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其實並不能說晏殊不喜歡“青樓才子”詞,晏殊從來也沒有明確表達過凡是“青樓才子”詞我都不喜歡。這其實是對晏殊拒絕重用柳永那段對話的誤解,只能說晏殊不喜歡柳永,更不喜歡柳永略微傲慢的性格。

    我們只要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就真相大白了。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柳永去找宰相晏殊自薦,晏殊於是問柳永:“賢俊作曲子麼?”

    可不要小看這句話,我們要放在歷史背景中來說。當時柳永詞已經名躁整個大宋,身為宰相又同為詞人的晏殊不可能不知道柳永詞,並且柳永詞當時可比晏殊他自己的詞名聲更大,這就好比你領導的兒子考上了浙大,他知道你兒子考上了北大,卻突然故意問你,你兒子考的怎麼樣啊?正常人都會謙虛一下,說,“哪有哪有,剛好運氣好”。

    可是柳永偏不,他反道用一種譏笑的口吻說:“只如相公,亦做曲子。”

    這個挑釁非常明顯了,意思就是哎呀,我跟你一樣就寫寫曲的,可惜沒辦法寫的比你還好,名氣還大。身為堂堂的宰相,居然被一個寫旖旎豔詞的小吏官給自比嘲諷了,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晏殊,於是他立馬斥責道:“殊雖作曲子,不曾道‘綵線慵拈扮伊坐’!”(出自柳永《定風波》)

    所以我們看到,說晏殊對“青樓才子”詞意見太大,是沒有多少根據的,這整件事說白了還是柳永不會說話,不知道怎麼做人把晏殊給惹毛了,晏殊作為宰相當然不好直接罵“你個傻逼”,於是便遷怒到了柳永的詞上,才導致了被人說其不喜歡“青樓才子”詞。

  • 2 # 帝國的臉譜

    晏殊不僅不喜歡“青樓才子”柳永,甚至討厭自己的學生歐陽修,這是性格造成的,也是世界觀造成的,更是人生經歷造成的。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臨川區)人,從小絕頂聰明,是個“神童”。14歲時,他被人推薦參加童子試,在殿試中“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因此脫穎而出,受到皇帝宋真宗的賞識,賜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14歲就成了官員。

    晏殊入仕後,歷任太常寺丞、太子舍人、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集賢殿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成為了宰相,顯赫一時。而關鍵,他還是個朝野聞名、婦孺皆知的“青詞宰相”,詞寫得好,到處傳唱。

    這樣一個衷情於詞、又是詞中宰相的人,自然得到詞中高手們的仰慕,那些才子都想得到有共同愛好的宰相的青睞,他們像李白一樣,“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希望以自己的佳作作為投名狀,透過宰相的青睞而順利進入仕途。青年時期的柳永也不例外,他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填得一手好詞,自然去向這個“青詞宰相”示好。

    柳永經過一番猶豫,終於鼓起勇氣叩開了宰相的大門。晏殊還真召見了他,畢竟柳永的詞名很大,在民間,尤其是青樓,甚過晏殊,晏殊問:“賢俊作曲子麼?”柳永回答說:“如您一樣,愛之如命。”晏殊鼻子裡卻哼哼,不屑道:“我雖作曲子,卻不曾作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柳永一聽,完全不對路,看來宰相對他真的不屑,只得悻悻而退,科舉的道路也因此受阻。晏殊不喜歡柳永,更多的是因為柳永的詞不入眼,他不喜歡把詞寫得那樣“浪蕩”。而不喜歡歐陽修,卻是因為歐陽修講話太耿直,對老師的不是也直接挑刺。

    歐陽修參加科舉考試的禮部會試的時候,晏殊是主考官。當時會試考題是《司空掌輿地之圖賦》,十分僻澀,很多考生偏題,歐陽修不僅扣題準,而且文采好,結果得了第一名,被晏殊確定為“會元”,從此,歐陽修對晏殊執弟子禮,以門生自稱。

    但是,後來歐陽修當了大官,有一個雪天去看望晏殊,當時西邊夏國入侵,軍務繁忙,歐陽修擔心老師操勞過度,因此去看老師,但到了之後,卻發現老師在喝酒聊天,鶯歌燕舞,毫無軍情緊迫之象,便寫了一首《晏太尉西園賀雪歌》,勸勉老師,中有“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之句,無異於說老師作為宰相,不顧國家安危,只顧自己玩樂。

    這就打了老師的臉了,歐陽修也是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一出就朝野皆知,晏殊因此特不高興,後來氣憤地對人說:“昔韓愈亦能作言語,赴裴度會,但云:‘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清時’,不曾如此作鬧。”當年韓愈對裴度也頂多只說“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清時”,而他歐陽修在同種情境下,卻諷刺挖苦,朋友尚不如此,何況對老師?

  • 3 # 一往文學

    筆者認為,北宋宰相晏殊不喜歡“青樓才子”的詞,與北宋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觀念有密切的關係。

    晏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是宋朝第一位出名的神童,號稱七歲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他的詞上承晚唐五代餘韻,下啟有宋一朝新聲,有"北宋倚聲家初祖"之稱。貴為宰相的晏殊很看不上柳永這樣"青樓才子"所作的詞,這一說法出自一則小故事:年近不惑之年的大詞人柳永在應考之前,專程登門拜訪晏殊,想走當朝宰相的門路。晏殊禮貌地接待了他,因為兩人都作詞,柳永自以為跟晏殊有共同語言,不成想晏殊說道:"在下雖作曲子,也不曾寫什麼"針線閒拈伴伊坐"。"這句話讓柳永覺得晏殊對自己的民間俚俗作品完全看不上眼,只好早早告辭。從此晏殊不喜歡柳永的詞這一說法便流傳下來。

    尚"文雅 " 主"溫厚"

    作為有宋一代文學之勝的宋詞,總的發展趨勢是化俗為雅,宋詞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不斷雅化的過程。其間儘管柳永寫過部分"淺近卑俗"的俚詞,蘇、辛也寫過少量比較通俗的農村詞,但依然不能改變這一總的趨勢。因為"高雅"乃是宋代士大夫主導的審美趣味,所以追求雅化便成為宋詞發展的另一個動因。

    同民族思維的歷史程序相適應,風流儒雅,乃是宋代士大夫所崇尚的美學風格。宋人尚"雅",雅的觀念在宋人心目中具有相當突出的位置,他們追求"清雅"的名士氣,崇尚"梅妻鶴子"的生活雅趣。於是以"雅"為標誌的審美觀念,逐漸取代了唐人以"富豔靡麗"為特色的審美觀念,宋代詞壇重""成為一代風尚。

    晏殊是江西詞派的領袖文宗,北宋前期由於經濟發達,都市文化壞境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晏殊身居高位數十年,過著優渥的生活,自然寫詞來娛賓遣興,應歌唱酬,形成了以中上層文人士大夫為骨幹的臺閣詞人群體。江西詞派突破了花間詞派的香菸溫軟,賦予詞較為深邃的思想意境與情感寄託,開宋詞繁榮之先河。即便如此,由於晏殊身處的環境等因素,他所作的詞在內容上仍缺乏積極意義,其詞內容不外流連詩酒,歌舞昇平。但他的一些描寫離情和個人抒懷之作,在表現落寞惆悵之感的同時,卻能以清新淡雅的語言寫出含義較深的意境,並概括出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便是這類詞的佳句。而"青樓才子"柳永的詞雖"詞語塵下",多俚俗之語,卻"風韻"猶在。"雅俗共賞",甚至"不減唐人高處"。所以"雅俗共賞"才是柳詞追求的藝術風格。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柳詞為:"耆卿詞,善於鋪敘,羈旅行役,尤屬擅長。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溫韋忠厚之意。"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理解晏殊為什麼不喜歡柳詞中俚俗的部分,二人的審美情趣與審美態度是不同的。

    清麗淡雅 溫潤秀潔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詞概》中寫道:"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晏殊在花間詞的富貴雍容中融入馮氏的清俊,將離愁別恨書寫得清麗淡雅,於淡淡的憂愁中透露出雍容和緩的思緒,營造出溫潤秀潔的審美意境,從而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清新俊逸下的富貴氣象。"《蝶戀花》是其代表作,全詞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王國維特別推崇晏殊這首詞。他認為《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最得風人深致"的一篇,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意味和它頗為接近。同時認為其表現了"詩人之憂生",並把此句比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境界。

  • 4 # 好玩的國學

    晏殊為何不喜歡青樓才子詞?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圈子是和這個人的身份地位有關係的。我們舉個例子吧,一群朋友吃完飯去唱歌,普通上班族可能只能去自助式的KTV,有點錢的人喜歡去比較豪華的酒吧或俱樂部,而頂級的富豪們根本就不屑於去那些地方,他們喜歡去的是會所。

    其實,北宋的文人也是一樣。晏殊是北宋的權臣,號稱是富貴閒人詞人宰相,朝中的很多高官都是他的學生,比如歐陽修等,自己的兒子、女婿也都是高官,他這個地位,怎麼可能去寫青樓文學呢?

    當然,文人也需要一些娛樂生活,但是潦倒的文人去青樓,而晏殊根本就不需要。晏殊在家養了一大幫歌女,沒事就歌舞昇平,晏殊就天天邀請達官顯貴們喝老酒,聽音樂。然後晏殊就寫一些太平富貴氣象的詞。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等。

    第二,晏殊這個人從小就不喜歡那些庸俗的娛樂活動,在晏殊剛剛進入北宋官場的時候 ,別人都是革命小酒天天醉,而晏殊就躲在家裡看書。皇帝問他,你怎麼不去玩玩,晏殊巧妙地回答說,我沒錢啊。這樣幽默又誠實的回答,一下子讓皇帝對他刮目相看,讓他做了太子的陪讀。

    第三,晏殊鄙視那些窮酸的人。比如柳永。柳永去找宰相晏殊求他推薦,晏殊問他,“你會幹什麼呀?”,這顯然是明知故問。柳永說,和宰相您一樣,會填詞作曲。太平宰相晏殊一聽,肺都快氣炸了,這不是諷刺我也作豔詞嗎,這說明晏殊很排斥這種出入於青樓的人,更別說是寫那些卿卿我我的紅粉詞了。

    第四,晏殊屬於精英階層,屬於士大夫。而士大夫深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做人要持正、平和、醇厚,而不能放浪形骸,他不可能像柳永那樣放下身段去那些青樓會歌姬,一方面不方便,另一方面,他家裡就有。另外,宋詞在一開始,被認為是低俗的,屬於私人文學。文人們用最正經的想法寫詩,而用詞來表達最隱秘的私人的情感。晏殊也寫詞,但他追求的是那種雍容華貴和平靜淡雅情感有節制的詞。我們看他寫的一些詞,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晏殊仕途一生雖然輝煌,但也曾經三次被貶。人生的旅途無法預測,但眼前的快樂可以把握。所以,“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人是愚蠢的,眼前的快樂是現實的,是可以把握的。這首《浣溪沙》充分反映了晏殊立足現實及時行樂的精神追求。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眼淚歡笑全都會失去”,鄭鈞的這首歌,在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流行過,他讓還處在青春年少的我們,心裡含著淡淡的憂傷。但對於經歷過風雨、創傷和富貴榮華的詞人來說,這種憂傷會更加明顯。時光易逝、酒筵易散、美景不再,既然“落花風雨更傷春”,那“不如憐取眼前人”。還是《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上闋似乎是懷舊,但是在懷舊中讓人有物是人非的傷感。下闋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乃千古名句,和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樣,寫盡了青春易老、時光無法挽留的傷感和無奈。當享盡了榮華富貴之後,晏殊身上也瀰漫著淡泊功名、樂天知命的情懷。《酒泉子》:

    三月暖風,開卻好花無限了,當年叢下落紛紛,最愁人。

    長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辭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暮春花謝,感人生之易逝,名利之虛逐,絕非僅僅嘆老嗟傷之閒愁,這一點,頗似李後主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意境,只不過沒有了李後主的血淚悲憤。《喜遷鶯》:

    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在晏殊看來,名利已然成為身外之物,古往今來名利場好似大夢一場。《紅樓夢》中說,“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一段警語,正合這首詞的意境。

    從以上的詞可以看出,人家晏殊的詞雖然也很婉約,但是格局意境與柳永的那些紅粉的青樓的詞,完全不同。所以,他看不起青樓文學,是骨子裡的。

  • 5 # 活波的小陽陽

    政治家一般都不喜歡才子之類的,因為政治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事情,需要的是穩重和四平八穩,才子太不主意這些細節了。好多才子不注意這些最後死的很慘。而且正統儒家講究修身治國平天下,才子放浪形骸,不注意這些。所以政治家很不喜歡才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俄羅斯並非是北約唯一的防禦物件,那麼北約還會把誰當成潛在威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