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思糊
-
2 # 水墨丹青7762
當然不是,曹植死於太和六年,曹丕死於黃初七年,曹植亡於曹丕之後,怎麼可能如《新三國》那樣被曹丕毒死。對於曹植的死,《三國演義》比新版《三國》更貼近歷史。
曹植是曹操和其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少年時隨軍行止,在戎馬生涯中度過。只到曹操擊敗袁紹後方才安定下來。曹植自幼聰慧,出口成章,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因其性情坦率,不拘小節,常常聚集名人雅士吟詩作賦,喝的酩酊大醉,在曹操的心中逐漸失去地位。終在立嗣之爭中落敗,曹丕上位,也正是此次落敗,影響了其慘淡鬱郁的一生。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稱帝。曹植穿喪服為漢朝的滅亡悲哀哭泣,曹丕大怒,之後,便對其嚴加防範。自此,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王孫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物件,由於其母卞氏的庇護,算是保住了性命,時年29歲。
曹植30歲時被封為安鄉侯,邑八百戶,遙想少年時放蕩不羈、縱情馳騁,真是可憐啊!不知曹丕是善心發作,還是礙於其他的壓力,隨後,曹植又被改封為鄄城侯,正是此次改封,成為其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31歲時又被封為鄄城王,邑兩千五百戶(總算是找回一點慰藉),這正是這年,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與本問題沒有多大關係,暫且不提)。此後,32歲時又封庸丘王。
黃初七年,曹丕病逝(曹植心說“這貨終於死了,該我大展抱負了,嘿嘿!”),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此時曹植35歲。壯心不已的他慷慨陳詞,希望得到新皇帝的重用,但曹叡卻心如磐石,不為所動,對於曹植的請求,只是打雷不見下雨,始終沒有實際行動,同時對於他的嚴加防範也絲毫沒有減弱。之後的之後,曹植在鬱悶中又被遷封了多次,最後總算在陳郡停下下來。
38歲時,曹植徒封東阿,在政治上心如死灰(算了吧,還是好好的寫文章吧)。太和六年,曹植改封陳王,沒過多久,鬱鬱而終,時年41歲,遵其遺願,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
3 # 霧都溼氣
曹氏三傑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人物均悲涼慷慨、剛健有力之士。可惜除曹操三番五次逃得性命,餘子皆不得天年。曹丕226年亡不過39,曹植232年亡活過41,更有稱大象的天才少年曹衝十幾而亡。天妒英才!天妒英才啊!
曹丕尊為皇帝,長於理論指導著有“典論.論文”,曹植貴為王侯,精於五言,其詩精神慷慨,兄弟倆本就一條道上賓士的兩輛馬車。謝靈運說:天下才一石,曹子建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曹植本身雖是貴族,但他那種懷才不遇之感與後來寒門出身的詩人是相通的——“骨氣奇高”。人說:憤怒出詩人。曹子建更加登峰造極——憤懣而亡。
-
4 # 以史為鑑
不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之中,最有可能被曹丕毒死的是曹操的另一個兒子,就是被稱為黃鬚兒曹彰,而曹植則是在曹操、曹丕死後,一直活到了曹叡時期才憂鬱而死。
下面我們聊聊曹彰、曹植的死因。
一、曹彰在曹操的26個兒子之中,曹彰可以說是唯一一個繼承了曹操武勇的兒子。
據記載曹彰青年時期就能力博虎豹,一心就想學習武藝建功立業。大家都知道曹操本身就文物雙全,而且文人地位在當時遠高於武將,自然希望自家兒子都是文物雙全,特別是要懂得學習。
但是曹彰卻一心向武,不甚讀書。有一次曹操看曹彰又不讀書很生氣,就批評曹彰說:讀書學的是治國,讀兵書,學的是萬人敵,你天天練習刀槍,只不過是個一人敵計程車兵而已。
曹彰當面雖然聽從曹操的教誨,但是出來之後對部下說: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學習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率領十萬精兵,縱橫戈壁驅逐外夷,這才是男人該乾的事情。整天矇頭學習死讀書,做那樣的博士又有什麼意思呢?
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未來的理想如何,有人想當政治家,有人想當文學家,只有曹彰表示自己就想當將軍。曹操問:“作將軍幹什麼呢?”曹彰回答說:“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大笑。
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把曹彰封為任城王。黃初四年(223年),各地諸侯王包括曹彰到洛陽朝見曹丕,朝見後曹彰卻離奇病逝於府邸,有野史都說是曹丕忌憚曹彰在軍中的影響力,故意下毒害死了曹彰。
曹彰死後諡號為“威”,故亦稱為任城威王。
二、曹植曹植的故事很多,一些經典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曹植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因為他絕佳的文采一直是最受曹操喜愛的兒子之一。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曹植因為揹負太多的文學美名,自己也展現出千年一遇的絕佳文學才華。可惜這些才華在政治上不但毫無幫助而且有害。
因為曹植的名聲,前來幫助曹植的都是楊修、丁儀兄弟這樣的文人,而不是政治家;因為曹植的名聲,這個團隊中沒有人會使用或者是不屑於使用陰謀詭計;因為曹植的名聲,這個團隊中的幾人肆意喝酒,盡顯文人狂放的作風,但是卻喝酒耽誤了大事。
在曹操最後的歲月,終於認清了曹植並不適合擔任一個政治集團的繼承人,只適合當一個文人騷客。於是最終選擇了曹丕繼位。
在曹操死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成為了曹魏的開國皇帝。但是曹丕對於這個曾經和自己競爭繼承人位置的曹植,還是非常小心。經常透過其他的一些方式來試驗,曹植是不是還有別的想法。
而且曹植在這時期的政治智慧顯得特別低,曹植在自己的諸侯國的時候,聽到了曹丕稱帝的訊息,曹植不經核實,就認為曹丕殺害了漢獻帝,竟然做出了替漢獻帝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傳到曹丕耳朵中,可以想象,小心眼兒的曹丕肯定在小本本上重重地記上他一筆。
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在曹丕當皇帝的幾年之中,曹植一直在地方諸侯國就國。來洛陽的一次,還發生了任城王曹彰的離奇死亡,這對曹植的觸動非常大。
等到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植一度還打算出山為國效力。但是曹叡也是一位英主,曹丕死後,一度傳出大臣讓曹植繼位的訊息,曹叡繼位後自然再一次提防起了曹植。曹植空有才華卻得不到施展,在太和六年(232年)11月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要把這就是曹植的死因了。
-
5 # 陸棄
曹植不可能被曹丕毒死。曹丕死於公元226年,曹植死於公元232年,也就是說,曹植是在曹丕死後六年後才死的。他是死於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執政的時候。
曹植的命不好,不好在他太有才而且鋒芒畢露。他的這種性格,對哥哥曹丕形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在爭奪世子的過程中,哥倆難免勾心鬥角,最終曹丕獲勝。歷史上著名的《七步詩》就是寫的曹丕與曹植的故事。曹丕雖然沒有殺曹植,但他對曹植是嚴加防範的,所以在曹丕執政期間,曹植在政治上很不得意。曹丕雖然防範兄弟,但也不至於到下毒殺死兄弟的地步。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植以為機會來了,向侄子上了一張《求自試表》,在這篇奏表中,曹植仔細分析了魏蜀吳三國形勢,並表示願意為實現魏一統大業貢獻力量。從奏表看,曹植不只是一個詩人,而且是一名戰略家和具有潛在素質的軍事家,但曹叡和他的父親曹丕一樣,對曹植是嚴加防範的,他不會允許曹植走上戰場建功立業。於是只批了“其志可嘉”四個字。曹植終生得不到重用,無奈潛心著作,研究儒典,最後憂鬱而死。
-
6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三國演義》裡面並沒有提到曹植的死。至於新三國裡說曹植被曹丕毒死,如果真是如此,那也太傻了。歷史上曹植是死在曹丕之後的。
《三國演義》中曹植出場並不多,主要就是在寫他的兄弟奪位。曹丕正式繼位後,演義中用了半回寫《兄逼弟曹植賦詩》,就寫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這以後,曹丕大為感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並沒有交代曹植的退場。這也是很自然的,三國演義裡面蜀漢是主角,對於曹魏的很多人物都是匆匆帶過,甚至有始無終。
歷史上,曹植一直活到了233年,比諸葛亮早死1年,享年47歲。這個歲數不算太老,但在曹氏兄弟裡面算不錯了,要知道他哥哥曹丕才活了40歲。曹植的晚年,主要就是在鬱郁不得志中度過。他在曹丕在位時,曾於223年寫了一篇文章,自我反省,認為自己對不起曹丕的恩德,這種自己抽耳光的行為得到了曹丕的讚賞。
曹丕死後,曹植於228年給新皇帝曹睿上了一篇很長的表文,希望自己能夠帶兵打仗,攻吳滅蜀,曹睿沒理他。231年他又寫了兩篇文章,希望曹睿能重用曹姓的宗族親戚,免得大權旁落。客觀說,這件事曹植說得是比較對的。但是曹睿依然沒理睬他。於是到233年,曹植就死了。
-
7 # 走街串巷看民俗
曹植挺慘的,其後半生被曹丕和曹叡兩位皇帝防範,十一年三次遷封,沒有在哪個地方呆過太長時間,這說明了什麼?曹丕沒有放過曹植,連曹叡也防著他。
那麼曹植後半生是怎麼度過的呢?時間點我們以曹丕被立為世子來算起。
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世子。那麼為什麼是曹丕被立為世子呢?因為同一年曹植做了一件傻事,這件事足以摧毀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好形象。
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乘車夜闖司馬門,而且在禁道上一路狂奔。司馬門和禁道是宮中禁地,所有大臣和皇親國戚都不得擅自闖入,而曹植偏偏嗜酒行兇,違反禁令。這不得不讓曹操心裡重新掂量一下曹植的品質問題。
本來曹操是非常喜歡曹植的,曹植有下筆成章的能力,記憶力驚人,小時候就表現的聰慧異常。因此曹操外出打仗也經常帶著他。
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我當年二十三歲時是頓邱令,一直奮鬥至今。你現在也二十三歲了,要加油呀!暗含很看好曹植的意思,曹植當然明白其中道理,曹丕和曹植都是嫡子,況且曹操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不會太在意立長這種規矩,因此自己還是有希望的。於是三位謀士開始出謀劃策。
這三人當中尤其以丁廙出力最大,丁廙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當面向曹操力薦曹植,曹操在丁廙的勸說下,心裡也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打算。
廙嘗從容謂太祖曰:「臨菑侯天性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遊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可惜,最後曹植栽在喝酒這個事情上,而且是兩次。第一次就是喝醉後夜闖司馬門,造成曹操對曹植失望,當年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第二次是二年後關羽圍樊城,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率兵解救曹仁。可能是想再給曹植一次機會吧,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曹丕請曹植喝酒,曹植又一次喝得酩酊大醉,等到曹操派來的人來到,曹植已經醉的不能走路了。於是曹操再一次對曹植大失所望。由此可見曹丕心裡的陰暗程度,為了不讓曹植立功,故意請曹植喝酒陷害他:
魏氏春秋曰:植將行,太子(曹丕)飲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雖然曹丕已經是世子(太子)了,但他仍然沒有放過曹植,他要讓曹植永無翻身的機會。
曹植的三位謀士,楊修被曹操賜死,理由是楊修擾亂軍心,擅揣上意,還有一條是楊修是袁術的外甥: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
丁儀、丁廙被曹丕以各種理由打入大牢,最後斬首,株連三族。
曹操死後,曹丕登基,曹植的命運開始發生重大改變,再也沒有人庇護他了。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為安鄉侯。當年又被改封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
公元226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陳郡,229年又改封到東阿。
曹植每被改封到一個地方,給他的隨身親兵都不超過二百人,而且這二百人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隨身的官吏也都是一些庸俗之輩。目的只有一個:不讓曹植再有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時法制,待籓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
曹植在奪嫡之爭失敗後一直鬱鬱寡歡,本想著曹丕死後自己可以在朝廷中施展自己的才華,誰知道曹叡繼位後繼續防範曹植。曹植數次上書要求為朝廷出力,參與政事,但曹叡都拒絕了。六年後曹植在鬱悶中病死,時年41歲。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丕終其一生都沒有放過曹植,為了防止曹植東山再起,曹丕誅殺了曹植所有的謀士和勢力,將曹植數次遷徙封地。曹植在曹丕和曹叡兩代君王的迫害和防範下,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他匡扶宇宙,蕩清寰宇的偉大理想,最後在鬱鬱寡歡中死去。這個世界少了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但多了一個才華橫溢的悲情才子。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曹植並不是像其他人所說是抑鬱死的,首先曹植在於曹丕的皇位爭鬥中已經落了下風,在皇宮內騎馬惹怒了曹操,試問如果一個心有宏圖大志之人會如此放縱麼,並且在曹操死後曹丕登位之後就更沒有希望,這個時候的曹植就只是個平原候罷了,後來曹植又被換了很多封號和番地,為什麼曹丕會這麼頻繁的換番地,還是曹丕對曹植的不放心,但是曹丕在位,不怕曹植做什麼小動作,但是曹丕死後,託孤於司馬懿等人,魏明帝繼位,司馬懿之人性多疑,有曹植在身邊定會跟到不安,所以我認為曹植的死可能也會和司馬懿在魏明帝講的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