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鑑

    看《三國演義》,最爽的一段,大概就是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倆人的鬥法了,倆人從心理到軍事,從戰術到戰略,從生前到死後,都在不停鬥智鬥勇,真正做到了“不當基友當對手,你來我往一輩子”

    而其中最精彩的,則要數倆人在渭濱鬥陣這一段了:

    司馬懿的一氣混元陣PK諸葛亮的八卦陣,司馬懿派出了戴陵、張虎(張遼的兒子)、樂綝(樂進的兒子)三將闖陣,可結果卻是“三人殺入蜀陣,只見陣如連城,衝突不出”,最後仨人還被蜀軍剝光了衣服扔了回去。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形象

    這一戰,諸葛孔明贏得漂亮加愉悅,司馬仲達則丟人丟到姥姥家,蜀粉們爽到不要不要。

    基本上,只要戰陣一出,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都立馬提升三格,簡直有“化腐朽為神奇、化白痴變牛頓”的功效。

    很多三國迷甚至展開聯想:如果孔明同志無敵的戰陣一路開道,是不是就能打過黃河去、統一全中國?

    然鵝,這些是演義,戰陣的使用,遠沒有小說描述的那麼神奇、神秘

    古代陣法到底是什麼?

    這首先就要問問戰陣是啥?

    所謂戰陣,就是戰鬥部隊擺的pose,這造型不見得妖嬈,但一定——嚇人。

    它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刀口向外,後背朝裡。換句話說,就是方便於拎刀子捅人。

    戰爭這東西,大家都希望自己損失更小,對方腦袋掉的更多。所以,戰爭逐漸上升到“藝術”層面,在咱中華軍事史上,誕生了一大票軍事謀略專著。

    比如:《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而幾乎每一本都會對陣法大書特書。

    這麼說吧,在冷兵器時代,懂得排兵佈陣,對手往往會大方地讚一聲“用兵有方,不可輕舉妄動”,而隊形散亂的,一看就是泥腿子——打你沒商量!

    那年月,要說士兵平時訓練啥?除了鐵人三項,九成九是在排兵佈陣,演練戰術配合,喊出的口號大概就是:“平時多佈陣,戰時少流血”

    那些傳說中的陣法,真的這麼神乎其神?

    關於陣法,咱大中華有絕對深入而執著的研究,除了咱們熟知的八卦陣之外,還有:孫臏的兵法十陣,搞死老同學龐涓,十陣功不可沒;南宋宋威的撒星陣,這是南宋步兵剋制女真騎兵的萬金油陣法;

    明代戚繼光的鴛鴦陣,這是一套長短互補12人小隊,可攻可守,一旦結陣,堪有“射鵰”系列“北斗七星陣”的威力,專克武器精良的倭寇;

    孔明同志的八陣圖,《三國演義》對這神奇的八陣圖大書特書,僅僅石頭版的“八陣圖”,都差點困死陸遜。

    那這神奇“八陣圖”到底是怎樣一個bug級的存在?

    很可惜,它失傳了!《晉書》記載,東晉桓溫曾經看到疑似八陣圖的圖壘,可問了一圈,就是沒人認識。連晉代人都蒙圈的神奇存在,更別提一千五百年後的我等。

    而後來酈道元在編寫《水經注》時,也曾經想尋找八陣圖的遺蹤,結果酈老師得出了三個疑似結果:一是在陝西沔縣;一是在重慶奉節;一是在四川新繁。學究天人的酈老師,最後自己也糊糊塗塗。

    但不管是哪個發現,八陣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有石頭堆或者土堆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形象

    這也就是說,八陣圖,是嚴重依賴地勢的一種軍事陣法,士兵的位置往往都佔據著居高臨下的優勢,如果再加上老天作美,弄個影響視線的霧啥的,這邊敲個鑼,那邊擂個鼓,光這心理壓力,就夠入陣者喝一壺的。

    除了八陣圖,咱們經常掛嘴邊的還有——龍門陣!所謂擺龍門,就是指的龍門陣!

    這龍門陣,據說,是薛仁貴同志徵遼東時研發出來的,它的特點是:變幻莫測、威力無窮,甚至具有“七龍珠”的威力——召喚真龍助陣。

    當然,這純屬文學加工、小說演義,後來這龍門陣逐漸發展成了“變幻多端、複雜曲折、波瀾壯闊、趣味無窮”的代名詞。

    影視劇中的薛仁貴形象

    而要說最複雜、最傳奇的陣法,當屬“車懸陣”,它的創始人正是大漢戰神霍去病

    這個陣法,不光在霍去病時代大放異彩,而且在日本戰國時代大顯神威:上杉謙信正是憑藉車懸陣,縱橫沙場幾十年,而未嘗敗績,被後世稱為軍神、“越後之龍”。

    所謂“車懸陣”,與直接向前衝鋒的戰陣不同,它是一種螺旋裝的佈陣,向車輪一樣往復碾壓式進攻,戰陣中計程車兵往往是接敵後一輪齊射,即向側面撤離,把戰場正面交給戰友,如果再輔以不同兵種協同作戰,絕對是威力無窮。

    影視劇中的霍去病形象

    這套戰陣不但對士兵素質、配合度要求極高,而且對軍事統帥的排兵佈陣與臨機應變的能力,也是要求極高。

    論複雜度,古往今來,它是妥妥的NO.1!而也正因為它過於複雜,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它很快就失傳了,成為陣法傳說

    搞笑的“平戎萬全陣圖”

    冷兵器時代,戰陣無疑更能發揮團體實力,實現“1+1>2”的效果。其重要性,只能說沒有最重要,只有更重要,以至於甚至有皇帝把陣圖排布上升到絕對戰略層面!

    比如我們的大宋朝,趙官家們就瘋狂地迷戀上了“畫陣圖!

    影視劇中的宋太宗形象

    而始作俑者,正是趙二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同志戰鬥水平不咋地,可是自信心卻絕對的爆棚——我理論水平很高!全宋朝都沒他高。

    這自負的結果就是——從此以後,陣圖指揮戰爭。趙二皇帝更是嘔心瀝血的“研發”出了“平戎萬全陣圖”,據說人家這是諸葛亮“八陣圖”的改良版。

    這圖咋說呢?理論上看起來“很完善、很完美”,可實際效果簡直就是個笑話:

    比如某次和西夏拼刀子,將領們屁顛顛的跑去佈陣,不布不知道,一布嚇一跳——根據陣圖,宋軍居然要水窪子裡紮營!

    再比如和遼景宗的滿城大戰,趙官家給出的指示是步兵八陣出擊,這陣勢簡直就是人家騎兵的活靶子——遼國騎兵衝完第一陣,一個迴旋就能再衝第二陣……幸虧主將李繼隆腦子活絡,關鍵時刻,“勇敢”的抗旨變陣,才用步兵方陣頂住了契丹騎兵的衝擊。

    戰場之上,戰局瞬息萬變,坐在皇城裡的趙官家,千里之外畫陣圖,這簡直就是拿大宋士兵的腦袋開玩笑,堪稱“最血腥”的幽默。

    所以,從宋太宗開始,大宋朝的對外戰爭基本就沒贏過,小夥伴們不要怪前線士兵不努力,實在是趙官家“陣圖”太幽默。

    現代戰爭中,還用得到陣法嗎?

    既然,在冷兵器時代陣圖如此重要,那現代戰爭,還需要陣法嗎?

    當然要,只不過空間格局更大了:在冷兵器時代,交戰雙方的接戰範圍很小,方圓幾十裡,這已經是絕對的大場面了(火燒連營七百里是瞎忽悠)。但到了熱兵器時代,方圓幾十裡的戰區,只能算一場小打小鬧的騷擾戰。

    作戰範圍擴大了,那戰略格局和佈陣思路,跟冷兵器時代肯定是既有繼承,也有不同。

    首先說繼承,小規模的戰鬥,其作戰隊形與冷兵器時代,其實差距不大。

    比如,中日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擺出的陣型就是攻擊性的“夾縫雁行(hang)陣”,這雖然屬於近代船陣,但卻與中國古代的弓箭手常用的雁行陣,系出同源。

    再比如戰鬥機編隊,黑壓壓飛來一片,看著很整齊、很有型吧,人家那可不光是為了美觀好看,正確的戰鬥隊形,正是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

    上面說的空軍、海軍都是算是單兵種作戰,而如果是多兵種協同作戰,那陣法就更復雜了。

    比如德國的閃電戰法,在經典的波蘭突襲戰中,就是將飛機、步兵、坦克排布成了攻防一體的超強作戰陣型,一舉擊潰波蘭防線。

    而近現代最成功的陣法,可能要數抗日戰爭中薛嶽的“天爐戰法”了。

    “天爐”就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

    最終,薛嶽取得了“長沙會戰”的輝煌戰績,成為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軍。

    另外,在會戰中,薛嶽選擇發動的戰機是南方多雨的夏季,又利用了湖南多丘陵的地形,在戰前又發動群眾將農田灌水,遲滯了日軍的坦克等重機械武裝。

    這一戰中,天、地、人,都是薛嶽佈陣的棋子,堪稱薛嶽一生巔峰之作。

    無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陣法在戰爭中的戰略和戰術運用中都很有意義

    陣法是個好東西,運用得當,自然是有扭轉乾坤的功效,可是如果遇到趙宋官家那種瞎胡指揮的大老闆,經理人在運用陣法時,還真要仔細考量。

    否則,即便是老司機,也可能陰溝裡翻船。

  • 2 # 沉140769451

    所謂排兵佈陣說白了,就是各種武器的配合作戰,沒有更多巧妙的,就是要把各種武器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相互保護、支援。根本沒有評書、演義、小說裡那麼吹的神乎其神。古代的軍事通訊不是簡單的靠嘴喊,而是由聲光、旗幟、煙霧等各種約定訊號組成的,如聞鼓而進,聞金而退,各色不同旗幟、燈光的變化,不同的煙霧。

  • 3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軍陣有作為基本隊形的方陣;用於環形防禦的圓陣;用於虛張聲勢、散開陣形的疏陣;用於集中兵力進行防守的數陣;用來突擊的錐行陣;用來包圍、夾擊敵人的雁行陣;用於掩護側翼的鉤行陣等等多種。這些戰陣又有多種複雜的變化,並能相互轉換。陣法其實是兩個詞,陣是某個狀態下軍隊的組織形態,法是如何指揮陣變化的方法。

  • 4 # 漩渦鳴人yy

    古代打仗的陣法到底有什麼用呢?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

    當時的波斯帝國想要攻打古希臘,因此派出自己的海軍部隊有海上登陸進攻古希臘,這一次波斯帝國派出了10萬大軍,而古希臘卻只有1萬多的部隊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之下,古希臘雅典的執政官帶領著自己的將軍出擊迎戰這批敵人,她把自己的不對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陣型,也就是他的不對,就像一個槓鈴一樣,部隊兩邊佈置的人數眾多,而且十分精銳。

    就這樣古代戰爭歷史上比較奇怪的一幕,出現了10萬波斯大軍突擊古希臘的中線防禦,結果硬是沒突破過去,然後古希臘兩端的精銳部隊對波斯帝國軍隊展開了合圍,就這樣,10萬波斯帝國的精銳,在這種斜擊戰術的打擊之下,古希臘就這樣贏得了這場戰爭勝利,甚至於有計程車兵在波斯帝國軍隊要逃跑的時候用手臂將對方的船給拉了回來。

    另外就是亞歷山大的軍隊與波斯帝國的最後一站,大流士三世在這場戰爭之中集結了將近幾十萬的軍隊,面對數萬的馬其頓的軍隊展開了進攻。

    這兩個例子已經向我們充分證明,在戰場之上充分的利用陣型就可以做到以少勝多的優秀案例。

    就比如說一字長蛇陣,其實並不是把自己的軍隊擺成一條長蛇這麼簡單,而是將自己的軍隊首尾分開,就看對方怎麼選擇對方,如果攻擊你的右端的話,那你左端就可以聯合右端一起夾擊敵人,如果攻擊你的左端如法炮製,如果攻擊的中部位置,那兩端夾擊。

    當然也有人說你說了這麼多都是國外的,中國古代是否有這樣的東西呢?有古代的兵馬俑,尤其是秦始皇的兵馬俑是按照秦國的陣法進行配置的,我們可以去看一下秦國兵馬俑的配置,秦國兵馬俑不僅有完整的兵力配備,而且還有完整的兵種配備,在一套陣型裡面不僅包括著弓箭兵長戈兵,還有騎兵,瞭望兵等等一系列的兵種,如此數量龐大而且複雜的兵種就被壓縮到了一個陣型之中,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能夠靈活機動地進行面對。

    如果說古代的軍隊不講究正行的話,那最有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在淝水之戰裡,軍隊不講究正行前後通訊不暢,前面喊了一句,前方軍隊已辦,結果幾十萬大軍就跟豬一樣把自家計程車兵給拱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月16日,ESPN釋出19-20賽季的奪冠機率預測,雄鹿第一、快船第二,你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