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天流雲
-
2 # 點解娛樂
以家長的身份我來說一下:
我小孩剛帶小孩去報名第一天我就主動和老師要他們的電話號碼,數學、語文老師都要,同時在登錄檔裡也填上我們的聯絡電話,這樣方便溝通。
後來,小孩的班主任建了家長群,更好交流了,老師白天上課時向學生布置完作業,怕學生不寫或不記得,到晚上班主任又把作業任務發到家長群裡,讓家長督促孩子們完成作業。
如果有哪個學生在校違反紀律了,老師最好不要在群裡公開批評,可以私聊,照顧學生和家長的自尊心,讓家長配合教育,使學生能及時改正錯誤。
在家長會上,也可以簡單瞭解一下,因為老師要同時面對幾十個家長,不能一一詳談。
還有,如果和老師住得近的話,平時買菜或散步什麼的,見面時就順便問問自家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
3 # 愛陪娃的熊叔
我的兒子目前還在幼兒園,說一下幼兒園這塊我們是如何瞭解孩子的表現的,也結合有上小學的朋友家的情況聊一下。
老師平時發的照片和影片現在的幼兒園,小學基本都會有微信群,老師和家長都在群裡,有什麼作業,活動,要求一般都會在群裡溝通。幼兒園相比小學而言,這個群跟多地作用是老師透過照片,影片展示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所在的幼兒園沒有對家長開放監控系統,老師會在不忙的時候發一些孩子的照片和影片到群裡,讓大家可以大概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狀態和表現,這是一個瞭解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重要渠道,小學的話類似的內容會少很多,畢竟是傳統的課堂,哪能去錄影片,拍照片呢。
幼兒園和學校的活動幼兒園有很多的親子活動,出遊啊,參觀啊,運動會啊,開放日啊,作為家長,我們都是很積極地參加,透過活動,也能觀察到孩子在集體環境中的各種表現。尤其是我們所在幼兒園每學期的開放日,給每位家長提供30分鐘的觀摩時間,家長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時段,比如英語課,蒙氏工作時間,樂高課時間等等走到教室中去近距離觀察孩子們的情況。
和老師的私下溝通我們肯定都有老師的聯絡方式,有需要的話,或者孩子有什麼特殊情況,可以和老師單獨溝通,有的時候接孩子放學,如果老師不忙的話,也可以聊幾分鐘,像老師瞭解一下孩子的情況,或者在參加幼兒園活動的過程中和老師交流一下。
別的孩子也是情報的來源有的時候幾個家庭相約出遊的時候,別的小朋友也會跑來和我們聊天,可以問問他們自己孩子的表現,有的時候會告狀,有的時候也會誇獎,孩子們的表達雖然有些時候不準確,或者有失真的成分,但是作為定性的參考還是可以,而且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的眼裡是什麼樣子,是否受歡迎。
瞭解要適度孩子進入幼兒園,進入小學,就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向獨立,越是大的孩子,越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越發不希望被家長監控,我們也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信任,不要想時時刻刻看到他,不要想知道他每一秒動態,不要想把控他的每一件事。而且太過頻繁地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也是沒有必要的,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是按部就班地上學,今天和昨天能有多大的差別?不用天天纏著老師問,隔一段時間,或者發現孩子出現了新的特點的時候再與老師溝通即可。
-
4 # 大琳子向前衝
從老師處可以得到孩子的反饋,但偏向於正統教育,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可以瞭解到孩子的成績,基本狀況。但就身心發展方面最好的辦法是跟孩子溝通,好的家鄉是可以跟孩子做朋友的。好的溝通指讓孩子告訴你今天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在他做了自以為聰明而其實有點搗蛋的事時家鄉要注意給予平輩人的評論,並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教育。不要一聽不好的事立馬教訓,這樣孩子不想跟你聊天的,即使聊也跳過一部分。養成每天吃完飯時聊天的家庭習慣和傳統,爸爸媽媽可以聊自己工作中的趣事,給孩子一個良好模範。
-
5 # 一介書生945
上午已經快要回答完了,可惜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儲存草稿。
本人覺得,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從和孩子的交流中,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只要和孩子取得相互信任,家長完全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瞭解到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而且還可以透過和孩子的交流,瞭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透過孩子對校內外發生事情的評論,就可以看出孩子的三觀是否正確,如果家長再懂得引導的技巧,便可以從孩子的嘴中瞭解到孩子在校的基本情況。
最重要的是,孩子所描述的是他眼中的學校和事物,如果孩子看到的都是正面的、積極的、樂觀的和向上的情景,其實也就說明了孩子是個如此的孩子;而如果孩子總是在抱怨學校、老師、班級和同學,那做家長的就一定要小心了。
家長透過和孩子的耐心交流,可以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是從其他方式瞭解情況時做不到的。
從和孩子同學的交流中,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要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同學是什麼樣的同學,也就大概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
如果接觸到的同學,都是喜歡學習的,那孩子在學校應該學習的表現也差不了;如果接觸到的孩子都是懂禮貌的,那麼孩子在校一定應該也是彬彬有禮的學生;
而且還可以從孩子同學的嘴裡,瞭解到他們對孩子的評價。
從和孩子同學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有的時候,和別人的家長聊天,也能瞭解到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們回家會說學校和班裡的情況,如果別的家長都願意過來和你交流,就說明自己的孩子表現不錯;如果其他家長點個頭就離你遠遠的,如果不是你本人難處的話,就說明孩子在校表現不怎麼樣。
一般情況下,熟悉之後,家長們相互之間,都會說一說自己或別人孩子的情況。
當然,由於家長們是透過孩子間接瞭解,所以,瞭解到的情況不一定準確。
從和孩子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交流中,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從老師處瞭解孩子在校情況,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不過,如果孩子只是一般學生,老師就不一定能注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特別好的,和特別差的,找老師肯定可以瞭解到更多;
大概有以上幾種,不過我覺得還是家長和孩子直接交流,得到的資訊更重要。
如果家長都不看透自己的孩子,別人又怎麼能說得清你的孩子呢?
-
6 # 莫狼狂
1.有些比較優秀的家長,往往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自己的孩子直接詢問在校表現。當然,我說的這種詢問,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譬如,孩子放學後,或者是在餐前餐後都行。可以拿跟孩子聊天的口吻,問一下今天在學校或者班裡有沒有啥新鮮事兒跟我說?或者是最近學習怎樣等等。但是,這種詢問,不能太過經常,否則,孩子會以為你是在追問或審問他。會產生牴觸情緒。
4.透過孩子的同學瞭解。最好是住在同一小區或者上學放學跟孩子同出同入的,如果能有跟自己的孩子同年級或者同班級的會更好。應該注意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了解的頻率。防止孩子之間「串供」,出現相反效果。
-
7 # 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主有可能是長年在外,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何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呢?我認為要從四方面入手:
1、向孩子老師瞭解。
有些家長,孩子在學校讀書幾年了,都不知班主任是誰,更不用說科任老師了。有的家長都不知自己孩子在幾班讀書。這是不負責任的。
作為家長,要及時要到老師的電話號碼,隔段時間與老師電話聯絡,瞭解孩子在校情況。還可直接到學校跟老師面對面交流,瞭解孩子在校表現,學習情況。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到了學校,只找班主任,只詢問班主任所教學科情況,科任老師就在旁邊也不問一句,這不利於全面準確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2、向小孩自己瞭解。
小孩子比較單純,他的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作為家長,只要做有心人,與孩子適時平等交流,是很容易瞭解到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從而瞭解到在學校的情況。還有平時要留意孩子做作業情況,是主動做作業,還是在再三催促下做作業;是做完再玩,還是邊做邊玩。這些可以看出孩子對作業對學習的態度。還可以從孩子那裡瞭解他對老師、對學校的看法,也可間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看小孩早晨起床、吃飯、上學的情況也可瞭解孩子在校表現。
3、向孩子的同學朋友瞭解。
小孩天真誠實,直接向孩子的同學瞭解孩子的情況,也是可行的。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趣相投的孩子往往容易玩到一塊兒,從孩子朋友身上也可以看到孩子的影子。
4、從班級群中瞭解。
現在各班都建了班級群,在群中多與其他家長良性互動交流,從別的家長處瞭解到自己孩子的情況。
-
8 # 教育問道
我是高中老師。學校遠在郊區,對學生實行寄宿式管理:週一至週六學生住校學習,週六下午返家,週日晚上返校。每個星期家長與孩子見面一次,可以說對孩子在校的表現知之甚少。那麼,怎麼辦呢?
一、聆聽孩子講校園生活。週末孩子歸家,家長要儘量抓住這個時間陪伴孩子,不僅要讓孩子吃好休息好,更需要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講述校園的學習生活。孩子對班級、對老師、對同學的評價,對學校舉行的活動的態度,學校的飲食以及寢室的生活等,都是話題,家長可以透過交流間接地瞭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在交流過程中,切忌把學習成績當作唯一話題,否則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二、與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聯絡。開學初家長應記錄下孩子所在的班級,與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聯絡方式,包括電話、微信、QQ等(有班級家長群更好)這便於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與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聯絡不宜太頻繁,一月一次為宜,因為老師的工作也很忙,要管班上五六十個孩子呢。交流最好在老師休息時間,交流的目的是瞭解孩子的表現,並諮詢老師教育孩子的策略。
三、積極參加家長會及親子活動。為了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合作,學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和學習成績。這是家長全面瞭解孩子情況的好機會,不可輕易錯過。家長會還可以瞭解學校辦學等各方面情況,瞭解學校對孩子和家長的要求。此外有些學校有時還會開展“教學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若如時間允許,這可是瞭解孩子的好機會。
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很辛苦,只能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了。但別忘了,一定要定期與孩子、與老師進行交流,才能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懷,他們如果長時間不能與父母見面,多麼希望聽到父母的聲音啊!
-
9 # 厚德福
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首先家長就要抽點時間,常去學校轉轉,看看學校管理,看看學校師生精神面貌,和老師聊聊,和孩子的同學聊聊,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其次現在通訊技術發達,可以給學校校長,老師,或者保安打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最後,親其師,信其道。老師打來電話,說明孩子某個方面需要和家長溝通了解,就不能搪塞,更不能惡語相加,這也是瞭解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一條途徑。
-
10 # 心燈與人
1主要觀察在家的言行舉止,在家不好,到哪也好不到哪去。
3和老師透過電話或當面交流了解。
4透過他的朋友同學側面瞭解,當然這需要技巧!否則適得其反。
5透過學習成績及作業情況。
觀察孩子比去問他更真實,因為孩子可能會說謊。
-
11 # 貨車司機602
能保持自己情緒平和的父母,用不了多久都會收穫一個通情達理的孩子。 孩子的壞脾氣背後,很有可能藏著挫敗感、無力感、自卑感、孤獨感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憤怒是他內心脆弱的表達。
回覆列表
那麼,怎樣才能瞭解和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呢?
對此,我認為,不外乎有這麼幾個渠道:
1.有些比較優秀的家長,往往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自己的孩子直接詢問在校表現。當然,我說的這種詢問,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譬如,孩子放學後,或者是在餐前餐後都行。可以拿跟孩子聊天的口吻,問一下今天在學校或者班裡有沒有啥新鮮事兒跟我說?或者是最近學習怎樣等等。但是,這種詢問,不能太過經常,否則,孩子會以為你是在追問或審問他。會產生牴觸情緒。
4.透過孩子的同學瞭解。最好是住在同一小區或者上學放學跟孩子同出同入的,如果能有跟自己的孩子同年級或者同班級的會更好。應該注意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了解的頻率。防止孩子之間「串供」,出現相反效果。
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