考的方法,提升「完整的人」的「中間一層意識」的「理性思維」能力,以「中間一層意識」作為「心智系統轉換」的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弱化「最外面一層意識」的作用,強化「中間一層意識」,之後,再在「中間一層意識」的基礎上,強化「最裡面一層意識」,最終實現由最具智慧的「最裡面一層意識」掌控整個「意識狀態」。

    《老子真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本幫助人提升思維能力的書,其中,有非常完整的訓練體系與方法。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程序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有興趣的網友可在噹噹雲閱讀、kindle、掌閱、百度閱讀、京東讀書中搜“老子真經”。

    4、孔子與「中華源頭文化」的關係

    老子把「源頭甲骨文」中的內涵,用「源頭甲骨文」非常完整的寫了下來,但是,就在老子寫下《老子真經》的那個時代,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也沒有幾個人能認識「源頭甲骨文」的內涵,

    「源頭甲骨文」的內涵,在當時可能就是周朝的最高機密,除了老子這樣的專門研究的官員,一般人是很難認識到的。

    更重要的是,「源頭甲骨文」的內涵根本無法用常規的溝通語言與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只能用「源頭甲骨文」表示。

    因此,在老子那個專門研究「源頭甲骨文」的小圈子以外,其他知識分子不認識「源頭甲骨文」,那是很正常的事。

    我們現在看到的《道德經》也好,《德道經》也好,都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在看不懂《老子真經》的情況下,用當時的知識背景,比如易經,佛經,以及社會的政治需要,借用通假、缺字、衍文等校注方式,重新編著的一本書。

    所以,《老子真經》與《道德經》完全是兩本不同的書。

    老子把黃帝開創的「源頭甲骨文」的內涵保留了下來,那麼,孔子又做了什麼呢?

    黃帝不僅把「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刻在了甲骨上,而且還透過戰爭的形式,先推翻了當時的中華各部落的共主炎帝,之後又征服了勢力強大的蚩尤,之後統一了中華各部落,在中華各部落中,推行全民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禮樂」,就是黃帝推行全民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孔子的作用就是把「禮樂」重新發掘了出來,並且全面推廣。

    而且,在儒家的典籍中,對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其主要的內容。

    《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誠心正意”、“慎獨”與《老子真經》內涵是一致的,也是從提升「中間一層意識」的「理性思維」能力開始,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

    在《中庸》裡,也有大量的關於提升「中間一層意識」的「理性思維」能力的內容。

    “好問而好察”以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講的都是提升「中間一層意識」的「理性思維」能力。

    4、其他「中華原生文化」中,提升思維能力的內涵

    呂祖呂洞賓在他非常著名的《呂祖百字碑》中講的「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其內涵,也是在講「提升思維質量」的問題,只是《百字碑》的篇幅有限,呂祖直接講了用「最裡面一層意識」思維的結果。

    “真常須應物”就是指「最裡面一層意識」思維的意思。

    「應物要不迷」是指「最裡面一層意識」在思維的過程中,不要回到「中間一層意識」、「最外面一層意識」。

    在《黃帝陰符經》中對外、中、內三層意識的運用,則講的更為詳細。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這段內容,其實,是在講從弱化「最外面一層意識」思維開始,逐步強化「中間一層意識」的思維質量,最終,學會使用「最裡面一層意識」進行思維。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是講從「最外面一層意識」思維開始,逐步強化「中間一層意識」思維。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是講再弱化「中間一層意識」,最終使用「最裡面一層意識」進行思維。

    5、目前「思維訓練」存在的根本問題

    目前的思維訓練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只認識到了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而沒有注意到:對思維者的「意識層面」的訓練才是提升思維質量的關鍵。

    沒有經過專門的「心智系統轉換」訓練的人,平時主要是用「最外面一層意識」在思維,而用「最外面一層意識」思維,再好的思維方法,都很難真正發揮作用。

    在「最外面一層意識」很強大的時候,即使運用「中間一層意識」進行思維,也會受到「最外面一層意識」的嚴重干擾。

    對於任何企業、組織來說,對其中的管理者、員工,幫助TA們運用「中間一層意識」進行思維,是提升思維質量的關鍵。

    管理者、員工思維質量提升了,整個企業管理的質量自然也會提升。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程序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有興趣的網友可在噹噹雲閱讀、kindle、掌閱、百度閱讀、京東讀書中搜“老子真經”。

  • 4 # 水滴紋繡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本質區別在於:

    儒家提倡“有為”,有為就是有所作為,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是要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當年也有很多人勸告孔子說:孔先生,算了吧,你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但孔子回答了兩個字:呵呵。孔子其實想說——你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行不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道家提倡“無為”,無為就是別折騰,保持安靜,讓事物迴歸本位,大家都遵照自然之道,一切自然變好。當然道家的無為不是啥都不幹,啥都不管。道家的無為,是要透過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現代企業管理的運用:

    結合儒家文化——用制度管理企業;

    結合道家文化——用文化管理企業。

    二者不可偏廢,千萬不要相信企業小的時候用制度管理,企業大了要用文化管理這種鬼話。

    企業再小,沒有文化就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無法發展壯大。

    企業再大,沒有制度的約束就會亂套,取消遲到早退的制度試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養了幾年的薔薇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