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項羽指揮的40萬大軍,是諸侯聯軍,並不是他的實際兵力,他的本部楚軍兵力,應該在5-10萬,有說在3-4萬左右,

    而劉邦的,就是他自己的全部兵力,大約在10萬左右。

    兵權的範圍太大了,有領兵權,調兵權、所有權、、、項羽肯定是沒有所有權的,調兵權只有部分,他只有領兵權。

    簡單點說,我們是諸侯聯軍,各諸侯王的軍隊還是諸侯王自己帶領,所有權肯定也是諸侯王自己的,我們聽你項羽調遣,但是得大家商量著來,符合我的利益,我就聽你的,不符合我的利益,自然不是你的。

    如果劉邦想跟項羽硬剛,那肯定是跟諸侯聯軍剛了,因為項羽是帶領東路軍,劉邦是西路軍,項羽跟諸侯們利益點是一致的。

    鴻門宴實際上是劉邦跟項羽的諸侯聯軍談判,對滅秦後的格局和地盤進行分割,就是分蛋糕,因為劉邦先入關的,按照約定應該劉邦為王,其他諸侯王肯定不同意啊,就必須談判了。

    所以,如果說,劉邦不同意,項羽帶領的諸侯聯軍,肯定是聯合起來滅了劉邦,劉邦就是10萬打40萬,沒有勝算。

    而如果項羽想稱帝,那估計就是劉邦聯合諸侯王滅了項羽了,因為項羽稱帝就是自絕於諸侯王了

    項羽能不能調動40萬大軍,取決於他跟誰的利益是一致的,同意分封,就能調動,不同意分封,他只能調動自己的楚軍。

  • 2 # 香茗史館

    要說到古代的著名宴會,“鴻門宴”必定榜上有名。彼時,先入關中的劉邦擁兵十萬,而項羽則擁兵多達四十萬,因劉邦麾下曹無傷告發劉邦有割據關中自立之心,項羽本欲攻打劉邦,劉邦自項伯處得知訊息後,決定親自向項羽賠禮道歉,遂有“鴻門宴”之事發生。

    “鴻門宴”上,因范增看出劉邦志向不小,因而佈下步步殺機,劉邦處境可謂驚險之際,幸有項伯、樊噲相助,這才得以逃回自己軍營。可是如果項羽真有四十萬大軍,並確實有殺劉邦之心,為何卻要就此放過劉邦,而不趁機率軍擊潰劉邦軍隊,殺死劉邦呢?

    從“鉅鹿之戰”到“鴻門宴”,項羽的麾下兵力變化

    其實要搞清楚“鴻門宴”時,項羽到底有多少軍隊,我們只要細細梳理一下從“鉅鹿之戰”到“鴻門宴”期間項羽的兵力變化情況,便不難得出結論。項梁死後,不甘做傀儡的楚懷王熊心,便將項羽、呂臣兩支軍隊合併一處,由自己親自統率,並開始大力提拔親信將領。

    “鉅鹿之戰”前,被圍困於鉅鹿城的趙王趙歇向各路諸侯求援,楚懷王熊心於是破格提拔宋義為卿子冠軍,以其為上將軍,率項羽、范增、英布等將北上救趙,又令劉邦收攏陳勝、項梁散兵,向西攻略秦地,並與眾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王”。

    宋義行軍至安陽後,逗留四十六日而不進,項羽遂以““宋義與齊謀反楚”為由,假借楚懷王之令將其斬殺,就此奪取兵權。那麼,此時項羽手中的兵力有多少呢?《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中有“宋義與項羽將五萬,距秦三將”的記載,由此可知項羽麾下此時擁兵應該在五萬左右

    “鉅鹿之戰”後,項羽招降了章邯軍團,又整合了其他諸侯聯軍,而在西入關中途中,大軍行至新安,因擔心秦軍數量太多,入關後如果不聽令將會引起禍患,於是項羽下令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因此,項羽入關所率領的軍隊,主要由其本部軍隊和諸侯聯軍所組成。

    進入關中之後,《史記·項羽本紀》有載,“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的記載,可見當時項羽麾下的確是有四十萬軍隊的,而劉邦只有十萬。《漢書·高帝紀》同樣記載,“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漢書·項籍傳》則記載“羽將諸侯兵三十餘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擊坑秦軍二十餘萬人”。

    如上,“鴻門宴”之前,項羽雖然擁兵達四十餘萬,但實際上卻是由自己的兵馬和諸侯聯軍所組成,其中本部兵馬便是原屬於宋義麾下的五萬兵力,即使“鉅鹿之戰”後有所擴充,應當也極為有限,就算加上蒲將軍和英布的兩萬軍隊,其麾下總兵力應當也不超過十五萬人,甚至不足十萬人。畢竟楚懷王熊心是不可能給其派援兵的,而西行途中的散兵則已經被劉邦收攏的差不多了。

    劉邦之所以能夠逃出生天,極可能源於項羽並未起殺心

    由於劉邦在函谷關設兵,再加上曹無傷的告發,項羽一怒之下的確曾對劉邦起了殺心,但當劉邦解釋自己設兵只是為了防範亂兵,並提出親自向項羽賠罪之後,項羽的怒火便已經熄了,而真正想殺劉邦的,其實是看出其野心的范增。

    雖然范增曾提示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但項羽在劉邦擺出低姿態的情況下,還是沒有對其起殺心,范增這才不得不請出項莊,上演了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如果項羽真的對劉邦起了殺心,那麼即使劉邦自“鴻門宴”逃走,項羽也可揮兵攻打劉邦。雖然如前文所說,項羽麾下的四十萬兵馬並非其全部嫡系,但從“鉅鹿之戰”後項羽的威望來看,他未必便指揮不動,更何況劉邦麾下雖然有十萬人,但其中卻有不少原本隸屬於項梁的將士,要讓他們與項羽作戰,恐怕劉邦也很難做到,這同樣是劉邦不敢輕易與項羽翻臉的原因。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項羽真的對劉邦起了殺心,那麼在大封天下之時,便很可能不會再封其為漢王,要知道劉邦的封地雖然相對偏遠,但其面積在十八路諸侯之中,可並不算小。要知道,同樣作為反秦義軍的田榮和陳餘等人,便因沒有隨項羽入秦而未獲封,而韓成雖被封為韓王,但項羽也未讓其返回封地。對於劉邦,項羽卻並未這麼做。

    如上,劉邦之所以能在“鴻門宴”逃過一劫,很大程度源於項羽並未對其動殺心,項羽設“鴻門宴”的根本原因,乃是劉邦向項羽賠罪之後,項羽對其設宴款待罷了,而這場宴會之所以驚險,更多源自於范增的謀劃,否則劉邦豈能輕易逃脫

    綜上所述,“鴻門宴”前後,劉邦和項羽的勢力其實達到了一種巧妙的平衡,項羽手中兵力雖多,但由於嫡系相對較少,因而不敢輕易對劉邦動武;劉邦雖然有一定自保的本錢,但由於軍心未定,也不敢輕易惹怒項羽。

    於是,項羽一怒,劉邦連忙賠罪,劉邦姿態放低,項羽便也熄了怒火。

  • 3 # 劉傑大局乾貨

    能不能指揮,得看指揮幹啥!殺劉邦,搶錢搶糧搶女人!一句話的事。

    鉅鹿之戰,威鎮天下,諸候跪著進見,反秦大業未竟,項羽成為盟主。項羽指揮四十萬大軍做了兩件事一一坑降卒破函谷。這兩件事都有兩個共同情一一六國反秦的情緒和實在利益。

    透過坑降卒、破函谷和在咸陽燒殺劫掠平息六國的家仇國恨,這很好理解。經濟利益也很現實,在接受章邯投降的一個原因就是反秦盟軍缺糧,支撐不下去。如果不是因為政治原因章邯不能自保,後方源源不斷送來兵員和給養,耗死項羽不是不可能。白起王翦都是這麼幹的。

    為什麼又坑殺了二十萬降卒?史書只說降卒受六國之兵侮辱欺壓加上對戰躺恐懼,軍心動搖。其實還有一個重大原因沒有提一一缺糧!四十萬大軍已經缺糧了,再加二十萬更缺糧。殺降卒破函谷,糧食問題就解決了。順便洩恨再撈點外塊,所以二十萬降卒必須殺,函谷關必須破,哪怕劉邦已經滅秦也不能就此回家。

    項羽地位高功勞大,卻被劉邦搶先一步入了關中還兵拒函谷。項羽火了,怒而破關。鴻門霸上相拒,項羽在等啥?畢竟同為懷王之臣,有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項羽左右為難、進退失據。

    破局的人來了。曹無傷打小報告了“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奇異寶盡有之”。這就犯了天條,項羽師出名,劉邦罪該萬死。

    劉邦先入關中,可他有實力王之嗎?沒有!所以劉邦正確做法,是拿下關中後,不吃獨食,將傳國玉璽和頂級珍寶、美女孝敬楚王及朝中大佬,求懷王刻個印封為秦王或關中王(儀式一定要有,如張良作使者封韓信一般)。至於降王子嬰,也得聽懷王意見。老上級項羽,也得送禮,至於缺糧就更得解決了。至於項羽硬要帶大軍入關,儘量說服少來點人。因為實力不允許,真要來也沒辦法。

    高中課本的鴻門宴取自《史記》“霸王本紀”。同樣是《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十月入武關,十一月中入咸陽收服子嬰滅秦,十二月中鴻門宴,次年正月項羽報懷王。因為懷王說“如約”,項羽怒而尊其為義帝,實不聽之。可見劉邦兩個月來未向最高領導楚懷王和上級兼友軍的卿子冠軍彙報戰果!《舞陽候樊噲列傳》也說“謝項王無有閉關事”明顯是欺騙。

    前面說了“先入關中者王之”的懷王之約劉邦沒走程式,涉嫌叛逆。從語法上講,有先入關中者就有後入者。雖然不能“王之”,但入還是合法的。劉邦不讓項羽入關,罪莫大焉。

    項羽召開會議,以曹無傷為人證,以項羽為法官,以范增為公訴人,以諸候為陪審團。平叛劉邦,楚軍將士沒意見(本來就不服劉邦,對他獨佔勝利果實更是不滿)。殺子嬰等秦國王族,劫掠咸陽,諸候盟軍也是願意的。

    可惜了。

  • 4 # 世界史圖鑑

    項羽除了要報滅國之恨,而對秦王朝範圍內的普通民眾實施大屠殺之外,在項羽的認知裡,依然是一個傳統貴族,傳統貴族所擁有的傳統精神是永遠也戰勝不了像劉邦這樣一個地痞無賴的。說白了,就是君子意識,永遠也鬥不過小人之心。在歷史上,鴻門宴確實是項羽的巔峰時期,可以直接調動40萬軍隊,而當時劉邦左拼右湊,也只不過是十萬人左右。

    根本沒有辦法與項羽一決雌雄,而且十萬人也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在秦末戰亂中,劉邦雖然也屠殺了幾座城池,但是總體來說都是走邊路,儘可能避免與秦軍的直接交鋒,甚至也是採取偷襲的方式率先進入關中,但是項羽就不是了,項羽在他叔父項梁沒死的時候,一直作為前線指揮大將,打的都是硬仗,當然在之前,這些硬仗也只不過是相比於諸侯而言的。

    畢竟他們先出來的,軍隊在秦國的戰爭機器面前不值一提,項梁軍隊也是在諸侯並起之後的一段時間才登上軍事舞臺的,可以說他們的想法是要這些諸侯軍先與秦國對戰兩敗俱傷,以後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可惜的是,諸侯聯軍的戰鬥力太弱,即便是20萬罪犯,也打的東方諸侯聯軍狗急跳牆,沒有辦法,江東力量只能將草草訓練起來的半成品,江東8000子弟拉出來與秦國對戰。

    雖然是半成品,但是作戰素養可遠不是那些諸侯聯軍的雜牌軍能相比的,所以在戰場上也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項梁死亡以後,當時的項羽聽到秦國大軍滅掉主力,並且直奔自己而來,落荒而逃,根本不像之後的西楚霸王給人的一種印象,但是他這麼跑也是對了,儲存了有生力量,並且因為項梁和項羽的英勇也有很多諸侯聯軍不斷投奔到項羽的麾下。

    項羽所扶持的楚懷王也是諸侯盟主,由此在名義上是諸侯盟主率領了諸侯聯軍共抗秦國,但實際上是項羽指揮了這一隻碩大的軍隊,當然項羽也有很多掣肘,也被楚懷王所防範,而諸侯聯軍也並不是一條心,雖然聲勢浩大,號稱幾十萬軍隊,但是真正的作戰能力卻真的不如秦國的刑徒軍,即便如此,憑藉項羽作戰之勇猛,依然贏得了最終勝利。

    此時大家都等著共分天下,項羽也只能被迫屈就大封天下諸侯,有很多人說如果此時不分封而直接滅掉這些人,自己做皇帝呢?其實項羽一定是想過的,但問題在於自己難犯眾怒,所以項羽採取的策略是先分封,然後再逐個擊破,不僅僅要做西楚霸王,還有坐天下之總長、天下之皇帝,而且項羽也是這麼做的。

    在分封西楚霸王以及天下諸侯以後,項羽隨即出兵攻齊,而劉邦則順勢滅掉三秦,進而東出爭霸天下,可以說在未來劉邦所作出的種種行為與項羽都十分類似。但問題在於,項羽有劉邦這個競爭對手,而劉邦之後在同樣消滅諸侯的時候,卻已經沒有了像項羽一樣的競爭者,大家總是對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極不滿意,所以當項羽開始剪除諸侯的時候,大家紛紛歸順劉邦,項羽名義上可指揮的軍隊就少了大半,而劉邦甚至能夠聚集和掌握將近60萬的諸侯聯軍,共同征討西楚霸王,採取群狼食虎之計,使項羽疲憊不堪,最終在垓下一敗塗地,烏江自刎。

    諸侯自以為自己得到了漢王的認可,也可以繼續做自己的一方諸侯,但是沒想到的是,劉邦繼續著秦始皇和項羽該做的事,繼續解除諸侯王,建立真正的一統帝國,所以在當時雖然名義上劉邦和項羽都曾掌握有四五十萬甚至六七十萬的軍隊,但是這些軍隊也只不過是前期應允的一些政治好處,允許他們搞政治分裂,才能在名義上歸屬自己的軍事力量而已。

    他們不僅戰鬥力不強,而且野心極大,誰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就會倒向另一方,所以不論是秦始皇對他們打壓,還是項羽對他們的進攻,以及劉邦對他們的剪除,根本都沒有把這些人當做自己人,都把他們當做建立統一王朝的絆腳石,只不過有的時候不得不利用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天門大橋限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