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大仙

    第一為了朱允炆,皇帝的位子,朱允炆個性比較柔弱,仁厚,為朱允炆上位鋪平道路,殺掉功臣老臣。

    第二,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老大,淮西集團是朱元璋賴以起家的本錢,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作為淮西集團的靈魂人物 ,李善長在富貴兼得的同時 ,還驕橫專擅,憑藉手中的權力頣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 ,極力打壓持不同見證者,這當然會招至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的不滿。李善長跟朱元璋,湯和他們都是淮西人,淮西勳貴就是那麼來的,加上李善長這人這關係跟其他武將幹在一起,李善長的威望很高,可以說相當於劉邦之蕭何了。這堆人萬一抱團了,朱元璋能爽嗎?早點幹掉對大明有好處

    第三:李善長也有一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意思,他在位期間,“外寬和,內多忮刻”,一但有人得罪了他,他輕則貶官,重則殺頭,可謂是囂張至極,而且,他在位期間,逼走了劉伯溫,把大權盡入自己手中,而這也是他最後被殺的伏筆。

    第四:李善長可以說的才華橫溢,並且很有謀略,被稱在世蕭何,而他後來雖然自己主動請辭回家,但是他本身對於大明朝就是一個威脅,你的地位,威信,勢力不會隨著你引退而消失,只有死,這一切才會消失,對明朝的威脅才會消失,可以說,他的才華或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果然,李善長是個放不下權勢的人,湯和退隱是徹底放下,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而李善長卻一直與權勢糾葛在一起,不要然胡惟庸也不會平白無故的找上他。而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他還模稜兩可,首鼠兩端;七十幾歲高齡還想以權謀私,向湯和借300衛士為自己幹私活;還要以自己的影響力為親戚說情,干預司法部門辦案。

    李善長的死,除了朱元璋的政治需要以外,他本人的表現和一些做法,也是招至滅亡的原因

  • 2 # 胖小喵日記

    李善長從相位退下來,扶植高徒胡惟庸上了相位,本已完美上岸,之所在古稀之年被殺,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黨爭激烈,演變成威脅皇權。

     

    以李善長、胡惟庸為代表的淮西黨,與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黨,相互爭鬥,起初只是黨爭,後來演變成威脅皇權的地步。

     

    李善長雖然退下來,但並沒有閒著,他想透過扶植胡惟庸,來遙控朝政。

     

    李善長和胡惟庸還透過結親,建立緊密關係,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就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免於被株連。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李善長的弟弟及侄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而李善長卻沒有表示感謝,太祖因而積恨在心。

     

    二是包庇胡惟庸,隔岸觀火,禍從口出。

     

    胡惟庸一夥勢力意欲圖謀大事,曾親自找退休的李善長商議,李善長開始很驚駭,後來居然說:“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我已經老了,等我死之後,你們再去幹吧!)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能說麼?這話缺乏政治智慧的胡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不是找死麼?

     

    隨後又有人告發李善長包庇胡惟庸,隔岸觀火,說:“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

     

    三是功高震主,還不檢點,犯了帝忌。

     

    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得江山,十分不易,所以當上皇帝后,對驕兵悍將本就疑心重重,害怕自己死後,朱家子孫鎮不住這些元老功勳,而李善長曾作為開國丞相、文官之首,首屈一指,德高望重,門生故舊遍佈,縱然辭相依然影響力巨大。

     

    而且李善長還是個“不檢點”的皇親國戚,平時屢屢違制,犯了帝忌,殺他只是朱元璋長久心中憤恨的爆發。

     

    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放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李善長和朱元璋在創業時,也曾是一對和諧君臣,形影不離,是同甘共苦的戰友,可是當人一旦獲得了高位,獲得了權力,就會像著了魔一樣,迷失相遇時的初心。

     

    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一段話親評李善長: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後來,一個成了九尊至尊,一個成了開國丞相,都是權勢赫赫,但二人卻漸行漸遠,再也找不回那份初心和信任。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權力是催人瘋狂的春藥,也是催人毀滅的毒藥。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羽被追責,朱元璋將已76歲高齡的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70餘口,一併處死。血流成河,令人深思!

  • 3 # 只見滾滾長江東流水

    我認為李善長的死是冤枉的,因為胡惟庸事情擴大化,被牽連而被處死的。胡惟庸案本身就是可疑的,明史上記載,胡惟庸死後罪行還沒有敗露。李善長是胡惟庸的老上級,也是他的推薦人。據我分析李善長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受胡惟庸的牽連。胡惟庸的罪行是謀反,李善長是他推薦人,脫不了干係。

    2.李善長的勢力太大,影響到朱家子孫對權力的控制。

    3.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就是沒有犯錯誤的都被殺,何況李善長有點問題,雖然他有免死鐵券,這也不能保全他的性命。

    4.李善長個人性格不好。他做了丞相後日益驕橫,引起朱元璋的不滿。

  • 4 # 焚劍煮酒

    明史·李善長傳》: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

    李善長在朱元璋平定滁州後,就跟隨他了,而朱元璋見李善長在當地頗有名望,是個德高望重的人,便收李善長為幕僚,尊其為先生。

    李善長在很隨朱元璋之後,除了幹軍事顧問這一職位,更多的是擔負著朱元璋後勤大總管的角色,而且乾的非常好,所以朱元璋也常將李善長與漢之蕭何相比,並且時常講善長已超越蕭何。

    朱元璋: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李善長的致命之處。李善長外表寬和,內多忮刻。

    這是清張廷玉評價李善長的話,意指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待人苛刻。如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兩人。

    2. 李善長專權擅為,欺君罔上。

    大明開國後,李善長進爵南韓公,封中書省左丞相一職,位列大明第一公爵。雖然李善長很瞭解朱元璋,也處處小心謹慎,但此時的他位列第一公爵,風光無比,於是李善長犯了一些致命的錯誤,那便是處理什麼事情前不給朱元璋打報告,自己做主就給辦了,而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別人欺瞞他。

    3.李善長貪得無厭,不識時務。

    胡惟庸一案發生後,李善長本應就此退出,從此做一個富家翁不理俗事,但不知他是年紀大昏了頭還是怎麼樣,為修繕府邸,李善長竟向湯和借五百兵士一用。至於藍玉是否邀他造反,還有待考證,但其知而不報卻是真實存在的。

    朱標之死所帶來的影響。

    朱標可謂是史上最受信任的太子,朱元璋有多喜歡朱標呢?透過這幾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

    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南京,而朱標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朱元璋稱帝后,立朱標為太子,並命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徐達為太子少傅、常遇春為太子少保等,包括劉伯溫在內,幾乎大部分開國功臣和有名的大臣都有在東宮兼一差事。朱標的身死給朱元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在當年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祀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雖然這是對國都一事表達的遺憾,但何嘗又不是對朱標的思念。

    而朱標的去世將朱元璋的一切計劃打亂,他又得為孫子朱允炆安排操勞了。

    以前留給朱標的人不能再留了,他知道自己的孫子是什麼德行,於是一場殺戮又開始了,藍玉、陸仲亨等人均被控以謀逆大罪處死,就連徐達都疑是吃了朱元璋御賜的燒鵝而死,而李善長雖然早已退休,但其影響力太大了,為了朱允炆順利做皇帝,為了朱家千秋萬世,李善長必須得死。

    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 5 # 十點烏托邦

    這道題,我來答。

    明朝初年,作為六公之首的李善長,於公元1390年被處死。

    回顧李善長的一生,如劉基所言:“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但是,李善長功勞很大,但貪戀權力,不懂進退;會識人,但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

    最終,也因此不得善終。

    朱元璋在攻打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就來拜見他。朱元璋知道李善長是此地年高有德之人,就以禮待之,留下來掌管文史書籍。

    後來,日子一長,朱元璋發現李善長是個有才的人,不但對自己忠誠,而且會識人、有計謀。李善長裁決事務非常迅速果斷,又善於辭令。朱元璋也越來越倚重李善長,李善長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李善長在朱元璋身邊充當一個參謀,但更像一個管理後勤的,但能幫朱元璋管理的井井有條。也因為這樣,功勞很大,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封李善長為南韓公,六公之首,書中更是將他比作蕭何。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有才的人,卻貪戀權力、愛嫉妒。

    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與中丞劉基爭法而訽。基不自安,請告歸。《明史.列傳十五》

    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待人更是苛刻。那時,參議李飲冰和楊希聖因事侵犯,只是稍微侵犯了李善長的許可權,李善長馬上將其罪過上奏朱元璋,然後黜免了他們兩人。

    在與中丞劉基爭論法令時,意見不合 以至於辱罵劉基,劉基心中不安,便告假回家。

    此時的李善長,已經是位極人臣,權力達到了頂峰。可能是富貴到極點,李善長便逐漸志驕意滿,朱元璋開始討厭他。

    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明史.列傳十五》

    胡惟庸案案發,朱元璋任用的張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獲罪,而李善長卻依附與朱元璋的關係而沒有事。

    後來,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為胡黨,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下詔免死,安置在崇明。

    十八年,有人告存義父子實惟庸黨者,詔免死,安置崇明。善長不謝,帝銜之。又五年,善長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檢下。嘗欲營第,從信國公湯和假衛卒三百人,和密以聞。《明史.列傳十五》

    但是,李善長並不感謝,反而記恨在心,還在一直挑戰朱元璋的權力。

    最終,朱元璋以“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之罪,以胡黨追問,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年七十六歲。

    結語

    李善長之死,一個原因是其貪戀權力,不懂進退,愛嫉妒,知謀逆而不舉發,最終惹禍上身。

    另一方面,是因為此時的朱元璋想廢除丞相,鞏固皇權,他感覺到李善長對他的權力有威脅,於是找了個合適的理由處死了李善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選手Theshy與“世界第一上單”漸行漸遠。為什麼他的統治力下滑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