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透江湖

    大家好,以大量歷史文獻,看清歷史真相。請跟我來。

    我們印象中,清朝是從乾隆時期開始衰敗的。對吧?都是這個印象。如果問為什麼說從乾隆時期開始呢?因為閉關鎖國。

    那麼問題來了,閉關鎖國是乾隆時期開始的?

    為什麼非要閉關鎖國?

    明清兩代那麼多皇帝,那麼多官員都是白痴,都有神經病,閒的沒事,就要閉關鎖國?就我們聰明,只要不閉關鎖國就跟上大航海時代了,就工業革命了?

    我們輸了工業革命,連為什麼閉關鎖國都不知道。為什麼輸了工業革命都不知道。而且這是所有人認知。

    為什麼必須閉關鎖國?

    明清兩代,都是銀本位,國家核心貨幣是白銀,(當然也有銅錢)。沒有貨幣發行權,(任何人只要挖出白銀都可以直接當貨幣使用。)沒有任何控制匯率的措施跟方法。

    大航海時代,因為船舶技術提高,美洲銀礦(墨西哥銀礦,秘魯銀礦,玻利維亞銀礦的發現)

    以及日本最大的銀礦發現。(1562年到江戶時代這漫長的400多年時間裡,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礦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稱呼為“銀群島”。 )

    1545年西班牙發現南美玻利維亞的波託西山銀礦,其銀產量佔全世界銀產量一半。(西班牙透過佔領的菲利賓)對對明朝進行資本掠奪。

    大量白銀走私進來,衝擊明朝的銀本位。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只要不停採礦,走私,就可以換走明朝的米,面,糧食,瓷器,絲綢。糧食價持續走高。白銀持續貶值。還資本萌芽?我服了!

    古代限制人口增長的一直是生產力,在康熙乾隆時期之前。康熙時期美洲馬鈴薯(也就是土豆)玉米,紅薯。這些高產農作物到來之前。我們古代一直是和平時期,人口增長,增長到一定程度,糧食不夠吃,然後戰亂,人口減少。然後又和平時期人口增長。就這樣無數次輪迴。

    而明朝朝政癱瘓,閉光鎖國政策失效。經濟崩潰才是明朝滅亡的唯一原因。

    天災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有,甚至黃河長江,決口改道,造成幾個省的災民的時候也多了。經濟崩潰,被災民滅了的朝代只有明朝。話句話說。沒有李自成,還有張獻忠。

    根據《五倫書》的記載,明初浙江德清人王軫在家書中曾說:“浙西米價極廉,白米十分一升,到了晚明,江南的米價卻是越漲越高。據茅元儀的記載,在他幼年時,每石白米不過7錢銀子,但到了天啟至崇禎年間,已經漲到每石超過1兩銀子,即使賤時也達將近1兩銀子。

    明末清初人陸衡也記載了明末米價的上漲。根據他的記載,在他幼年時,米價每石只需0.5—0.6兩銀子。萬曆三十六年(1608),米價每石才1.3兩銀子,即有搶米之變。自此以後,米價每石一直在1兩銀子開外波動。至崇禎十三、十四年(1640—1641),更因米價每石高達1.6兩銀子,導致“橫民倡亂,搶掠紛起”。

    根據《金罍子》一書所載,嘉靖三十二年(1553),京師米價走高,甚至出現“人相食”,時米價突然升至每石2.2兩銀子。

    至崇禎十三、十四、十五年(1640—1642),更是遇到了明代近300年來的最高價格,米每石升至3.6兩銀子。

    而同時漲價的還有油跟鹽。

    在崇禎末年,蘇州一帶的油價突然猛升,達到每斤70—80文錢,讓時人感到“大為可駭”。(1在崇禎十六年(1643)時,清油的價格更是高達每斤0.16兩銀子。

    明中期之前可以查閱,顧炎武詞條《日知錄》等等的記載:洪武十八年的規定鈔五貫換米一石,銀一兩換米兩石。自萬曆中期以後米價再也沒有回到過六七錢的價格,都是在一兩開外波動,崇禎時期,根據葉夢珠的記載是江浙米價“以二三兩為常”。

    米價漲到二三兩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看下文獻

    《明史·五行志三》(卷35)稱,“崇禎元年,陝西飢,延、鞏民相聚為盜。

    二年,山西、陝西飢。五年,淮、揚諸府飢,流殍載道。

    六年,陝西、山西大飢。淮、揚洊飢,有夫妻雉經於樹及投河者。鹽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縊於官署。

    七年,京師飢,御史龔廷獻繪《饑民圖》以進。太原大飢,人相食。

    九年,南陽大飢,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飢。

    十年,浙江大飢,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在記述崇禎十三年,有如下文字,“北畿、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浙江、三吳皆飢。自淮而北至畿南,樹皮食盡,發瘞胔以食。

    “瘞”,音讀yì,是埋葬到地下,“胔”,音讀zì,是腐爛變質的肉;已腐爛變質的人屍肉都要盜出來吃。

    崇禎三年(1630年)陝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飢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只能腹脹而死。

    崇禎七年(1634年),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徵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捕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人相食,草木俱盡,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明史·王宗沐傳》:“ 山西 列郡俱荒, 太原 尤甚。三年於茲,百餘裡不聞雞聲。父子夫婦互易一飽,命曰‘人市’。”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而民且相率賣其妻子。至徵糧之日,則村民畢出,謂之人市。

    ”明崇禎末,河南、山東大旱蝗,草根木皮皆盡,乃以人為糧,官吏弗能禁。婦女幼童,反接鬻於市,謂之菜人。屠者買去,如刲羊豕。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一章:“近日來,在這 龍潭 街頭,竟設上了‘人市’--三歲的娃娃只換一斗高粱!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加收了“三響”

    而明朝並不是沒有錢,崇禎亡國,皇帝內帑省銀3000萬兩,都就給了李自成。

    如果必須閉關鎖國。控制白銀貶值。那麼清朝是從什麼時候衰落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火繩槍跟燧發槍,是一種什麼武器。跟線膛槍有什麼區別。

    換句話說,線膛槍的出現標誌著工位革命,標誌著結束了幾千年戰爭模式,進入熱武器時代。

    一直到今天。我們對火繩槍,燧發槍,線膛槍的區別一無所知!

    宋朝時期就已經發明瞭火器。在1771年苦味酸發明之前,就算你火器的外形做成火箭炮的樣子,不管是單發還是連發,都是大號的鞭炮!火藥的核心還是硝石(硝酸鉀)木炭、硫磺。其動能跟射程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而燧發槍只是改變了點火擊發的方式。燧發槍跟火繩槍的唯一區別就是,利用碎石擦出火花,不用再帶一個火摺子,點火了,避免了惡劣天氣火繩點不著的問題。

    而真正改變戰爭方式是十九世紀中期。

    現代火藥起源1771 年,英國的P.沃爾夫合成了苦味酸,這是一種黃色結晶體,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使用的。

    後來發現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紀被廣泛用於軍事,用來裝填炮彈。它是一種猛炸藥。

    反應式為:

    2C6H3N3O7→3H2O↑+3N2↑+11CO↑+C

    物理旋轉加速度發現,膛線出現了。

    膛線”英文為rifle,音譯為“來複”,線膛槍也因此稱為“來復槍”。

    而米涅彈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幾千年的戰爭模式,也標誌著戰爭進入熱武器時代。

    燧髮式滑膛槍(燧發槍)的有效射程,最遠只有100碼,(91.4米)而炮兵發射的葡萄彈和榴霰彈的射程都能超過它,以致火炮成為當時的優勢武器。然而,在1861年,燧髮式滑膛槍(燧發槍)被米涅式來復槍(線膛槍)所代替。這種線膛槍的有效射程至少為500碼(457米)。

    而將直線形膛線改成螺旋形,發射時能使長形鉛丸作旋轉運動,出膛後飛行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

    較有名的是法國的米寧前裝式來復槍,此槍重約4.8千克,螺形膛線4條,最大射程914米,

    軍事學泰斗T·N·杜普伊在《武器和戰爭的演變》中對米尼彈給出最高評價:“在1850-1860年之間發明的來福槍和圓錐形子彈與任何先後的新武器技術發展相比都具有最深刻的直接革命性影響。

    這才是武器的革命!

    1848年出現了米涅式步槍,構造比德爾文步槍更加簡化,省去了專門的藥室,彈丸也改成中空式。

    1860年以後左右,線膛槍(來福槍而線膛槍出現,也上這個世界多出一個國家。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因為美華人,因為大量採用肯塔基長步槍,給英軍打成狗。這就美國能夠獨立的原因。

    線膛槍為什麼出現很早,但是到十九世紀中期(1850年)才裝備軍隊。

    因為線膛槍開始是有缺陷的,因為這個缺陷不是出自線膛槍自身,而是出自線膛槍“彈丸”上面。

    在米涅彈出現之前。子彈的形狀都是“圓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的“彈丸”。

    而線膛槍在膛線的影響之下,其槍口並不像滑膛槍那樣是一個完整的“圓形”,而是一個分為“陰線”和“陽線”的圓形齒輪狀槍口。

    所謂的“陰線”就是膛線凹下去那部分的底部,“陽線”則是膛線凸出來那部分的頂部。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採用像現在這樣用陽線到陽線的方式來計算口徑的話,勢必就會出現黑火藥“能量外洩”的問題,(動能外洩)槍口密封不嚴,從而影響到線膛槍的射程。射程時遠時近。

    從而也就導致當時其實都是根據陰線到陰線的距離來判斷線膛槍的口徑,也就是說,線膛槍所用的彈丸,必須都要比實際口徑稍微大那麼一點點。否則能量外洩,影響射程。

    如此一來,也就使得士兵在透過槍口往線膛槍裡面裝填彈藥之時,往往要比滑膛槍的彈藥裝填更為費勁,而且還得不停的用送彈棍反覆敲擊彈丸,否則就有可能將彈丸送不到槍管底部。

    這就造成不光線膛槍造價高,工藝要求嚴格,而且射程有近有遠,而且裝填特別費勁。

    但這不是結束,最致命的是,在來回的敲擊之下,由鉛製成的彈丸因為鉛比較軟,會產生形變,甚至直接卡到了膛線的凹槽當中,那麼也就有了“炸膛”的風險。一把戰場上裝填特別慢,還會“自殺”的槍。

    一直到19世紀,“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對於線膛槍的“彈丸”進行了改良,發明了一種名為“米涅彈”的新型“彈丸”。

    米涅彈就不解釋了,太浪費時間。所以大家注意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1850—1860)

    在這最關鍵的時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在互相屠殺!

    一邊洋務運動,一邊明治維新。

    但是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最早的佐藤信淵的《混同秘策》,吉田松陰的《幽囚錄》。內藤湖南的《支那論》白鳥庫吉、田中義一的《對華政策綱領》、還有矢野仁一的《支那無國境論》。

    日本法西斯核心計劃,先分割,而後佔領東北跟內蒙,從而佔領中國。是非常詳細,並且有一定可行性的,一整套一步步達到目的計劃。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中國征服,其它為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日本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遺策,是亦我帝國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日本提出滿蒙非中國,

    我覺的日本就這一條計策。比日本發明原子彈都厲害。

    清末,就算全世界各華人口都認為我們是華人,我們自己還需要分,你是什麼族。。

    就算全世界外華人都認為,日本永遠是日本人,清末的一些人還認為,誰來了都給同化,意思誰來都行,都同化。

    13年的太平天國,(1851-1864)期間伴隨第二次鴉片戰爭。19年後就是中法戰爭,太平天國30年後就是影響中日兩國,國運的中日甲午戰爭。

    大家簡單瞭解一下。人口損失是整個二戰全世界各華人口總合,相當於南方十八省最少三次抗日戰爭。抗日戰爭人口損失3500萬,太平天國光江浙人口損失5000萬。

    孫中山在日本人支援下。革命了。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外蒙出去了,不想留下等著被驅除。

    西藏,新疆,內蒙,回族用不用驅除?臺灣高山族用不用驅除?

    我本人家鄉河北省承德。自古就是關外,自古就是遼金。宋朝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明朝我們是關外。我們承德平泉縣(現在是平泉市)近代考古發現是遼國契丹祖源地。地下大量的契丹祖源遺址。百萬契丹最後消失,最多解釋融入當地。宋朝時期的靖康之恥,對我們家鄉來說,靖康大捷!我想問,你們什麼時候打算給我們河北驅除了?

    如果元朝不是中國史,那麼內蒙的蒙古族能同意不?內蒙的黃金家族能同意不?他們不是華人?是奴隸?二等公民?

    我個人建議取消戶籍民族一項。並且宣誓。

    明朝開國將領10位全是回族,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吧?至於朱元璋跟馬皇后。我已經不想爭論了。你們怎麼認為都可以。哪怕文獻就在那裡,你們自己騙自己就嗨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俄之間就敘利亞戰爭投入了很多的資源嗎?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