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讀過點宋氏,首先在川陝一線宋軍在吳玠的領導下實際後期已經是壓倒性優勢,南方的岳飛也是讓金人無法逾越,岳飛也一度要直搗黃龍。還有韓世忠的水軍,金人更是望成莫及。其實當時岳飛並不是最能幹仗的,還有個吳玠在陝西壓倒性得暴揍金人。如果給吳玠增加兵力,以吳玠的能力一定能拿下整個關中地區必須給金人造成泰山壓頂之勢。同時岳飛北上,很快金人就得會東北山裡了。但是趙構就是讓吳玠帶那麼點人,吳玠一直兵力不足。我特碼劉不明白,宋朝那麼多人口就不能給吳將軍增點兵,吳玠常年帶幾千人幹幾萬甚至10餘萬金兵,還沒輸過,經常讓金全軍覆沒。岳飛其實也沒政治覺悟,要直搗黃龍還需要你北伐?給吳玠增兵拿下整個關中就可以讓金人吃土。吳玠帶幾千人扛川陝呢。其實韓世忠的水軍就可以包住南邊的朝廷,給吳玠籌十萬兵馬。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崇儀使

    趙構的皇位不穩,中央禁軍寡弱,殿前司才三萬人,侍衛馬步司兩萬,步兵司才數千人。武將功高權重、兵多地盤廣威脅皇權。岳飛軍南宋初最多十萬零九百人,同期的韓世忠軍不滿五萬,劉世光軍五萬二千三百餘人,張俊軍後發展到八萬人,吳玠軍吳玠病逝時(紹興九年1139年)有六萬八幹四百餘人。紹興十年,成三大將吳玠病逝,劉光世部將酈瓊帶四萬劉光世軍叛降金,劉光世失軍權。剩下韓世忠軍被調到泗州一軍,天長縣一軍,水軍駐長江邊,楚州大本營僅剩六軍三萬餘人,不對皇權構成威脅。張俊軍八萬但張為人庸笨無能,(紹興十一年1141年)淮西之戰趙構怕他笨無能特派楊存中殿前司軍三萬丶劉錡八字軍二萬助戰,這還不算,又給岳飛發手詔叫岳飛援淮西″朕非卿到、終能安心,破敵成功,非卿不可。等等讓岳飛儘快援淮西笨將張俊。張俊這樣差,趙構那會感到威脅。唯一就是岳飛,岳飛軍還會隨的進軍不斷勝利地盤越大,更多的北方抗金義軍的加入使岳飛軍勢力更無法控制成了第二宋太祖。宋太祖不是憑十二萬禁軍取得天下嗎?終宋三百年能率兵十萬以上武將沒有幾人。北宋只有曹彬,南宋也只有岳飛,南宋中期名將孟珙軍也未有十萬,孟珙有軍九萬已被宋理宗猜忌,孟珙把部下晉德、王堅六幹餘人派入四川改隸四川制置使餘玠。後來欲接受蒙古河省行省範用吉率軍數萬並河南之地降宋被宋理宗拒絕,寧不要河南故土也不能讓孟珙變成京西、湖北、河南制置使,並增兵數萬構成對皇權的威脅。孟珙被迫辭職,次年鬱鬱而終。

  • 2 # 第十四使徒-ZEREL

    全面反攻說的很簡單。

    遠的諸葛亮七出岐山打了什麼?近的明朝復套又折騰了什麼?

    三國故事總夠熟了吧,北方曹魏實力強大吃江東孫權也費力,就更不用說孫權要想吃曹魏就只能說夢裡想想了。古代攻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尤其敵人有大量騎兵的情況下,沒有己方大量的騎兵抗衡,還是乖乖防禦吧。從北宋建國開始和北方的戰爭就沒停過,結果如何?難道就差了個岳飛嗎?

    戰爭涉及到的兵馬錢糧,除了戰爭本身,還有戰後恢復的問題。打一仗可能花1000萬貫就搞定了,城市和防線重建的成本可能就是5000萬貫了,而且重建過程中部隊還要維持在前線,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的供給,可能每年都要維持1000萬貫,直到建設完成。這些才是皇帝猶豫的原因。

  • 3 # 南柯多萌

    先不說南宋初年有沒有機會扭轉局勢,就說說南宋當時的經濟情況,就足以看出趙構為什麼不全線反擊了,倘若經濟實力允許趙構反擊,趙構恐怕也不敢輕易的出征金國,為什麼呢?

    首先,趙構之前經歷了北宋的滅亡,南宋剛剛建立,朝政不穩,人心還不知道是不是向著南宋,趙構建立南宋之後,開始就要面對的是這殘破的江山,他需要休養,不可能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死活去北上抗金。

    南宋建朝之初,中央財政收入不過僅僅千萬兩白銀,而就岳飛這一支軍隊的軍費開支每年就需要七百萬兩,更何況還有韓世忠、張浚等人的也要伸手向朝廷要錢,趙構拿不出來呀。要是強行加重稅收,勢必引起民變,南宋可不能就這樣被擊垮呀!雖然說岳飛等中興四將有能力去扭轉局勢,但是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實不允許這些賭徒去賭一把,萬一失敗了呢?更何況勝了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前面還有個老爹和哥哥,回來自己的皇位能做穩嗎?

    趙構在當康王的時候,就已經被金人嚇破了膽兒,在這之前,趙構對金人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吃了一次虧就徹底慫了,另加建炎三年,苗劉之變,自己都被人家逼得坐了二十七天的太上皇,差點兒沒命了。

    綜合來分析,南宋初年能不能扭轉局勢尚未可知,但是財政開支上絕對不允許。

  • 4 # 這些歷史要讀

    《宋史》畢竟是我們漢人修的,多多少少都會顧及廣大漢族同胞的心理,因此對於南宋軍民抗擊金軍的戰績,基本上都會有些拔高。尤其是對岳飛的北伐戰績,更是有不少誇大之舉。

    比如,題主提到的吳玠鎮守四川,能以數千人擊敗金軍數萬這樣的戰例。的確,這一的勝利對於大宋軍民抗擊金軍的鬥志和信心都有很大的鼓舞。但是,並不代表宋軍就有全線反攻的實力。

    不要忘了,吳玠所取得的勝利,主要是依靠川蜀一帶的險要地形和金軍的準備不足。而如果把吳玠換到岳飛的位置上,那恐怕就無法抵擋金軍的進攻了。

    事實上,岳飛是南宋最厲害的軍事統帥了,而岳家軍也是南宋最具戰力的軍隊。因為,只有他們敢和金軍硬碰硬的打硬仗,吳玠和韓世忠他們都不行。但即便岳家軍已如此厲害,在對金作戰中,其實也是處於下風的。

    大家別忘了,當時的金國可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接連滅掉宋遼兩個老牌帝國,勢頭如日中天。而金國的君主和主要軍事統帥,誰都不是省油的燈,那些金兵更是個個彪悍。

    所以,憑藉強悍的軍事實力,在有利地形(中原平坦開闊地形)作戰,金國對宋軍的軍事優勢幾乎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即便是岳家軍也難以取勝。

    誠然,岳家軍的確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岳飛也是中國史上最為出眾的軍事統帥之一。但是,緊靠一支岳家軍,其實並不足以讓岳飛收復失地,扭轉不了南宋對金國的軍事劣勢!

    歷史上,岳家軍的北伐過程中,確實取得了不少勝利,比如郾城大捷、潁昌大捷等。但他們所取得的戰果,其實是十分有限的,遠沒達到重創金軍的地步。換句話來說,面對宋軍的北伐,金軍只不過是在區域性戰役上受挫而已。

    而經現代一些專家學者的考證,有關岳飛和岳家軍的許多典故和戰役故事,很多都是由其孫子岳珂杜撰或是誇大而成的,當中對岳家軍戰績的描述,有許多是被過度放大的。

    所以,當時岳家軍並不具備完全戰勝金軍的能力,北伐初期的勝利,除了岳家軍戰力確實勇猛之外,還離不開北方地區民間抗金力量的輔助。早在挺進中原之前,岳飛就已實施“連結河朔”策略達十年之久。因此,在北伐過程中得到了北方抗擊武裝的支援和配合,從而使金軍難以全力與岳家軍作戰。

    但即便如此,岳家軍也並沒有真的取得決定兩國勝負的關鍵性戰役的勝利。隨著岳家軍繼續往北,戰線就會拖得越長,而金軍又陸續彈壓各抗擊武裝,屆時金軍的反攻也將更有效、更可怕。到時候等待岳家軍的,很可能就不是又一次大捷,而是慘敗,甚至全軍覆沒......

  • 5 # 江影涵秋177173107

    謝史先生邀。

    先說說題外話,問題的描述說吳階勝過岳飛,這一點不認同。我們先看看馮時行的《上嶽相公書》。馮時行是四川人,宣和六年的恩科狀元。紹興前期力主恢復,後期因不附和議被秦相爺罷官。他和岳飛素未謀面。這封信寫於紹興十年六月,當時他是萬州知府,信中說虜人敗盟,直逼四川,然而川陝的駐軍不比以前“朝廷自渡江以來,十餘年間,虜人竭力相國,終不得志者,蓋相公即一二大將為長江重鎮而吳候一軍作上流屏翰勢如柱石相扶,首未相應”“凡數大軍,獨相公一軍前當其衝然則今日川蜀之事則相公之事耳”馮知府雖然耿直,但也老於官場,這封信其實道出了本質,即岳飛是進攻型將領。馮時行早在紹興八年覲見高宗時就曾上《請分兵以鎮荊襄疏》奏請大臣重兵鎮守荊襄,好讓岳飛專力致於江漢間,可見其對岳飛的賞識;劉子羽作為高階幕僚,曾和吳階馳騁沙場,並肩作戰。而由他撫養的好友朱松的兒子朱熹在評價南宋諸將時明確的說“若論數將之才,則飛為勝”而岳飛之上“次第無人”那麼岳飛的領軍能力可想而知。

    看了一些回答,說班師好像是趙構不得已而為之,各種花式洗白。那麼真是這樣嗎?

    1. 軍事上,南宋建炎年間,內憂外患嚴重,社會動盪,人心不安。一直到紹興五年,境內的盜匪基本肅清,尤其是岳飛平了洞庭湖後,收編了他們,增加了抗金的力量,而南宋的將領也在屢次的戰鬥中不斷成長,而另一反面,金人本來就人口少,又有了厭戰的情緒,紹興六年,隨著偽齊劉豫的廢除,南宋的武力已經由弱轉強:紹興十年六月,先是劉錡敗金於順昌;潤六月,韓世忠復海州;岳飛更是連戰連捷,於六月復蔡州,於潤六月復潁州,於七月又大敗兀朮於郾城,再敗金於朱仙鎮。金軍已無優勢可言,這一點金人自己很清楚,金國大將韓常說“……今昔事異,昔我強彼弱,今我弱彼強,所幸者,南人未知北間事耳”而且從紹興十一年完顏宗弼南侵時所任將領就能看出來紹興十年他們損失有多慘重,連李成,酈瓊,孔彥舟這類的降將都是第一線將領了(因為金人不信任漢人,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2. 在經濟上,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但宋朝的財政體系卻沒有崩壞。實際上, 透過南宋初年的中興名相李綱、呂頤浩、朱勝非、趙鼎等人的勵精圖治,南宋方面的形勢日漸好轉,政治趨於穩定,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南宋的國力明顯增強,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宋金對峙以及南宋政權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到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總之要支援全線北伐並不成問題, 這裡指的是紹興和議之前的財政狀況,紹興和議之後南宋做為“奶牛”餌金國這個“犬羊”而進貢歲幣和秦檜亂權所導致的財政惡化又另當別論了。

    3. 百姓生活如何,這裡我們試拿米價來作比較:建炎年間浙西鬥米1200文,紹興元年變成了600文,紹興二年鬥米200文;湖北在北宋一直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北宋末期,鬥米在200文以上。但是,在岳飛收復荊襄掃平楊么之後,一直致力於發展當地經濟。在紹興十一年/十二年兩年間,因為豐收鬥米已經到了100文以下。之所以選擇米價做對比,是因為米、面是生存的必需品。基本上,兩浙米價在紹興8年到紹興末,就一直穩定在300-400文每斗的價錢,和議並未使米價有大幅下滑。

    而與之相對比的金卻陷入了困境,紹興十年,金軍籤軍都籤不到人,而且軍糧因為兩河義兵也無法及時運到,以致出現了食“奴婢”之事。並且金的後方也出現了問題,這才是兀朮以戰迫和的背後原因,《金史.宗弼傳》“即渡淮,以書責讓宋人,……”顯然是用軍事虛張來獲取最大的利益。

    4. 軍費消耗了大量財力之說:前面已經說了南宋在立國初期,國家財政就已經達到了收支平衡的狀態,即使是紹興初年戰爭最為激烈的時期也可以。反而是和議之後,軍費並沒有減下來,而民賦卻暗增了“七八”。現在人們說紹興和議完全忘記了秦檜與金議和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能用南宋的將領駐守劃歸的邊界。和議界限是淮河,實際淮河流域被當作金的緩衝區了,沒有真正的和平,緩衝區的經濟怎麼發展?百姓的負擔並沒有減輕反而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公私掃地赤立”這就是紹興和議以後秦檜專權時期的寫照。(猜猜這是誰在指責秦相——万俟卨!)

    5. 不願迎回“二聖”說:紹興十年,宋徽宗已死,事實上已不存在“二聖”了。在紹興十六年,趙構還讓何鑄出使之時,請迎欽宗“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聞”直到紹興十九年,趙構還派巫伋再做“祈請”。趙構自私猥懦,但不糊塗,他清楚趙恆留在金人那邊對自己才能構成威脅,請回來才是上策。

    趙構為什麼在軍隊取得空前戰果時讓諸將班師?一方面秦檜功不可沒,他看穿了趙構恐金的心態,當前線節節推進,金人退敗之時,他一面向張俊等人發札令退兵,一面指使羅汝楫上書言岳飛兵孤“不可深入”。趙構患得患失,憂心忡忡,為了避免大敗,於是下令班師,而當他接到岳飛言辭激烈的反對“措置班師”的奏疏,再讓楊沂中“約並前行”,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

    再回頭看趙構。紹興十一年議和之時,趙構自言“朕本無黃屋心,今恆議若此。據朕本心,唯欲養母耳”;紹興三十二年他身體健康之時讓位給孝宗。好像真是一個養民生息,不戀皇位的明君。可實際上,當靖康元年,東京汴梁被圍,作為大元帥的趙構就已經開始了輿論導向,《中興小紀》裡說:上與幕府從容語曰“夜來夢皇帝脫所御袍賜吾,吾解舊衣而服所賜,此何祥也……”十二月又說夢太上皇賜給他“排方玉帶”。於是,在靖康二年三月底,微、欽二帝被俘之後,這就成了趙構的“受命之符”;完顏亮南侵之時,趙構本欲遣散百官,準備航海,被陳康伯死命攔住才作罷!哪裡還有把百姓生靈放在心上。之後禪位給孝宗,只不過是宋徽宗的故技,隨時準備跑路而已。

    宋高宗屈膝求和,在當時的群臣都難以理解,何況我們。縱觀趙構一生,出使金營之時尚有些許血性之外,一直都在求和,尚未登基,不去救援開封,卻“每惟和好是念”自登基起就不惜“卑詞厚禮”打算做“臣構”甚至到孝宗時還時時提點。

    趙構並非昏庸之主,但是他的氣量和格局太小,沒有大氣魄,卻有著小聰明和小伎倆,因為“隱疾”和無子嗣,加上根深蒂固的恐金症,性情多疑多變,陰暗自私,容易受人左右。在對金的戰場上不求大勝只怕大敗,說什麼修養生息,只不過是怕一旦萬一便連半壁江山也做不穩,秦檜看準了這一點,按紹興十年宋金軍力對比,即便宋高宗願和,完全可以爭取到較公平的和平,而趙構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屈辱的條件。金人得到了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利益。所以宋史說高宗“恬墮猥懦”“……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輕混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