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林居

    美國向波斯灣加緊調兵 伊朗部分退出核協議

    美軍的B-52轟炸機

    5月8日,五角大樓證實,將向海灣地區派遣美國空軍的4架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以抵抗“任何侵略”並保護華盛頓及其盟友的利益。

    自今年3月23日,庫爾德武裝—“敘利亞民主軍”(SDF)經過一個多月激戰,攻克“伊斯蘭國”ISIS在敘國境內最後一個據點—位於敘東北部幼發拉底河河岸、靠近伊拉克邊境的巴古茲村之後,美國國防部就已把中央司令部轄下的轟炸機部隊全數調回本土。這也是從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軍第一次沒有轟炸機在中東待命。”

    在美國空軍重新部署這些戰略轟炸機之際,隸屬第6艦隊的“林肯”號航母戰鬥群也正朝著波斯灣行動,這雖是既定部署計劃;5月6日,伊朗媒體曾在報道中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有關向海灣調遣航母的宣告是誇大其詞。但是,五角大樓現已要求航母戰鬥群加速行進,以儘快抵達指定海域並隨時應對地區的威脅。

    加速向波斯灣前進的“林肯”號航母

    5日,博爾頓罕見的直接威脅德黑蘭當局說:“作為對一系列日益增長的警告訊號和警報的迴應,美國正在美國中央司令部管轄地區(中東)部署美國「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轟炸機作戰群,以向伊朗政權發出明確無誤的訊號,即任何對美國或我們盟友利益的攻擊都將遭到無情的武力迴應。”

    在美國軍方明確博爾頓沒有講清楚的轟炸機型號後,外界推測,這支重返中東的特遣部隊佈署位置,應當仍在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

    2019年1月13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專程訪問卡達,與該國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在多哈舉行會談。雙方簽署協議,宣佈將擴建華盛頓在中東的最大空軍基地—烏代德美國空軍基地。這座基地距離卡達首都多哈約30公里,目前駐紮美軍人數超過1.3萬,主要參與美國在中東和阿富汗的軍事及反恐行動。

    美軍已撤離之前部署在烏代德基地的B-1B戰略轟炸機

    5月8日,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透露,美國海軍將決定“林肯”號航母的前進部署位置,使之能夠及時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並反制任何攻擊。這位發言人還指出,美國空軍將在中央司令部戰區配置的B-52轟炸機,還沒有確定進駐的具體日期。但他強調,“有明顯的跡象顯示,伊朗與為其利益服務的部隊,已經準備好針對美國在地區的部隊發動可能的攻擊,無論是從陸上還是海上。”

    此前,《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稱,鑑於有情報資訊表明,伊朗計劃透過實施各種攻擊來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數個國家內的利益,包括使用無人機轟炸、爆炸及暗殺等,因此,華盛頓決定加強在海灣的軍事存在……之後,便出現了上述的博爾頓宣告及一系列軍事動作。

    不過6日,一位五角大樓官員有意為緊繃的局勢降溫,他對美聯社說:“美國與伊朗在未來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他還解釋道:“美國在海灣地區行動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展示美國軍事打擊伊朗威脅的能力。”

    博爾頓和特朗普在一起

    博爾頓5日已經透過宣告說:“美國不會向伊朗政權尋求戰爭,但我們已對攻擊做好充分準備,無論發動攻擊的是(伊朗的)代理人,還是伊斯蘭革命衛隊或是伊朗正規軍隊,我們都可以應對。”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則在日前表示,白宮高調宣示在中東地區佈防“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及轟炸機組,這是一項防禦措施,目的在於迴應伊朗的威脅。他還呼籲伊朗停止“挑釁行為”,沙納漢說:“一旦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部隊或利益受到任何打擊的話,都將由伊朗來承擔責任。”

    而富有戲劇性的是,5月7日,正於歐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突然取消在德國的談判,特意繞路前往伊拉克度過了四個小時,他在巴格達會見了總統巴爾哈姆.薩利赫和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中東媒體評論稱,“美國最高外交官對伊拉克進行突訪,強調華盛頓與巴格達加強關係的努力,正值它推動針對德黑蘭的「最大壓力」—德黑蘭是美國的敵人,但卻是其鄰國伊拉克的盟友。”

    5月7日,蓬佩奧突訪伊拉克。

    6日,蓬佩奧在飛往歐洲途中曾告訴隨行記者,華府當前採取的軍事行動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他說:“我們看到伊朗人的行動在升級,這絕對是事實。我們將就損害美國利益追究伊朗人的責任,這同樣也是事實。如果他們透過某個第三方代理人,即某個民兵組織或真主黨採取這些行動,我們將直接追究伊朗領導人的責任。”

    但當被問到德黑蘭是否與加沙和以色列發生的最新衝突有關時,蓬佩奧肯定的告知:“與此無關。”當地時間5月5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下令以國防軍繼續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展開“大規模襲擊。”這是5年來在以巴邊境地帶爆發的最大規模戰鬥。

    本次致命衝突的起因是,5月3日在每週舉行的靠近巴以邊界的抗議活動中,有4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軍打死;而巴勒斯坦另一規模較小激進武裝派別—“伊斯蘭聖戰”組織的狙擊手,則射傷了在邊境圍牆附近警戒的2名以軍士兵。自5月4日起,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來向以色列南部城鎮發射了600多枚火箭和其它飛行物,有超過250枚被以軍“鐵穹”防空系統攔截,以國空軍隨即出動戰機發起空襲報復。

    5月5日夜間,以色列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

    在巴格達與伊拉克領導人密會後,美國國務卿在記者會上說:“我們與他們討論了伊拉克的重要性,確保伊拉克能夠充分保護他們國家的美華人。他們都保證,他們明白,這是他們的責任。”伊拉克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基姆則於一份簡短宣告中稱,兩國會談重點圍繞“雙邊關係,該地區最新安全事態發展以及反恐努力。”

    蓬佩奧聲稱,他的伊拉克之行正值伊朗軍隊 “升級活動”,而且襲擊的威脅“非常具體。”他說:“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攻擊。”但是他拒絕提供更多的額外細節來支援其說法,而這些說法在許多方面都遭到懷疑,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引發與伊朗的戰爭。

    據西方媒體稱,白宮國家安全團隊對德黑蘭政策的立場並不一致。“儘管博爾頓和蓬佩奧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態度強硬,但由於擔心伊朗會對美國軍事人員和情報人員採取報復行動或發動襲擊,國防和情報官員反對他們兩人的政策。”

    在波斯灣航行的伊朗戰艦

    5月5日晚,在博爾頓公開發表對伊朗的高強度警告後,《紐約時報》引述一位美國軍方高官的話說:“博爾頓所指的威脅最有可能是在此前的24至48小時內出現的,因為截至3日晚上,軍事分析人士沒有追蹤到伊朗或伊朗支援的勢力對在伊拉克或中東地區的美華人構成任何新的、迫在眉睫的或明確的威脅。”

    從伊朗方面,對來自華盛頓的一切威脅是繼續採取無視的態度。7日,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扎裡夫在推特上說:“如果美國和其盟友感到不安全,那是因為他們受到該地區人民的鄙視—指責伊朗,這不會改變這種說法。”

    8日下午,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國家電視臺就美伊爭端的核心—“伊朗核協議”(JCPOA)正式釋出宣告,“德黑蘭將停止對部分伊核協議的承諾,但不會退出核協議。”他說:“如果世界大國不堅持其對2015年的核協議承諾,伊朗希望恢復鈾濃縮活動水平。”

    魯哈尼視察伊朗核設施

    有中東媒體分析,魯哈尼的講話其實是在暗示,相關各方“應在60天時間內實現其承諾,以保護伊朗的石油和銀行部門免受美國的制裁。”否則,德黑蘭可能將取消鈾濃縮活動的上限。之前,德黑蘭已多次發出告誡,該國或會增加其鈾濃縮,伊朗已花費了一年時間試圖與歐洲國家拯救核協議。

    伊朗外交部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停止遵守JCPOA (伊核協議)下的一些承諾」,是向仍屬於該協議方的各國首腦傳遞資訊。”扎裡夫外長則指責歐洲,“歐盟和其他國家沒有能力抵抗美國壓力,因此伊朗不會做出一些自願的承諾。”但魯哈尼總統還是留有餘地的說:“德黑蘭要保留,而非售賣超額濃縮鈾。”

    對美伊爭端的另一大焦點—伊朗的石油出口和霍爾木茲海峽航道安全,德黑蘭與華盛頓更是爭鋒相對,恨不得兵戎相見。

    此間盛傳,為達成令伊朗石油零出口之目的,美國或聯合沙特軍事封鎖連線波斯灣-阿曼灣-阿拉伯海的唯一海上樞紐通道:霍爾木茲海峽,並設立海上檢查哨,全面禁止伊朗油輪出港、以求完全掐斷伊朗的油源動脈。

    在霍爾木茲海峽岸邊警戒的革命衛隊士兵

    對此,直接受最高領袖賽義德.哈梅內伊指揮的革命衛隊(IRGC)放言,美國進入波斯灣與伊朗對峙絕不會帶來任何結果。該軍事組織發言人說:“革命衛隊有足夠的能力,對任何可能的侵略作出反擊。美國及其盟友沒有實際能力軍事應對伊朗,像這樣的任何行動,都將遭到失敗。革命衛隊絕不會改變其政策,敵人終將品嚐到失敗的苦果。”

    但當下,美國與伊朗間的緊張局勢有實實在在演變成戰爭的危險。一些中東觀察家說:“如果說過去的三次海灣戰爭—(伊拉克-伊朗),1991年(美國/國際聯軍-伊拉克)和2003年(美國/英國-伊拉克),那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對抗將會更具破壞性。”

    今年,華盛頓連續對德黑蘭施以幾記重拳:拒絕延長對伊朗石油購買者的制裁豁免;將伊朗精英部隊—革命衛隊定為恐怖組織;並開始對遏制伊朗做好軍事準備。

    德黑蘭街頭景象

    西方媒體認為,美國這些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正推動伊朗經濟一步步走向崩潰。“自去年以來,石油出口量已經從每天250萬桶減少到不足130萬桶,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削弱國家預算。已經遭受通貨膨脹(目前為40%)和商品價格飆升影響的普通伊朗人可能首當其衝地受到華盛頓的壓力,後者推動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其間,美伊兩國間嚴重的互不信任與利益對立是導致情勢不斷惡化的關鍵。華盛頓一直堅稱,“德黑蘭沒有利用核協議的意外收穫和與西方關係的正常化來重建其經濟及國家,而是將其在中東地區的擴張政策翻了一番。”

    雖然也有人為德黑蘭辯護,稱伊朗對核協議的耐心已被耗盡。“我不認為伊朗將核協議視作死亡,雖然出於實用目的,它已經死了一段時間了。”德黑蘭大學世界戰略研究所教授穆罕默德.馬蘭迪說:“奧巴馬政府下,美國在該協議的實施過程中保持克制。但特朗普政府下,美華人已經變得非常極端,最終徹底粉碎了協議。歐洲人,儘管提出承諾和好聽的話,一直誠心誠意地遵照特朗普的要求。所以,伊朗人說「我們就不會再做了,我們等了一年,什麼都沒有,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

    伊朗在中東有著強大影響力

    但有中東分析人士提醒伊朗,它長期抨擊美國、以色列及沙特造成地區不穩定,而德黑蘭本身在選擇以對災難性後果的魯莽和漠不關心來推進其利益。“在過去的幾年裡,伊朗一直奉行破壞其鄰國穩定的宗派戰略,並賦予敘利亞的阿薩德和伊拉克的馬利基等權力。它還發動了針對沙特的代理戰爭,使葉門和黎巴嫩等國家陷入癱瘓,並利用像伊斯蘭革命衛隊這樣的準軍事集團來破壞阿拉伯世界的反對派。”

    伊朗借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內戰形成的中東大亂局,迅速擴大並建立了從兩河流域延伸至葉門半島並直抵地中海東岸的強權。“人們現在普遍懷疑它「尋求在阿拉伯土地上創造一個新的波斯和什葉派帝國」。其政治精英的一些成員甚至吹噓伊朗已經在四個阿拉伯首都統治:巴格達、大馬士革、貝魯特和薩那。”而伊朗利用不穩定展開地區擴張的戰略也有點適得其反。“為了遏制德黑蘭的中東野心,不少阿拉伯國家現在不僅與美國站在一邊,而且還在接近伊朗的大敵—以色列。”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

    美國與伊朗的爭鬥早在去年就達到了一個高潮,2018年5月8日,特朗普總統向全世界宣告退出伊核協議時,故意向德黑蘭當局提出了12項要求。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華盛頓旨在挑釁和羞辱。”

    當時,美國希望伊朗結束其所有核計劃和導彈計劃;從敘利亞撤軍;停止其在伊拉克、阿富汗和海灣地區的“破壞穩定”政策;並停止支援真主黨以及哈馬斯和胡塞武裝這樣的什葉派集團……華盛頓以此作為同德黑蘭重開新核協議談判的交換條件。

    一年過去了,伊朗正承受著特朗普揚言已久的“最大壓力”戰略帶來的可怕後果,但華盛頓一方很明白,如果德黑蘭對其在2018年提到過的任何一個要求說“是”,那麼沒人會比美華人自己更驚訝。因為,這些要求“基本上等同於伊朗的全面投降,不僅是對美國,而且對以色列和沙特—特朗普的主要地區夥伴與伊朗新政策背後的主要推動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增廣賢文》裡的勸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應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