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兒魚兒水中游2016
-
2 # 戒怒戒澡戒菸
我認為是好事 因為我小時候也悟到過佛祖悟到過得東西 但是我不懂那時我才十幾歲什麼也不懂 現在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只要出現在人類的面前 必定有它的道理 我感悟到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真我 但是無奈現實殘酷 摧殘著人類脆弱的心靈 一次又一次的傷害 讓人很無奈 但是你必須面對它 但是對於出家對我來說 是好事 因為現實中的人接觸不到好的思想和自己想要的 所以脫離現實 心中的苦沒人訴說 最後受不了現實中的衝擊導致皈依佛門
-
3 # 梁興揚
觀世間文化,觀歷史綿延,華夏得以綿延五千載,期間坎坷連連,戰亂浩劫,天災人禍,毀物傷命;但香火不絕,聖賢不斷,皆因道之所引,德之所在。
何為宗教,何為道也?道者,路也,傳承文化之路,傳承文明之路;教者,道之導也,引領善者之念,弘揚道統之法。
現今之世,日新月異,人有上天登月之能,有入海探底之志,然泱泱華夏,外說紛雜,不思華夏文明之輝煌,多求酒色財氣之慾望,人心迷茫而散亂,好道不知其徑路,好德不得其善果,致使魂神迷亂不知覺,渾渾噩噩不知心之寄託。
然道之所向,德之所指,民智開啟,自然眾人所向,近年以來,有識之士向善行道,盡心盡力,無論道士居士,出家在家,皆以自我之能力,廣宣道統。何為善者?何為道者?心善行善,以智慧力而行弘道事,自我不迷不荒,引領他人向善向道,道德配位,知行合一,可謂功全。
世間學說紛雜,哪怕道門之內,派系繁多,皆賴眾祖師興法傳道,建立學說,我等後學,何以辨別,何以從者?當擇經典而以心誦讀,解其意,得其真。小道入道世間尚短,便從些許經文入手,略談一二。
日月有朗朗輝,螢蟲有昭昭志,入道以來,蒙祖師提攜,雖力有不逮,但行拋磚引玉之事,斗膽書入道之領悟,就善行一念,與眾分享,以窺道門之路徑,願得修真之法門。
文昌帝君陰騭文雲:“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
何為陰騭?
中華文明具有其獨特內涵性,所謂萬事皆虛善不虛,萬物皆空德不空,無心行善才是陰騭這一點從另外一個方面詮釋了道教的無為理念,陰鶩是從無為的角度出發,以無為心行有為事。
道祖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民間俗語有句話,吃虧是福,在傳統文化中,《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而今社會,與原有社會體系以及祖師們所面對的環境有了極大改變,我們需要面對的變化更多,如何弘道,如何從道,如何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是做出塵與外的修行,還是做弘道人間的修行,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就牽扯到一個概念,出家還是入家?何為出家?入道修行而傳承道統。何為入家,廣行方便而弘道人間。
兩者同出而異名,同為修行,同為道也,如同道法,道為先,法為後,一切以道為基,一切以道指引;但修行之法門不同,修行之選擇不同,走進來時必須的,但是,要行時時之方便,離不開我們選擇方式。陰鶩,從根本上來說,是無為之善,不是行善而不宣揚,不是行善而隱晦之,陰非隱也。
道家思想其實早就融入到華夏人的血脈深處,無論或多或少,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逍遙方外的心理,尤其是現在網路方便,可以更好的接觸到各種資訊,如同《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對宗教的影響一樣,各種網路小說在很多年輕人的心裡種下了一顆修仙的種子,從好奇開始,他們希望瞭解道教,希望認識道教,道教也代表了本土文化。行時時之方便,這種對道教神仙崇拜的認知,便是方便之門的敲門磚,慢慢隨著年齡或者遇到啥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就會發芽,開始找高人修仙修道等等,隨著這個過程的深入,由此便進入修行之路。
樓觀臺有一副著名的楹聯: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修行從內心端正自己,這副楹聯也是無為之道與個人認知的結合,也是道教弘道的基本理念,對於信眾,講究的是個誠心稱念,講究的是如何面對世界,講究的是讓人更好的認知道教。
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說,道教無疑是與修真修仙最接近的宗教,也是修真理論聯絡實際的宗教,感到好奇了,一些人就不可避免的也進入道教的圈子,然後有要修仙出家的,有要學法術出家的,有失戀要出家的,有弘道要出家的,有創業失敗要出家的。然而世間緣法種種,有了方便之門,如何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如何利於物,如何利於人,現今之世,可以說讓更多的人瞭解道教、認識道教、踐行道教是修行的重要法門。
如今佛門的發展與對民眾信仰的引導,不可否認勝於道教,對於佛教,我覺得有四個字成就瞭如今大眾對佛教的認知:“人間佛教”。作種種之陰功,需有途徑需有方式,需要得到認可與理解,當人人都把道士以怪異的目光審視的時候,當修道就被看做異類的時候,我們也沒有了發展的土壤。
我記得師父轉述一個故事:原來陝北一家人非常勤勞,品行非常善良,但是生活非常困苦。有個道士路過,見他們可憐,便給他們說:“因果因果,眾人說得,人善人欺天不欺,既然有緣,我告訴你你們個辦法;無論你起的早晚,哪怕回去睡覺,卯時開始點亮你們家的燈。”那家人聽了,每日卯時便點亮他們家的油燈,每當有路過的人,便說:“這家真勤快啊,起的真早,肯定是富戶人家。”過了幾年,這家人真發家了,這句就是叫做眾口有毒,也是信仰力量的體現,按照現在的話,就叫做輿論的力量。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哪怕去行善,去行方便之門,還要宣之於口,陰鶩是無為之善,不是不言善,不是不彰顯善。唯有輿論,讓更多的人瞭解,才可能做到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說到這裡,我們說個問題,世界三大宗教,沒有道教,國內,道教也不是最大的,甚至相對柔弱,這個問題上,不要拿不爭無為來說事,現實就是現實,直面我們面對的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道教的教理教義,相對於其他宗教,至少我認為,更明智,更包容,更理想,道教對傳統科學的貢獻應該超出其他宗教很多,道教對所謂異端或者其他宗教的信眾是最寬容的,歷史淵源上,起源於好黃帝問道廣成子,然後始終貫穿在歷史的發展中,發揚和儲存了華夏民族的文化,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黃帝、堯舜禹、老子、周文王、姜子牙、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張良、黃石公、諸葛亮、陶弘景、李白、魏徵、劉伯溫、王羲之、孫思邈、王重陽、丘處機等等,不是道家人物神仙便與道教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那到了現在,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宗教發展相對弱勢呢?
這種現狀,肯定有其問題所在,也有其歷史發展的原因。我們先說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他們的宗教與生活密不可分,宗教貫穿到生活中,人人都是信教,人人都有信仰,宣誓就職還要把手放到聖經上闡明理念;如果在我們國家,有人宣誓的時候,把手放到道德經上,一定會被罵封建迷信、民族主義,然後應該就沒有然後了。很多人受到的教育是傳統文化跟迷信掛鉤,然後鄙視宗教信仰,卻在過年的時候爭著燒頭香,功利性的求發財求升官,卻忽視了信仰的核心,真正明智的心;沒有信仰做約束是可怕的,所謂的道德底線只能靠外界監督是我們最大的悲哀,我們沒有契約精神,積累陰功的途徑必須我們去尋找,必須我們轉化道教在常人中的認知觀。
文昌帝君雲: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
正直的心從來不缺,弘道的人從來不缺,慈悲心從來不缺,但是在紅塵中弘道,其實比在山中弘道難多了,你需要面對很多不一樣的人和不一樣的目光,在道觀來拜訪道士的,最起碼對道教有了解或者有好感。道教從來不是脫離生活的,從來不是割裂生活的,為什麼很多人感覺道教服飾、建築、習俗奇怪,是因為道教更多的保留了傳統文化,而大部分人都丟棄了,當大多數人都穿著西式的服裝,剪了頭髮,住在水泥結構的屋子裡的時候,沒有剪掉頭髮,穿著傳統服裝,遵循傳統禮儀的道士自然成了異類;當絕大部分人都赤身裸體的時候,穿衣服的人就成了怪物了,當絕大部分人都穿衣服的時候,裸奔自然成了奇怪的事情。不是道教太怪異,而是絕大部分人失去太多。
但是我們不能只走簡單的路,不能把道教好的東西藏在深山裡,弘道的方式多種多樣,把道家思想帶入我們生活中,傳遞給我們的親人朋友,入家應該做到:有純正的信仰,有自己的發展有自己的圈子,能夠向善向道,便是入家的第一步,有緣或者有精力學習的時候,學習道教的優秀文化,有奮鬥目標,再積極的去生活去面對,道講今生,今生就要努力的好好的,讓今生更加精彩。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我們遇到的每一位朋友,把道教的優秀文化傳遞下去,傳播開來。
如同很多人看到道士用手機用電腦用QQ用微博很驚奇一樣,我想如果人人都努力,都能夠弘道,我們任何人都能夠在一個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圍下修行,也就不會奇怪了,也就不會難於理解了。
杜光庭稱:“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慾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理解了這個概念,便是弘道,便是: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
所謂存平等心,擴寬大量。
有句話,任何宗教都離不開三個詞彙:愛,恨,恐懼。平等心、寬大量,是建立在明確認識信仰的基礎上,在於瞭解信仰的構成上。沒有愛恨,構不成宗教的凝聚力,沒有恐懼,產生不了敬畏,可能是對未知的恐懼,可能是對未來的恐懼,可能是對他人的恐懼,愛恨是宗教的核心,包括一神教,恐懼約束我們的心靈,也可以作為脅迫他人的理由。
因為我們畏懼作惡所以我們行善,因為我們敬畏神靈,所以我們恭敬,因為我們畏懼未知,所以我們探求真理;離開愛恨恐懼,宗教就不是宗教,你不愛他,就不會關心,你不恨一些事物,你就無法明辨是非,如同痛恨醜惡一樣。
愛說的是關切,恨說的是分辨,正因為畏懼一些因果,才能更好的讓人純淨信仰,當然,這個愛恨恐懼,是中性詞,利用的不好就是罪惡的工具。但是對於真正想好好生活的人,迷信真的很可怕,我們不瞭解的東西,還有很多未知,這些未知,不是說非科學就是偽科學,宗教跟科學也不是對立的,迷信科學也是迷信。
我們不瞭解的東西,還有很多未知,這些未知,不是說非科學就是偽科學,宗教跟科學也不是對立的,認識宗教,應該明智的心,無論對待科學還是宗教。 學會自省,學會審視,學會衡量,讓我們的心不迷失,讓我們的信仰不迷失,讓我們的靈魂有來處,有去處,做真實的自己。
如此如此,才能做得: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
福田種善心,廣開方便門;陰功達無為,道德由心存。
天地無私德,關情達與人;代天行化道,慈悲系國民。
寬大四海量,平等紅塵心;修道何所寄,文昌陰鶩文。
-
4 # 清心無礙
家字,上面是寶蓋頭,代表房子,下面是“豕”,意為“野豬”,遠古時代表示“在房子裡用野豬來祭祀”的意思。
慢慢的,家變成了親眷們一起居住的地方。再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則表示“我心安處即為家”。
出家,不是從家所代表的房子裡走出來,而是斷絕七情六慾,斷絕世俗的所有關係,去往廟宇、道觀或者庵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其他人沒有理由置喙。
出家,沒問題,可你是否讓親人老有所依,幼有所教?
誠然,這個世界缺了誰都一樣轉,也沒有誰離不開誰。可對於自己的親人來說,卻是缺了誰都不行的!日子是一樣過,可生活的質量是一樣嗎?心情又能一樣嗎?(從小被寺廟養大的孤兒除外)
若是罔顧親情的,就是出了家又能心安嗎?心不安,出家又有何用?
佛家講究修心,道家講究無為,只要自己願意修行,在哪裡不都一樣嗎?還是說,只有出家,只有六親不認方能修行?如此,修的又是什麼?修來何用?
為什麼要出家?為避世?為弘揚佛法?為洗滌心靈?為修來世?為追求真理?為大眾謀福利?……
看吧,都是有目的有原因的,非風動,亦非帆動,仁者心動。
-
5 # 古道西風
入世即出世,出家即成家。
修行無差別法,心地若清淨,何處是紅塵?何處是淨土?
我們應該“以出世之心入世”,這樣才能無為而無不為。那些出家修行者,其實也是在成家,在與道法結緣、與世人成家。
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濟世才是根本;
無論是出家還是成家,回家才是正道。
回覆列表
現在的人出家,百分之九十九的是一種逃避現實行為,說什麼看透、看淡、悟,其實都是自欺欺人,說白了就是無能懦弱。還有百分之一一種人,是為了清淨心靈,盪滌靈魂,所有一切都沉澱下來,這還算是真正意義的出家!但是能堅持多久還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