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熱點話題

    曲牌音樂概述秦腔曲牌是襯托秦腔戲劇中不同人物動作、過場和各類戲劇角色思想感情變化以及塑造劇中人物形象、渲染舞臺環境氣氛、並使各種唱腔板式自然過渡、增強舞臺效果、連線戲劇過程等方面的一種伴奏樂曲。秦腔曲牌音樂曲調優美、旋律動聽、曲目繁多、內容豐富多彩、用途廣泛,它充分體現出秦腔音樂慷慨激越、纏綿悱惻的藝術風格。目前繼承和整理的秦腔曲牌約三百首,套曲約20餘套,其中戲劇舞臺常用的約有60餘首,尤以嗩吶曲牌和絃樂曲牌為多。這些曲牌顯示出梆子劇種的藝術魅力,並具有獨特的戲劇性。建國後,隨著戲曲事業的不斷髮展和繁榮,大量新編、改編和創作劇目的出現,在有些劇目中,除繼續應用一些傳統曲牌外,五六十年代起,一些戲曲音樂工作者,在傳統曲牌的基礎上繼承和改革,並從戲劇內容、劇本主題、人物個性出發,創作了大量的秦腔新音樂,從而為秦腔曲牌音樂增添了新的生命和藝術感染力,併產生了一定的舞臺效果。曲脾音樂類別及演奏形式秦腔傳統曲牌包括絃樂曲牌、管樂曲牌。管樂曲牌包括嗩吶曲牌、笛子曲牌、海笛曲牌和笙管曲牌。嗩吶曲牌有舞臺常用曲牌和嗩吶套曲;笛子曲牌和笙管曲牌均有套曲。絃樂曲牌有舞臺常用曲牌和絃樂套曲。這些曲牌均根據對人物塑造的需要和劇情矛盾的揭示發展,有選擇地用於秦腔傳統劇目之中。據統計,秦腔絃樂曲牌其中包括絃樂套曲現保留的約50首,嗩吶曲牌及套曲160餘首,笛子曲牌及套曲約20餘首,海笛曲牌及套曲約20首,笙管曲牌及套曲47首,綜合套曲3套。絃樂曲牌(絲絃曲牌)是由絃樂器及彈拔樂器和笛子等並加進打擊樂器使之編織為一體,聯合進行演奏的一種形式。其主要樂器包括板胡、二胡、硬弦(二股弦)、三絃、京胡、琵琶、以及中胡等絃樂器。打擊樂器有幹鼓、暴鼓、堂鼓、牙子、梆子、鐃鈸、小鑼、鉸子、勾鑼、銅鈴(碰鈴)、雲鑼等。嗩吶曲牌是由二支嗩吶和打擊樂器相互配合演奏的一種獨立演奏形式。笛子曲牌僅用兩支笛子和打擊樂器來演奏,但有個別曲目中加人腔笙,—般用於表現神話色彩及夢幻等意境。海笛曲牌有時可加笛子或絃樂器,但僅用於少數具有特定環境的部分劇目之中。笙管曲牌是由翁笙、列笙及秦腔管子、笨笛並加進擊樂器雲鑼、笨鉸子、疙瘩鑼、湯鑼等來演奏的。秦腔絃樂曲牌同唱腔一樣,分有歡音和苦音。就結構形式而言,這些曲牌,既有短小精悍表現單一情緒的單牌體曲牌;又有篇幅較大的可表現多種情緒的復牌體曲牌。單牌體常作單獨演奏,曲調依劇情需要出發可反覆或不反覆。復牌體曲牌,有的是在單牌體的基礎上加以變化和發展,有的則是將多種不同曲牌有機聯綴而成。秦腔曲牌淵源秦腔曲牌淵源悠久,由於資料所限,詳盡溯述,無從考證。現所知並沿用的大量秦腔曲牌中,有的是唐宋詞調和唐宋大麴衍變而來的;有的是吸收南北曲即崑曲和明清小曲;還有的則是選用古代樂曲和民間流傳小曲以及和其它兄弟劇種相互借鑑的曲目。1、從傳統曲牌衍變而來的秦腔曲牌。僅從曲目看,出於唐宋詞調的,如嗩吶曲牌有〔江兒水〕、〔玉芙蓉〕、〔畫眉序〕、〔耍孩兒〕、〔小開門〕、〔下小樓〕、〔黃龍滾〕、〔駐馬聽〕、〔將軍令〕等。見於大麴的,有嗩吶曲牌〔普天樂〕、〔甘州歌〕、〔新水令〕、〔六麼令〕等。見於宋金諸宮調的,如嗩吶曲牌〔一枝花〕、〔石榴花〕,〔水龍吟〕,〔刮地風〕等。見於元雜劇曲者,有嗩吶曲牌〔朝天子〕、〔雁兒落〕、〔紅繡鞋〕、〔收江南〕、〔哪吒令〕、〔點絳唇〕、〔節節高〕、〔迎仙客〕等。見於南北曲和明清小曲的,如絃樂曲牌〔小桃紅〕、〔柳搖金〕;笛子曲牌〔傍妝臺〕;嗩吶曲牌〔滴溜子〕、〔步步嬌〕、〔排歌〕、〔疊子犯〕、〔粉蝶兒〕、〔柳青娘〕、〔哭皇天〕、〔鎖南枝〕、〔山坡羊〕、〔賞宮花〕、〔園林好〕等;笙管曲有〔下山虎〕、〔青天歌〕等。借用崑曲為秦腔曲牌的,如〔奪魁〕、〔桂子腔〕、〔錦帆開合頭〕、〔雁兒落〕、〔三眼腔〕、〔十板頭〕、〔全福〕、〔堆花點將〕、〔大紅袍〕、〔封王〕、〔封相〕、〔石湖亭外〕、〔散雲仙〕、〔萬天鍾〕、〔富貴長春點將〕、〔王母蟠桃〕套曲等。2、從民間音樂中吸收來的秦腔曲牌在長期戲曲發展過程中,秦腔藝人們不斷吸收當地或外地民間音樂並加以改造和融化,使其秦腔劇種化和曲牌化。例如〔繡荷包〕、〔採桑〕、〔釘缸〕等,皆來源於民間小曲; 〔拜年〕源於外地民歌。又如〔哭長城〕、〔挖菜頭〕、〔西番贊〕等嗩吶曲牌及笙管套曲〔大家忙〕也是從民間器樂演變為秦腔曲牌的。3、沿用西安古樂及少量法曲的秦腔曲調沿用的一些曲牌主要是笙管類曲牌,亦有笛子曲。例如:〔雁兒毛〕、〔出山馬〕、〔紅紗〕、〔浪蕩山〕、〔吉利羊〕、〔偏子流〕、〔對美人〕、〔頂咀〕及笛子曲牌〔傍妝臺〕;笙管套曲〔上小樓〕等。4.和其它兄弟劇種通用的曲牌有一些秦腔曲牌在全國各個劇種和樂種中共同應用,只是旋律和韻味有異,有些曲牌名稱不同而曲牌相同。如絃樂曲牌〔夜深沉〕京劇亦用;〔開櫃箱〕京劇稱〔鬥蛐蛐〕;〔永壽庵〕蒲劇稱〔思故鄉〕;〔鑽煙筒〕晉劇稱〔鬼扯腿〕;嗩吶曲牌〔水龍吟〕京劇又名〔大開門〕;〔馬隊〕崑曲叫〔朝天子〕;〔三眼腔〕叫〔三槍〕,〔嗩吶皮〕叫〔哭批〕等。曲牌的起奏收落和演奏形式秦腔音樂曲牌和打擊樂相互關聯密切,不可分割。兩者配合,熔為一爐,用來增強秦腔音樂的立體交響度以增強戲劇氣氛和表演,使曲牌演奏富有強烈地戲劇音樂性和秦腔曲牌音樂內容的完整性。無論絃樂曲牌、嗩吶曲牌以及其它各類曲牌均有不同起法和落法。每首曲牌的起落均由司鼓承擔。起曲有底棰,俗稱“起頭子”;落曲稱“收頭子”。曲牌演奏中需要接唱或接打擊樂以及轉換其它曲目時則可及時收落。司鼓以“收棰”暗示。曲牌收法大體有四種:一、撤慢某一樂句,停落該句結束音上;二、硬收法,即隨時用擊樂截斷;三、用樂曲固定收落句結束;四、用固定的“收頭”點收落。在曲牌演奏過程中,打擊樂的鼓板伴奏,一方面是掌握節奏、速度和力度,另一方面是視劇情需要可隨時加人必要的銅響樂器。一般屬文雅、幽靜或悲傷情緒的絃樂曲牌常用碰鈴或木魚敲擊強拍。曲牌進行中,當演員表演動作以鑼鼓點配合時則與曲牌節拍相一致。在管樂曲牌,尤其是嗩吶曲牌演奏中,打擊樂伴奏比較講究,點法比較固定,常用鉸子擊強拍,間以堂鼓、勾鑼、鐃鈸等樂器烘托。曲脾音樂的調式秦腔曲牌因受歷史上南北曲合套及崑腔的交流和影響,既有南曲以五聲音階為主、嚴謹工整、清秀細膩的特點,又有以七聲音階為主、剛勁挺拔、激情熱烈的北曲風格。在六聲音階的曲調中,又有加清角或加變宮的六聲音階的不同。在各種音階形成的曲牌旋律中,皆有宮、商、角、徵、羽各種不同的調式,而以徵調式為主,宮調式次之。角調式,羽調式和商調式雖為數不多,但很有特點。例如在五聲音階的曲牌中,宮調式如〔排歌〕、〔滴溜〕等;商調式如〔駐馬聽〕、〔小園林好〕等;徵調式如〔番王令〕、〔珍珠倒捲簾〕等;羽調式如〔狀元令〕,、〔錦帆開合頭〕等。在七聲音階的曲牌中,宮調式如〔流水空場〕、〔正調水龍呤〕等;商調式如〔柳青娘〕、〔大園林好〕等;角調式如〔中軍令〕、〔小妹子〕等;徵調式如〔賞宮花〕、〔梳妝檯〕等;羽調式如〔江兒水〕、〔步步嬌〕等。曲牌調式的豐富多樣,是音樂化、戲劇化的需要,它們都和複雜多樣的戲劇情節緊密地聯絡著。但各個曲牌皆有比較穩定的表情規範,而調式的表情達意則是不固定的。例如:〔番王令〕和〔普庵咒〕同為徵調式曲牌,〔番王令〕用於番王坐帳;〔普庵咒〕則用於打掃、擺宴等情節。所以一定的戲劇情節對於同屬於某種調式的曲牌是有選擇的。有一部分曲牌,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而作歡、苦音變換,形成色彩性交替。如《祭靈》一劇,當劉備為其二侄賀功排宴飲酒時,先用絃樂曲牌〔歡音跳門坎〕伴奏,但當飲酒中間劉備想起關羽、張飛二位兄弟亡靈而引起失聲痛悼時,樂隊則轉為〔苦音跳門坎〕,用來表現其悲痛心情。曲牌的表現效能和用途秦腔曲牌表現效能廣泛,用場多樣。每首曲牌透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約定俗成地認識其內容,確定其用場。即在傳統戲曲中,配合各種不同場面、環境及不同情節、不同人物、角色和行當的表演動作、情緒及各種舞臺戲劇氣氛,而應用各種不同的曲牌來進行渲染和烘托。例如絃樂曲牌中的〔花梆子〕、〔開櫃箱〕、〔小開門〕、〔鑽煙簡〕、〔綻花開〕等,為配合演員的談情說愛、洞房花燭所需要的表演,透過這些曲牌的陪襯,從而以強烈的藝術手段、巧妙地渲染戲劇情節。喪葬、祭奠則常用〔柳青娘〕、〔張良歸山〕、〔紡棉花〕等曲牌來製造其哀悼悲痛的氣氛。在表現沉思、回憶情緒時,可用〔大柳搖金〕、〔祭南風〕、〔父子進山〕、〔小妹子〕、〔跳門坎〕等曲牌。表現悲傷哀愁可用〔殺妲姬〕;小旦做針線活時可用〔小桃紅〕、〔梳妝檯〕等曲;配合浣紗舞劍時可用〔夜深沉〕;開門相會時用〔扭門拴〕;打掃書房、擺宴用〔一朵鮮花〕、〔絃樂抱妝臺〕、〔大開門〕等曲;祝壽用〔小柳搖金〕、〔大八板〕;配合動作、跑場時即可用〔花梆子〕等,以及表現盼望、逍遙、歡暢、愉快、淒涼、陰沉、愁悶、招親、拜堂、掃墓、偷房、讀書、刺繡、觀燈、奉琴等方面情緒和舞蹈動作均有專用曲牌伴奏。秦腔嗩吶曲牌的表現功能更顯神力。如帝王上場、國王登殿、元帥升帳、將軍起霸、校場點兵、練兵比武、起兵破陣、迎賓參拜、排宴飲酒、拆書議事、行船水戰、神仙坐洞、官員升堂、婚喪祭奠、打掃降香、舞劍浣紗、神仙行雲、丑角偷營、賜福撒錢等情節,均離不開曲牌的伴奏。又如:觀表畫押、修書寫信、看狀行路、悲切啼哭等場合,均用簡短的嗩吶曲牌〔三眼腔〕,把複雜拖沓的戲劇事件以簡約的手法予以表述。〔嗩吶皮〕曲牌亦屬此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高度概括描述劇情是曲牌音樂的特有功能。由於各曲牌功能屬性的不同,因之各有比較固定的用場。如:《紫霞宮》一劇中起棺蓋用〔嗩吶皮合頭〕; 《玉虎墜》馮娘子與馮彥見面時用〔巧相逢〕;過場用〔空場〕;觀表用〔相龍牙〕;拜堂用〔庭前議〕;排朝用〔小排朝〕;玉皇上場用〔一起清霄〕,下場用〔迎仙客〕;五福上場用〔幹板點將唇〕,起行用〔慢道〕,下場用〔百尾〕;劉海上場用〔蓮裡起駕〕,起行用〔上逍遙〕,下用〔下逍遙〕,撒錢用〔一起清霄〕;趙公明上場用〔進道〕;天官登場在燈口用〔點將唇〕,起行時用〔賞宮花〕,賜福用〔幹板點將唇〕或〔江兒水〕;王登殿用〔朝天子〕、飲酒拆書用〔畫眉序〕、擺駕用〔動鑾輿〕;行軍男用〔小普天樂〕、〔緊起〕、〔慢起〕等,女用〔石榴花〕、〔地溜〕。祭靈佛祭用〔上中山〕或〔柳搖金〕,御祭用〔點將唇〕上、〔空場〕收、或〔柳生芽〕、〔上中山〕均可,其它男用〔泣顏回〕,女用〔哭相思〕或〔哭長城〕,祭靈將畢化紙時用〔兩句腔〕;設宴飲酒時純系官員則用〔節節高〕,普通用〔江兒水〕,文用〔壽宴開〕,緊急時用〔三眼腔〕。《黃河陣》三霄啟行用〔幹板點將唇〕、〔蓮裡起駕〕、〔洞仙歌〕即可。《史思明》點將用〔百調〕,《調寇》用〔六麼令〕,《申公豹騎虎》、《三霄擺陣》、《諸葛亮祭燈》、《賣華山》、《打焦贊》等戲均用〔耍孩兒〕;《截江救主》行舟時用〔紅繡鞋〕;《蘆花蕩》征戰時用〔收江南〕;《荊珂刺秦》當殿與秦王指示獻圖用〔風人松〕;番王坐帳用〔番王令〕;《麒麟山》中用〔甘州歌〕等。綜上所述,在傳統劇目中,嗩吶曲牌用途居首,絃樂曲牌為次,笙管曲牌用途甚少。總之秦腔曲牌大體歸納有四種作用:1、曲牌的引子作用在秦腔曲牌中,有些曲牌雖有完整的結構形式,但只能作為某一正曲或套曲結構段落的前奏而起著引子的作用,使用時只奏一遍,不作反覆。如嗩吶曲牌〔十三鉸子〕,只作為“坐帳”類曲牌的前奏,而整個坐帳套路的完成還需要正曲來配合。如笙管曲〔笙管頭〕,通常僅作笙管套曲的引子來用。還有專為唱腔前奏用的曲牌,如絃樂曲牌〔大開頭〕、〔二開頭〕、〔撂板開頭〕等,它們既是曲牌,同時又是唱腔開頭引子,有時作為〔慢板〕唱腔的前奏使用。2、曲牌的正曲作用正曲是對合頭或曲牌結尾而言,正曲是曲牌中的主體性曲牌。其結構完整,並有較強的獨立性,它能完整地表達戲劇的某一程序,在所有曲牌中數量最多,同時用途廣泛。如〔柳青娘〕、〔紡棉花〕、〔朝天子〕、〔跳門坎〕、〔開櫃箱〕、〔小開門〕等。這些曲牌一般有固定用場。3,曲牌的結尾作用有些曲牌是專作為某曲或戲劇結束時使用的。如嗩吶曲牌〔尾聲〕,本身並無別的用場或其它表情作用,而只作為全劇的“尾聲”。又如嗩吶套曲〔萬道金光〕的結束段,即用〔全尾聲〕表示該套曲結束。4、曲牌的一曲多用一曲多用在傳統劇目中尤為多見。如絃樂曲牌〔小開門〕,即可為啟幕、打掃、過場運用,同時又可為迎親、拜堂、洞房等場面所用,情緒氣氛均是熱烈、歡快、喜悅地。 〔一朵鮮花〕既可用於書房、打掃,也可用於擺宴。〔普庵咒〕可用於招親,也可用於打掃、擺宴。〔大八板〕常用於擺宴、祝壽及演員出場,有時又可作為套曲的引子或唱腔的結尾。〔梳妝檯〕做針線活用,同時打掃、收拾房間也用。又如嗩吶曲牌〔空場〕用途更為廣泛。〔凡調水龍吟〕既用於坐帳,又用於打掃和降香。七、曲牌的摘段與換頭根據劇情的需要,一些曲牌在運用時常用“摘段”和“換頭”情況。摘段即是取一首牌子中的某部分,一般摘用後半段或前半段。例:嗩吶曲牌〔滴溜〕,皆有前半段和後半段之分。〔尾聲〕即有〔前尾聲〕、〔後尾聲〕和〔全尾聲〕之別。有些曲牌的後半段亦稱為“合頭”,例如〔緊起合頭〕、〔朝天子合頭〕等。所謂換頭,是指正身曲調不變,而只換曲頭。如〔流水空場〕,因有起法區別,所以就有不同的曲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遇到颱風天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