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蚍蜉
-
2 # 救風
可以改寫,但不會向好的方面發展,此人器量狹小,只能,贏得起,輸不起。勝敗兵家常事,知已知彼,針鋒相對。司馬懿就做得很好。
-
3 # 什百仟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改寫歷史。如果周瑜不死,必然取孫權而代之,與諸葛孔明聯手戰勝曹魏……
-
4 # 顏逑君
周瑜不死,歷史肯定改寫啊,
至於改寫到什麼程度,就要看周瑜不死到什麼時候,或者死到什麼時候。
結果卻未必如每個人心中所想的了,
但筆者既然回答了這個問題,就試著模擬歷史改寫的幾個可能。
一,
周瑜不死,魯肅當都督的時間必定延遲或者當不了。這個要看周瑜不死到什麼時間了,因為魯肅好像比周瑜老,周瑜都活個二十年,魯肅說不定都死了。
二,周瑜不死。
問這個問題應該是想問吳國能不能統一三國,這個幾乎不可能。
曹軍是不識水戰,但陸地上輸贏就未必了。
諸葛亮姜維打了15次都沒有打贏一個城,
就一個周瑜幾乎不可能統一三國的。
三,
周瑜在,諸葛亮敢六出祁山嗎,姜維敢九伐中原嗎。這個肯定不敢。最少要留一半兵防吳。舉全國兵打不了魏,何況一半,
所以這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歷史也是必須改寫。
四,關羽的水淹七軍歷史也必須改寫。
周瑜在。給關羽十個膽,也不敢出兵打曹。
……最後總結,周瑜如果不死,很多地方歷史必定改寫,
但不能統一三國的歷史不可能改變。
總結完畢
-
5 # 虯爻1
這事不好回答,但如果周瑜能以大局為重肯定會有所改變,不過周瑜肚量太小,而且諸葛亮也不會真心和他合作,平分天下是不可能的,戰略聯盟也是為了各自利益,完了就開始同室操戈,最終結局誰也改變不了,晚一天早一天的事。
-
6 # 數碼尬聊站
會改寫。具體怎麼改寫,且聽我慢慢道來:自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力的局面初步形成。
雖然周瑜氣量狹小,但並不妨礙他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在多次讓魯肅討要荊州不成後,為保證吳國的安全,周瑜斷不會輕易對荊州用兵。並且周瑜論資歷、能力都要比呂蒙強很多,不至於讓關羽太過看不起。
一方面關羽不會對吳國過於傲氣,得罪吳主孫權和一眾將士;另一方面,關羽也不會輕易從荊州調兵增援襄樊。
這樣兩國之間就保持周瑜為大局不會輕易對荊州用兵,關羽對荊州防範更嚴這個微妙的平衡。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士氣正盛的荊州兵馬加上于禁的三萬降卒,拿下襄樊長驅直入,威逼曹操的老巢。
奪取漢中的劉備在諸葛亮的出謀劃策下,定然會出兵和關羽兩路並進,即使曹操多謀,也得徒呼奈何。若此時周瑜抓住機會從長沙進兵,曹操真的是凶多吉少了。最起碼也得遷居北方,在袁紹、公孫瓚原來的地盤上暫避鋒芒。
這樣一來,蜀國、吳國各自擴大地盤,三國之間的經濟、人口等差距非常小。蜀國憑藉諸葛亮妖孽一樣的智謀(魏國無人能敵,吳國不會輕易用兵)和劉禪長達幾十年的皇帝位置(保證本國政權穩定),逐步蠶食魏國地盤,直至揮師滅魏。吳國之後對蜀漢俯首稱臣,劉禪造成東西兩漢後的又一次大一統,史稱南漢。
-
7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有著出眾的軍事才能,卻又心胸狹隘之人。他指揮東吳軍隊在赤壁打敗曹軍,卻因為嫉妒屢屢要陷害諸葛亮。他一面靠諸葛亮借來的東風火燒赤壁,一面派人去南屏山對諸葛亮格殺勿論。直到被諸葛亮氣死,還感嘆說“既生瑜何生亮”。那麼,在現實中的周瑜真是這個樣子嗎?他的所作所為到底對那段歷史有著什麼影響?
一、羽扇綸巾風流倜儻的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的形象是羽扇綸巾。但是在歷史上,真正在赤壁之戰中指揮作戰的周瑜,才是羽扇綸巾的形象。在蘇東坡的詞句中就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詞句中寫不盡周瑜的一時風流。在歷史上,周瑜不但軍事能力出眾,他還精通樂理。每當音樂出現錯誤的時候,他都會發現,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的諺語。
周瑜和東吳孫家關係密切,當年孫策起兵收取江東的時候,周瑜便跟隨了他。孫策對周瑜十分信任,還到他家登堂拜母,兩人不但是君臣,還是摯友。在得到喬氏姐妹後,孫策和周瑜分別娶了大、小喬。從此兩人有了姻親關係,感情更加深了一層。孫策去世的時候,對繼位的孫權囑託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在曹操奪取荊州,揮師東下的時候,周瑜成為了東吳的中流砥柱。面對曹操的軍事壓力和來信恐嚇,以張昭為首的大部分人都認為大勢已去,要求孫權迎降曹操。在周瑜、魯肅和諸葛亮的勸說下,孫權才下定決心,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共抗曹軍。
當時周瑜向孫權保證,只要有五萬精兵就保證破曹。但是孫權只是給了他三萬兵力,其他的兵力由劉備承擔。劉備在經過大敗之餘,他的軍隊戰鬥力可疑。不過周瑜就是憑藉著三萬吳軍,用火攻擊破曹操的大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戰後,曹操將主力撤回北方休整,留下部分兵力守衛江陵和合肥,轉入戰略防禦。
周瑜為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率領吳軍主力直取江陵。他將荊州在江南的地區交給劉備去攻取,自己集中力量和曹仁在江陵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爭奪,終於奪取了江陵。隨後,他又將南郡在長江南部的地區也交給了劉備,自己獨立抵抗曹軍的進攻。
周瑜在長江上游站住腳後,將目光盯在了益州身上。他向孫權建議,自己與孫瑜一起攻打西川。在奪取益州後,再北奪漢中。在奪取蜀中後,派孫瑜守衛並且和馬超結好。周瑜則率軍回到荊州,奪取襄陽,和孫權一起發動北伐,這樣就可以奪取北方了。在得到孫權的同意後,周瑜收拾行裝,開始西征,但是走到巴丘因病去世了。
周瑜去世的時候,才年僅三十六歲。他在臨去世前,向孫權上書,除了推薦自己的接任人魯肅,還表示了自己壯志未酬的不甘。從歷史上周瑜的表現來看,他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種小肚雞腸的人。
二、周瑜早死,便無三國。周瑜在那段歷史上的最大影響,就是他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這場戰役被大家公認為那段歷史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經過這場戰役,曹操的勢力被限制在北方,一時無法再對南方造成威脅。而孫權和劉備瓜分了曹操撤退後的荊州,各自形成了強大的勢力。
在曹操奪取荊州後,他的戰略形勢一片大好。益州的劉璋看到曹操的勝利,都趕快送兵送糧,表示臣服。劉備兵敗之餘,只得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東吳求救,企圖結為同盟,共抗曹操。劉備還決定,如果孫劉聯盟不能締結的話,自己就率領部下繼續南逃。
曹操在這種形勢下,企圖一舉解決東南問題。他在率領強大的水陸軍東下的同時,還派人給孫權送信,企圖迫降孫權。在當時,孫權的處境十分困難。以張昭為首的大批臣子,對勝利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要求孫權迎降曹操,好保住自己生計。
孫權的內心並不想投降,因此在魯肅的勸說下,他還是決定抵抗曹操。但是,真正讓他有勇氣抵抗曹操的人,正是周瑜。這是因為,魯肅勸說孫權抵抗,是從他投降後的待遇勸說的。孫權胸懷爭奪天下的大志,自然不願意不戰而降。而諸葛亮勸說孫權抵抗,則是從軍事上指出曹操用兵的錯誤,並提供自己的軍事實力,來聯合抗曹。
但是,諸葛亮所說的劉備軍事實力是有水分的。按照後來魯肅的說法,那就是劉備經過長坂坡之戰的慘敗,剩下的步軍實力還不夠千人。至於說諸葛亮說的關羽水軍,區區幾千水軍擁有的船隻竟然達到數百艘,可想而知,這樣小的船隻怎麼可能是曹操水軍的對手。劉琦的軍隊更沒有指望,荊州已經投降曹操,劉琦的軍隊軍心動搖,戰鬥力有限。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就算是要抵抗曹操,如果沒有軍事上的依靠,那就是一句空話。孫權本人的軍事能力有限,他的哥哥孫策對此也有過評價。正在此時,周瑜的出現解除了孫權的後顧之憂。周瑜為孫權分析了曹操貌似強大,實際上急於求成,有被打敗的可能。並且向孫權保證,自己只要有五萬精兵就能夠保證打敗曹操。
這讓孫權大喜過望,決心聯劉抗曹,但是他只給了周瑜三萬精兵。當時劉備的兵力單薄,根本就指靠不上。但是周瑜就是依靠這三萬人馬,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可以說,如果沒有周瑜出眾的軍事能力,孫權就算是和劉備聯合抗曹,也難逃失敗的下場。如果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周瑜早死,當時沒有周瑜的指揮,那麼曹操必然會統一江東了。
三、周瑜不死,便無三國。周瑜雖然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但是他並不是三分天下的支持者。他的軍事能力得到了天下的認可,也遭到了曹操和劉備的忌憚。曹操向孫權寫信,詆譭周瑜的能力。說赤壁之戰是自己因為軍隊有了疫病,自己燒了船隻撤退的,周瑜是浪得虛名。而劉備則在和孫權單獨相處時說,周瑜這個人能力強,器量也大,恐怕不會一直做他人的臣子。
曹操和劉備向孫權說周瑜的壞話,共同的原因就是周瑜對他們的威脅太大。周瑜在赤壁打敗曹操,終止了曹操南下的腳步。然後周瑜又奪取江陵,把曹操的勢力逼退至襄樊一帶。由於周瑜在長江上游牽制了大批曹軍主力,使得孫權在長江下游也頻頻向曹軍發動攻勢。一時間,曹操在與東吳的交鋒中處於下風,疲於奔命。
至於說劉備,更是對周瑜如同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周瑜和孫權不同,他對劉備的軍事實力並不看重。孫權當時還很年輕,對劉備這樣一位有著相當名聲的梟雄,有著一種崇拜的心理。他有著借重劉備的心理,有意與劉備結好,為此他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但是周瑜久經沙場,對劉備和他的部下的實際情況看得十分清楚。周瑜在與曹操抗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對劉備和他的部下抱有什麼幻想。周瑜在赤壁之戰前和劉備見面的時候,對劉備並沒有什麼好臉色,這讓劉備感到十分慚愧。周瑜機會是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在戰後,周瑜佔據著長江上游戰略要地江陵。他獨自依靠著南郡在江北的部分,和曹操直接對峙。劉備佔有著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地區發展勢力,但是對於周瑜在江北的阻隔也是無可奈何。於是,劉備想要向孫權借來南郡,好繼續自己下一步的戰略行動。
周瑜在劉備去東吳面見孫權的時候,給孫權寫信,建議孫權扣押劉備,自己則趁機吞併劉備的部下,讓關羽、張飛聽從自己的指揮,一起征戰疆場。孫權經過多方考慮,沒有聽從周瑜的建議。劉備後來聽說此事,還自責說自己不該親身前往東吳,對此還感到後怕。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周瑜對劉備的態度。他一直對劉備虎視眈眈,把劉備視為自己的下屬,隨時準備吞併他。劉備是無力對周瑜進行對抗的,因此他才會向孫權進讒言,企圖離間孫權和周瑜的君臣關係,不過沒有奏效。
周瑜在臨終前的最後一次軍事行動,就是奪取益州。我們可以看到,周瑜向孫權提出的奪取益州、漢中的建議,和劉備諸葛亮後來採取的行動如出一轍。劉備和諸葛亮就是按照周瑜的策略,奪取了益州、漢中。但是他們沒有按照周瑜的策略,回師荊州,結果造成了荊州之戰的失敗。
在周瑜出兵益州的時候,孫權遭到了劉備的強烈抗議。劉備以劉璋和自己都是漢室宗親的理由,不同意東吳出兵。劉備還說如果東吳出兵,自己就披髮入山,不再過問世事。但是,周瑜根本就不理會劉備的態度,徑自出兵奪取益州。可惜他因病在途中去世,未能完成自己的心願。
我們可以從周瑜的所作所為看出,由於他出眾的軍事能力,他根本就不懼怕曹操和劉備。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先奪取益州和漢中。這樣,劉備就失去了發展的方向,只能處於東吳的包圍之中。如果出現這種形勢,劉備勢力最終將被東吳吞併,那樣就不會再有三國了。
結語:這樣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將領,他羽扇綸巾,文采風流,武略出眾。正是在他的指揮下,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當時的孫劉聯盟中,只有周瑜能夠指揮若定,取得這樣的勝利。可以說,正是當年有了周瑜,才讓三國有了存在的可能。
但是,讓人們遺憾的是,周瑜在年僅三十六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他是病死在進軍益州的征程上的。周瑜的內心,並不以三分天下為目的。他憑藉著自己的軍事實力,一直凌駕在劉備之上。如果周瑜取得益州、漢中,那麼沒有出路,四面被東吳包圍的劉備,終究會被東吳吞併,那麼就不會有日後的三國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周瑜的生死,決定著三國曆史的發展走向。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仔細一想,其實一樣的,赤壁結束之後,版圖基本定了,唯一的變數是西蜀,但是我覺得即使周瑜在,西蜀還是劉備的,或者說是周瑜送給劉備的,周瑜是個戰略家,如果不給劉備,就要給曹操,因為他東吳支撐不了那麼長的戰線。送給劉備,要點荊州和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整個東吳陣營,只有一次機會北上,那就是孫策還在的時候,討論周瑜的生死不如討論孫策的生死更有意義,如果當年孫策沒死,後面的故事就很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