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憤怒野虎
-
2 # 隨雨飄渺
應該敢於主動承認錯誤,是愚蠢的,為什麼是愚蠢至極的,因為發動攻擊前,德華人沒有準備好,就急於入侵蘇聯,英國沒解決之前,德國是不應該繼續擴大戰爭,當時蘇聯陸軍常備軍是法國的三倍,人口是法國的五倍多,氣候變化異常寒冷,國土面積是法國四十四倍,德軍連禦寒毛衣都沒有,機械潤滑防凍油都沒有準備好。幻想三個月閃電戰爭就結束了。
完全忘記了蘇聯體制上跟德國一模一樣,中央集權制,全民皆兵的體制,統一全國的現役預備役徵招,統一全國的黨政軍,掌控國家的能力非強大,從城市到鄉村都牢牢掌控在中央手裡。這點非英法政體根本沒有可比性,根本不能抗衡性。
德國之所以能輕易戰勝法國軍隊,法軍輕易就放棄了抵抗,德國是黨建軍隊,使軍隊忠誠度,奉獻度,執行力堅決,遇上困難能輕易克服。
這點是英法軍隊根本沒有可比性,一但失敗,抵抗就失去,一但合圍立馬崩潰。
上述這些,對抗蘇聯世界第一大陸軍強國,第三大工業大國,輕敵冒險,必然結果是一場世紀大戰爭,而且不可能三個月就能解決,就是三年也未必勝利,不要認為攻法國幾周就拿下,而蘇聯幾年才能消耗垮的。
-
3 # 鐵嶺鋒
絕對是愚蠢,但這種愚蠢絕不是巴巴羅薩計劃本身,而是絕對不該有這個該死的入侵蘇聯的計劃!不帶任何個人立場,從純軍事戰略觀點出發,希特勒入侵蘇聯的戰略就是個作死戰略,無論計劃作的如何天才,最終都是自取滅亡。
有人不知出於什麼立場,說蘇聯在德國入侵之前也有進攻德國計劃,希特勒是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他是要把這個對德國的威脅先打掉,說的希特勒入侵蘇聯就變成了自衛!這讓筆者想想起了今天的霸權主義者把我們發展保衛自己的戰力,編造出個兔子威脅論一樣的荒謬絕倫。個人沒有找到任何依據,也不為此多費口舌。
看看圖片裡有多少婦女就知道什麼叫國家戰爭意志了
就事論事,從兩國的綜合國力、從兩國的戰爭潛力、從兩國軍民的作戰意志、以及蘇聯遠高於德國的國家執行力上等每一項都可以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來說,他這個入侵蘇聯的戰略都是在作死,跟日本當年偷襲珍珠港的愚蠢程度沒有任何區別,也許是因他在西線打的太過順手,法國那個腐朽的維希政府太過廢物,讓希特勒贏得勝利太過容易,才使他如此狂妄所至,但無論如何都是個愚蠢至極的戰略。
不持個人立場,僅從純粹軍事戰略角度出發。基於希特勒的擴張戰略制定德國充滿罪行的對外侵略計劃。在戰勝英法聯軍後,德軍不應調頭向東,而是在東線部署150萬左右兵力防禦蘇聯(就依那些不知立場者所說,蘇聯有個入侵德國的計劃)即可,而西線大西洋壁壘在英法乍敗的情況下,留下50萬防禦兵力都算奢侈。再準備200機動戰略集團兵力作為戰略預備隊,留守國內,相信足可保證歐洲戰果無虞。其餘300萬精銳閃擊戰攻擊集團左轉向南在義大利的配合下,掃蕩北非應該不費吹灰之力(同時還可繳獲法國駐北非大量的海軍裝備,作為日後攻防英倫的關鍵戰力)。
然後留下義大利軍隊防禦地中海西端直布羅陀海峽水道,及拿下馬爾他。此時德軍主力則順北非一路向東,以300萬精銳拿下中東應該還是個奢侈的兵力配置。與此同時以留守的200萬兵力掃蕩巴爾幹及東歐讓德國後院更安全,此戰義大利陸軍會主動配合,因為它也需要在東歐地區爭得更多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至此,第二階段戰略目標全部完成,德國取得了整個Continental(除蘇聯及波蘭東部外)的控制權,北非、中東戰略資源的控制權,為希特勒贏得了最大的戰略主動權,整個作戰行動用時不會超過一年,此時那個豬隊友日本還沒有去偷襲珍珠港,美國佬還在孤主義的狀態下做著大發戰爭財的美夢中自我陶醉呢!
在這樣的國際戰略的態勢之下,希特勒再回頭部署大西洋壁壘戰略,此時有法意兩國的海空軍加入,再來對付已經獨力難支的英國,當年的那個海獅計劃就會非常容易實現了,佔領了英倫三島,使其成為大西洋壁壘的一部分,屆時美國的先歐後亞戰略就得變成先亞後歐,或者就連有沒有歐洲戰略都是個未知數了。這種條件下,納粹德國統治歐洲將是個長久的現實。但不論如何都不能去入侵蘇聯,這尊毛神,他德國惹不起!
不持任何立場,從純粹的軍事、國家戰略來說,這才是唯一可行的侵略擴張計劃。當年希特勒押上全部國運、國力首先入侵蘇聯的確是比日本人偷襲珍珠港還愚蠢,這也大概就是那些侵略擴張主義者的共性——過高的評估自己的戰爭力量,過低甚至忽視對手的抵抗意志和決心,才敢象蠢豬一樣去以小搏大。
-
4 # 沉140769451
一方面,計劃本身不算愚蠢。另一方面,計劃本身又不切實際。如果德軍具備實施計劃的實力,巴巴羅薩計劃是無可挑剔的計劃。但關鍵是希特勒高估了德軍實力,低估了蘇軍實力。對蘇軍的軍事情報中,關於蘇軍兵力的情報並沒有多大出入,並非想象和猜測。但基於對蘇芬戰爭的錯誤判斷,完全低估了蘇軍的真實戰力,把部分軍官的指揮失敗,當成整個蘇軍的無能。古德里安卻是少數幾個瞭解蘇軍真實戰力的德國軍官,但他的資訊沒被信任,也無法參與決策,以致希特勒明白過來時,己經晚了。戰前,德國把最先進的坦克技術給蘇聯參觀時,蘇聯代表卻認為德國沒有拿出最好的技術,德國的軍事技術部門就懷疑蘇聯己經掌握了更先進的坦克技術,當他們在戰場上遭遇T34時,才揭開了這個迷底,才有了後來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
5 # 楚天雲平
應該是不完整的計劃,德軍主力從西錢調往東線,雖說是秘密進行但也耗費不少精力財力,進攻蘇聯先是進攻列寧格勒不克,轉入進攻莫斯科再不克,然後南下進攻斯大林格勒打成膠著狀態,時間一拉長,冬季提前到來,德國四面受敵,沒有象蘇聯強大戰略縱深,失敗是必然的。
-
6 # 嫻妹談兵
我們顯然不能用21世紀的眼光去看1940年時候德國所處的戰略環境。我們應該去關注,當時30,40年代的德軍高層他們知道什麼。
關於巴巴羅薩行動,事後諸葛亮地說呢,確實是愚蠢的,畢竟德三都亡了。但是以當時的眼光看,這樣做的可行性是很高的。巴巴羅薩行動德國最大的失誤是什麼?是低估了蘇聯的戰爭潛力。1940年的時候,德軍總參謀部透過手頭的各路情報整理認為:如果與蘇聯開戰,在開戰的第一年,蘇聯能動員60個師。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在開戰的第一年,蘇聯動員了600個師。
對蘇聯的輕視能說明德軍高層愚蠢嗎?並不能。不要說德國輕視蘇聯,當時全世界都輕視蘇聯。因為蘇聯的主體是俄羅斯,而19世紀初的俄羅斯已經是爛成一坨屎了。新生的蘇聯在20年代跟波蘭打了一仗,被打到割地賠款,蘇芬戰爭中也被芬蘭打的挺難受。此時的蘇聯在各國眼裡只能說是有潛力,沒實力。
再看看同時期德軍的表現。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總計損失2萬人。西線戰役期間,德軍總計損失5.5萬人。加起來7.5萬人。而一戰呢?一戰中德軍總共損失了200萬人。也就是說在1939-1940年,德軍以極其微小的損失以及極短的時間完成了20多年前他們的父輩,爺爺輩損失幾百萬人都沒能完成的事情。
而同時期的蘇軍呢?1939年的冬季戰爭中,蘇軍總共傷亡37萬人,芬蘭軍隊傷亡100000萬人。最終蘇軍慘勝。但是要知道蘇軍投入的兵力,技術兵器要比芬軍多的多。
此時德軍軍官們心裡飄飄然,還讓人奇怪嗎?
-
7 # 夢福駒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軍事計劃,人啊有時會狂妄自大,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不切實際,自以為是天下無敵,窮兵黷武勞民傷財,進攻蘇聯對德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了嗎?所以,希特勒也是被心中勝利衝昏了頭腦,心中的惡魔佔領了上風,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就是戰爭狂人瘋子,不正常精神病,心裡有病,非正常人了,最後結局如何?
-
8 # 銳度何老師
希特勒草根出身,從一戰的戰壕裡爬出來,從社會的最底層幹起,最後當了德國的元首。德國,那可是德國啊。現代德國的立國,成為歐洲強國,成為世界強國,靠的是什麼?教育,教育立國。他的國民素質,國家的科技水平,文化、哲學水平,那都是世界最好的。希特勒能在那樣的國家裡走上權利頂峰,能讓那麼高素質的德華人為他傾倒,並帶領德國最先走出經濟危機,建立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軍隊,這個人水平怎麼樣?
當初閃擊法國之前,德國的作戰方案在參謀部裡只有兩個人支援,一個是曼施坦因,一個是希特勒。
盟軍在歐洲登陸之前,大造聲勢,假裝要在加來登陸,而真實的目標是諾曼底。德軍總部中只有兩個人堅信盟軍真正的登陸地點是諾曼底,一個是希特勒,另一個是隆美爾。
咱們很多初中生上歷史課都會覺得德國入侵蘇聯,兩面作戰是愚蠢,這說得過去嗎?天真。
實際上德國入侵蘇聯並不是某個人的野心,也不是靈機一動、心血來潮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不得不打。只能打,沒辦法,沒有選擇。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時間順序。
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德國掉頭攻打法國,將英法聯軍擊敗,法國投降,英軍退回英國本土,德國與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對打。
也總有人問,德國為啥不繼續打英國,而是又去打了蘇聯。很簡單:打不動。
德國是陸上強國,但英國是海上霸主。英國皇家海軍牢牢的掌握著制海權,沒有制海權,德國的部隊就過不去海峽,打不到英國本土上去。而在空戰中,德國空軍與英國空軍陷入膠著,在不列顛空戰的後期,德國空軍已經打不過英國空軍。
所以說,當時西線的局面是德國陸軍被大海阻隔,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海軍,兩國空軍分不出勝負。
西線德國和英國耗著的時候,東線的蘇聯可沒閒著,在大發橫財。它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和德國分割了波蘭。此時德軍的精銳全在西線,在東線屬於對蘇聯敞開了後背。德國當時在蘇聯方向是極其虛弱的,如果蘇聯對它下手,德國根本沒有抵抗力。
而斯大林也看的明白,所以對德國的態度也是比較囂張,打算好好敲詐一筆。他首先要德國交出芬蘭,又要羅馬尼亞的兩個省。蘇聯人當初是吃定德國了,作風也是極其強硬。蘇聯外長跟德國要羅馬尼亞的時候,只給了希特勒24小時考慮時間,搞的元首也是懵逼無措。
蘇聯還要了保加利亞,最後蘇聯又跟南斯拉夫結成盟友。
我簡單畫了一筆,不太準,但大體意思是這樣。紅線的右側是開戰前蘇聯的地盤。紅線左側是德國地盤。
局勢很明顯,蘇聯基本上已經頂到了德國的家門口,東門,而德軍還在英吉利海峽那裡呢。當時德國的生死已經掐在了蘇聯手裡,斯大林在烏克蘭那一片就能動員出來200萬大軍,隨時都能推過去。
到這個時候,打不打,就不是個人說了算的問題了。這叫:大勢。
如果德軍不撤回來,還在那跟英國耗著,對蘇聯的誘惑可太大了,簡直是勾引人犯罪。如果德軍還在英吉利海峽邊上,後方空虛,蘇聯可以直接從德國推到法國:統一歐洲。
這個威脅對德國來講太大了,有威脅怎麼辦?消除!只能把部隊調回來,消除掉這個威脅。
如果德軍調回來,不打蘇聯,那就得在家門口跟他對峙。問題是英國還在背後攪合呢,咋辦?不能跟蘇聯對峙,只能是主動出擊,消滅它,去除掉威脅,然後才能再對付英國。
德國進攻蘇聯不是誰腦袋一熱做的愚蠢決定,它是局勢逼到那了,沒的選擇。
實際上從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開始,德國就沒的選了。希特勒犯的錯是不該打波蘭,他沒想到英法會對他宣戰。他打完波蘭想停下來,打完法國也想停下來,但是英國死纏爛打的跟他沒完沒了。從波蘭開始,德國就已經交出了主動權,想退出也不行了。
德國、日本都是主動發起戰爭,但也都是被拖住了,只能靠不斷的擴大戰爭,希望對手能妥協,把勝利果實收入囊中。這就像有的人撒了一個謊,為了不讓謊言被揭穿,就得再撒一個更大的謊......最後終於會有一天無法撒更大的謊,而全部破滅。
像咱們國家列印度、打越南,都是打完立即撤回......水平!防止被拖進去。
回覆列表
不算得,而且稱得上是完美。只是,在進攻入蘇聯後,作為中央統帥的希特勒與前線指揮的曼因斯坦、保盧斯等將帥意見不統一而錯失良機,被蘇軍朱可夫統帥反擊,陷入失敗。
二戰德國東線戰場。德軍採用突襲式,使蘇聯方面損失慘重。戰爭初期,大片國土淪陷,軍隊死傷及被俘人數,多以十萬、百萬計算。德軍攻入蘇聯後,透過基輔戰役,蘇聯西部完全落入德國之手。然而,在進攻蘇聯南方高加索地區,還是莫斯科地區上,前線將帥與中央統帥希特勒產生矛盾。
按中央希特勒方面打算。攻陷高加索地區後,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可滿足軍方高速運轉,而進攻莫斯科可引發蘇聯的劇烈抵抗。因而,德國中央方面軍,南方集團軍,集中向高加索地區進發,北方方面軍牽制莫斯科方向。可是,蘇聯的氣候、泥濘不平的道路,約束了德軍前進歲伐,南方集團軍陷入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因氣候變化,德軍物資準備不足,使士兵陷入寒冷凍傷狀態。
最後,在蘇聯準備充足後,掀起反攻戰役,保盧斯的西南方面軍在沒有物資援助下徹底失敗。隨後,德蘇進入相侍狀態。隨著盟軍的支援,蘇聯最後把德軍趕出國境,完成進入進攻狀態。
透過戰爭,可以發現。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很完美,只是,計劃完成時,前線情況,被希特勒的戰略武斷,從而錯失機會,使蘇聯完成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