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長風
-
2 # 業餘歷史興趣愛好者
宋真宗趙恆,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同時也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活了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算是北宋執政時間較長的一位皇帝。在他當政期間,有鹹平之治,也有澶淵之盟,是一位值的一說的皇帝。
歷史上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一位皇帝,都要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人有好有懷,皇帝自然也一樣。縱觀宋真宗的一生,對於宋朝的貢獻不小,同時也有讓後世人詬病的地方。
宋真宗繼位之初,勵精圖治,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在他的治理之下,北宋的統治日益穩固,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百姓生活安樂。特別是在他鹹平年間的統治,國家出現了一個治世,史稱鹹平之治。
宋真宗執政時期,於國家的多個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吏治上頒佈《文武七條》,以此來告誡官員清廉為官,為官為國也為民。《文武七條》: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潔;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五是明察,要勤於體察民情;六是勤課,要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這兒可以看出宋真宗對百官的殷切期盼,以及對吏治的清醒認識。
宋真宗嚴格打擊貪汙犯罪,進行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以保證吏治的清明。官員制度方面,定州縣三課法,公勤廉幹惠及民者為上,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身者為次,畏懦貪猥為下。在這樣的嚴格考核下,官員的升降更加準確。除此之外,宋真宗還規定建立官員檔案,凡是有違紀犯罪,如貪汙腐敗等都要記錄在案,成為官員考校調派的重要依據。
儘管宋真宗有許多值得大家稱讚的地方,但他仍然有做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對外政策的軟弱。遼國入侵,宋遼軍隊會戰於澶淵,最後雙方交戰雖各有勝負,但是結果是宋朝贏了。按理來說,作為戰勝國,宋朝應該是受益方,結果議和結果下來,卻是宋朝向遼年年進貢歲幣。澶淵之盟,成為宋真宗一生最大的詬病,以及最大的爭議點。除了澶淵之盟外,宋真宗後期醉心於封禪之中,大興土木,為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
-
3 # 何運超
宋真宗趙恆的評價問題過去比較有爭議,偏向於負面,主要原因肯定是有點屈辱色彩的澶淵之盟,包括後來的封禪和迷信天書。
但是,這種批評雖然不能說完全不對,但對趙恆本人也不夠客觀,趙恆的全面分析,筆者有關於劉皇后的文章涉及過,這裡簡單說一下他的具體面對的時代環境。
趙恆的能力肯定不如父輩趙匡胤和趙光義,所以有後來的議和,包括推皇后出來主事,按說都在情理之中,只要瞭解趙恆的個性和為人就知道一點不奇怪。幸運的是他身邊有能臣,比如寇準、王旦、之前李沆、呂端,包括被認為是比較反派的丁謂,能力都很強,甚至叫嚷逃跑的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三兄弟,都不算真的無能之輩,陳堯叟雖然喊著避難到成都,主要因為趙恆和劉皇后的關係,劉皇后、楊淑妃全是四川人,實際趙恆決定出徵以後,陳堯叟還是在軍馬方面做了一些支援,並非不識大體。假如宋朝當真因為君主能力差,大臣大多比較糟,畏懼膽怯,寇準一個人也成不了事,以契丹遼軍當時氣勢鼎盛,兵強馬壯,結局可能就不是什麼澶淵之盟的問題了。
趙恆面對的環境比太祖太宗複雜得多,外部主要當然是遼軍鼎盛,趙光義五次收復燕雲,基本是全部失敗,大宋最初的精銳基本耗光了,包括最後到處加稅,所以四川茶農出現王小波、李順。需要了解趙恆上位遇到的是什麼大環境,遼軍處於巔峰,太后和聖宗都極為出色,身邊大將、能臣也根本不亞於宋朝,甚至軍事基本遠超宋朝,這個時候遼軍南征,幸好有寇準、王旦主持大局,度過澶淵之盟,宋軍憑藉頑強後盾和真宗親征帶來的精神力量,這個情景下議和,並非完全是失策,今天所謂地緣性質,後人基本也都能接受,不算多麼屈辱的事。
何況當時契丹對燕雲的佔據和大量漢人百姓的加入遼方,實際正統話語和平等傾向已經形成,所以後來遼宋一直互稱兄弟之邦,直到徽宗時期海上之盟,宋軍撕毀盟約想要和女真聯合收取燕雲,結果居然仍然失敗。
再看趙恆面對的內部,之前大宋趙匡胤和趙光義號稱轉型文治,科舉興盛,尤其趙光義軍事敗績,加上得位不正,加大科舉選拔文人,年年科考,張其凡就認為他是刻意收買人心,掩飾他的種種問題。反過來,大量文人擠進官僚隊伍,自然就派系林立,出現種種互相針對,這個現象一直延續到著名的王安石引發的紛爭達到頂點。
寇準本身就個性極強,和諸多大臣不團結,他能力很強,但容忍之量非常有限,喜歡開玩笑,有時還讓人下不來臺,實際性格又不適合做宰相。趙恆和趙光義性格是完全不同的,趙恆本來就能力較弱,寇準又往往吃準這一點咄咄逼人,所以實際趙恆很不喜歡寇準。假如身邊一直是呂端、李沆、王旦這種性格沒那麼強的人,趙恆當一個守成君主是沒什麼的。偏偏關鍵時刻寇準立下大功,又過分自傲,所以趙恆最終認同劉皇后趕走寇準。當然這實際還牽扯寇準和劉皇后的矛盾,寇準是堅決反對劉氏為皇后的,這是第一,其次,寇準同樣堅決反對劉皇后出面主事,甚至希望推太子出來監國都不願意劉皇后主事,這是第二,所以劉皇后根本容不下寇準,只不過對付寇準,是讓丁謂充當一把刀,丁謂成了標準的小人。
趙恆反感寇準,寵信劉皇后,器重丁謂,除了內外局勢的複雜超出他個人能力,實際都和他的性格有很深關係,趙恆的崇道是發自內心的,他喜歡清靜無為,實際喜歡與世無爭,正如本來他不該出來當太子,太子本來按說屬於他的同母哥哥趙元佐。
隨著朝臣紛爭的問題,各種動輒安危的問題,趙恆很疲憊,很厭倦,所以反過來加深他對修道的愛好,然後才有劉皇后出面幫助他理事,一切都是有因有果。丁謂和他有共同愛好,這一點好比唐玄宗和李林甫。天書迷信雖然扯淡,但換一個角度,這是當時道家思想的一種流行風俗的反映,畢竟距離唐朝還不遠,而且宋初趙匡胤、趙光義和華山陳摶這種道家高人都是關係密切的,道家影響在宋朝幾乎相伴始終,並不見得比唐朝遜色多少。
所以筆者總結宋真宗趙恆的問題,就是需要全面和客觀來看,他是一個比較平庸的凡人,在非常嚴峻的內外環境下,基本還是守住了朝局,加上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劉皇后,實際宋朝在他後期,包括仁宗前期,基本還是上升趨勢。什麼封禪和天書,基本就是強化宋朝還是中原正統,雖然有點諷刺和滑稽,但並不算特別糟糕,影響民生的壞事,比如還不如趙光義對茶農的傷害。
回覆列表
自古不要臉的皇帝無出宋真宗其右者,其次乾隆耳。
宋真宗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不要臉的皇帝,他是接的趙光義的班當上皇帝的。趙光義害了趙匡胤搶走了皇位,又先後害死兩個侄子和一個弟弟,逼奸小周後,算得上無恥,但他在位期間,畢竟還滅了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也算有一定的功勞。
而宋真宗趙恆在位25年,期間一共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在打贏了的局面下和遼國締結了澶淵之盟,二是恬不知恥的進行泰山封禪,這兩件事註定了趙恆就是歷史上最不要臉的皇帝。
澶淵之盟1004年秋,遼國承天太后蕭燕燕、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汴梁。
遼軍看似來勢洶洶,其實進展十分不利。宋河北諸城都奉命全力守城,遼軍連攻數城,皆未得手,只好繞道攻打瀛州。此戰,蕭燕燕親擂戰鼓,指揮攻城,卻被宋軍以大石巨木擊退,遼軍死者達三萬餘人,傷者更多。
在遭到重挫後,蕭燕燕鑑於遼軍並不擅長攻打堅城,立即放棄瀛州,採取迂迴穿插的戰略,繞過重鎮大名府,大軍兵臨澶州北城下,令北宋朝廷措手不及。
遼軍推進到澶州時已為強弩之末,即使面對的宋真宗主力兵力少於遼軍,但背靠黃河、依託堅城嚴陣以待的10餘萬宋軍,顯然已經不可能再向前突破了。僅從澶州戰場上看,遼軍兵力佔優勢,而宋軍則佔據地利;而定州的王超集團10萬人始終未動,也成為遼軍心頭的懸頂之劍,使他始終不敢下全力進攻澶州。
事實上,遼軍此時已經是進退維谷,進則無功,退則必敗,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和宋廷和談中,多少取得一點成果,好對遼國君民有所交代。
蕭燕燕其實並未對能撈到好處抱有多大希望,然而宋真宗卻給了她一個驚喜。
在聽到遼軍逼近澶州城的訊息後,趙恆的第一反應是:跑!群臣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紛紛表示贊同。只有寇準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徵,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擊退敵軍。”
在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趙恆幾乎是被寇準押著來到了前線。然而到了韋城,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回去。寇準只好像嚇唬小孩子一樣,嚇唬趙恆說,“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
趙恆這才同意繼續進軍,進入澶州城後,遠近各路宋軍見到趙恆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寇準的要求下,趙恆走上城牆鼓舞士氣,宋軍士氣大振。全軍上下都希望皇帝能夠帶領他們一舉擊潰遼軍,一洗當年高粱河戰敗之恥。
但是,當心虛的蕭燕燕派人來求和時,趙恆立即一口答應。然後,趙恆就溜回了京城,把前線指揮權交給了寇準。在此期間,宋軍用“床子弩”射殺了遼國統帥蕭撻凜,只不過當時宋軍還不知道這個訊息。
趙恆一門心思議和,指示負責和談的曹利用,對遼國提出來的條件儘量答應。最後簽訂的結果是: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對於歲幣的數量,曹利用心中有所擔憂,所以當他回去向趙恆稟報時,趙恆正在吃飯,就問曹利用許給契丹多少銀兩。曹利用沒有說話,只是伸出三個手指放在額頭上,意思是三十萬兩。
趙恆大吃一驚,“太多了,太多了。”這時候,曹利用戰戰兢兢地答道:“是三十萬兩。”趙恆的反應令人意外,他聽完嘀咕一聲:“才三十萬,這麼少,你很會辦事,很會辦事!”隨後重重地獎賞了曹利用。
在北宋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箇中原王朝,向其他政權繳納歲幣的,這簡直就是丟人丟出新高度了。雖然說漢朝建立之初也採取過和親政策,但是後來漢武帝把匈奴打殘了了,連本帶利地討回來了,所以這就只能叫策略。
很明顯,澶淵之盟是一個喪權辱國的和約,但是宋真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雖然說北宋的經濟很發達,銀10萬兩、絹20萬匹對北宋來說不是太大的負擔,但有些事情不是這麼算的。哪怕是給一兩銀子、一匹布,那也是屈辱的,其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
如今很多人拿歲幣的數量來說事,說什麼歲幣的數量,對北宋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卻換來了一百多年的遼宋和平,還是很值得的。我覺得這就叫恬不知恥,除了錢,是不是還搭上了北宋朝廷和君民的恥辱?從此,宋低遼一等,宋人低遼人一等了。
泰山封禪但是,宋真宗還這就是這麼恬不知恥,他不僅不覺得自己給老祖宗們丟了臉,給北宋千千萬萬的君民丟了臉,而且還沾沾自喜,自以為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
所以,宋真宗決定去泰山封禪。
可是,泰山封禪是他有資格做的嗎?
在此之前一千多年,中國歷史上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 進行過泰山封禪,相比前面這幾位,就連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都沒好意思去,趙恆哪來的信心去封禪呢?
更何況,北宋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連大一統王朝都算不上,因為北宋的面積比秦朝還小,一個連大一統王朝都不算的國家,又和敵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的皇帝,居然有臉去泰山封禪!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大臣們也都勸趙恆不要去泰山上丟人現眼,但趙恆鐵了心要去丟這個人,於是為了讓他去泰山封禪這件事具有說服力,反覆在全國尋找“祥瑞”。全國各地的那些想升官發財的官員們,也在不停地向宋真宗報告“祥瑞”的出現,以至於最後成為了一場鬧劇。
從“大中祥符”元年三月起,經過半年的準備,國家耗費巨資沿途修建行宮,徵調動用了大量物資,終於為封禪安排妥當後,這一年的十月初四,宋真宗帶著宰相王旦和執政王欽若以及朝中大批官員和眾多的護駕軍隊,從京城起身前往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一干人在泰山祭神後,又跑到曲阜封了孔子為玄聖文宣王,並且賜給孔廟錢三十萬,帛三百匹。到了大中祥符元年的十一月二十日才浩浩蕩蕩、心滿意足地回到京城。這一個多月自欺欺人的封禪旅遊、揮霍國帑的行程終於讓宋真宗找回了“尊嚴”,而滿朝官員也因為他荒唐滑稽的“封禪”典禮紛紛得到獎賞。
趙恆的這一次泰山封禪,徹底把這一最莊嚴肅穆的活動搞臭了,以至於以後所有的皇帝都再沒有進行過泰山封禪的活動,因為一旦進行泰山封禪,就把自己和趙恆放在一個水平上了,太丟人了!
綜上所述,宋真宗趙恆實在是中國歷史上最不要臉的皇帝,澶淵之盟和泰山封禪這兩件事,把他牢牢的釘在了恥辱柱上。僅次於他的是清朝的乾隆,堂堂中華帝國,一直屹立於世界之巔,在他手中敗落,以至於後來被西方列強欺辱,而他本人居然還沾沾自喜,號稱“十全老人”。鑑於篇幅,以後另行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