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寵物店的小夥

    全畫幅相機具有更高的畫質表現,更強的對焦能力,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專業的操控性。

    1、就成像質量本身而言,全畫幅由於在感光面積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在相同畫素條件下成像自然是更好。這很好理解,比如同樣是一千萬畫素,顯然全畫幅下每個畫素分到的感光面積更大,對光線的捕捉能力更強,成像也更好。

    2、同樣的畫素也就意味著高感光度的成像表現更好,因此全畫幅感測器相對於非全畫幅感測器而言,更容易獲得好的高感光度表現,可以把最高感光度做得更高(由此在暗光下也成像更好),比如最新的尼康旗艦單反已經將最高感光度提高到了409600,並且還能獲得堪用的成像質量。

    3、全畫幅相機的影象感測器尺寸為36mm×24mm(與135膠片相同),由於感測器尺寸大小的不同,在同樣的機位下采用同樣的焦距和引數進行拍攝,全畫幅比APS-C畫幅獲得的照片視角要廣。3、全畫幅相機由於更具專業性,所以對焦能力更強、快門速度更快、感光度更高、電池續航能力更持久,但價格也更貴。

  • 2 # 黃石金戈鐵馬

    這樣跟你說吧,全畫幅顯然是更合適的選擇。如今高階APS-C已經賣到8、9K甚至上萬的價格了,而全幅機的價格門檻正在一步步降低,同價位買全幅完全夠了。至於為什麼要買全幅,大致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老生常談的感測器尺寸。相比APS-C而言,全幅感測器的面積還是要大出不少的,更大的感測器能夠容納更多畫素,同時能夠提供更大的單個像素面積,因此無論是畫面的細節表現還是高感光度下的控噪能力,全幅都要更加優秀。

    再者是機身效能。全幅機型大都有著較為專業的定位,因此耐候性的設計、優秀的做工是必不可少的,反觀APS-C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其實良莠不齊,嚴苛環境下拍照會有一定的風險。

    最後是鏡頭群了。對於各家相機產品而言,全幅機型的鏡頭群往往都要更加專業、豐富(當然一些專攻APS-C的廠商除外),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全幅鏡頭群能夠滿足更多不同題材的拍攝需求,這也是選擇全幅相機的重要原因。

    至於具體的機型這塊,佳能eos rp是前不久剛問世的全幅微單,2600萬的畫素、全畫素雙核對焦、4K影片、全觸控設計……關鍵是機身官價只需要8999元,很值得考慮。

  • 3 # 小六80164079

    全畫幅的感光元件CCD/CMOS的尺寸比半畫幅大,優勢就是成像更好,更細膩。 2、全畫幅可以讓你擁有更寬廣視野、更易獲得淺景深效果,全畫幅的劣勢就是機身要貴很多,目前最便宜的全畫幅機身要1.5萬左右。

    全畫幅與半畫幅之間的主要區別。簡而言之,站在同一個位置,使用完全相同的角度拍攝眼前的景或物,為相機配備完全相同的鏡頭並將其調整在同等焦距下,全畫幅機身能比APS-C或4:3畫幅機身收入更大視野的景象,在成像範圍上兩者存在顯著差異。說得通俗一點,半畫幅其實就是在全畫幅中間裁減一部分影象下來,所以它是被閹割過的畫幅標準。這並非是數碼時代的新生事物,APS標準早在膠片時代就已誕生,只是被眾多廠家重新借鑑來用到DSLR的設計上。歸根結底,在畫幅上做出妥協是因為數碼單反產品起步之初感光元件造價高昂,為了降低成本推出大眾化產品,所以不得不使用較小的尺寸標準,APS由此獲得了新生。這一標準原本分為不同的規格,最終其中尺寸最小的APS-C成為應用主流;因為其與全畫幅擁有相等的影象尺寸長寬比,又能最大程度地節約成本。後來隨著影象感應器研發成本的逐漸下降,DSLR才開始向全畫幅迴歸。不過為了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廠家在開發過程中,紛紛將全幅機的設計與價格定位與APS-C機型拉開明顯檔次,使之成為高低兩條產品線。需要補充的是,並非所有市售的數碼單反都採用全畫幅、APS-C畫幅或者4:3標準,少數例外如佳能的EOS 1D Mark III,使用的是APS-H畫幅,影象感應器尺寸為28.1×18.7mm;不難發現,APS-H是介於全幅與APS-C畫幅之間的一個折中標準。 在感應器大小上,全幅與APS-C畫幅在對角線長度上存在1.5-1.6倍左右的尺寸差,由此需要引入所謂等效焦距的概念,因為專業領域習慣用等效於標準135(全畫幅)相機的數值來換算半幅產品使用鏡頭時的焦距。譬如,一款佳能單反鏡頭的標稱焦距是50mm,那麼在全幅機身上使用時不存在任何變化,若將它放到APS-C畫幅的機型上使用,通常要將標稱焦距×1.6這個折算係數(有時也叫做裁減係數,尼康、賓得、索尼的標準是×1.5),結果等效於80mm。這麼演算的目的在於表達這樣一層含義――佳能50mm鏡頭在佳能APS-C機身上等效於該品牌全畫幅機上80mm鏡頭的成像範圍。我們還要明白,鏡頭分別用在兩種畫幅的機身上時,其內部的物理特性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等效焦距”這個概念,是一種人為設定的衡量方法,以便在焦距計算方面對不同畫幅能有一個易於比較的標準。至於4:3系統,它的影象感應器對角線尺寸正好是全畫幅規格的一半左右,所以折算係數是2。 焦距決定著被攝主體的遠近,也關係到畫面的視野,顯然半畫幅在廣角方面是比較吃虧的,因為焦距值越小視角越大。譬如一支廣角端達到17mm的超廣角鏡頭用在佳能的APS-C機身上,經過折算後廣角端只能到27.2mm,也就無法體現出這支鏡頭本應擁有的廣闊視野,換到全幅機上則完全不存在類似的問題。相反,半幅在長焦領域看上去卻更有優勢一些,因為在折算係數的作用下,長焦端似乎變得更“長”。但實際上,遠端的被攝物體並不會因為折算係數而離你更近,只是因為畫幅小的關係,拍攝主體在成像結果上佔據了比全幅照片相對更大的比例而已。看到這裡您應該明白,畫幅是決定拍攝視野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理論上全幅機的優勢不言而喻。不過我們不要忘記,對拍攝範圍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仍是鏡頭的實際焦距;隨著越來越多半幅專用鏡頭的問世,在APS-C和4:3系統上實現16-18mm左右的超廣角已經成為現實,半幅機在這方面的劣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但仍不可忽視的一點在於,畫幅的不同還是會引發景深效果方面的差別,具體地說――在拍攝同一個物件時,假如要獲得基本一致的構圖比例,那麼全幅能夠比半幅更易於獲得較淺的景深(主體突出、背景虛化);相反,小畫幅在拍攝中出現大景深需求時(前景背景都清晰),反倒具有一定優勢。

  • 4 # 風雨同舟D

    全畫幅相機具有更高的畫質表現,更強的對焦能力,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專業的操控性。

    1、就成像質量本身而言,全畫幅由於在感光面積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在相同畫素條件下成像自然是更好。這很好理解,比如同樣是一千萬畫素,顯然全畫幅下每個畫素分到的感光面積更大,對光線的捕捉能力更強,成像也更好。

    2、同樣的畫素也就意味著高感光度的成像表現更好,因此全畫幅感測器相對於非全畫幅感測器而言,更容易獲得好的高感光度表現,可以把最高感光度做得更高(由此在暗光下也成像更好),比如最新的尼康旗艦單反已經將最高感光度提高到了409600,並且還能獲得堪用的成像質量。

  • 5 # 富縣楊培德

    ―――――――――――――――――――――――――――――――――――――――――――――― 全畫幅與半畫幅之間的主要區別。簡而言之,站在同一個位置,使用完全相同的角度拍攝眼前的景或物,為相機配備完全相同的鏡頭並將其調整在同等焦距下,全畫幅機身能比APS-C或4:3畫幅機身收入更大視野的景象,在成像範圍上兩者存在顯著差異。說得通俗一點,半畫幅其實就是在全畫幅中間裁減一部分影象下來,所以它是被閹割過的畫幅標準。這並非是數碼時代的新生事物,APS標準早在膠片時代就已誕生,只是被眾多廠家重新借鑑來用到DSLR的設計上。歸根結底,在畫幅上做出妥協是因為數碼單反產品起步之初感光元件造價高昂,為了降低成本推出大眾化產品,所以不得不使用較小的尺寸標準,APS由此獲得了新生。這一標準原本分為不同的規格,最終其中尺寸最小的APS-C成為應用主流;因為其與全畫幅擁有相等的影象尺寸長寬比,又能最大程度地節約成本。後來隨著影象感應器研發成本的逐漸下降,DSLR才開始向全畫幅迴歸。不過為了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廠家在開發過程中,紛紛將全幅機的設計與價格定位與APS-C機型拉開明顯檔次,使之成為高低兩條產品線。需要補充的是,並非所有市售的數碼單反都採用全畫幅、APS-C畫幅或者4:3標準,少數例外如佳能的EOS 1D Mark III,使用的是APS-H畫幅,影象感應器尺寸為28.1×18.7mm;不難發現,APS-H是介於全幅與APS-C畫幅之間的一個折中標準。 在感應器大小上,全幅與APS-C畫幅在對角線長度上存在1.5-1.6倍左右的尺寸差,由此需要引入所謂等效焦距的概念,因為專業領域習慣用等效於標準135(全畫幅)相機的數值來換算半幅產品使用鏡頭時的焦距。譬如,一款佳能單反鏡頭的標稱焦距是50mm,那麼在全幅機身上使用時不存在任何變化,若將它放到APS-C畫幅的機型上使用,通常要將標稱焦距×1.6這個折算係數(有時也叫做裁減係數,尼康、賓得、索尼的標準是×1.5),結果等效於80mm。這麼演算的目的在於表達這樣一層含義――佳能50mm鏡頭在佳能APS-C機身上等效於該品牌全畫幅機上80mm鏡頭的成像範圍。我們還要明白,鏡頭分別用在兩種畫幅的機身上時,其內部的物理特性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等效焦距”這個概念,是一種人為設定的衡量方法,以便在焦距計算方面對不同畫幅能有一個易於比較的標準。至於4:3系統,它的影象感應器對角線尺寸正好是全畫幅規格的一半左右,所以折算係數是2。 焦距決定著被攝主體的遠近,也關係到畫面的視野,顯然半畫幅在廣角方面是比較吃虧的,因為焦距值越小視角越大。譬如一支廣角端達到17mm的超廣角鏡頭用在佳能的APS-C機身上,經過折算後廣角端只能到27.2mm,也就無法體現出這支鏡頭本應擁有的廣闊視野,換到全幅機上則完全不存在類似的問題。相反,半幅在長焦領域看上去卻更有優勢一些,因為在折算係數的作用下,長焦端似乎變得更“長”。但實際上,遠端的被攝物體並不會因為折算係數而離你更近,只是因為畫幅小的關係,拍攝主體在成像結果上佔據了比全幅照片相對更大的比例而已。看到這裡您應該明白,畫幅是決定拍攝視野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理論上全幅機的優勢不言而喻。不過我們不要忘記,對拍攝範圍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仍是鏡頭的實際焦距;隨著越來越多半幅專用鏡頭的問世,在APS-C和4:3系統上實現16-18mm左右的超廣角已經成為現實,半幅機在這方面的劣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但仍不可忽視的一點在於,畫幅的不同還是會引發景深效果方面的差別,具體地說――在拍攝同一個物件時,假如要獲得基本一致的構圖比例,那麼全幅能夠比半幅更易於獲得較淺的景深(主體突出、背景虛化);相反,小畫幅在拍攝中出現大景深需求時(前景背景都清晰),反倒具有一定優勢。

  • 6 # Qianqianzhujun

    其實,全畫幅相比半幅機的優勢不僅僅是在那塊大了一倍多的感光元件,以及它所代來的感光質量。更在於全幅機具有比半幅機更加豐富的鏡頭資源。以及在使用鏡頭時不必進行等效焦距的轉換。使攝影師對鏡頭焦段的透視效果和景深效果具有更直觀的預判。這些都是半幅相機無法企及的優勢。

  • 7 # 蒼朗58876989127

    科學的感光尺寸及單位密度,能誕生最嚴格標準的頂尖相機技術!科學不是把一個手機畫素升級到上億畫素,而是要知道只是一部手機能夠拍出極高質量的照片已經可以了!我們現在的感光尺寸是限死的,就像那時的膠捲一樣!膠捲也是有解析度極限!但想想現在的單反感光可能這個解析度極限我們再用一百年都不可能達到極限單位,到那時我們用的材料根本用現在的技術沒有任何辦法去實現技術上的模仿,什麼是頂尖的高科技,就像光刻機一樣!個人還是這個想法,單反超過眼睛的解析度達到十億畫素已經可以了!再上去不是單反的領域是科學醫學天文領域。十億畫素的感光要配上多少難以置信的尖端技術?到那時還是難如衛星技術嗎?難到旅行者空間飛行器發射一粟超細鐳射訊號,打中地球一樣的難度!

  • 8 # 我只在網咖裡學習

    全畫幅相機具有更高的畫質表現,更強的對焦能力,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專業的操控性。

    1、就成像質量本身而言,全畫幅由於在感光面積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在相同畫素條件下成像自然是更好。這很好理解,比如同樣是一千萬畫素,顯然全畫幅下每個畫素分到的感光面積更大,對光線的捕捉能力更強,成像也更好。

    2、同樣的畫素也就意味著高感光度的成像表現更好,因此全畫幅感測器相對於非全畫幅感測器而言,更容易獲得好的高感光度表現,可以把最高感光度做得更高(由此在暗光下也成像更好),比如最新的尼康旗艦單反已經將最高感光度提高到了409600,並且還能獲得堪用的成像質量。

    3、全畫幅相機的影象感測器尺寸為36mm×24mm(與135膠片相同),由於感測器尺寸大小的不同,在同樣的機位下采用同樣的焦距和引數進行拍攝,全畫幅比APS-C畫幅獲得的照片視角要廣。

    4、全畫幅相機由於更具專業性,所以對焦能力更強、快門速度更快、感光度更高、電池續航能力更持久,但價格也更貴。

  • 9 # 隱峰銀影

    高感光度畫質好,c幅要達到相同畫質必須使用更大光圈的鏡頭。

    鏡頭群豐富,很容易配到好鏡頭,當然,價格也貴了很多。

    相同曝光下明暗對比小,畫面整體會感覺更為明亮,也就是動態範圍要廣一些,更接近人眼所見。

    畫幅更大可以在保持和c幅畫質相同的情況下擁有更高的畫素和解析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19-20賽季詹姆斯真的老了嗎?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