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蘇南通繆慶華
-
2 # 黑山愚農
《道德經》上下句之間是有關聯的“不敢為天下先”只是老子的三寶之一,據老農所知一個善良勤儉的人腦殼頭是不會像害人精一樣,首先滋生腫麼去害人的想法的。
-
3 # xmlyhcs
高鐵八點到,你幾點到?七點到等一小時焦慮難熬,九點到誤點趕不上趟滿腔怨恨,恰好到是正好的。常人都是提前到,忙人或糊塗的人以及途中誤事的是少數,而點正的是極少之人,價值的點就在這裡,不敢為天下先和敢為天下先都不在點上,那追求的是什麼
-
4 # Nature自然7
不敢為天下先與以其不自為大,以其不自為私有相近含義,可取關心眾人利益,先人後己的奉獻包容愛人之心,也有弱勝剛強,不強求,和光同塵的處世之意
-
5 # 吳瓊達
《道德經》中通貫的意思就是相對!不管什麼都是相對的,不然不成立!所以,“不敢為天下先”必有一個對立的意思就是“敢為天下先”。
那麼怎麼理解呢?這裡也有一個相對的意思!譬如說,你與別人打仗。如果你比別人強,那麼就不客氣了,衝上去就決戰,猛打猛衝。如果你比對方弱,那麼就得耍滑頭,打游擊。這裡面就有一個客觀事實:敢不敢是相對的!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實力,那麼就“不敢為天下先”;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那麼就“敢為天下先”!其實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這句話應該如是解: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實力,那麼你最好不要為天下先;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那麼你就應該敢為天下先!
-
6 # 三十八歲才明白
首先你要明確老子的道德經就是講如何修道的,修道核心思想就是無為,和佛家講的空是一個意思!不敢為天下先與上善若水意義相同,水之所以為上善是因為水能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高低甘居於下!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想爭天下第一,如天下第一大官,天下第一首富,那麼他成功的路上一定會傷害到別人,那麼你就會損德,你就會離道越來越遠,所以修道的人沒有爭鬥心,不與人爭高低,人在低處更容易積德守德,更接近於道。耶穌曾經講過:富人進天國,比駱駝鑽針眼還困難!
-
7 # 無咎乾乾
不敢為天下先,不是不能天下先,是講順其自然的天下第一,不要人為設定,更不能急功近利。那樣會適得其反。無為無不為,在任勞任怨後也可以當仁不讓,辯證思維,動態思維,科學思維,客觀思維!
-
8 # 陳方友213
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環境條件之中,對知識的認識是有一定的侷限性。
所以我認為“不敢為天下先”在道德經中的闡述意識應該是一種“謙虛”表示。
-
9 # 靈醜子
這是對文體格式的錯誤理解,而標點錯誤。
行文前面都是講一個字,並對此字的做範疇,形成大排比。
那麼,這句的行文對照,就應該是“不,敢為天下先”。這樣,就都對應上了。“敢為天下先”是“不”的範疇。
古文沒有標點,都是後人加註的,而標點屬於儒家學術,所以,加註標點的人按照儒家宗旨去理解文句,加註標點。“不”與“敢為天下先”都不符合儒家宗旨,所以就捏和在一起“不敢為天下先”,就符合儒家宗旨了。這是“儒”解“道”的通病。
-
10 # 鴻飛書法小號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以慈垣之。
意思是說不和百姓爭利搶功,把所有的功勞都寄在百姓身上。對百姓慈愛,而不是嚴厲。那麼百姓就會擁戴你,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就能無往而不利了。
-
11 # 老馬愛國學
馬王堆甲本《道德經》第69章【德道經·第三十三章】是這樣說的:
“天下皆胃我大,大而不宵xiāo。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葆bǎo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以茲垣yuán之。”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韓非子這句話解釋的比較準確:萬物生長就像圓規,“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出了這個圓規的圈圈。“先”一隻腳趾出了原來的圈圈,人每邁一步,都出了原來的圈圈,為“先”。
“”
-
12 # 過嶺虎
“天下先”是指全天下全人類全世界全地球之先,這個“先”可是真先,“不敢為”才是正常人,否則就是二逼了。尤其是老子後面補充說“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舍後且先,則死矣。”說明“敢為天下先”是特指“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言。
-
13 # 青藏沙粒
虛懷若鼓,低調作人,不張揚不顯能不顯擺,虛心竹有低頭葉,謙謙君子謙受益,真人總是不露相,半瓶咣璫短風光,虛心謙虛能久長;不敢為先反倒先。辨證道理久證驗。
-
14 # 隨便閣
“結果”必然且只能由“運動”產生,故凡天下之物皆是曲成。曲成萬物,故不敢為天下先!
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當人文資源傾重於《論語》時,《道德經》被誤讀就不足為奇了。
回覆列表
《道德經》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與我們現在理解的“敢為天下先”意思完全不一樣,導致很多人誤讀,把《道德經》這樣一本揭示成功規律的經典著作理解成“消極避世”之作。
《道德經》中的“不敢為天下先”指的是領導者不能與天下人爭利,不能將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前面,與第七章的“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意思差不多。我們現在理解的“敢為天下先”指的是行為上的創新,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
所以兩者的意思幾乎完全相反,導致我們的誤讀。其實《道德經》講的是要放棄或者擱置自己的利益為天下人謀利,這樣的領導會得到天下人的愛戴,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