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水緣

    《如何與孩子的老師相處》

    首先要有一種態度:把老師當老闆看,即老師都是對的!

    上策:知心朋友,可以交心的那種。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有強烈的目的性,否則就很難達到真正知心,就長不了。

    中策:同事關係(大多數)。

    下策:合同心態。側重於責權利的平衡,最容易產生對老師吹毛求疵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 2 # 六和麥田

    平等,相通,維護

    首先,一定是平等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最不少見的就是家長指揮著老師應該要怎麼做,讓老師必須考慮的就是家長一個人的孩子。尤其是一些排座位的問題,總喜歡老師為自己一個人的孩子考慮,從來沒有想過班上還有其他人的孩子,例如自己的孩子個子是全班最高的,非得讓老師安排第一桌不可,從來不想其他孩子的視線會受影響。

    在這樣的環境中,老師與家長的矛盾是很容易激發的,家長以領導者自居,指揮著老師為自己的孩子服務。

    在此,我們家長也要想,我們的老師不是也在指揮著家長在做事嗎?老師對我們的家庭教育不是也指手劃腳的,什麼手機要管好,什麼吃飯等細節教育不忽視,什麼穿著之類的都得重視,感覺這些跟老師有什麼關係,與老師的教學有什麼關係,老師連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都管理不好,還指揮著家庭教育如何做,這是不是不公平了呢?

    其實,細想一下,不難看出,家長的指揮出發點是自己一個孩子;老師的指揮是家長的一個孩子。一個是私心,一個是公心。完全不是一會事,並且最終受益的還是家長,是孩子,是家庭。

    所以,我們家長與孩子的老師,一定是平等相待的。

    其次,資訊是相通的

    老師會以各種方式向家長髮布班級資訊,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或者就是一些班級活動動向之類的,目的是想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更多情況,讓家長在家裡也會採取相應的教育舉措,為孩子的發展把握著。

    但是,我們的家長最反感的就是看到孩子的一些負面事件,認為那是對自己孩子的批評,對自己孩子的不尊重,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隱私,以此為由,與老師鬧矛盾。從此之後,老師也就不會向家長通報孩子的全面資訊,家長也就不能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老師把學生在班級上課的狀態,錄了個影片發到家長群,讓全體家長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成績好差與課堂狀態有很大的關係,希望家長也能在家裡瞭解自己的孩子。但是有個別不認真的孩子的家長就覺得這是不可接受的。其實,從資訊的互通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沒有任何批評的語言,只有客觀地呈現資訊。

    其實,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資訊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只報好資訊,從來都不報孩子的負面資訊,怕孩子丟面子,怕家長丟面子。例如孩子在家裡,不寫作業,回家就搶奪家長的手機玩,說說一點用都沒有。還有的孩子,回家挑食,如果不好吃,脾氣就會上來,甚至還會掀翻桌子,可是,這些家長都會因為面子問題與老師都不會溝通,老師也不能利用這些資訊對孩子進行全面瞭解。

    如果,雙方都可以互通這些好的,不好的資訊,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幫助的,因為孩子越生活在透明狀態之中,那他的陰暗想法與做法就會減少,就會越來越自律。

    最後,是完全維護的

    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彼此之間的抵毀是脫不了干係的。正如在一個家庭教育中,爸爸與媽媽的不合作,互相拆臺,教育原則不統一,那對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當然也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與爸爸媽媽的教育原而不統一,不維護,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總感覺,教育孩子的權力之爭就是自己在家庭裡的地位之爭,從來沒有考慮到這對孩子是否有利。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老師說家長不好,孩子肯定有想法,肯定不會配合教育;家長說老師的不是,影響就更大了,覺得老師沒有教育的權威,老師在人品上有問題,老師對自己不好,老師不公平等等負面資訊影響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影響了孩子對這個老師的反感,影響了這個科目的學習,影響了這位老師對孩子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會推向極端的對立面。

    因此,我們家長與老師一定是互相維護的。如果家長聽到孩子說自己的老師怎麼不好,家長就要讓孩子把事情全面的地說說,然後對孩子進行開導,讓孩子不能形成對老師的反感。同樣,老師也是如此,如果感到一位孩子對家長的反感,那一定要引導,一定要從感恩教育等方面進行引導,一位不會感恩自己父母的孩子,會感恩他人,會感恩社會嗎?肯定不會。所以說,在現實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立即介入干預。

    總之,我們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相處,其目標指向是最佳化孩子的教育,而不是給教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面對一些人為的災害。處得好不好,家長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如果家長處理得好,最終受益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家庭。

  • 3 # 琅環初心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老師至少是孩子的乾爹乾媽,於我似友似親。當然,乾爹乾媽一般是我們自己找的,至少很大程度上是已經得到我們認可的人,而老師對於很多人有時候卻有一種偶然性、不確定性。遇上好的,自然是親其道,信其道,朋友親人視之。若運氣稍差,遇上師中敗類,與其同人渣爭吵,倒不如轉學讓孩子遠離負能量。有不端行為者,收集其罪證,應投訴相關部門,勇敢投訴。——一名小老師敬上

  • 4 # 沐藍子

    尊重 溝通 平等

    一,尊重是一個人素質的的體現,相互尊重是做人的基本。家長尊重老師,老師自然而然地也會尊重家長,家長的支援是老師工作的動力,獲得了家長的支援老師也會更加積極地去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二,良好的溝通有利於雙方的瞭解。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就要多與老師溝通,不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也要適當地對老師的工作進行一下問候,關心一下老師。

    三,家長與老師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要尊重每一分職業,沒有老師的培育,就沒有國家的棟樑。老師是高尚且神聖的一份職業,承擔著為祖國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5 # 米米幼師

    個人覺得家長與孩子的老師相處要看在什麼場合。

    首先如果在學校,作為家長要尊重、理解、支援老師。一般家長和老師相處的時間會在學校,給孩子交費的時候,接送孩子的時候,開家長會的時候。在這樣的場合,老師和家長交流的都是孩子的一些學習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的事情,作為家長肯定是要尊重、支援、配合老師。如果自己有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可以請教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老師需要我們說出一些建議,自己有好的方法也可以委婉提出來,老師接不接納建議那就由老師自己決定。

    其次如果在一些酒席場所家長和老師相處,可以像朋友一樣聊聊家常。我孩子的老師,他既是我的同學又是我孩子的老師,還是我的親戚。所以每次家族有酒席,都有我們的份。我們一起聊最近看什麼電視?帶孩子去哪裡玩?喜歡逛那條街?哪個店鋪的衣服便宜?愛吃什麼菜等等,都是一些家常話。

    最後如果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比賽的場地或者學校的一些大型活動場地相處,比如:籃球比賽、歌詠比賽、舞蹈比賽、書法比賽、學校的運動會或者晚會。家長要聽從老師的指揮,遵守秩序,能夠幫上老師忙的,儘量幫忙,並管好自己的孩子不給老師添麻煩。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去南寧參加歌詠比賽,老師帶隊去,家長協助老師,看好孩子。上下車、吃飯、進場、出場等都要清點孩子,孩子上廁所也要有家長跟著,最怕孩子出什麼狀況。直到比賽結束後把孩子安全帶回家,老師和家長才鬆了一口氣。

    其實家長和老師相處的時間不會很多,除非自己家的孩子比較調皮或者性格很內向,家長自己去找老師討教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

  • 6 # 一諾媽聊育兒

    我有一個四歲半的女兒,上幼兒園已經一年半,說說我和幼兒園裡孩子老師的相處之道吧!

    1、信任。我覺得這一點至關重要,是一起的基礎。不管孩子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提前瞭解學校,瞭解老師,瞭解孩子的主班老師或者班主任。我當時為給女兒選幼兒園,耗費了多半年時間,一所一所的瞭解,直到最後選定現在這所華德福理念的幼兒園。一是因為同學的孩子在這個園裡上了兩年多,評價很高;二是在我去看園時,觀察老師對於孩子的態度、說話、語氣等等,我心裡已經大概有個數:這裡的老師最起碼是不會訓斥孩子,更不可能打罵孩子的。有了這個基礎,女兒入園後,我很少過問女兒的狀態,就是基於對老師的信任。

    2、溝通。有了信任的基礎,才能談的上溝通,否則很可能一有問題就是問責或者爭吵。我老公的一個表弟,孩子比我女兒小四個月,每次孩子有什麼問題,他都是一副我是老大的心態,和老師說問題,用說這個詞都不準確,應該是教訓老師。

    這樣的溝通,只不過是大人出了氣,而真正的問題卻並沒有解決,或者說表面解決了。

    3、理解。遇到問題了互相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各自退讓一步,雙方都不會特別難堪,問題又能圓滿解決。

    女兒班裡原來有個小男孩,父母比較忙,爺爺帶的比較多,入園的時候有很多的問題。最大的特點是愛打人,愛搗亂,不知道怎麼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經常是一上去就把別人撲倒壓住。女兒也經常被這個小朋友打,有時候回來後女兒會和我說“XX又打我了?”我通常問女兒“後來你怎麼做的?”教女兒如果他不聽還是打你,你可以打回去,你力氣很大的。從來沒有去找老師說過這個問題。

    因為我知道這個小男孩的問題不是隻針對我女兒一個人,老師一定也注意到了,並且在糾正孩子的問題。即使我找了老師,說了這個問題,老師也不會批評教訓那個小男孩,而是告訴女兒如何反抗。(關於這一點,是幼兒園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我很支援。)並且班裡孩子多,老師工作量又大,不可能一直注意女兒有沒有被打。

    半年後小男孩的問題一直存在,園裡考量之後,對家長勸退了。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都是特別溫和的人,並且經常受培訓,相關專業和高效溝通能力都很不錯,因此有什麼問題,哪怕家長有很大的情緒,也能把家長的情緒平復下來,解決問題。

    如果老師也很情緒化,經常甩鍋,很多時候問題不僅不能解決,還會事態嚴重化。最後都是雙方為了發洩或者忍不下一口氣,而不是為了孩子。

    如果碰到這樣的老師,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轉班。

  • 7 # 熊娃大變身

    我會非常尊重孩子的老師,把老師當成孩子的恩人。更會重點培養孩子和老師的關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非常尊敬老師的。也要讓孩子非常尊敬老師。

    一個孩子,不管怎麼聰明,不管家庭條件怎麼好,如果孩子不尊重老師,就不會好好的聽老師講課,如果老師處處針對孩子,在怎麼優秀的孩子也會被老師摧毀。

    所以,為了孩子的前途,我會誠心誠意的尊重老師,和老師搞好關係。

    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自己孩子沒有血緣關係卻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退步而著急的人。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老師不可能對每個都好,每個都不好,老師對孩子好不好,很大部分是因為家長的為人處世和家校溝通影響的,我們無法決定孩子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努力,跟老師密切配合,讓孩子能夠在良好的家校結合教育中健康成長。

  • 8 # 素人思歸

    您與孩子的老師會以什麼方式相處?

    學校作為孩子青少年時代學習知識以及價值觀形成的地方,對孩子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做為在這個過程中擔負著“傳道授業”重任的老師,也就成為除家長以外對孩子有著最重要影響的人。以什麼樣的方式與老師相處,也是困擾很多家長的事情。

    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便可以找到與老師相處的最好方式:

    一是堅持原則。眾所周知,目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較高,但是,仍不排除有“害群之馬”的存在。所以,我認為,在與孩子老師接觸時我們必須做到堅持原則,不能有“過分討好”的心理存在,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自我處理關係的能力,更能為純潔教師隊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是保持距離。與教師的關係的定義很微妙,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雙方存在“利害關係”的社會關係。它是一種因孩子而建立的一種彼此存在權利和義務的一種關係。所以,既然這種關係存在著權利(每個孩子都有求學的權利)和義務(每個老師都有教授知識的義務),那就沒有必要與孩子的任課老師走的過近,超出權利和義務的關係,只會讓彼此都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三是保持尊重。有句俗話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由此可見,教師在傳統關係中的重要地位。而做為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師父”,必然也要保持一種尊重,這種尊重並不是打破“權利和義務”的尊重,而是心理上的尊重,千萬不要將這種尊重“扭曲”。

    四是放平心態。一個老師要面對很多學生,而這些學生也必然會在成績、性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如果完全的要求老師“一碗水端平”(比如座位的排序),不是特別現實,這個時候家長就必須放平心態,要從自身孩子身上尋找問題,而不能一味的心疼孩子。

    五是自我提升。孩子在求學期間,學習成績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孩子能力的重要標準。既然這樣,那家長就必須配合好老師的教學。做好自我提升的準備,共同讓孩子不斷進步,以取得老師的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卷粉的酸湯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