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查理就姓查
-
2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前秦先天不足:
1,前秦是一個多族裔的國家,而國主符堅所在族裔佔前秦總人口的比重很小,並不是主體族裔。
2,前秦立國時間不長,人心並不統一,很多勢力只是被暫時的壓制下來而已,並沒徹底消亡。
3,北方是經過長期戰亂才統一的。前秦立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家家底不算雄厚,不適宜長期大規模征戰。
前秦重臣王猛正是看出了前秦的弱點,所以一再倚仗國主符堅的信任,一方面大力阻止國主符堅南征東晉,一方面加大內部治理。無奈天不助前秦,國士王猛大功未成,身先死。
王猛先生歸天后,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一代雄主符堅,南征東晉的願望了。
其實前秦南征東晉有幾大不利條件:
1,自古征伐就有,一伐不毛(不毛是指落後愚味),二伐無道(無道是指國家腐化墮落,殘暴無恥,國家已分崩離亂),三伐賊寇(賊寇是某國侵略成性,危及天下安寧),四伐弱小(弱小是指某國過於弱小,沒有存在的實力)。
然而東晉不但國土遼闊,國家富饒,人口眾多,人才濟濟,文化昌盛。而且國內不存在大的紛爭和潛在的族裔矛盾。東晉可不是軟柿子。
2,前秦伐東晉,主力幾乎傾巢而出,對國內潛在分裂勢力的震懾就減輕了,造成了後方不穩。前秦南征慘敗後果真就分崩離析了。
3,戰爭勝敗本是兵家常識,前秦是一支“多國聯軍”,仗打贏了還好,一旦戰敗,就會樹倒猢猻散。後來前秦兵敗,果真如此,導致前秦國主符堅的大軍盡散,他自己也只帶著少量親信跑路了,造成他心情沮喪,神智受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是真實的寫照。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如果國士王猛能多活二十年,前秦必定會江山穩固,國祚必定會延長不少。至於說能不能一統天下,個人認為機會不大。
-
3 # 浪淘天空
前秦雖然短暫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但是根基不穩,境內各個民族矛盾很容易激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整合好,苻堅的野心卻膨脹起來,急著攻打東晉,統一天下。即使王猛能多活幾年,阻止苻堅攻擊東晉,苻堅能不能繼續聽王猛的真不好說。苻堅若是還聽王猛的話,不去攻打東晉,前秦能多延續一段時間,但是他們這一代人過後,就要面臨各種挑戰,國內各族之間的矛盾爆發出來,會給前秦政權帶來毀滅性打擊。
-
4 # 永遠二十八歲的帥小夥
王猛在世,符堅就不會攻東晉,也不會有肥水之戰的慘敗。有王猛在,前秦的根基就很穩固,或許再過二十年,前秦透過王猛的治理,國家更加富裕,百姓安樂。只需等待時機,也許會打敗東晉。但是歷史不能假設,時間不能倒流。
-
5 # 蕭湘居士__
我覺得王猛死得恰到好處,否則不知前秦野性。更糟糕看不到東山再起的謝安之才,他可是歷史上再造之才。告知網友,前方在肥水上域大戰,不亞於周郎赤壁,他卻與人穩紮下棋。當前方捷報傳來他還繼續走棋說:是孩子們的事。有如此定力與大度是宰相肚裡好撐船的典型人物。其實此次戰役是他弟弟謝石為前線總指揮與侄兒謝玄為先鋒的謝家軍的勝利,是謝安胸有成竹指揮若定的成功。
所以諸葛亮是不能比喻的,周尚可話話。
-
6 # 西府趙王爺
王猛有多厲害?我想“功蓋諸葛第一人”足以說明一切!
如果說苻堅是劉備,那麼王猛就是諸葛亮!可以說沒有王猛,就沒有苻堅大帝。王猛一個人左右了前秦的興亡。
首先前秦苻堅可以統一北方,王猛當居守功。無論是內政治理,還是對外征伐,王猛都做的非常漂亮!
內治方面,他嚴明法律,安撫百姓,國家上行下效,非常有秩序。同時,他興辦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他還興修水利,鼓勵民眾生產,為苻堅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經濟基礎。
軍事方面,在王猛統領全軍,用十年時間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
唐宋武廟之中,王猛都位列其中!
眾所周知,那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大地,野蠻的胡人互相征伐,混亂不堪。可王猛憑藉著他超強的治國能力,將北方平定。
在他執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前秦王國呈現小康景象。
可惜,他死得太早了,死的時候才五十一歲!
如果他要是再多活二十年,這天下絕對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前秦不會衰敗得如此之快!
前秦之衰亡,源於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悍然攻打東晉。結果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國家混亂,鮮卑、羌族上層陰謀分子,這時便乘機舉兵造反,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北方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而事實上,王猛在臨死之前,就勸諫過苻堅,叫他一定不要攻打東晉!
如果王猛沒死,在他的阻止下,苻堅不會貿然攻打東晉。即使苻堅學劉備,依然堅持用兵,最終打敗。但有王猛這個孔明在,其後方無憂,就像當初劉備戰敗於夷陵,諸葛亮依然撐起了蜀漢!所以前秦不會因此而混亂,北方也不會再度陷入分裂。
那麼北朝時代便可向前推到前秦時代,甚至前秦或許走的更遠,苻堅和王猛一對君臣會更加偉大,大一統或許在他們手中即可完成、也不會拖到兩百年後的隋唐皇朝,歷史程序也會改寫!
-
7 # 欲雲談史論今
華人有句俗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對於一位士人,要是真正能遇上他的明主,可謂是萬幸了;能遇上明主,明主還能完全信任他,那就更是萬里挑一了。從管理學上來說,一位管理者要能作出番事業,往往要求管理者和他的輔助者能夠形成互補,雙方取長補短,才能珠聯璧合,打遍天下無敵手。
苻堅與王猛,就是這麼一對能夠形成完美互補的組合。
苻堅有實力、有名位,好才而能容人;王猛則有謀有略,軍政雙全。苻堅如果缺了王猛,那他不過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王猛如果沒遇上苻堅,那他的才能也無以施展。
苻堅缺了王猛,難有大作為,這往往容易被人理解;但以王猛之才,難道他投奔其他政權,就無法脫穎而出嗎?
公元354年,東晉桓溫北伐,順利攻入關中,駐軍灞上(陝西西安東)。王猛得知此事,便前往拜訪。桓溫請他談時局,結果王猛一邊摸著身上的蝨子,一邊侃侃而談,桓溫心裡暗暗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漢人,王猛更希望服務於東晉政權,這就是他前來見桓溫的目的。然而,桓溫攻入了關東,卻遲遲不西進徹底收復渭河平原的舉動,讓王猛看出他有私心。所以,雖然得到了桓溫的認可,但是王猛深覺東晉士人矛盾重重、彼此掣肘,自己很難有所作為,便沒有跟隨桓溫回到東晉。
但是,王猛被苻堅啟用以後,兩人的組合可謂是發揮出了最大功效。苻堅大氣而仁厚,卻往往失之於過寬,致使前秦政權強豪眾多。王猛則執法嚴苛,多次處罰強豪,甚至連皇太后親弟弟也被王猛處死!王猛同時還不斷舉薦人才,也得到了苻堅的重用。兩人合作之下,秦境安定清平,人人安居樂業。
內政安定之後,前秦才四處出擊——北攻鮮卑,西收前涼,東滅前燕,成為當時東亞大陸上與東晉對峙最強大的異族政權。而這一切,與王猛嘔心瀝血的付出脫不開關係;但王猛能建立這麼大功業,如果沒有苻堅對他的充分信任,也將是一事無成。
可以說,王猛有才幹,而苻堅則有資源。沒有王猛的才幹,苻堅的資源就無法增值;但如果沒有苻堅,王猛也無法從當時的其他政權中找到足夠的資源來施展才幹。可惜的是,公元375年,王猛病逝。失去了王猛這麼一位重要的輔佐後,苻堅迅速地跌下了神壇:公元383年,苻堅不聽眾人之勸執意討伐東晉,結果被牛人謝安在淝水擊敗,從此前秦一潰千里,再也翻不過身。公元前385年,苻堅因誤信讖言,離開長安出征,結果被姚萇俘獲,隨即被殺。一生幾乎可以說是縱橫天下的苻堅,在失去了王猛後,居然落得如此下場,也是令人唏噓不已了。
如果王猛還在,哪裡輪得到姚萇放肆?
王猛逝於公元375年,如果他再活二十年,也就是公元395年。從歷史看,當時對前秦政權威脅最大的兩人分別是:東晉的謝安和後燕的慕容垂。謝安去世於公元385年,慕容垂逝於396年。王猛再活二十年,慕容垂基本無望作亂,姚萇、慕容衝、慕容泓等人就更加無法動彈了。有了這二十年,前秦政局將更加穩定,說不定王猛還能說服苻堅,將慕容垂、姚萇等人剪除——那就沒有後來的後燕、後秦、西燕等等政權了。東晉在失去了謝安後,政局也有所衰微,說不定前秦也能找到時機伐東晉,一統天下!
然而,這一切都不過是一種假設罷了。
即便是前秦統一了天下,勢必無法持久。王猛再猛,終究壽命有限。失去了王猛,前秦就如摧枯拉朽般墮落可見,苻堅對於人才隊伍的建設既不重視。即便是統一了天下,在失去了王猛後,又還有誰來替他治理天下呢? -
8 # 白露為霜65799235
王猛這樣的人才,簡直是諸葛加周瑜加荀彧的存在,多活20年不得了啦,不過,再厲害的王猛,他需要有符堅的重用。
如果符堅和王猛一起多活20年,前秦肯定能一統天下~~當時的大中國,而且說不定還能走的更遠。
-
9 # 有魔氣歷史
前秦的崛起源於苻堅與王猛這兩位絕世英豪的聯手。勢力逐漸囊括整個中原、河西、遼東的前秦似乎有一統天下的趨勢,卻在淝水之戰中敗於羸弱的東晉王朝。
北府軍當然是東晉的一支勁旅,但前秦部隊在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迅速潰敗也是舉世罕見。後人往往因為淝水之戰的印象覺得前秦的強大徒有其表,但其實那是一個在五胡亂華的地獄中逐步強大的昌明王朝,當時前秦腹地關隴地區的繁榮昌盛給人以一種秦漢帝國極盛時期的狀態。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繼承了秦漢衣缽,同樣以關中地區作為根據地崛起的政權卻為何迅速走向敗亡了呢?這就需要從當時的地緣格局和前秦自身的政治制度中去探求答案。
其實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關隴地區就日益形成彪悍尚武的民風。秦國在長期同戎狄的戰鬥和聯姻中逐步壯大,並在西周末年驅逐犬戎的行動中正式成長為一方諸侯。到了戰國中期,商鞅變法使得這種民風被以法律條文的方式確定下來,並持續傳承直至秦滅六國。而與秦相對的山東六國則處於一種相對鬆散浪漫的社會氛圍之下,除了趙國的其餘幾國工商業發達、學術氛圍濃郁。
秦與六國的差異造就了日後雙方的對立。苻堅統治期間,前秦的腹地關隴士族本就弱小,由在王猛的支援下對氐族權貴進行持續打擊,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中央集權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苻堅的個人威望和尊貴被凸顯的淋漓盡致。以秦漢法制為藍本的前秦政權,給苻堅一種身為天子的尊貴感。
前秦厲行法治和打擊豪強的舉措對其國力的迅速提升和稱霸中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然而卻面臨與秦朝和漢初相似的局面。秦滅六國,廢除分封制度而推動郡縣制,六國貴族利益受損。秦始皇死後不久,起義四起,舊貴族們紛紛誅殺秦朝官吏,復立六國。漢初天下大定,劉邦登基後卻也不敢立馬撤銷藩王。漢朝中央直轄的依舊是秦國故地和齊國趙國的幾個郡縣。此後漢景帝因中央實力上升和異姓王被高祖剪除的差不多了而聽信晁錯削藩建議,卻立馬引發吳楚七國之亂。
秦末六國復立和漢初吳楚七國之亂所代表的都是古代中國前期,中原地區兩大區域之間的競爭。關中和山東,這兩處自西周開始便風格迥異的地域,因為地緣條件、社會風俗等原因產生了尖銳的對立。前秦所代表的關中集團雖然最終憑藉軍事實力擊垮了前燕,但兩種社會制度模式的不相容給前秦內部的造成隱患。
古代人類社會,從祭祀階層和首領階層演變的貴族群體,到了封建帝國時期又逐漸蛻變為士族門閥。所以自秦漢到魏晉時期,圍繞君權至上還是士族與皇族共天下的爭論從未間斷。相對來說,後者主張將各地門閥吸納到政權統治階層中,以方便中樞更好的管控地方,這本就是魏晉時期的風格。
衣冠南渡之後的東晉王朝極力拉攏北方南渡士族和江南本地世家,雖然使得政權得以平穩維持下去,卻也造成大權旁落的局面。苻堅顯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孫成為江南司馬家的傀儡模樣,秦皇漢武的威儀才是其所向往的目標。
前秦雄心雖然遠大,但是秦漢帝國存在的基礎卻蕩然無存。魏晉時期計程車族豪強早已摧毀了秦漢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來一套符合自身利益的戶籍體系。在戰爭頻繁的中原大地,許多百姓都同士族門閥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許多世家建立塢堡,雖然束縛了百姓們的人身自由卻實實在在的起到了保護作用。前秦摧毀豪強士族之後,中央並不能建立起新的戶籍制度對地方加強管控。這種僅僅依賴軍事力量維繫的帝國,在淝水潰敗之後頃刻瓦解。
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後的中原,士族桀驁、夷狄奸詐,氐人苻堅與漢人王猛雖攜手奮進,意圖建立一個恢宏的新秩序,卻因內部不穩而導致分崩離析。此後的北朝雖然依舊經歷了東魏與西魏、北周和北齊之間的關中山東對峙,卻隨著胡漢矛盾的消散,最終迎來了帝國昌盛的曙光。
所以即便王猛還活著,前秦一樣會輸。不同之處在於王猛是堅決反對南下伐東晉的,如若他在,剪除鮮卑貴族勢力將會繼續成為前秦的第一要務。然而這樣勢必還是會引發鮮卑反彈,最終因為氐族人數太少,內部又爭鬥不休而要麼瓦解、要麼被漢人取代。
回覆列表
苻堅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王猛活多長,還能對歷史程序影響麼?問題就在於,王猛遺囑苻堅就是彆著急向南,他沒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