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牙萬寶閣
-
2 # 耗子尾汁好滋味
老哥,王羲之59歲,算不上長壽,也不算英年早逝吧?王羲之的書法技藝之高超,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而他的《蘭亭集序》更是引人大發議論,至今無人能及。
但這位才華橫溢的大書法家,最後被傳鬱鬱而終。
關於王羲之的死,一種說法是因為長期服用五石散。
用今天的話說,差不多就是吸大煙,中毒而亡,史料記載,王羲之曾在一帖中寫到:因服寒食散違節度,則晝夜不得寐,食不得下。王羲之還有一些帖記敘他因服寒食散違節度,“疾患經日,兼煎勞不可言”的痛苦狀態。
那麼王羲之為什麼要服用五石散?
原來,王羲之故鄉琅玡是天師道發源地,王氏世奉天師道,為家族世傳之宗教。王羲之在家庭與時代的薰染下,對老莊學說及神仙之術深信不疑,他與道教中人往來甚密,採藥不遠千里,共修服食。認為五石散可以治病、保健,因此常年服用,最後導致病重纏身而卒。
說來可笑,王羲之竟是被自己害死的。
而對於他的死亡,另一種說法是,他實則是被自己氣死的。
王羲之喜歡與人爭閒氣好嫉妒。有位叫王述的,與他是同門同姓同齡還同宗,長得還蠻有氣質,王羲之從小就將王述視為假想敵。王述早先聲譽並不蠻好(他不會自己吃雞蛋因而大發雷霆的故事,還入選了《世說新語》),但後來做人與做官,較受好評,升遷也比王羲之升得快,升得高。
王述當了揚州刺史,會稽恰好歸揚州管轄。原先兩人可謂井水不犯河水,一個在藝術界,一個在官場,可現在王述要來“領導”王羲之,這下王羲之心裡極度不平衡了,“初得訊息,求分會稽為越州。”王羲之打了報告,要從揚州劃出地盤來,將會稽升格為越州,自己也因此可以跟王述平起平坐,一樣是刺史了。說出來不乏有些好笑,就為了與王述鬥氣,竟要搞行政區域調整。
後來相傳王羲之可能有把柄落在王述手上,“右軍遂稱疾去郡”,官場幹不下去,辭職了。晚年鬱鬱寡歡,病魔纏身而死。
此帖第一行:吾年垂耳順。因此推定此帖是王羲之寫於59歲即去世前不久。(見《十七帖》)
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裡也有記載:“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這倒讓我想起三國時的周瑜來,這人啊,還是應該大度一點。
但話說回來,無論王羲之因何而終,他的藝術造就終歸是不可動搖,流傳下來的作品,依然是我們後世的典範。只是可惜了這位大書法家,享年僅59歲。
-
3 # 墨魚軒書畫
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其死因眾說紛紜,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
書家多長壽,這是醫學專家從二十多種使人長壽的職業中研究得出的結論。以下是筆者列出的古今書法家長壽名單:
隋唐之際的虞世南終年八十歲;
唐代的顏真卿被害時七十九歲;
柳公權享壽八十八歲;
明代文徵明去世時九十歲;
董其昌活到八十二歲;
翁方綱壽八十五歲;
包世臣壽八十一歲;
吳昌碩壽八十四歲;
現代書法界名人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郭紹虞、蕭龍士、蕭嫻、啟功、舒同都享九十高壽;
百歲以上的有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 。
那麼為何“書聖”王羲之沒有步入長壽書者的行列呢?筆者認為這應該和其清高自傲的性格大有關係!
王羲之晚年誓墓不仕,隱退山林,堅決不再當官了。身體無恙,又沒犯錯誤,突然辭官,是什麼原因呢?說起來讓人有點想不到,這一切主要還是為了賭氣。六朝名流都清高,越清高,越容易意氣用事。據史料記載,當時王羲之最看不起的一個人叫王述,因為襲爵藍田侯,人稱王藍田。就是《世說新語》中,那個有點傻氣吃雞蛋的傢伙。偏偏就是這個讓他最討厭最看不上的人,卻升任揚州刺史,這相當於今天的省長,王羲之當時主管會稽郡,相當於今天的市裡領導,他聽說王藍田升官了,要求朝廷將自己的會稽升為越州,也提升到省級。派去的人偏偏是個不會說話的傢伙,結果官沒有升,反而遭到了大家的譏笑,導致王羲之羞惱交加,“遂稱病去郡,以憤慨致終”。一代偉大的書法家,就這樣以狹隘心氣而英年早逝。雖然在《蘭亭集序》裡,那麼有氣量有涵養,那麼高瞻遠矚,內心的真實世界卻達不到那個超然境界。
-
4 # 中和之水
書法與長壽,歷來是被大家認為是密切聯絡的,是錦上添花的兩樣幸事。而對於王羲之個人的壽命,我們要對他生活的那個年代的環境、生活條件以及王羲之個人本身的情況來進行考察他是否達到長壽。
一般來說,書法家多數是長壽的。從古到今可以舉出來一長串的長壽書法大家。那麼為什麼有些書法大家卻不長壽呢。瞭解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就能很好理解這個問題了。人是否長壽,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象心情、疾病、養生、生活習慣、天災人禍等等。
寫字能夠讓人長壽,這是大家的共識。寫字可以靜心、凝神、調息、忘憂,這對人養生是有很大益處的。但如何寫好字,寫字時不能提高很快,遇到寫字的瓶頸期帶來的煩惱得不到平復,也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我想,那些大書法家都能克服在書法中遇到的困難,集各家所長,終成大家,也正是因為能夠在心胸,氣量、養生和等諸多方面修煉得比較好的結果;另有就是一生的境遇也很重要。
近年來,在養生學方面,有養生學家和醫學專家對長壽的人特點進行了深入詳細的研究,在排名20個長壽職業中,把書法列為榜首,這不能不讓我們更進一步感到書法的保健作用是無可質疑的了。
據有人統計,三國兩晉時人均壽命35-45歲。唐朝人均壽命55歲左右。明代人均壽命46—56,清代清前期人均壽命45—51歲清後期人均壽命31—34歲。隋唐虞世南終年八十歲;唐代顏真卿被害時七十九歲;柳公權享壽八十八歲;明代文徵明去世時九十歲;董其昌活到八十二歲;翁方綱壽八十五歲;包世臣壽八十一歲;吳昌碩壽八十四歲。這樣看,王羲之生活在動盪混亂的東晉時期,他活到了59歲,比當時平均人的壽命也還是高出了一倍的年齡,壽命還算是高壽的。但比起來歷代書法家的壽命,還是短的。如果從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和他的人生經歷來看,他活到近60年,也實屬不易。在王羲之《喪亂帖》中,我們也能體會到王羲之在戰亂時的悲苦鬱悶的心境。而讓王羲之高興的事只是看到了一場雪就讓他暢快不已,就能讓我們看到王羲之哪有什麼能讓他心情愉悅的心情呀!偶爾參加了一次春遊,就讓他興奮不已,豪情大發,感慨萬千,也就成就了千古名帖《蘭亭序》。雖然我們看到《蘭亭序》字型神采飛揚是藉助於作者感受到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但他感悟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內心還是苦楚和無奈的。
人的壽命實在是多元素構成的。平時的養生還是一個重要方面。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的文徵明活到了90歲。這在他同時代的書畫家中,文徵明是最高壽的一位。他的長壽,除了來自於書法藝術的滋養,還與他善於養生不無關係。清靜無為的心境下的文大師,在生活上飲食清淡,養成了他極簡單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都是蔬菜豆薯,而且還限量飲食,偶爾小酌也是為了活血健身。知天命之年以後就清心寡慾了。起居極有規律,象鐘擺一樣。清朝的皇帝乾隆,活了88歲(1711年~1799年)除了愛好書法,所以長壽,也得益於他 三字養生口訣:齒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這也就是中醫上所說的“九常”養生法。趙樸初是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也是一位長壽老人。趙樸初老先生的養生之道一是蔬食,二是按摩,三是“夢想”。這三條中,精神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沒有“夢想”,精神就振作不起來,就談不上健康長壽了。
我是站著練習書法的,而且是把紙掛起來寫,這樣就有了一個活動的過程,而且在習書時,注意集中精力,凝神靜氣,心清氣爽,呼吸舒愉,動靜結合,筆下生力。特別是在寫到較低的位置時,半蹲著寫,紮起了馬步,開始時有些吃力,現在也能堅持寫幾個字了。這樣在練習書法時,人進入一種超脫的境界,透過屈臂伸手,肩肘運動,增加腿部力量,就可得到柔和的全身鍛鍊。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和學習書法有一定的關係。
書法並不能直接使人延年益壽,但是書法可以讓生活更有雅趣。王羲之和王獻之並不長壽,另有原因。學習和喜歡書法的理由每個人都不一樣,歷代很多書畫家很長壽,但是書法不會“直接”使人延年益壽。
一、歷史留名的書畫家有很多,長壽的確實不少。因為古代書畫家尤其是明清之前,沒有平頭老百姓。古代能夠精力用在書畫的,基本上不必愁吃穿。
雖然很現實,但是真真切切的事實。並不是書畫家練了書畫能夠延年益壽,而是他們生活比當時大多數人過的很好,才有閒暇和精力研究書畫。
說到長壽,明朝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1470.11.28—1559.3.28),享年89歲。
歷史上少有的五代同堂的文人,五代同堂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徵明的小楷很多人喜歡,學習的人也非常的多,文徵明到了晚年非常熱衷於小楷。據說87歲的時候,還寫了5000字的《金剛經》。
87歲阿,寫完整《金剛經》阿,還是寫小楷阿。說明文徵明在87歲的時候,身體還比較健康。
那麼是不是說寫小楷可以延年益壽呢,當然不能。明朝的文徵明能夠五代同堂,一個大戶人家。
往前說說唐朝的書法家,非富即貴。“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享壽80歲,楷書四大家柳公權享受87歲。顏真卿遇害的時候75歲。
明清之前的書法家們,他們在當時社會地位都比較高,生活條件遠遠高於平民百姓。書法不能直接的使人延年益壽。
可是王羲之這個琅琊王氏,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家族。為什麼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兩活得都不長。
二、王羲之和王獻之他們活在魏晉南北朝非常動盪。
二王父子兩他們活得都不長,王羲之活到58歲,王獻之(344年-386年)僅僅42歲,還有同時琅琊王氏的王珣也只活了51歲。
乾隆皇帝所集的“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三個人有血緣關係,生活在同一時代,並且活得都不長壽。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局動盪。而且王羲之他信奉一些奇怪的事情。他的名字和他兒子的名字都是王某之,神神叨叨的可能有些影響身體健康的習慣或者嗜好。
一人有感如果我們在歲數有些大的時候,可以能夠放下一些事情,讓我們自己每天練幾個小時的字,這樣肯定能夠延年益壽。
我們現在如果一個晚年,能夠非常安逸的快快樂樂的每天練字那一定會長壽一些。能夠每天持續不斷的做某件事,需要毅力也需要金錢和時間。
環境安逸加上心境平和,身體會當然越來越健康,人也會長壽。書法不能直接延年益壽,個人安逸舒適的環境需要透過其他努力(現在極少數人透過書法也可以)創造。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回覆列表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我認為王羲之之所以不長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①思想出現了問題。
晉朝的貴族把能夠長生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追求。古代的書法家之所以普遍壽命比較長,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大多比較超脫,說白了就是無慾無求的比較多,人長期活在這樣的一種思想種狀態下,自然可以長壽。
②毒藥吃多了。
晚年到王羲之信奉道家思想,認為五石散可以延年益壽。咱們現在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五石散這個東西是有毒的,而且會上癮。
那個東西就類似於現在的海洛因,吃多了是會致命的。但是晚年的王羲之對五石散瘋狂的迷戀,他甚至不遠千里去尋找五石散的原材料。
所以服用過量的五石散王羲之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三國時候的周瑜就因為被諸葛亮氣了三次吐血而亡。
王羲之的死亡同樣也跟他氣量狹隘有關係。他這個人比較喜歡攀比,不只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官場上,生活上各個方面他都喜歡跟別人攀比。
一旦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了,就會很生氣。動氣傷肝,時間長了,被氣死了也不值什麼。
④身不由己的不平。
同樣是大書法家的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被逼娶了公主,也因此終生鬱鬱寡歡,年僅43歲就英年早逝。
王羲之身為人父,同樣也會有這種保護不了自己子女的悲哀。
綜上所述,多管齊上之下,一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就英年早逝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