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l小頹廢

    校園籃球運動是美國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他成功地使學生在漫長的冬季裡能繼續進行體育運動,可以說籃球文化植根於高校。隨著時代變遷,籃球文化迅速向中小學輻射,對校園籃球文化的研究與日俱進:宗雪飛(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校園籃球文化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李希水(德州學院)《高效校園籃球文化價值研究》;謝柯(中國傳媒大學)《高效校園籃球文化的探討和研究》;張予鵬(河南農大)《關於高效籃球文化建設的研究》;鄭逢敏(華中師大)《中國特色校園籃球文化建設的研究》;王維(南陽市一中)《初探中學校園籃球文化的構建》;宜昌市實驗小學《校園籃球文化的構建與研究》等等。縱觀研究現狀,大學居多,中學次之,小學很少;理論研究居多,實踐應用研究較少。而本課題重在實踐應用研究,在籃球文化理論的支撐下,主要解決怎樣建設小學籃球文化?怎樣實現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素質的固有價值?怎樣檢驗籃球文化對學生素質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較高的研究價值,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理論依據

    籃球運動表現出獨特的文化符號,籃球運動專門的技術動作,豐富的戰術形式,獨特的比賽方法,和嚴密的競賽規則構成了籃球文化的語言系統,特有的立體攻守對抗則韻語了籃球文化的精髓。

    從生理學角度,籃球運動對促進人體生理機能,特別是內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樞神經的支配能力等均具有積極作用。

    從智慧的角度,籃球運動是技術與智謀的滲透結合,可以改善學生大腦的物質結構和技能狀況,幫助提高思維能力。

    從娛樂的角度,籃球運動可以增進友誼、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放鬆和調節生活,更好地學習工作。

    從教育的角度,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專案,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開拓精神;培養克服困難和挫折、分享成功的喜悅等心理品質。

    從創新的角度,籃球運動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方面具有鮮明的獨特性,要求學生在快速的運動中和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連續的反應,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條件。

    從審美的角度,籃球娛樂、競賽內隱著形體美、動作美、道德美、理智美,籃球運動是審美教育的活教材。

    主要概念

    1、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2、校園體育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師生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建設活動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的綜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校園籃球文化

    校園籃球文化指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和教師參與為主體,以籃球運動為主要內容和運動手段,所創造的籃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可見它又是校園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

    4、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

    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在於學校師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追求運動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擁有健康的體魄和道德風尚,形成和諧的社會價值觀念,達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識、人格、身體的協調統一。

    5、校園籃球文化的外延

    校園籃球文化主要有:物質文化,包括運動員、觀眾、裁判員、教練員等“人”的因素和場地、籃球、球架、運動服等“物”的因素;精神文化,包括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和運動宗旨、環境佈置、運動口號、心態、行為、人生觀、價值觀等構成的文明內涵;制度文化,包括組織的構建、賽制、規則、紀律、管理制度、培養體系等。就其籃球運動自身特點而言,又可分為競賽文化、娛樂文化、觀賞文化、歷史文化、用品文化五個方面。

    6、素質

    素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本課題係指廣義的素質,即教育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透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

    7、學生素質

    所謂學生素質指以學生個體的先天稟賦為前提,以後天的環境、教育為條件,透過學生自身的活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個體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

    詮釋相關概念以後不難發現,本課題中,建設校園籃球文化是自變數,學生素質為因變數,透過建設校園籃球文化,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研究目標

    透過實踐研究,營造濃郁的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環境佈置富有特色,娛樂籃球、競技籃球、籃球文化節活動蓬勃開展,師生全員參與,90%以上的學生學習並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知識,80%的學生透過運球、傳球、投籃技能考核,中高年級各班都有籃球隊, 50%的學生能夠參加校級籃球比賽,10%的學生成為籃球運動特長生,每年向上級輸送籃球特長生,籃球“夢之隊”參加省市級比賽保持冠亞軍,全體學生的主要身體機能顯性指標大幅度上升,思想道德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健康等內隱指標同步提高,80%以上學生具有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的籃球精神以及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行為模式。

    研究內容

    (一) 建設校園籃球文化的實踐研究

    1、物質文化建設

    作為校園籃球文化主體“人”的因素,本課題立項以後,徹底改變“2個教練員,2支籃球隊”的格局,1~6年級120名教師,1800名學生,人人參與籃球運動,掀起全校性籃球運動熱潮並保持常態;

    作為“物”的主體,學校有體育館一棟,1443平方米,室內籃球場1塊,室外籃球場3塊,標準球架4副,學生用球1000個,近年計劃加大投入,實現室外球場橡塑。

    2、精神文化建設

    重新構建校園環境文化體系,體育館、運動場、走廊、櫥窗、教室、會議廳等地方設定與籃球文化相關的標語、圖案、雕塑等,營造濃郁的籃球文化氛圍。

    學校於2011年成立籃球俱樂部,冠名“常熟市聚沙青少年運動俱樂部”,4月份完成各級審批,構建組織系統,吸收團體和個人會員,成為本校開展籃球運動的龍頭機構。學校成立水平二、水平三男女籃球各2隊,取名“夢之隊”。3~6年級26個班級班班成立男女籃球隊,由班主任負責冠名。

    學校中高年級每週增加1節籃球課,每週2節籃球文化活動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編寫校本教材《靈動的籃球》,由歷史篇、知識篇、教學篇、訓練篇、娛樂篇五個篇章組成。9名體育教師和活動課教師負責系統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每學期組織籃球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積極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

    學校依據相關檔案資料,制定《籃球考級6級標準》,師生全員參與,開展轟轟烈烈的訓練達標活動,每學期用三個月的文化體育活動時間,進行拍球運球、傳球、投籃三項籃球基本功達標訓練,每月末組織達標考級,同時評選“運球之星”、“傳球之星”、“投籃之星”,期末評比“籃球之星”,並記入《素質發展報告單》。

    學校“夢之隊”堅持長年訓練,努力提高競技水平,組織參加市內外比賽,保持蘇州市、江蘇省冠亞軍。學校每學期組織班際籃球比賽,成立“貝貝樂”啦啦隊,為班級球員吶喊助威,呈現精彩紛呈的比賽場面。

    大力倡導娛樂籃球,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共同心理特徵,利用文化體育活動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籃球文化娛樂活動,如:原地聽訊號啟動追拍、搶“三線”、“貼膏藥”、“後排抓前排”、“撿球接力”、“三人攻防”、“抓小雞”、“圓圈追傳”……在活動中不斷創生遊戲專案,活躍身心,享受愉悅。

    學校每年舉辦大型籃球文化節,如籃球知識競賽、籃球智力競賽、籃球動畫比賽、籃球漫畫、籃球攝影、籃球徵文、籃球展板、籃球電腦小報、籃球黑板報、籃球單項比賽、趣味籃球運動會、籃球遊戲比拼、籃球寶貝(健美操)、展示球星風采、觀看並介紹經典球賽……在活動中受到籃球文化的薰陶,籃球精神的洗禮。

    唱響“團結、協作、拼搏、奮進”主旋律,作為籃球文化的精髓,貫穿於整個籃球運動之中,遷移到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學做真人。

    3、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全面制定俱樂部運營管理、籃球教學、技能考級、籃球隊訓練、各類競賽、文化活動、考核獎勵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比較系統的制度文化,保證籃球運動全面深入地開展。

    (二)提高學生素質的行為研究

    1、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運動學、生理學原理,根據不同年級段男女學生的生理特徵,制定科學合理的籃球技能合格標準(如拍球、傳球、投籃),確定技能訓練的頻率、時間、強度,有利於身體發育成長。

    2、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智力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教育學原理,在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領下,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學習方式,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功能,致力提高籃球知識技能教學的質量。學校定期組織校本教研,校際交流,(梅小、實驗、石梅三校共同體)不斷探索籃球教學的規律,提高籃球教學的效率。

    研究如何運用智慧開發理論,引導球隊在比賽中確定並運用攻防謀略,根據瞬息萬變的情勢快速應變。指導運動員在快速的運動中和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連續的反應,創造新的動作,立於不敗之地,從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出主意、想辦法,不斷創生有趣的籃球娛樂遊戲,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4、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教育原理,教育原則,在籃球文化活動中抓住時機,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樹立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發揚團結、友誼、文明、禮讓、關心他人,遵守規則、公平公正等現代體育風尚,淨化心靈,學會做人。

    5、籃球文化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發展心理學,競賽心理學原理,引導學生在籃球文化活動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正確對待輸贏,正確處理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逐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6、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美學理論,在參與、觀賞籃球比賽、籃球娛樂活動、籃球文化節的過程中,發現美、鑑賞美、創造美。

    (三)、校園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素質的效度研究

    1、顯性指標:抽取三年級、六年級兩個年級各350人為樣本,結合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達標測試,取得學生60米、100米、200米、400米跑(速度),投擲(力量)資料,並用統計法,繪製圖標統計,次年同期對新三年級、六年級學生進行測試,獲得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籃球運動與速度、耐力、力量的相關度。運用知識、智慧測試、技能考核呈現學生籃球知識、技能掌握、智力發展實際狀況,得出籃球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素質的效度。

    2、隱性指標:採用問卷調查,觀察描述等方法,得出學生思想道德風尚,心理健康,行為模式所發生的變化,從而考證籃球文化活動對於學生道德、行為、心理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從實踐中得到驗證,理論上得到詮釋。

    研究方法

    文獻法——組織學習相關理論,獲得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援。

    統計法——運用統計學原理,採集相關資料並進行對比分析,檢測顯性變數。

    觀察法——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分析這種行為變化與籃球文化活動的關聯。

    調查法——採用問卷的方法,考證籃球文化活動的實際效度。

    經驗總結法——不斷總結與推廣有益經驗。

    個案分析法——採集典型案例,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上進行分析研究。

    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完成課題論證,方案撰寫,審批立項。

    2、實施階段:2012年1月~2014年9月。制定並實施研究計劃,積累研究資料,展示階段研究成果。

    3、結題階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六、預期成果:學校成為全國傳統體育專案學校;“夢之隊”參加江蘇省、蘇州市比賽獲得第一名;舉辦2次以上常熟市或者蘇州市課題研究成果展示觀摩活動;10篇以上課題研究論文在省級以上發表交流;編髮校本教材《靈動的籃球》,市級以上評比獲獎;編制《籃球課堂教學方案集》;編制《籃球文化經典案例集錦》;出刊《課題研究成果專輯》;課題研究成果蘇州市一等獎。

    保障措施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指揮協調各部門工作,形成合力,層層推進。

    2、多方籌措資金,爭取財政專項撥款,俱樂部接受社會捐助,收取成員會費。計劃4年累計投入不少於50萬元,用於本課題研究。

    3、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專職教師9名,接受市級以上培訓,外請專家來校培訓。積極開展校本培訓,80%的教師掌握籃球基本知識技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年報怎麼編,要注意什麼?哪位高手能告訴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