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當然是諸葛亮更厲害了。

    從正史記載,諸葛亮幾乎是吊打司馬懿,簡直就類似於是調戲了。

    先看看諸葛亮的戰績:

    1.【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三國志》

    2.【建興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巂。別遣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為太守廣漢王士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為壘守。亮欲俟定元軍眾集合,並討之,軍卑水。】—《華陽國志》

    3.【定元部曲殺雍闓及士庶等,孟獲代闓為主。亮既斬定元,而馬忠破牂柯,李恢敗於南中。】—《華陽國志》

    4.【夏五月,亮渡瀘,進徵益州。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華陽國志》

    5.【建興三年。亮在南中,所在戰捷。】—《漢晉春秋》

    6.【蜀先主遣諸葛亮出駱谷,戎興勢山,置烽火樓,處處通照。】—《元和郡縣誌》

    7.【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三國志》

    8.【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三國志》

    9.【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三國志》 【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三國志》

    10.【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三國志》

    11.【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三國志》

    12.【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三國志》

    13.【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資治通鑑》

    14.【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資治通鑑》

    15.【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資治通鑑》

    16.【宣王尋亮至於滷城。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漢晉春秋》

    17【三月,諸葛亮復出祁山。敗司馬懿軍於滷城】-《隴南縣誌-西河》

    18.【八年,亮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三國志》

    19.【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三國志》

    20.【霸召為前鋒,進至興勢圍,安營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戰鹿角間,賴救至,然後解。”】—《魏略》

    21.【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三國志》

    22.【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三國志》

    23.【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

    24.【“司馬懿因水長,遣騎兵萬於攻琰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懿橋成馳去。”】—《諸葛亮集》

    25.【諸葛亮大破魏軍,司馬懿僅以身還保營。】—《稽古錄》

    26.【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經日,乃行其營壘,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谷甚眾。帝審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為尚未可知。帝曰:“軍家所重,軍書密計、兵馬糧谷,今皆棄之,豈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關中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後馬步俱進。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晉書》

    再看看司馬懿領兵戰績:

    1.十六天平孟達。

    【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 。】――《三國志》

    2.退諸葛亮。

    【五年春正月,帝耕於籍田。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三國志》

    注:此戰,魏軍大將王雙戰死。

    3.平定匈奴首領胡薄居姿職等反叛。

    【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司馬宣王遣將軍胡遵等追討,破降之。 】―――《三國志》

    4.堅守退諸葛亮。

    【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會亮卒,其軍退還。 】――《三國志》

    5.征討遼東,殺公孫淵。

    【二年春正月,詔太尉司馬宣王帥眾討遼東。丙寅,司馬宣王圍公孫淵於襄平,大破之,傳淵首於京都,海東諸郡平。 】――《三國志》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三次評價:

    一、【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晉書·宣帝紀》

    有些半瓶子以此來做為司馬懿輕視諸葛亮的依據,純粹是搞笑。也不琢磨一下,司馬懿這封信是戰前寫給他弟弟司馬孚的,一方面是安慰弟弟和家人,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鼓氣。

    二、【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是諸葛亮退兵後,司馬懿前去其留下的營地看了駐軍佈置後的驚歎。

    三、【諸葛武侯與司馬宣王在渭濱,將戰,宣王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素輿葛巾,持白毛(羽)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王聞而嘆曰:“可謂名士。”】――《太平御覽》引《語林》

    這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現場指揮水平的歎服。

    諸葛亮眼中的司馬懿是怎樣的呢?

    一、【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三國志》

    你要真是我的對手,還用的著假惺惺地千里請戰?

    二、【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晉書 宣帝紀》

    這就純粹是調戲了。

    結論:無論戰績還是指揮水平,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司馬懿的優點是能忍,抓住諸葛亮最大的弱點――糧草,既使己方兵力佔絕對優勢,也堅守不戰,終於耗死了諸葛亮。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不太好作評價。因為《三國志》裡面,有些人是沒有傳的,比如司馬懿。

    司馬懿之所以沒有傳,不是因為他不重要,是個人都知道他在三國這段歷史裡面的重要性。而陳壽之所以沒有給他在《三國志》裡面立傳,純粹是因為他是晉朝實際意義上的開國之君,以晉朝的臣子給晉朝開國君主寫傳記,在司馬遷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幹了。

    因此,司馬懿在《三國志》裡面的戲份,主要在別人的傳記裡得以體現,不像諸葛亮自己有單獨一篇傳來記載。而即使如此,在《三國志》之中,我個人認為,司馬懿的形象也要比諸葛亮偉光正。

    原因很簡單,還是剛才說的,司馬懿是開國皇帝,出於為尊者諱的目的,即使司馬懿有什麼問題,在《三國志》裡頭也沒看出來。而諸葛亮作為一個戰敗國的丞相,有些錯誤就可以直接指出來,無需避諱他這個已經去世五十年的古人。

  • 3 # 一丹流青

    諸葛亮是一個完美主義的技術官僚,而司馬懿是一位管理型的統帥幹部。兩者不能簡單類比,如果從發明創新的角度比,發明家諸葛亮勝過了司馬懿同學;如果從治理內政的角度比,雙方各有所長;如果從統兵作戰的角度比,司馬懿則勝過了諸葛亮。

    首先,從發明創新的角度來說,發明家諸葛亮勝過了司馬懿同學。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偉大的創造者,學術上能寫兵書《將苑》,兵器上能發明諸葛連弩,工具上能發明木牛流馬,是當時傑出的科技人才。

    如果放今天,妥妥的是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的存在,完全可以把同時代的司馬懿同學甩幾條大街。

    其次,從治理內政的角度比,雙方各有所長。

    諸葛亮作為技術型官僚,最擅長的是解決確定性的管理問題。而且,技術型官僚諸葛亮作為完美主義者,追求卓越,往往能把工作做到極致。

    當時,魏蜀吳三家鬥地主,諸葛亮能夠把蜀國這手爛牌打到極致,應當說做的非常的好了!

    財政困難是吧?

    諸葛亮就大力發展蜀錦產業,透過紡織手工業的房子既增加了就業,還在與東吳的貿易中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解決了蜀漢政權的財政赤字。

    農業被前人荒廢了是吧?

    諸葛亮就大力興修水利,鼓勵農耕,促進了蜀漢農業發展,也為蜀軍北伐提供了大量的糧草。

    司馬懿的職業素養也不差,但他的行為模式與諸葛亮不太一樣。他更善於透過授權,來指導下級官員來工作,而非像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具體地指導下級。

    司馬懿更像那位有時間打橋牌的偉人,主要是出思路,透過戰略佈局來推進全域性工作。

    諸葛亮頭則更像那位連外賓宴會播放什麼音樂都要關心的偉人,工作做得很細,但是不能充分授權,所以也活得特別累。諸葛亮可以說是把自己累死在蜀國的大業了!

    第三,如果從統兵作戰的角度比,司馬懿則勝過了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完美主義者,厭惡風險,打仗以穩為主,作戰時喜歡堂堂正正對敵,缺乏機變和謀略,不擅長創造戰機,更不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富貴戰機。

    再加上豬隊友拖後腿,諸葛亮所以六出祁山均未建功。

    比如魏延曾經提出奇襲子午谷的計策,被諸葛亮認為風險太高而放棄。如果是換成曹操或者李世民,估計會立即採納,以偏師奇襲子午谷。偏師失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偏師如果成功了,則能扭轉整個戰局。

    而厭惡風險的完美主義者諸葛亮,根本就不會冒險。甭跟我講三國演義的空城計,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從來沒有用過空城計。一個厭惡風險又謹慎的人,是不可能用空城計的!

    然而,許多時候軍事奇蹟的創造就源於冒險。

    不管是三國時期鄧艾從陰平小道偷襲蜀國,還是後來的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義大利,無不是透過軍事冒險來創造了軍事奇蹟。

    相比較而言,司馬懿則善於抓住戰機,因敵而制勝。

    不管是千里奔襲、旬日擒孟達,還是長驅直入、出奇平遼東,都顯示出了司馬懿臨危制變、靈活用兵的特點。

    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是一個好參謀,而司馬懿是一個好統帥!

    所以說,如果從發明創新的角度比,發明家諸葛亮勝過了司馬懿同學;如果從治理內政的角度比,雙方各有所長。如果從統兵作戰的角度比,司馬懿則勝過了諸葛亮。

  • 4 # 歷史春秋網

    談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二人長年交手,兩屬兩個陣營,互有勝負。司馬懿很懼怕與諸葛亮直接交戰,很容易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諸葛亮更忌憚司馬懿,他對司馬懿的不戰大法毫無辦法,最後被司馬懿熬死在五丈原。在諸葛亮與司馬懿時代,三國之所以如此穩定,正是因為蜀國有了諸葛亮,魏國有了司馬懿,而江東有陸遜,形成三大人才支點

    相比而言,諸葛亮在戰術上高出一頭,猶其擅長敗中取勝之法。每次諸葛亮打了敗仗,你千萬不要去追,追必中計。諸葛亮將誘敵深入之計,使用的爐火純青。他手下的將官,不管多厲害,只是他計謀中的一個棋子。趙雲也好,魏嚴也罷,都曾被他用於誘敵。而敵人則常常被他迷惑。司馬懿也不例外,甚至搭上了名將張郃的性命。所以司馬懿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才”。而司馬懿呢?在戰略上顯然高出諸葛亮一頭,他正是看到了諸葛亮再厲害,但也有他的短板,就是糧草不足,出祈山糧草是第一大關。所以他就從諸葛亮的糧草下手對付諸葛亮,而拒而不戰,正是諸葛亮最怕的一招。諸葛亮戰又戰不得,退又退不得。糧草沒有了,必然心浮氣躁。因為最後死在了五丈原。他正是死在了司馬懿手裡。從這方面看,司馬懿高出諸葛亮一籌,也也正是諸葛亮出祈山,忌憚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人的智慧不平等的情況下,能實現平等富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