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陽知識局

    前言

    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親任何一方的缺失,導致在撫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夫妻雙方中的一個擔任撫養角色!個人認為,這喪偶式育兒不僅和歷史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具有重大的關係,而且與當今社會的經濟狀況存在密切關係

    喪偶式育兒的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是在父母親雙方的幫助下共同成長起來的,父親是代表陽剛的一面,母親是代表柔和的一面,兩者一起才能給予孩子一個正確的性格引導父子/父女關係的疏遠 孩子如果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父親很少甚至沒有參與進來的話,當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之後,就會對父親產生一種抵抗的情緒,父親此時相當於參與孩子-母親之間關係的第三者思想延續 如果這一種行為繼續延續下去,將來在當自己的孩子成家之後,他們也會延續這種做法,導致下一代孩子仍然缺失甚至不知如何與孩子相處三大原因導致喪偶式育兒“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仍然深深地紮根在當今社會,男性的主要角色是在外面奔波,負責賺取能夠支撐家庭所使用的錢財,女性的角色是在家庭當中為自己的丈夫照料好一切,育兒,家庭衛生等等。所以,這一思想觀念的延續,讓男性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不需要參與育兒的過程當中,只需要在外賺錢男性的收入普遍高於女性 這結果男性自然而然地成為家庭的頂樑柱,需要為家庭的之出承擔責任男性的壓力普遍高於女性 據資料統計,男性自殺的機率為女性的3倍,男性面臨如此之大的壓力,又怎能好好撫養孩子深陷喪偶式育兒怎麼辦?女性此時應該理解自己的丈夫,當然這種理解是要在丈夫在外掙錢養家的基礎之上,女性要做好一個撫養者的角色,同時也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父親形象,而不是詆譭男性應該多與子女進行一個交流 中國有一個古話“男兒有淚不輕彈”,一旦男人表達了太多的感情,這種男人一般都不是靠譜的,男人就應該少說話多做事,這在男女的心中已經紮根!但是,男人們還是要改變這一種思想觀念,多與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效的溝通題外之話

    俞敏洪所說的,“女性墮落致國家墮落”,正是當今喪偶式育兒的體現,如果女性在育兒的過程當中沒有體現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那麼國家談何振興?

  • 2 # 蝦米小白弛

    喪偶式育兒。

    就是說:父親或者母親一方在育兒過程中責任缺失,把帶孩子的重擔壓在其中一個身上,當然,這部分人大部分指的是爸爸。

    爸爸去哪兒了?根本不出現。

    忙工作忙應酬忙著玩兒手機打遊戲,就是不會忙著帶孩子,家裡基本上媽媽一個人帶,堪比喪偶。

    所以網上有了金句: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父愛,有利於孩子心智發育、人格健全,有利於孩子對生活的全面體驗。

    父親,應該教會孩子堅強;

    父親,應該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父親,應該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強健體魄。

    父親是孩子的偶像,可以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孩他爸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母嬰用品!”

    “不只沒用,還總添亂!”

    “就知道玩遊戲,根本就不管孩子!”

    “笨手笨腳的,讓爸爸帶孩子簡直就是虐待孩子!”

    ……

    這樣的吐槽,恐怕幾乎每個媽媽都內心都OS過吧,所謂“喪偶式育兒”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父親角色缺失”原本的研究物件是留守兒童家庭的,但現在卻逐漸延伸到幾乎所有家庭,有太多的家庭表面形式是完整的,但父親的“隱性”存在逐漸導致了“喪偶式育兒”、“假性單親”這類詞語的流行。但是“爸爸”真的是那麼沒用的嗎?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是否是我們對“爸爸”的“使用方式”不對?所以要問我的話,不,所有人都是拒絕喪偶育兒的,所以我們要爸爸歸隊!

    寶寶呱呱落地,男人成為了“爸爸”,這個過程對他而言簡單太多了,所以丈夫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作為父親的自覺。寶寶已經2歲了,爸爸是否錯過了許多參與寶寶成長、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沒關係,從現在開啟父親模式也來得及!

    首先,儘量讓爸爸多抱抱和接觸孩子,特別是帶寶寶做遊戲、戶外活動。爸爸只有在抱著孩子時,才能真實地感受到寶寶的重量和柔軟,才能觸控到寶寶嬌嫩的肌膚,才能聞到寶寶的味道,從而發現寶寶的可愛。慢慢地,“丈夫”才能真正地體會到自己是一位“父親”。

    此外,親密接觸是開啟“父親模式”強有力的方法,這不僅能讓男人更快進入爸爸的角色,也能讓寶寶更喜歡接觸爸爸,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其實,男人接觸、擁抱和親吻寶寶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進入作為父親的狀態,並逐漸形成自動切換“父親模式”、照顧妻兒的自覺性。久而久之,男人就能慢慢獲得並掌握身為“奶爸”的責任感和技巧。

  • 3 # 行走在時間上鱷魚

    “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問題,高強度的工作或者其它原因讓很多父親在孩子的成長操心位,那麼面對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父親又孩子承擔什麼樣的角色,他又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呢

    為何會出現“喪偶式育兒”

    傳統因素所致:由於文化積澱或者歷史原因,在很多華人心理認為帶孩子就是媽媽的事情。同時部分女性也受此觀念影響,認為結了婚就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正因為如此,所以也就給了“喪偶式育兒”生存的土壤。

    大男子主義:不少男性受到文化程度偏低的影響,大男子主義成為了他們主流觀念。對於婚姻,他們不懂得善待妻子和孩子。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就在家帶個孩子嗎”或者是“我賺錢已經夠辛苦的了,還讓我帶孩子”

    缺乏擔當:作為現在社會上主流力量,絕大多數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就過著一種嬌生慣養的生活,對於結婚的生活,他們大部分內心缺乏一種擔當,因此也就致使部分年輕的爸爸對於自己的子女缺乏耐心,他們的口頭禪就是“找你媽去”

    如何改變“喪偶式育兒”

    哈佛大學父親角色研究專家羅斯·派克研究發現,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如慈愛、寬容、合作等;二是獨立性,如勇敢、堅強、責任等。母親在培養孩子親密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父親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的。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讓爸爸參與進來

    媽媽要“懶惰”:對於教育子女這件事上面,媽媽也可以適當的“懶惰”一下,讓爸爸參與進來,比如一起搭積木、或者玩足球。客觀來說,對於一些運動專案來說,爸爸的作用要遠遠好於媽媽。因此媽媽這個時候的“懶惰”也是為孩子更好的成長。

    逼爸爸一把:正是因為孩子長時間由媽媽負責哺育,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爸爸不帶孩子的理由,更是讓他們有了一個“我不會帶孩子”的藉口。這此這個時候,媽媽需要逼爸爸一把,硬讓他們帶帶孩子,雖然剛開始他們可能會不習慣,但是多來幾次,父女和父子的感情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注重父親與孩子在一起質量:不少的爸爸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可能還是會帶孩子,但是他們原則只是陪著孩子,並不管他們幹什麼。這種無效陪伴,媽媽需要注意的了。媽媽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讓父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商效起來,比如說與孩子一起散散步,一起做遊戲,而不是簡單的孩子在一邊玩,自己在那玩手機。

    父親該承擔什麼責任

    塑造孩子的品質:在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親肯定不如母親細膩,但是父親卻應該在孩子品質方面給予最大的引導。如面對挫折該中何處理,使得他從小就有堅定意志力。

    培養孩子子有擔當的性格:傳統觀念裡,父親往往是一家頂樑柱,因此父親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格,也應該在平日的生活裡,給予妻子更多的關係。多帶孩子接觸與同齡人接觸。對於女孩子來說,父親是她人生之中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因為良好父親能教會她如何更好保護自己,對於男孩子,父親更多能教會他男性社會中的生存法則。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對於12歲至18歲的孩子,父親的教育最重要。尤其是男孩,特別需要一位態度堅定、要求嚴格的父親的管教與激勵。

    除開以上所說的以外,父親在承擔子女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拋充傳統觀念“父尊子敬”,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這樣也能減少未來孩子在青春期逆反心理。

  • 4 # 伴媽學堂

    如何看待喪偶式育兒,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關於喪偶式育兒,個人覺得得從兩個角度看

    第一是不得已式的喪偶式教育

    一方面是社會形態所致

    房價、教育支出、學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教育觀等等,這些讓許多的80、90後爸媽變得焦慮,為了生活,不得不夫妻分開。或者為了生活,爸爸(也可能是媽媽)早出晚歸的工作。

    這種因為工作,因為生活忽視家庭的喪偶式教育,只能說夫妻互相理解,畢竟都是為了家庭努力的奮鬥著。

    一方面是傳統文化

    我們的傳統文化是男主外女主內,尤其是農村或者偏遠的地區,夫妻結婚之後,男的外出打工,春節出門,過年回家。一般情況下是孩子和媽媽在老家生活。雖然我們說現在是新時代,但這種思想以及這種行為還是有的。

    不管是上述的那種情況,都是在為家庭生活而努力的群體,沒有什麼可評價的,畢竟大部分人都是希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

    第二是個人的性格所致

    我一個朋友,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老公是那種天性愛玩的人,雖然有了兩個孩子,但是老公真的是沒有做父親的“覺悟”,心情好的時候,會帶一帶孩子出去玩。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和其他的朋友之類的吃吃喝喝,享受肆意人生。

    朋友的老公就屬於愛玩,沒有家庭責任意識,更享受安逸灑脫的生活一類人,對於這種人,就需要夫妻的另一方耐心的溝通交流了。

    比如說朋友的老公,一味的抱怨其實作用不大,有可能會讓老公更不願意待在家裡。與其這樣感慨自憐,不如多製造孩子和父親相處的機會,採取一些方法改善。

    最後想說的是,夫妻雙方不要輕易的給對方或者是給自己打標籤,生活品質好不好,是需要經營的,而不是直接對號入座,認為自己就是喪偶式育兒中的一員。

  • 5 # 依依的媽咪

    如何看待喪偶式育兒?父親的角色又是怎樣的?

    喪偶式育兒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詞彙,是因為社會把大多數不參與育兒的爸爸們歸於一類人,就是他可能只是名義上的爸爸,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在許多媽媽眼裡,她們的愛人都沒有或者極少參與寶寶的成長。所以用一個相當誇張的詞語“喪偶”來形容。

    另一半主要是家庭的主力,他要賺錢養家,我們作為女性可以理解他。但是我們女人帶孩子其實也是一種工作,為什麼男士有下班休息的時候我們沒有呢?其實挺不公平的。但想一想,對於我們女性來說,真的是需要男人的幫忙吧,有時候一句暖心的話也會讓你欣慰一點吧。

    其實作為爸爸這個角色來說,有了寶寶爸爸就是大樹一樣,希望爸爸們能有意識的共同參與寶寶的成長,不是你幫你老婆帶寶寶,而是你本應該也帶寶寶,因為是兩個人的孩子不是老婆一個人的。

    總而言之,還是是兩個人共同的事情,孩子不是給老人生的。我們做父母的都有義務參與寶寶的生活。

  • 6 # 兩個彤可愛

    我覺得當今社會“喪偶式育兒”還是很普遍的。男主外女主內的人文觀念一直延續至今,雖說提倡男女平等,但對於育兒方面,往往出力最多的都是母親,畢竟十月懷胎,辛苦生下孩子,更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家庭能過得更好而拼命奮鬥,努力賺錢,希望給孩子一個優越的環境。社會對於爸爸的使命感就是努力賺錢養家,媽媽確要在上班之餘兼任孩子的教育問題,漸漸地人們也習慣了這種方式,作為調侃稱為“喪偶式育兒”。

    我家之前也是如此,老公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少會參與,他覺得孩子不應該有那麼大的壓力。我呢確想盡辦法希望孩子能不斷進步,不要落後於別人,怕她因為現在的不努力以至於長大了去懊悔。慢慢也就形成了我一個人在教孩子學習,認知,生活習慣,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更好。爸爸確只享受著孩子越來越懂事的成果而我卻在孩子心裡變成了嚴母的形象。是既犧牲了自己的個人時間又破壞了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想想自己還是挺委屈。

    孩子上學以後,我決定讓爸爸也參與進來,因為我家是女孩子,我覺得爸爸的教育有時候更利於她性格的養成,於是便交出了一半的育兒權給他。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兩個人的責任,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在教育方面都有對方替代不了的優勢存在。

    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杜絕“喪偶式育兒”。雙方都有責任,有義務為了孩子的教育出一份力。

  • 7 # 小小的火石

    喪偶式育兒,我覺得這個詞有點片面,喪偶式育兒,是一個階段性的詞?還是一個隨著孩子長大持續伴隨的一個詞,如果只是在嬰幼兒階段,我覺得最多是歸功於個人的問題,出於工作後的疲憊,亦或是對新生命到來打破生活規律的不適應,都是有可能的,也可能是懶,也可能跟夫妻的相處方式有關,本身來說就不是一個單方面的問題,父母不愛孩子的畢竟是少數,不在我們討論範圍之內,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反思我們自己,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多溝通,夫妻之間,除了相親相愛,也要相互幫助,共同扶持。如果你找了一個不懂的反思改正的老公或老婆,那是你的眼光問題,那沒得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書紀年》明確記載了堯、舜及夏、商時間,為何不被有些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