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裝備空間

    準確來說,目前美軍的航母主要是形式叫“航母打擊群”,這是美軍正規檔案規定的稱謂,曾經的英美等國對於航母的使用形式採用過“航母群”、“特混艦隊”、“航母戰鬥群”等叫法,並且這些稱謂都是由英美各國透過海軍檔案規定下來的。二戰時期,航母隸屬於“航母分隊”管理,戰時編入“特混艦隊”,這一做法一直延續到戰後。例如英阿馬島戰爭,英國的航母就屬於特混艦隊。而目前網路上對於美國航母艦隊多稱為“航母戰鬥群”,這一叫法是上世界90年代處,美國海軍以官方檔案的形式,將航母艦隊正式規定為“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並詳細規定了美軍航母戰鬥群內各型號戰艦、兵員、航空兵力、潛艇等配置的數量和級別。但是,根據世界形勢的變化,目前“航母戰鬥群”的叫法已經被美國海軍取消。

    在90年代,美國的航空母艦級別眾多,大小不一,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皆有,在規定航母戰鬥群兵力配置的時候,必須遷就常規動力航母的艦載機搭載能力和續航能力。因此,美軍在90年代中期頒佈了第一份規定航母戰鬥群編成的官方檔案,同時“航母戰鬥群”也成為了正式叫法。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和形勢變化,後來美軍逐漸退役了全部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實現航母的全部核動力化。由此,美軍再次頒佈正式檔案,將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規定為“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並且規定一個航母打擊群戰鬥艦艇的最低配置為1艘航母、1個艦載機聯隊、1艘攻擊型核潛艇、5艘水面艦艇(通常情況下,包含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並可根據任務需要增加配置。

    總體來說,美軍航母艦隊名稱的變化,反映了美海軍對於航母使用經驗和用途的變化,自二戰結束以後,隨著時間的發展,美軍認為類似於美日中途島海戰那樣的大規模海上叢集對抗已經基本不可能出現,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隨著俄羅斯海軍力量的衰退,其攻擊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活躍程度大規模降低,美航母編隊面臨的威脅也相應降低。所以美國航母編隊的配置也是逐漸縮小的。近年來,美國航母編隊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由海向陸”的顯著變化,特別是幾場區域性戰爭,美國航母編隊艦載機和艦艇主要用於對陸打擊,所以“航母打擊群”的稱謂,也算是名副其實。至於未來,當美國航母打擊群面臨的海上威脅再次增大時,其稱謂和配置會如何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 2 # 孤星76783737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時說起。隨著二戰結束,前蘇聯實力壯大,與美國形成海洋爭霸,這時候美國海軍的戰略就是:

    1、制空權制海作戰:包括反潛、對艦攻擊、防空作戰……通常一個航母編隊有一艘航母、兩艘攻擊核潛艇、兩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補給艦,航母上搭載固定翼戰鬥機、反潛機、預警機、搜救直升機,這個時候叫航母戰鬥群或航母編隊都可以。

    2、兩棲登陸作戰:在取得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下,輔以兩棲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對灘頭實施兩棲登陸。主要艦種有航母、巡洋艦、驅逐艦、攻擊核潛艇、兩棲登陸艦、補給艦、兩棲攻擊艦、以及海軍陸戰隊等等,透過兩棲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上武裝直升機和登陸艇向灘頭實施垂直登陸。這個時候叫航空母艦特混艦隊。

    3、隨著前蘇聯的的解體,美國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對手,美國海軍的戰略轉變為由海向陸作戰。這個時候只要是應付區域性地區衝突、保護經濟航道、對陸打擊、登陸作戰等等。以海上為基礎,輔以空軍,又叫空海一體。這時候就現在的美國航母編隊我們叫航母打擊群。

  • 3 # 一坑四彈

    以前叫航母戰鬥群,現在叫航母打擊群。

    圖一個典型CSG打擊群

    兩個東西都是從美國來的,按照美國的標準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是一種海軍戰鬥編制體制,編制7500人,一艘航母、一艘以上巡洋艦和2艘以上驅逐艦,艦載機65到70架,還包括一定數量的潛艇和補給艦。

    以前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作戰力量被稱為航母戰鬥群(CVBGS),整個航母戰鬥群由執行任務時委任的戰鬥群司令指揮。戰鬥群的航母和其他艦艇屬於各大艦隊,需要的時候,可根據任務情況將整個海軍作戰力量進行臨時編組。可大可小,甚至可以將4艘航母編入一個航母戰鬥群。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各個艦隊的艦艇為主。

    1992年的時候,美國海軍提出了航母打擊群的概念,主要調整是將海軍的航母和其他作戰艦艇整合到一個固定的以航母為首的戰鬥力量結構中,將海軍的作戰力量統一編製成12個航母打擊群。

    圖第4,5,10打擊群(CSG)標誌

    變化的意義,主要是適應靈活多變的戰鬥任務,突出了以航母和艦載機為核心的海軍力量編成,更加強調將海軍力量向陸上投射。

    簡而言之,航母打擊群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編制體制。航母戰鬥群是一種臨時組合的戰鬥集團。

  • 4 # 外網影片大魔王

    按照美軍的規定,作為一種軍事編制,自2003年後“航母打擊群”已經取代了“航母戰鬥群”的叫法。現在,“航母戰鬥群”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軍事概念。

    名稱之變其實是作戰理念的革新

    蘇聯解體,強大而可怕的蘇聯紅海軍不復存在,美國海軍的作戰物件由“藍水海軍”轉變為“黃水海軍”,甚至是恐怖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其作戰環境也由遠洋轉變為近海甚至是沿岸,面對的威脅也由傳統安全轉變為包括非傳統安全在內的綜合安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轉型。

    尤其進入20世紀,恐怖主義猖獗,而在海洋上沒有能與美軍相匹敵的艦隊,奪取制海權對於美軍航母戰鬥群來說有些小材大用了,以海求陸更符合美軍的需要。從2003年3月起,美國海軍已不再使用“航母戰鬥群”和“兩棲戒備群”這兩個名詞,將分別用“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和“遠征打擊群”予以取代。

    中國“近海防禦,遠海護衛”

    很多小夥伴很關心我們怎樣命名自己的航母編隊的。雖然現在中國的航母戰鬥群剛剛成形,形成完整戰力仍需要一段時間,官方也為公佈此類訊息。

    但筆者認為,在目前階段中美軍航母艦隊差距巨大,並且中美兩國對戰略需求不同,“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使命使得中國並不需要美軍那樣的遠征海軍。

  • 5 # 聯合防務

    現在美國海軍已經改稱“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為“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了,名稱發生變化,任務也有所不同,但核心還是以航母為中心的強大海空力量。

    從航母為中心的整個艦隊組成上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比如兩艘攻擊核潛艇,兩艘巡洋艦,兩到三艘驅逐艦,一艘航母高速補給艦,外加一艘外圍巡防任務艦,現在也多由“伯克”級驅逐艦擔任,當然,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等也會在聯合演習等時刻擔任外圍巡防艦的角色。

    “航母戰鬥群”大家更熟悉,因為以前一直都叫這個名稱,為什麼後來改了名呢?這得從冷戰時代說起,美蘇兩強爭霸,蘇聯海軍雖然沒有正經的航母,但海上力量不可小覷,有大量的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有遠洋巡洋艦,驅逐艦,反潛艦,美國海軍認為航母核心任務就是確保奪取制海權,航母整個特混艦群有幾大任務,一,奪取制空權,制海權,有對空,對艦,對潛,對陸等作戰樣式,二,反潛是重點,分戰略反潛和戰術反潛,戰略反潛就是幹掉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阻止其進行潛射核導彈發射,戰術反潛就是對蘇聯攻擊型核潛艇和其他國家常規潛艇的打擊,三,要能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具備進行立體的兩棲作戰能力。這樣航母特混艦隊被成為“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

    冷戰之後,世界第二的蘇聯海軍徹底垮了,大洋之上沒有了重量級的對手,這時美國海軍把作戰物件調整為弱小的“黃水海軍”和打擊恐怖主義,作戰方式主要是對陸目標攻擊,1992年9月,美軍海軍部長,海軍作戰部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共同批准頒佈了《由海向陸--為美國海軍進入21世紀做準備》的戰略白皮書,開始了海軍戰略轉型。這個白皮書提出,要從“打遠洋海戰”變為“對付地區衝突”,從“前沿部署”變為“前沿存在”,從“在海上作戰”變為“從海上出擊”,從“獨立實施大規模海戰”變為“從海上支援陸,空軍的聯合作戰”,這是一系列重大轉變,從海洋威懾力量變成了海上前沿存在的遠征部隊,可以執行由海向陸的大規模聯合打擊任務。

    其實核心就是從“奪取制海權”時代到“使用制海權”時代,制海權不是問題了,接下去就是怎麼用的問題,那就是海陸空軍聯合作戰,遂行全方位高強度打擊。這部戰略白皮書一改海權論的傳統教義,在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將在大洋上決戰奪取制海權當作首要任務,而是將支援近岸和陸上作戰作為自己的使命,因此成為自海權論提出以來最重要的海軍文獻。

    從2003年開始,美軍將“航母戰鬥群”和由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兩棲戒備群”正式改稱“航母打擊群”和“遠征打擊群”。(N)

  • 6 # 利刃號

    首先可以回答的是,現在航母戰鬥群的概念基本上已經不再使用了,因為航母戰鬥群是原來在二戰中使用的一種海上作戰的的形式,並且其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會根據戰鬥的具體需要將隊伍進行改變,例如核心的航空母艦數量,空中的戰鬥機數量已經海上各功能的艦艇數量也沒有擁有相應的定式,所以,它的概念就相對廣泛一些。

    然而,如今所用的航母打擊群就更像所謂的作戰分隊,每名成員都是規定好了的,例如一個突擊分隊,人數只能夠在5-7人之間,並且,必須有狙擊手和重機槍手,另外還有通訊兵以及突擊手等。

    航母打擊群也是如此,就像小分隊的核心可以說是狙擊手,那麼航母打擊群的核心就是航空母艦,而巡航艦就猶如通訊兵,另外的驅逐艦就相當於突擊手等,可以說航母打擊群已經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有力具體編制的隊伍,而且,這個隊伍的組成部分可以在日常訓練中進行配合,而不是因為戰鬥需要,而臨時組合起來。

    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告別了鬆散的組織形式的有編制的隊伍,並且它的優勢也不僅僅是編隊嚴謹,更多的還在於被編入同一個打擊群的隊伍可以更多進行作戰演練,並且從各個方向進行磨合,例如航母比較笨重,很容易成為對方的攻擊目標,因此,巡航艦就更多的需要肩負起預警危險的作用,而戰鬥機更要及時的將攻擊想航母的導彈等進行攔截等。

  • 7 # 浩漢防務論壇

    航母戰鬥群到航母打擊群的名稱改變實質上是美國由海到陸戰略的一個體現,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的主要作用是在全球範圍內製衡龐大的蘇聯海軍。為此,美國的航母艦隊都被稱為戰鬥群。因為,他們面對的目標是擁有265艘核潛艇,7艘載機巡洋艦,數十艘導彈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的紅海軍,相比被列為其次的對陸打擊,在公海大洋上和蘇聯航母編隊展開決戰明顯是美國冷戰時期航母戰鬥群存在的最重要原因。 而在冷戰結束以後,數量龐大的核潛艇艦隊遭到了拆解,烏克蘭也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迷惑之下拆除了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核動力航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美國海軍開始尋求自己的未來戰略。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2003年伊拉克戰爭都爆發象徵著美國海軍未來的戰場是在陸地上。為此在新世紀,美國海軍提出了前沿存在,戰略威懾的新發展思路,最後的成果就是經過重新編組,增加了兩棲攻擊艦和瀕海戰鬥艦的新航母打擊群。 雖然在作戰能力上,航母打擊群相較航母戰鬥群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經過強化的前沿投射能力其實才是航母打擊群更名的最主要原因,大量建造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都是航母打擊群發展下的產物,瀕海戰鬥艦和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更是將這種近海戰略發展到了巔峰。航母戰鬥群和航母打擊群看似只有一詞之差,但是從根本意義上改變了美國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方向。

  • 8 # 霹靂火觀察

    相信喜歡看冷戰題材戰爭片的軍迷一定知道,只要有仗打或者有重大突發事件,美軍高層的第一句話大多是“我們的航母戰鬥群在哪?”不過這倒也符合美軍當時的作戰思想。很少有軍迷注意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美軍對航母作戰叢集的命名發生了一點細微的變化,現在一般改口叫“航母打擊群”了。那麼航母戰鬥群和航母打擊群之間有區別麼?其實主要還是由制海權為主逐漸向著內陸打擊為主轉變。

    在冷戰時期,有一支和美軍平起平坐的艦隊,這就是蘇聯艦隊。雙方側重點不同,所以也很難說誰更優秀。在雙方都有遍地海外基地的情況下美系航母的壓力也非常大,因為自身沒有航母的蘇聯研發了一系列專門針對航母的武器,比如奧斯卡級核潛艇,圖-22M3反航母專用型號。甚至就連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都能攜帶12枚超遠端導彈和美國航母戰鬥群放手一搏,更不要提水下還有大量的核潛艇了。這個時期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對手主要還是蘇聯海軍,雙方的重點還是制海權。

    在蘇聯解體之後,美軍龐大的航母戰鬥群一下子就沒有了對手。不誇張的說,拋除蘇聯,全球海軍加起來都打不過美國,當質和量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數量再大基本也是靶子。這個時候美軍的作戰思想就開始轉變了,開始以打擊地面目標並且奪取地面目標制空權為主。從蘇聯解體後美軍航母打擊群的配置就可以看出,數量減少了好多好多,基本就是兩條巡洋艦兩條驅逐艦外加兩條核潛艇。所以航母戰鬥群改名叫航母打擊群就很理所當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的舅子結婚,做為父母的可以去參加婚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