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玉

    醉劉伶

    像楊貴妃一樣,西晉的劉伶在酒後也經常失態。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酒後失態不是酒後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緻高格。劉伶每次大醉,喜歡在街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地,以地為床。他當時是名士,一舉一動備受矚目。世人不但不斥責他這種有違傳統的做法,反而稱讚他的做法是名仕風流。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詩有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劉伶慕名來到杜康酒館喝了三杯杜康家釀的美酒,一醉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 2 # 你要送破

    多瞭解和酒有關的故事,對經常參加酒局的朋友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在酒桌上侃侃而談,即有趣又顯文化,能迅速提升自我形象。下面就跟各位分享一些跟酒有關的故事。

    關於酒起源的傳說

    1.猿猴造酒

    猿猴以採集野果為生,而野果的季節性很強,所以常需要儲存。傳說洪荒時代的古猿將採集的野果藏於巖洞之中,時間長了野果腐爛,透過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發酵而生成酒漿。

    這傳說真假無從考證,但猿猴“嗜酒”這件事倒是真的,中國以前就經常用酒來捕捉猿猴。將幾缸香甜美酒放在猿猴經常出沒的地方,猿猴就會尋香而至,在酒缸旁警惕的打轉轉,轉一會就會忍不住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嘗,時間再久一點,猿猴沒感覺到什麼危險,就會忍不住誘惑,開懷暢飲起來,直至酩酊大醉,這時人就會出來將他們抓走。這種抓猿猴的方法不是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和非洲土著民族捕捉猿猴和猩猩時,也用這樣的方法。

    2.儀狄造酒

    儀狄是大禹時代的造酒官。一日,大禹的女兒讓儀狄造酒,儀狄造好後就將酒進獻給了大禹。大禹喝後覺得這酒醇香甘甜,實在是太好喝了。但大禹認為酒的誘惑力太強了,以後必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君主,所以他非但沒有嘉獎儀狄,反而是戒了酒,疏遠了儀狄。此事在《戰國策》和《呂氏春秋》中都有記載。

    3.杜康造酒

    這種說法在民間特別的流行,流行的原因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那首《短歌行》中的那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由此,“杜康”就成了酒的代名詞,很多人也就把杜康當做了釀酒業的祖師爺了。

    傳說杜康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負責管理生產和儲存糧食。杜康就把糧食放在了樹洞裡,時間一長,樹洞裡的糧食就自然發酵了。

    一天,杜康去檢查糧食,發現樹洞旁躺著幾隻野豬、山羊和兔子。杜康一位它們死了,走近一看,發現不是死了,而是睡著了。杜康正在納悶的時候,野豬先清醒過來,栽栽愣愣的跑掉了,隨後,山羊和兔子也跑掉了。

    杜康正想到樹洞看看,發現這時又有兩隻羊跑到樹洞邊上舔著什麼,杜康趕緊躲到樹後觀察。不一會兒,兩隻山羊就搖晃起來,走了沒幾步就栽倒在地上。

    杜康趕緊跑到樹洞前看個究竟,發現裝糧食的樹洞裂了條縫子,還不斷的往出滲水,水聞起來很清香,杜康忍不住也嚐了一口,呵,這水不但聞著清香,喝著也很甜美。杜康接連喝了幾口,就像山羊一樣倒在了樹洞旁。

    醒來之後,杜康帶著這清香甜美的水去見黃帝,黃帝品嚐後也覺得很好,就召集眾官商議此時。大家一致認為只是糧食中的元氣,並非毒水。黃帝非常高興,一邊命令杜康繼續觀察,一邊讓倉頡給這元氣起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

    但我們都知道,“杜”這個姓是周朝才有的,所以這只是個跟酒有關的有趣傳說罷了。

    酒中韻味

    1.酒中灑脫——劉伶:死即埋我

    談到喝酒,文人雅士中不可不談號稱天下第一“醉鬼”的劉伶。劉伶生性灑脫,嗜酒如命。為官時隨身必帶一酒壺,走到哪喝到哪,而身後的隨從則是帶一把鐵鍬。很多朋友不明原由,劉伶笑著說:“我什麼時候走到哪喝死了,他們把我就地埋了即可。”

    2.酒中隨性——淵明漉酒

    陶淵明好酒,而且喝起酒來放蕩不羈,不拘小節。古時候的酒由於釀造工藝的問題,釀出來後會有很多懸浮的殘渣,需要等殘渣沉澱後才能飲用。可嗜酒如命的陶淵明卻等不得,於是每次都是解下頭上的葛布漉酒,漉完後便急急的將酒喝下。這就是“淵明漉酒”的典故。是不是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太一樣?

    3.酒中放浪——阮咸與豬共飲

    據說阮咸的酒量僅次於劉伶,每次喝酒都是不醉不歸,而且飲酒時不用酒器而是用大盆,只有這樣他才覺得喝的過癮。一次飲酒時,不知哪來了一大群豬上來爭搶酒食,已經微醉的阮咸也不驅趕,而是與之共飲。其放浪形骸可見一斑。

    4.酒中豪爽——賀知章金龜換美酒

    賀知章是杜甫那首有名的《飲中八仙歌》中的主人公之一,生性豪爽好酒。賀知章與李白在長安偶然相識,一見如故,便去酒肆暢飲,二人談古論今,以詩會友,喝得酣暢淋漓,好不痛快。結果結賬的時候尷尬了,兩個人都沒錢,賀知章毅然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龜付賬。要知道金龜可是朝廷賜予官員的信物,賀知章居然拿來換酒,可見美酒之重要,知章之豪爽。

    5.酒中狂傲——李白騎驢懟縣令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說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號稱“酒仙”,與酒的故事自然是少不了。

    李白被排擠出長安之後,浪跡江湖,一次醉酒之後騎驢過一縣衙,遭縣令呵斥。李白說:“天子為我揩過吐出來的食物,我親口吃過御製的羹湯。我賦詩時,貴妃為我舉過硯,高力士為我脫過鞋。在天子門前,我可以騎著高頭大馬走來走去,難道在你這裡連小小的毛驢都騎不成嗎?”

    6.酒中豁達——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墓誌銘”

    白居易自稱“醉吟先生”,在《醉吟先生傳》中說自己“性嗜酒,耽琴,淫詩。凡酒徒、琴侶、詩客,多與之遊。”

    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寫墓誌銘,取名醉吟先生墓誌銘。在墓誌銘裡,他說:“樂天樂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雲然,其死也委蛻然。來何因?去何緣?吾性不動,吾形屢遷。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厭戀乎其間?”知足常樂的豁達人生觀躍然紙上。

    7.酒中濃情——司馬相如的小酒肆

    卓文君被司馬相如一曲哀婉真情的《鳳求凰》打動,不顧家人反對,與司馬相如私奔。二人為了生計開了一間小酒肆,卓文君每天淡妝素抹,當壚沽酒,司馬相如也是每天洗滌酒器,做些雜事。慢慢的才子佳人,當壚沽酒的故事傳為美談,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數十年之後,司馬相如納一年輕美貌女子為妾,卓文君失望至極,以一首《白頭吟》勸阻夫君。全詩沒有一句提及當年酒肆之事,卻盡顯當壚時的美好和現在的失落。司馬相如讀罷此詩,深情厚誼湧上心頭,遂罷了納妾之念。

    多年之後,司馬相如因消渴症而死,思夫心切的卓文君每日孤燈相伴,當壚情境每每再現,不由心碎至極,第二年文君便隨夫而去,一段浪漫的愛情也隨歲月而去,但當瀘沽酒的典故,使這段浪漫愛情終成千古美談。

    8.酒中哀思——李清照孤獨的“東籬把酒黃昏後”

    李清照18歲嫁給趙明誠為妻,小夫妻恩愛沒幾天,趙明誠便外出做官,只剩下李清照獨守空房。思夫心切的李清照借酒消愁,醉後作詞,寄託哀思。這首《醉花陰》便是代表之作: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9.酒中風流——唐伯虎的九娘

    唐伯虎是中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的書畫大家。他才華橫溢,狂放不羈,自稱“江南第一才子”。

    但唐伯虎仕途不順,稀裡糊塗的捲入科場舞弊案,導致自己前途盡廢。這之後的唐伯虎便開始了“放情詩酒,寄意名花”的生活,整天攜妓醉飲,流連風月之中。也正是在這縱情酒色之時,唐伯虎尋到了自己的紅顏知己——沈九娘。

  • 3 # 品談客

    華人歷來愛喝酒,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酒佔有重要的地位,並對歷史產生了諸多的微妙影響。酒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多大呢?大到可以亡國,大到也可以救國。酒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1、酒在中國歷史上甫一出場,就弄亡了兩個朝代。夏朝最後一位皇帝叫桀,他造了一個大酒池。大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可以在裡面劃小船。於是,桀哥領著一幫人天天喝呀喝,結果把國喝亡了。緊跟著的商朝,還是最後一位皇帝,名字叫做紂。這哥倆好像隔時空比賽似的,他也造了一個大酒池,也領著一幫子二貨整天喝呀喝,結果同樣把國喝是傳說中治水的大禹,他就曾經在喝過一次美酒之後,很清醒很感慨的預言道:“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結果,他萬萬沒想到這預言竟然很快應驗到自己的後世子孫身上了。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叫太康,就是一個酒鬼,因而惹了大禍,但是還沒亡國;到了夏桀,終於鬧到造“酒池肉林”的地步,並很快亡了國。

    有鑑於酒在一開始就闖下兩次天大的禍,我們的老祖宗就留下很多警告勸誡人戒酒的文告,比如最有名的“酒誥”。結果,勸來勸去,根本不起作用,古代人依然好整兩口,喝酒如故!就拿商朝來說吧,商人不但愛喝酒,而且還賊講究,就連喝酒的傢伙什都名目繁多,花樣百出,什麼尊、禁、爵、角、觚、觶、斝、壺、卣、方彝、枓、…等等等,讓人眼花繚亂!

    2、古代人喝酒非常講究禮節,不能瞎喝亂喝。該喝時喝,不喝不行;不該喝時不喝,想喝也不行。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當上了皇帝。很多跟著自己南征北戰的開國功臣們,整天在朝堂上喝酒,喝多了呼喊連天,狂歌亂舞,拔劍胡砍,互相爭功。劉邦為此很發愁,後來有個叫叔孫通的人,幫助劉邦制定了一整套喝酒的規矩,不準亂喝!結果,大家就不敢亂來了。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把持朝政,呂老太呼啦啦把自己的孃家人全都安排到朝廷來了,劉家之漢儼然要成為呂家的天下了。於是,很多大臣不滿這種外戚專政,總想找個機會幹掉他們。一次,呂后請大家喝酒,酒席上選了劉章做“酒史”,來主持大家喝酒。劉章是反對外戚的大將,起身向呂后說:“我是軍人,我請求用軍法來處置不守酒禮的人。”呂后答應了。結果,喝到一半,一個外戚喝多了,耍起酒瘋跑出去了。劉章不慣毛病,提刀追上把其砍死。從這個事件開始,一套針對除掉外戚的計劃很快被制定出來。呂氏外戚開始走下坡路,最終覆滅,從而保全了劉家天下。

    酒,不只是可以亡國,有時也能救國,這就是個例子。同時,也說明古代人酒喝不好,失去酒禮,是多嚴重的事,嚴重到當場被殺。

    3、喝酒失禮被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敬酒不吃也可能被殺。三國孫權宴請大臣,大家玩命喝呀喝。孫權喝得高興,下來敬酒。到了大臣虞翻的跟前,虞翻翻倒在地,表示自己已喝多,醉倒了。等孫權走過去,虞翻又翻起來,表示沒醉。孫權剛好回頭看到:好啊!你小子敢藐視我!氣得拔劍就要幹翻虞翻。幸得旁邊有個叫劉基的死死抱住孫權,好一頓勸說,虞翻才算保住腦袋。

    4、 歷史上,酒不但會引起殺人,也會引起戰爭。春秋時,趙中國產好酒,楚國管酒官品嚐之後,向楚王極力推薦。楚王聽說了,在諸侯大會上向各國要酒,偏偏趙王不給。管酒官很生氣,就把魯酒和趙酒的罈子掉換了。楚王一喝,沒喝到趙酒,把魯酒喝了;魯酒薄,沒味道。楚王大怒,以為趙王戲弄於他,派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這就是著名的“魯酒薄而邯鄲圍”的典故。趙國因為不給酒,竟然鬧到自己的都城被圍。

    5、歷史有時候,就是這種小題大做!也反證了古代華人是多愛喝酒。最有名的愛喝酒是晉朝的劉伶。大名士劉伶天生酒鬼,天天喝,喝完光屁股瞎跑。有時候邊喝邊騎馬跑,還找個人扛個鋤頭跟著自己。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這樣省事!

    劉伶是典型的醉死派酒鬼代表,唐朝還有一個醉死派叫傅奕,著名的學者,嗜酒如命。一天喝多睡著了,突然驚醒之後,以為自己醉死了。趕緊為自己寫了一篇墓誌銘:傅奕,青山白雲人也。以酒醉死,嗚呼!

    除了為自己寫醉酒墓誌銘的,還有死了要求把自己埋在陶器廠旁邊,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變成陶土,再做成酒壺,繼續過酒癮的。三國時代的鄭泉就是這樣有趣的酒鬼。

    6、有了這麼多酒鬼,難免讓人擔心醉酒誤事。三國時的劉備就下令禁酒,釀酒也不行,把家裡有釀酒工具的人也一併抓起來問罪。一天,簡雍陪著劉備去下面巡視,走到大街上,看到一對男女。簡雍就對劉備說:“這對狗男女要行苟且之事!咱得把他們抓起來!”劉備很納悶:“你怎麼知道他倆要通姦?”簡雍說:“他倆身上長著通姦的傢伙事呢!”劉備聽完大笑,理解了簡雍的意思,就把家裡有釀酒工具被無辜抓起來的人放了!劉備的這個禁酒有點矯枉過正了。

    喝酒也有好處。古代和今天一樣,大家喝酒好辦事,甚至喝酒還能避禍。西漢初的曹參當上了宰相,就整天喝酒示範給百官看。意思是我們的國家有好的規章制度,我們這些當官的只管喝酒,別沒事就去找老百姓的麻煩,要無為而治,要蕭規曹隨。等到陳平當了宰相,也是用這招,整天喝酒裝糊塗,不關心政事,以此來避禍,躲避皇帝的猜疑。

    中國酒的歷史,源遠流長,說也說不完。有趣的酒故事更是不勝列舉。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有禁酒的,但是從沒成功過,反而越禁越多。可見華人多愛喝酒,古今往來,有多少人在酒中感受到真理和存在,也有多少人在酒中迷失和沉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BA全明星賽後,郭艾倫大膽調侃杜峰喜歡用雙外援,球迷吐槽杜峰小心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