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荀彧從來都是曹操的私臣,一直也都是為曹操謀劃天下的第一謀士。可是《三國志》裡的一段記載,卻讓很多人感到不解,似乎認為荀彧原來是忠於漢室的臣子。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三國志》 董昭是什麼人?他憑什麼代替曹操詢問荀彧呢?

    董昭也是曹操的一位謀士,但是這位謀士的地位和身份,自然是不能跟當時的荀彧相提並論了。不過董昭在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這件事上,是立下大功的,可以說這件事是董昭全權負責的。我們有理由相信,荀彧本人是看不上董昭這樣的人的,他認為董昭的這種作為,只是為了討好曹操。真正的英雄能夠受到誘惑嗎?當然不能。

    荀彧認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是可以匡扶天下的人。即使終將有一天曹操要問鼎天下,但也不應該是這個時候。荀彧對曹操的期望實在是太高了,他希望天下歸心的時候,曹操再走那一步,才能夠讓民眾信服。

    千萬不要說荀彧不希望曹操篡漢,這是無稽之談。曹操從來都是把荀彧誇讚成“吾之子房”。荀彧如果是張良的話,那曹操豈不就是劉邦?荀彧回答董昭的話,我認為是荀彧在鞭策曹操,以曹操的聰明才智不會不清楚,只不過當時的曹操確實也被魏公的地位所迷惑住了。

    荀彧常常將曹操比成晉文公重耳、漢高帝劉邦、光武帝劉秀。

    荀彧向曹操提出建議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習慣,那就是打比方。比如說他希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就拿晉文公和漢高帝的事情說事。他說當年晉文公重耳因為接納了周襄王,所以天下的諸侯都拜他為霸主。

    後來的漢高祖因為為義帝熊心戴孝討伐項羽,所以得到了天下的民心。這赤裸裸的比喻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荀彧真的希望曹操只做一位匡扶社稷的大臣,為什麼要把曹操比成稱霸春秋的晉文公和創立大漢的漢高帝呢?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三國志》

    曹操準備征討徐州的時候,呂布偷襲曹操的兗州。這個時候荀彧又開始打比方了,他說當年漢高帝劉邦佔據了關中,光武帝劉秀佔據了河內,這兩個地方都是他們創立基業的基礎。往前走可以攻伐天下,往後退也可以堅守不出。所以即使常常打敗仗也能夠最終成就大事。

    所以他希望曹操一定要保住他起家的兗州,這是他成就大事的根本。荀彧啊荀彧,你把曹操比成了漢高帝劉邦和光武帝劉秀,你這是要幹嘛?自然是希望曹操成就大業,問鼎天下了。

    荀彧告訴曹操,跟他爭奪天下的只有袁紹。

    荀彧的態度其實是非常鮮明的,他始終都站在曹操這邊,希望曹操能夠成為奪取天下的那個人。所以在幫助曹操分析天下形勢的時候,告訴曹操,能夠跟曹操爭奪天下的人,當時只有袁紹。後來他又列舉了一系列袁紹身上的缺點,告訴曹操,只要安排妥當,奪取天下的人,肯定是曹操而不是袁紹。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三國志》

    這讓曹操心裡非常高興啊,因為那個時候袁紹的力量比曹操強大太多,所以曹操雖然手握天子,卻不敢跟袁紹爭鋒相對。現在有了荀彧的這份建議,曹操心裡踏實多了。這件事也從側面反映出,荀彧一直在為曹操謀取天下。而且荀彧再次將曹操比成劉邦,而將袁紹逼成了項羽,目的就很顯然了。

    既然如此,荀彧為什麼非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呢?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得出,荀彧自始至終都是向著曹操,希望曹操能夠奪取天下的那個人。可是到了晚年的時候,他卻反對曹操稱魏公,這又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荀彧不希望曹操被董昭這樣的人所迷惑,他希望曹操能夠從心底認為自己值得成為魏公以後,再登上這個大位。在荀彧眼裡,曹操始終是一位可以問鼎天下的英雄,不應該被這種小利所迷惑。 第二,荀彧認為董昭是小人,雖然董昭來詢問荀彧是曹操安排的,但是曹操封為魏公的前後事宜,都是董昭這個人一手謀劃的。荀彧認為董昭這麼做是為了拍馬屁,所以是提醒曹操遠離這樣的人,要以德服人。 第三,荀彧對曹操的期望值過高。自古以來諸侯能成功的都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荀彧對曹操的要求自然也是如此,他認為曹操終將一統天下。現在曹操想要稱王,那豈不是想要半途而廢嗎?這不是荀彧最初的理想。 總結:荀彧一心向著曹操,可是曹操卻被魏王的大位所迷惑。

    荀彧如果真的一心向漢的話,那早在衣帶詔事件出現的時候,他就應該加入漢獻帝的陣營,有他的幫助,事情或許還能成功。早在曹操殺掉漢獻帝的董貴人時,荀彧就應該站出來仗義執言,斥責曹操這是欺君犯上,因為董貴人此刻正懷著漢獻帝的孩子。

    荀彧什麼都沒有做,反而幫著曹操南征北戰,制定全域性計劃。所以說荀彧一直都是心向曹操,而曹操自然也明白這件事。

    但是曹操心裡更想得到魏王的位置,更想在有生之年加九錫,問鼎天下的夢想按照他這個歲數來說實現的希望已經不大了,所以荀彧沒有錯,曹操也沒有錯,只是因為曹操歲數太大了,只能提前實現稱王的理想了。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並不是因為荀彧不忠於曹操,而是荀彧認為曹操沒有統一天下,這麼著急稱魏公,會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引起天下諸侯的不滿。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是在公元212年,這時候曹操的地盤僅限於北方,西部地區有馬超,漢中地區有張魯,益州地區有劉璋,江東地區有孫權,荊州地區有劉備。曹操只是諸侯裡面最強的一支,但是距離一統天下還差得遠。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志》

    荀彧是曹操手下諸葛亮一樣的人物,曹操每一次出征的時候,都讓荀彧鎮守後方,並且感慨的說:“天下還有誰能夠取代你的位置呢?”。荀彧多次勸說曹操學習漢高祖劉邦,佔領關中地區,以便於成就帝王大業。曹操迎立漢獻帝的時候,荀彧勸說曹操:劉邦給義帝披麻戴孝,被天下人擁戴,您現在迎立漢獻帝,必然也能夠被諸侯們尊重。

    彧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昔,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在曹操攻佔冀州的時候,荀彧建議曹操重新建立九州制度,並且親自坐鎮冀州,以穩定曹操的統治。而且在曹操兩次挫敗漢獻帝組織的奪權行動的時候,荀彧都堅定地站在曹操一方,沒有參與過任何謀害曹操的行動。曹操想要一統天下,是一個人人皆知的事情,荀彧更是多次為曹操出謀劃策。他之所以在晚年反對曹操稱魏公,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曹操一統天下著想。

    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事實上荀彧的想法並沒有錯誤,在曹操沒有自稱魏公之前,因為曹操是漢朝的丞相,代表著漢朝的正統,天下計程車人都支援曹操。而在曹操自稱魏公之後,孫權和劉備便高興起來,孫權本身名不正言不順,他最怕的就是曹操打著漢獻帝的旗號命令自己。劉備雖然是漢朝皇室後裔,但是他和漢獻帝的血緣關係,是在17輩祖先之前的事情了。(劉備是漢景帝的17輩玄孫,漢獻帝是漢景帝的14輩玄孫)只要曹操一直打著漢獻帝的旗號,劉備就不敢太過分,畢竟漢獻帝無論是輩分,還是公認度都要比劉備高。

    彧說太祖“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

    荀彧活著的時候,曹操因為荀彧反對,一直沒有稱魏公,而在荀彧去世後,曹操立刻自稱魏公。結果在曹操稱魏公後,孫權和劉備都能夠名正言順的叫曹操一聲“漢賊!”,天下計程車人也不再支援曹操,曹操一統天下的大業受到了非常大的阻撓。從曹操稱魏公,一直到曹操去世,曹操沒能繼續開闊疆土,發起的對孫權和劉備的戰爭,也都以失敗告終。假如曹操能夠聽從荀彧的意見,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可能還有機會擊敗孫權和劉備。

  • 3 # 靈石蘊

    荀彧生於163年,死於212年,終年49歲

    老實說,在古代49不算低壽,但荀彧的死算是撲朔迷離,有人說他是憂慮而死,也有人說,是曹操下令,荀彧不得不自殺身亡

    考察212年前後荀彧相關大事:207年,荀彧推辭三公職位十幾次;212年,荀彧勸阻曹操莫要稱公;213年,曹操稱公,建魏國,封地十郡……

    從那幾年經歷可以看出,荀彧和曹操不是一條心,不管是憂慮還是被自殺,都在情理之中,他阻礙曹操霸業之路了

    以此可以推斷,當年荀彧之所以投靠曹操,成為曹操一方重要人物,那是因為在荀彧看來,曹操有能力平定漢朝紛亂,延續大漢生命,為此,荀彧願意為曹操出謀劃策,成為其子房,願意給曹操樹立信心,讓其有逐鹿之志。雖然曹操虎狼之心顯現,但荀彧認為大漢會隨著曹操的壯大而壯大,畢竟無奈之下驅狼逐虎也是一種方法,或許未來天時會顯現……類似前些年大蘇的休克療法

    但在212年時候,荀彧發現自己的驅狼逐虎戰略失敗,曹操大勢已經成,大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時,他不得不運用其影響力去拖延曹操成長時間,也就有了反對曹操稱魏公這事

    荀彧是大漢忠臣不是曹操忠臣,有共同利益取向時,互為知心,利益向左時,分道揚鑣,很正常

  • 4 # 薩沙

    這就是荀彧幼稚的一面,或者說他不夠聰明。

    荀彧一生都在輔佐曹操,可以說是曹操的第一謀士。

    郭嘉雖然有才,畢竟死的很早。荀彧則是曹操的左膀右臂!

    幾乎曹操所有重大決策,都和荀彧有關係。

    曹操身邊無數文武官員,也是荀彧舉薦。

    為此,曹操對荀彧也非常信任,讓他成為萬歲亭侯,位極人臣,又掌握實權。

    曹操還將自己的女兒安陽公主,許配給荀彧長子荀惲為妻。

    他跟隨曹操這麼多年,不可能不知道曹操有做皇帝的野心。

    最終,他犯了大錯。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勸告曹操不要這麼做,後者大怒。

    荀彧為什麼阻止呢?

    這是因為荀彧很明白,曹操很快下面就會稱王。

    稱王和權臣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漢代的王是可以傳給後代的,後代可以繼承。

    以荀彧的精明,自然知道曹操試圖至少建立類似於日本幕府的制度。

    讓自己的後代子子孫孫都可以成為幕府將軍,架空皇帝,掌握國家實權。

    即便曹操不篡位,這也等同於篡位了。

    同時,曹操還被加封九錫,而王莽被西漢授九錫後,就廢漢室建新朝。

    前車之鑑在此,曹操試圖廢除漢朝至少架空漢朝,已經是路人皆知了。

    此時的荀彧就猶豫了!

    據說荀彧是荀子的後代,祖師爺就是強調忠君愛國。

    而荀彧如果支援曹操這麼做,等於是助紂為虐,推翻漢王朝,荀彧當然是不願意背這個黑鍋,讓祖宗和後代蒙羞。

    所以,荀彧其實已經幫助曹操做了這麼多篡位的事情,到最後卻來了這麼一手,試圖從名譽上洗清自己。

    曹操是什麼人?當然知道荀彧的意圖。

    由此,曹操認為荀彧不可靠,是個狡詐的人,隨時可能窩裡反,對他不能再重用。

    隨後,荀彧迅速被架空,成為一個閒人,最終莫名其妙死了。

    史書上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荀彧此人屬於良心被狗吃了百分之九十的,剩下的百分之十足以讓他送命了。

  • 5 # 素川居

    這麼說吧,荀彧跟荀攸是曹操的肱股之臣(我們郭嘉死得早……),荀彧主內,荀攸隨軍。荀彧有一點過於理想完美主義,他是名士,也特別注重風評,因為曹操年輕的時候的確是忠心為漢,不過隨著勢力的增長,人的野心也會膨脹,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室已經沒啥威嚴,天下的百姓對復興漢室也沒啥興趣(也就是所謂的大勢所趨),大勢變了,曹操的心也變了,但是荀彧這種特別完美主義(死心眼)的人一根筋轉不過來,如果曹操稱王乃至稱帝,那麼他不就成了推倒漢室的幫兇?所以注重風評的荀彧反對曹操稱魏王加九錫,當然在我看來這是明面上的原因。還有另外兩個我個人認為的原因,跟大家瞎聊下,第一就是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荀彧跟荀攸是潁川荀氏大族,荀彧支援舊制,而荀攸支援新帝,這樣無論以後局勢怎麼變,他荀氏一族都不會有滅頂之災。第二就是荀彧從曹操的角度出發(怎麼著也是一起創業的夥伴,一起幹了這麼久,多少有些感情),荀彧認為曹操稱王的時機還不成熟,因為蜀國東吳未滅,曹操的威望還不是高到雷打不動,可能有點風險。

  • 6 # 綠楊隨風

    荀彧是曹操麾下的謀士,在三國的謀士當中,他也算是比較出色的一個了。荀彧作為曹操的心腹,為曹操出謀劃策,立下不世之功。在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當中,曹操能夠戰勝袁紹,荀彧功不可沒。那時候的荀彧對曹操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曾經全心全意幫助曹操的荀彧,後來為什麼又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呢?

    其實,在三國的謀士當中,荀彧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荀彧雖然在為曹操效力,但是,他心裡面卻是忠於漢朝的。而讓漢朝延續下去,更是他的人生理想。所以,從這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荀彧為什麼會反對曹操稱魏公了。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九州制風波。荀彧和曹操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但是在九州制的問題上面,他們卻出現了分歧。當時,曹操成功的將鄴縣變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於是有人建議曹操恢復九州制。其實,若是曹操恢復九州制的話,曹操的勢力範圍也會變得更大。對於這樣一個建議,曹操其實是心動的。但是,這件事情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而荀彧表現的最為明顯。荀彧甚至還親自寫信給曹操,將自己反對的理由陳述清楚。在荀彧看來,如果採用九州制,那冀州的管轄範圍裡面其實還包括一些人心尚且不穩的地區,例如河東郡和扶風郡等。這個時候,讓他們歸屬於自己,其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叛亂。而當時的時局本來就動盪不堪,這樣無疑是自找麻煩。荀彧的建議是,希望曹操可以先把重心放在黃河以北的地區,將這片地區先平定下來,然後將舊都洛陽修復。接著南下對劉表和劉璋進行討伐,等到一切都穩定下來之後,再考慮九州制的事情。其實,曹操也知道荀彧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是,曹操想採取九州制的原因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只是想借用九州制,將原本的政治制度廢除而已,因為原本的制度還是承襲漢朝的。雖然在歷經歲月之後,制度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相同之處的。而荀彧此舉,雖然沒什麼錯,但是曹操卻認為荀彧對漢朝一直都念念不忘。所以,荀彧和曹操之間的關係,也理所當然的出現了一些裂痕。其二,伏皇后事件讓荀彧與曹操的矛盾升級。伏皇后是漢獻帝劉協的第一任皇后,伏皇后因為不滿意權傾天下的曹操的所作所為。所以,給自己的父親寫了一封信,目的是希望自己的父親伏完能夠與一些人進行聯合,將曹操除掉。而伏完在接到女兒的信之後,確實也展開了工作,開始找人與自己聯手將曹操除掉。但是,巧合的是,伏完找到了荀彧。荀彧知道了伏完父女的計劃,但是荀彧知道,以曹操的個性,伏完婦女完全就是一種自殺行為。所以,荀彧沒有答應幫助伏皇后。但是,問題在於荀彧也沒有將伏皇后父女所密謀的事情告訴曹操。但是,伏皇后父女聯絡他人的信卻被一個叫樊普的人交給了曹操。曹操心裡面雖然清楚,但是在荀彧面前也沒有挑明。但是,在不久之後,荀彧就察覺到曹操已經知道伏皇后的父親找過自己的事情。於是,荀彧主動勸說曹操除掉伏皇后。並且告訴曹操伏皇后是一個性情兇險的人,還曾經找過他。曹操故意問他為什麼以前從來都沒有提起過這件事情,荀彧也只能含糊其辭。後來,伏皇后父女雖然被曹操解決掉了。但是,荀彧曾經向曹操隱瞞伏皇后的父親找過他的事情,也讓疑神疑鬼的曹操的心裡面多了一個疙瘩。而這個疙瘩也讓荀彧與曹操的矛盾升級。其三,在五等爵制的問題上,荀彧與曹操意見不合,矛盾激化。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有人提議將五等爵制恢復,而曹操也是持贊成態度的。但是,問題就在於,荀彧是一個固執的人,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立場,持反對態度。從目的上面來說,這其實和前面的九州制其實是存在一些相同之處的。而荀彧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讓荀彧與曹操的關係完全降至冰點。而這也是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的又一個原因。由此可見,以上就是曾經全心全意幫助曹操的荀彧,後來反對曹操稱魏公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鳥類保護等級及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