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一種營養豐富、口味堪讚的蔬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炒制,還能夠用於加工,普通農家多有種植。題主問:種植番茄,我們該採取哪些措施,可以預防疫病的發生?開啟記憶的閘門,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情。
疫病,在番茄正式的病害稱呼中,應該是番茄晚疫病的一種“又稱”。然而在這裡,我相信,題主所問的“疫病”,肯定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兩種。為了把問題講的更詳細,我們還是分開來說。
◆ 先說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稱輪紋病和夏疫病,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病害,由真菌中的茄鏈格孢侵染番茄引起。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番茄減產30——40%。番茄早疫病雖然名為早疫病,但在番茄的生長期內,早疫病的發生並不早於晚疫病。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露地番茄,7月中旬到8月雨日多、雨量大,早疫病容易流行。長江中下游露地番茄,通常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節進入發病盛期。棚室反季節種植番茄,在5月中旬到6月達到發病高峰。
▪幼苗發病:近地面的莖基部變成黑褐色,成為黑腳苗,嚴重時病斑繞莖一週後,引起植株腐爛、死亡。
▪葉片: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時,多從植株下部老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嚴重時多個病斑會連合成不規則形大病斑,造成葉片變黃乾枯和脫落。開始發病時,感病部位產生暗褐色小斑點,擴大後病斑成圓形到橢圓形,直徑約10毫米,病斑中部會生出同心突起輪紋。同時,病斑表面上還會長出長刺狀不平坦物,其邊緣多數具有淺綠色或者是黃色暈環。
▪成株葉柄:番茄早疫病的受害葉柄,會生出暗褐色橢圓形病斑,有輪紋。
▪成株莖部:番茄早疫病莖部染病,多發生在分枝處,病斑梭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至深褐色,稍下陷,有同心輪紋,莖杆和枝條容易從病斑處折斷。
▪成株花蕾:番茄早疫病受害花蕾,花托變黑、枯死。
▪番茄果柄:受害後生出橢圓形輪紋斑。
▪番茄果實:番茄早疫病果實病斑多在果蒂附近或番茄果實裂縫處,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20毫米,褐色或黑色,稍凹陷,輪紋明顯,病部比較硬。發病後期有時病斑處會有開裂現象,嚴重發病時病果常常提前脫落。
在潮溼條件下,番茄早疫病的各發病部位,都會長出黑色黴狀物,哪就是茄鏈格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茄鏈格孢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或者是落到菜田的土壤中越冬,病菌隨病殘體可以存活1年以上。也能侵入種子或附著在種子表皮越冬,並可以存活2年。
茄鏈格孢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是1——45℃,最適溫度26——28℃;分生孢子形成溫度15——33℃,最適19——23℃;分生孢子萌發適宜溫度25——32℃、最適相對溼度86——98%。適溫下在水滴中1——2小時就能萌發。
萌發後的茄鏈格孢孢子,從番茄植株的氣孔、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番茄的葉片、莖杆和果實等,經過2——3天潛育後引起番茄發病並出現病斑。3——4天后,番茄受害部位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並透過氣流、雨水和農事作業傳播,進行多次重複侵染,使病害迅速發展。
一般溫度10——20℃、相對溼度80%以上,番茄早疫病開始發生。溫度25℃以上,雨多露重,連陰雨天氣及大雨後的高溼環境,茄鏈格孢分生孢子形成快、累積數量多,早疫病容易流行。番茄結果期植株營養大量向果實輸送,下部葉片衰老後,植株進入感病階段,衰老葉片先發病。連作重茬,密度過大,田間鬱閉,基肥不足,植株早衰,結果過多,澆水過量,保護地通風排溼不良,番茄早疫病發生危害重。
▪清潔田園和實行輪作。前茬拉秧後徹底清除落葉、殘枝和病果,夏季對田土深翻曬壟,結合整地,細緻清理田園,降低菌源留存。將番茄與豆科、葫蘆科、十字花科和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阻斷早疫病病菌侵染傳播途徑。
▪種子消毒與培育無病壯苗。播種前,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後,用冷水降溫,晾乾後播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毫升,兌水200毫升稀釋後,為4公斤種子包衣,晾乾後播種。還可以用種子重量0.3%的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為番茄種子拌種。育苗時採用營養缽或營養盤育苗,並做好育苗基質消毒工作。
▪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高畦地膜栽培,根據不同品種和栽培方式,合理確定栽培密度。搞好田間溝渠配套,雨後及時排水,適時整枝打杈,適度摘除下部老葉,促進通風透光。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為防止早衰和盛果期脫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溶液,提高番茄植株抗病性。保護地栽培,實行變溫管理,控制溫溼度。提倡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澆水。早春和晚秋晴天上午適當放風。當棚室溫度上升到33℃時開始放風,使溫度迅速降至25℃左右,中午加大放風量,使下午溫度保持25——15℃,遇陰天開啟通風口換氣。
▪藥劑防治。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劑30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8%波爾•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3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莖基部發病,還可用8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塗莖。棚室栽培,發病初期可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公斤噴粉,或畝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腐黴利煙劑200——250克燻煙,7——10天1次,連用3——4次。
小結:防治番茄早疫病,應當注重降雨前和發病前的用藥預防與輪換用藥,規避其抗藥性。一般在田間初見病葉時應及時用藥,壓低菌源。用藥時考慮不同藥劑的地方敏感性,透過輪換和替換用藥增強防治效果。
◆ 再說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又稱疫病,同樣是世界性番茄病害,由真菌中的致病疫黴菌侵染引起。番茄晚疫病流行性強、危害大,常可造成20——30%的減產損失。番茄晚疫病名為晚疫病,但每年有春、秋兩個發病高峰期。番茄晚疫病,通常在現蕾期發生。在溫暖的南方地區,3——5月和10——11月分別是番茄晚疫病的春、秋季發病高峰期。北方地區的番茄春季發病稍晚,秋季發病則比南方地區靠前。
▪幼苗發病: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並迅速向葉柄和基部擴充套件,使感病部位變細並呈現褐色壞死,造成葉柄折斷,幼苗萎蔫或折倒。
▪成株葉片:多從植株下部老葉片的葉尖、葉緣或葉面先發病。發病開始時,會生出淡綠色小斑點,並逐漸變為不規則形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很快轉變成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不明顯,病斑可以擴大到大半或整個葉片。潮溼時病斑變灰褐色到灰黑色溼腐狀,乾燥時病部乾枯呈青白色,質脆容易破裂。
▪成株葉柄、枝條和莖杆:病斑長圓形或條形,稍凹陷,橫向擴充套件可發展成環繞莖部,由暗綠色逐漸變為黑褐色腐爛,引起病部以上枝條萎蔫,嚴重時病部折斷,造成莖葉枯死。
▪番茄果實:青果時受害,多從近果柄處的果肩開始,病斑會形成不規則雲紋,油漬狀,暗綠色,逐漸變為暗褐色到棕褐色,病斑處凹陷,邊緣明顯。受害病果質地硬實,病斑表面粗糙。溼度大時,病果迅速腐爛。
番茄晚疫病發生時,如果高溼度持續的時間長,番茄植株的各個感病部位,都可以長出稀疏的白色黴層,哪就是致病疫黴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番茄致病疫黴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北方冬季棚室以及華南和西南地區冬季栽培的馬鈴薯塊莖中,或者以菌絲體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
番茄致病疫黴菌喜歡低溫高溼的氣象條件,孢子囊形成的溫度是3——26℃,最適溫度為18——22℃、空氣相對溼度90——100%。在溫度8——15℃以上,番茄體表有水膜或水滴時,致病疫黴菌的孢子囊才能萌發侵入。
番茄致病疫黴菌孢子囊由氣流、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在適宜的條件下,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萌發出芽管,或由孢子囊直接萌發產生芽管,從氣孔和表皮侵入,3——4天后出現中心病株。
氣溫20——23℃時,番茄致病疫黴菌菌絲擴充套件蔓延速度最快,潛育期短、發病快。白天溫度22——24℃,早晚10——13℃,空氣相對溼度80%以上,番茄植株結露持續時間長,有利於晚疫病發生流行。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畦面不平,澆水過量,栽培過密,偏施氮肥,植株徒長,肥力不足,長勢弱的番茄地塊,容易加重發生。
▪清潔田園與實行輪作。前茬收穫後,及時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菌源。對前茬番茄晚疫病發生重的地塊,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儘量避免番茄連作,也不宜與馬鈴薯連作或鄰作。
▪加強栽培管理。育苗時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提倡集約化育苗,對育苗用營養土和基質做好藥劑消毒,發現病苗及時拔除。定植時採用高畦地膜栽培,掌握合理密度,及時整枝打杈。適當摘除下部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優質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採用膜下灌水技術,切記不能大水漫灌。早春、晚秋注意防寒。
▪合理調控棚室溫、溼度。當晴天溫度上升到28——30℃時,進行通風換氣,降低溼度,使白天溫度保持22——25℃。當溫度降至20℃時,及時關閉通風口,保持夜間溫度不低於15℃。以減少植株結露,澆水後及時通風排溼,以減輕發病。
▪預防性用藥。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治療性用藥。可選用50%烯醯嗎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或50%氟啶胺懸浮劑20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莖杆和葉柄零星發病,可用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塗抹病部。棚室種植可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或30%百菌清煙劑350克燻煙。7——8天1次,連續使用3——4次。
小結:防治番茄晚疫病應當注重預防和輪換用藥,防止和延緩病菌產生抗藥性。在環境條件適宜發病或降雨前,應當及時噴藥預防。
番茄疫病分為早疫病和晚疫病,屬於不同的病菌侵染,引起的不同的病害,需要認清症狀,甄別病因,進行針對性防治,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番茄是一種營養豐富、口味堪讚的蔬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炒制,還能夠用於加工,普通農家多有種植。題主問:種植番茄,我們該採取哪些措施,可以預防疫病的發生?開啟記憶的閘門,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情。
疫病,在番茄正式的病害稱呼中,應該是番茄晚疫病的一種“又稱”。然而在這裡,我相信,題主所問的“疫病”,肯定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兩種。為了把問題講的更詳細,我們還是分開來說。
◆ 先說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稱輪紋病和夏疫病,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病害,由真菌中的茄鏈格孢侵染番茄引起。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番茄減產30——40%。番茄早疫病雖然名為早疫病,但在番茄的生長期內,早疫病的發生並不早於晚疫病。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露地番茄,7月中旬到8月雨日多、雨量大,早疫病容易流行。長江中下游露地番茄,通常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節進入發病盛期。棚室反季節種植番茄,在5月中旬到6月達到發病高峰。
番茄早疫病的症狀▪幼苗發病:近地面的莖基部變成黑褐色,成為黑腳苗,嚴重時病斑繞莖一週後,引起植株腐爛、死亡。
▪葉片: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時,多從植株下部老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嚴重時多個病斑會連合成不規則形大病斑,造成葉片變黃乾枯和脫落。開始發病時,感病部位產生暗褐色小斑點,擴大後病斑成圓形到橢圓形,直徑約10毫米,病斑中部會生出同心突起輪紋。同時,病斑表面上還會長出長刺狀不平坦物,其邊緣多數具有淺綠色或者是黃色暈環。
▪成株葉柄:番茄早疫病的受害葉柄,會生出暗褐色橢圓形病斑,有輪紋。
▪成株莖部:番茄早疫病莖部染病,多發生在分枝處,病斑梭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至深褐色,稍下陷,有同心輪紋,莖杆和枝條容易從病斑處折斷。
▪成株花蕾:番茄早疫病受害花蕾,花托變黑、枯死。
▪番茄果柄:受害後生出橢圓形輪紋斑。
▪番茄果實:番茄早疫病果實病斑多在果蒂附近或番茄果實裂縫處,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20毫米,褐色或黑色,稍凹陷,輪紋明顯,病部比較硬。發病後期有時病斑處會有開裂現象,嚴重發病時病果常常提前脫落。
在潮溼條件下,番茄早疫病的各發病部位,都會長出黑色黴狀物,哪就是茄鏈格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番茄早疫病的傳播規律茄鏈格孢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或者是落到菜田的土壤中越冬,病菌隨病殘體可以存活1年以上。也能侵入種子或附著在種子表皮越冬,並可以存活2年。
茄鏈格孢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是1——45℃,最適溫度26——28℃;分生孢子形成溫度15——33℃,最適19——23℃;分生孢子萌發適宜溫度25——32℃、最適相對溼度86——98%。適溫下在水滴中1——2小時就能萌發。
萌發後的茄鏈格孢孢子,從番茄植株的氣孔、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番茄的葉片、莖杆和果實等,經過2——3天潛育後引起番茄發病並出現病斑。3——4天后,番茄受害部位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並透過氣流、雨水和農事作業傳播,進行多次重複侵染,使病害迅速發展。
一般溫度10——20℃、相對溼度80%以上,番茄早疫病開始發生。溫度25℃以上,雨多露重,連陰雨天氣及大雨後的高溼環境,茄鏈格孢分生孢子形成快、累積數量多,早疫病容易流行。番茄結果期植株營養大量向果實輸送,下部葉片衰老後,植株進入感病階段,衰老葉片先發病。連作重茬,密度過大,田間鬱閉,基肥不足,植株早衰,結果過多,澆水過量,保護地通風排溼不良,番茄早疫病發生危害重。
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方法▪清潔田園和實行輪作。前茬拉秧後徹底清除落葉、殘枝和病果,夏季對田土深翻曬壟,結合整地,細緻清理田園,降低菌源留存。將番茄與豆科、葫蘆科、十字花科和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阻斷早疫病病菌侵染傳播途徑。
▪種子消毒與培育無病壯苗。播種前,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後,用冷水降溫,晾乾後播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毫升,兌水200毫升稀釋後,為4公斤種子包衣,晾乾後播種。還可以用種子重量0.3%的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為番茄種子拌種。育苗時採用營養缽或營養盤育苗,並做好育苗基質消毒工作。
▪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高畦地膜栽培,根據不同品種和栽培方式,合理確定栽培密度。搞好田間溝渠配套,雨後及時排水,適時整枝打杈,適度摘除下部老葉,促進通風透光。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為防止早衰和盛果期脫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溶液,提高番茄植株抗病性。保護地栽培,實行變溫管理,控制溫溼度。提倡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澆水。早春和晚秋晴天上午適當放風。當棚室溫度上升到33℃時開始放風,使溫度迅速降至25℃左右,中午加大放風量,使下午溫度保持25——15℃,遇陰天開啟通風口換氣。
▪藥劑防治。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劑3000倍液,或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8%波爾•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3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莖基部發病,還可用8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塗莖。棚室栽培,發病初期可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公斤噴粉,或畝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腐黴利煙劑200——250克燻煙,7——10天1次,連用3——4次。
小結:防治番茄早疫病,應當注重降雨前和發病前的用藥預防與輪換用藥,規避其抗藥性。一般在田間初見病葉時應及時用藥,壓低菌源。用藥時考慮不同藥劑的地方敏感性,透過輪換和替換用藥增強防治效果。
◆ 再說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又稱疫病,同樣是世界性番茄病害,由真菌中的致病疫黴菌侵染引起。番茄晚疫病流行性強、危害大,常可造成20——30%的減產損失。番茄晚疫病名為晚疫病,但每年有春、秋兩個發病高峰期。番茄晚疫病,通常在現蕾期發生。在溫暖的南方地區,3——5月和10——11月分別是番茄晚疫病的春、秋季發病高峰期。北方地區的番茄春季發病稍晚,秋季發病則比南方地區靠前。
番茄晚疫病的症狀▪幼苗發病: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並迅速向葉柄和基部擴充套件,使感病部位變細並呈現褐色壞死,造成葉柄折斷,幼苗萎蔫或折倒。
▪成株葉片:多從植株下部老葉片的葉尖、葉緣或葉面先發病。發病開始時,會生出淡綠色小斑點,並逐漸變為不規則形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很快轉變成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不明顯,病斑可以擴大到大半或整個葉片。潮溼時病斑變灰褐色到灰黑色溼腐狀,乾燥時病部乾枯呈青白色,質脆容易破裂。
▪成株葉柄、枝條和莖杆:病斑長圓形或條形,稍凹陷,橫向擴充套件可發展成環繞莖部,由暗綠色逐漸變為黑褐色腐爛,引起病部以上枝條萎蔫,嚴重時病部折斷,造成莖葉枯死。
▪番茄果實:青果時受害,多從近果柄處的果肩開始,病斑會形成不規則雲紋,油漬狀,暗綠色,逐漸變為暗褐色到棕褐色,病斑處凹陷,邊緣明顯。受害病果質地硬實,病斑表面粗糙。溼度大時,病果迅速腐爛。
番茄晚疫病發生時,如果高溼度持續的時間長,番茄植株的各個感病部位,都可以長出稀疏的白色黴層,哪就是致病疫黴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
番茄晚疫病的傳播規律番茄致病疫黴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北方冬季棚室以及華南和西南地區冬季栽培的馬鈴薯塊莖中,或者以菌絲體隨病殘體落入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
番茄致病疫黴菌喜歡低溫高溼的氣象條件,孢子囊形成的溫度是3——26℃,最適溫度為18——22℃、空氣相對溼度90——100%。在溫度8——15℃以上,番茄體表有水膜或水滴時,致病疫黴菌的孢子囊才能萌發侵入。
番茄致病疫黴菌孢子囊由氣流、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在適宜的條件下,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萌發出芽管,或由孢子囊直接萌發產生芽管,從氣孔和表皮侵入,3——4天后出現中心病株。
氣溫20——23℃時,番茄致病疫黴菌菌絲擴充套件蔓延速度最快,潛育期短、發病快。白天溫度22——24℃,早晚10——13℃,空氣相對溼度80%以上,番茄植株結露持續時間長,有利於晚疫病發生流行。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畦面不平,澆水過量,栽培過密,偏施氮肥,植株徒長,肥力不足,長勢弱的番茄地塊,容易加重發生。
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方法▪清潔田園與實行輪作。前茬收穫後,及時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菌源。對前茬番茄晚疫病發生重的地塊,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儘量避免番茄連作,也不宜與馬鈴薯連作或鄰作。
▪加強栽培管理。育苗時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提倡集約化育苗,對育苗用營養土和基質做好藥劑消毒,發現病苗及時拔除。定植時採用高畦地膜栽培,掌握合理密度,及時整枝打杈。適當摘除下部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優質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採用膜下灌水技術,切記不能大水漫灌。早春、晚秋注意防寒。
▪合理調控棚室溫、溼度。當晴天溫度上升到28——30℃時,進行通風換氣,降低溼度,使白天溫度保持22——25℃。當溫度降至20℃時,及時關閉通風口,保持夜間溫度不低於15℃。以減少植株結露,澆水後及時通風排溼,以減輕發病。
▪預防性用藥。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治療性用藥。可選用50%烯醯嗎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或50%氟啶胺懸浮劑20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莖杆和葉柄零星發病,可用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塗抹病部。棚室種植可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或30%百菌清煙劑350克燻煙。7——8天1次,連續使用3——4次。
小結:防治番茄晚疫病應當注重預防和輪換用藥,防止和延緩病菌產生抗藥性。在環境條件適宜發病或降雨前,應當及時噴藥預防。
總結番茄疫病分為早疫病和晚疫病,屬於不同的病菌侵染,引起的不同的病害,需要認清症狀,甄別病因,進行針對性防治,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