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開心紅梅2

    曹操是強人政治的開啟者,軍事上曹操能夠靈活用人,並著有自己的軍事著作《孫子略解》,和《兵書接要》等。對東漢未年中國北方的統一作出了貢獻。他還實行屯田制,抽出部份士兵種田。極大地減輕了農民負擔。另外曹操的詩作具有劍新精神。並給後人留下了,(建安風骨,)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 2 # 小義老師扯歷史

    統一北方,為再次大一統奠定基礎,縮短了戰亂時間。

    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維護邊疆穩定,再次打通絲綢之路和中央對西域的管轄。

  • 3 # 大黃扯點歷史

    魏武帝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雄才大略之人,他的一生可謂十分精彩,留下了很多事蹟,傳說至今,這其中,曹操對於國家、民族的貢獻也十分多,他的頭銜共計有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以下根據他頭銜這幾個方面,分別進行敘述。

    政治

    曹操一生信奉法家,剛出仕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就敢杖殺漢靈帝寵信的宦官蹇碩的叔叔,對於豪強大族,曹操始終持打壓抑制的態度,起兵初期剛剛佔據兗州,就敢於拿名士邊讓開刀,震懾地方豪強,雖然此舉導致了兗州叛亂,但曹操依法治國,壓制豪族世家的想法從沒有改變。後面奪取了袁紹的冀州,曹操也一改袁紹縱容重用地方豪強大族的舊習,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打擊了土地兼併等不法事情,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

    曹操曾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我們知道,漢朝的人才選拔往往需要一些有名望的人,對於人才進行品評推薦,漢末比較有名的如許劭,許婧兩兄弟等,其中曹操也是因為得到了許劭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繼而聞名於世走入仕途的。

    但這種人才選拔,很容易流於形式,甚至被世家大族操控,因為你能夠品評人物的,往往都是世家大族,而他們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吹捧,以達到控制人才選拔的渠道。因此曹操的求賢令其實還是為了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招攬庶族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與他抑制豪強的思想一脈相承,互為表裡,從而達到加強集權的目的。

    軍事

    曹操作為著名的軍事家,在多年的征戰生涯中少有敗績。東漢末年,各地軍閥混戰,曹操一生平定了呂布、袁紹、袁術、張繡、劉表、馬超、張魯等多個軍閥,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也給予痛擊,為北中國的和平穩定奠定了基礎。其中尤其以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戰勝袁紹最為著名,而這一戰也是奠定曹操統一北方的一戰。

    此外,曹操不僅軍事實踐出色,在軍事理論方面,也有所建樹。他本人熟讀各類兵書,尤其對於孫子兵法更是有獨到的見解,曹操將孫子的軍事理論與自身軍事實踐相結合,註釋完成了《孫子》十三篇。後世很多名將都對曹操推崇有加。

    經濟

    曹操在經濟上也有過很重要的貢獻,即興置屯田。所謂屯田,就是漢以後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由政府直接組織經營的一種農業集體耕作制度,類似於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雖然屯田制並非曹操的創舉,但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下,曹操運用前人智慧,採納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對於東漢末年的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恢復與促進作用。

    文化

    曹操本人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此外,他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北方的混戰中,就注意對圖書的保護和收求。建安五年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曹操還將蔡邕的女兒蔡琰從匈奴迎回,命其整理蔡邕的文稿,同時講其藏書之事,蔡文姬“繕書送之,文無遺誤”。

    正是在曹魏這種重視文化的氛圍下,才出現了聞名後世的“建安文學”以及“建安風骨”,使得漢末衰微的文學有了新的生機。

    以上就是曹操的主要功績與貢獻

  • 4 # 歷屎愛好者

    曹操的貢獻:

    1.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

    2.曹操是魏國的奠基人,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

    3.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計程車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4.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建安風骨”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後世學者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並沒有完全全面的評價曹操,較過度的突出了他的多疑和獨斷專行的一面。

    晉朝陳壽的《三國志》裡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唐太宗也曾寫有祭文祭奠他的英靈 曰:“昔漢室三分,群雄並立。夫民離政亂,安之者哲人;德喪時危,定之者賢輔。伊尹之匡殷室,王道昏而復明;霍光之佐漢朝,皇綱否而還泰。立忠履節,爰在於斯。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曹操所做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大概在南北朝前對他大多數是一片讚美之聲,只有很少的否定辱罵之詞(如曹瞞傳)。後來鮮卑人的北魏特別敬重他,使深受五胡之害的漢人中,有一小部分開始將怒氣轉移到他頭上。南北朝後到五代前,南方開始有反曹之文與詩作,多是說他殘殺人才,濫殺百姓之詞。但中國對他的主流的評價仍是功大於過,即是唐太宗祭文裡的觀點。晚唐時有一詩《鄴中歌》評曹操,曰:“功首罪魁非兩人,流芳遺臭本一身。......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為王!書生請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給他來了個功過各五五分的評價。此詩被選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去世一回。

    五代之後,以南唐、南宋為代表的南方偏安政權,自比三國時的孫吳和蜀漢,創造出了所謂的“南朝正統論”,即從三國時開始,做為中國正統的王朝分別是蜀漢、東晉、宋、齊、梁、陳,隋唐之後是吳越、南唐,最後是偏安江南的南宋為正統。而北方的諸政權,無論是遊牧民族奴役漢人的胡朝,還是漢人自己建立的政權,都是偽朝敵寇。再加上宋朝時程朱理學興起,特別講究君臣之道與禮儀。因此,曹操對漢獻帝的不敬更被無數的當時的人痛罵。他的形像迅速走向反面和被批判。

    蘇軾說北宋百姓聽人說書講史說到了曹操兵敗,便會大笑;說到劉備兵敗,就會大哭。可見當時首先開始普遍反曹的是百姓而非上層貴族,但是信奉程朱理學的知識分子的大量文章無疑把這趨勢大大擴大化了。蒙古人的元朝在許衡對程朱理學裡的民族思想(華夷之辨)進行了大改造之後,更加重視理學。曹操形像在民間遂一落千丈。

    明朝初年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作者本身深受理學的影響,又在創作時為了文學效果並未太講究歷史的真實性,因而在寫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一生時,在對奸雄的表現上,過度重視寫奸,寫雄則很不夠!但還是有少數對他的正面描寫(刺殺董卓、善待關羽、與郭嘉的情義)。但此書出後,還有讚美曹操者,如明末大學者馮夢龍便在書中仍尊稱他為曹公。至滿人的清代時,乾隆稱曹操為“篡逆反賊”,從此對曹操的評價定了案,也使三國演義裡少數對他的正面描寫在京劇裡也徹底失蹤,曹操的形像徹底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賊。

    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北宋蘇軾評價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 5 # 南方詩意的天空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卒於公元220年,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活了65歲,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很多,流傳至今的很多成語故事都與曹操有關,比如:割發代首、望梅止渴、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對酒當歌、橫槊賦詩、堅壁清野、窮寇勿追、分香賣履等等,反映了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歷史上,曹操所做的貢獻有許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曹操在統治期間,依靠個人的非凡能力,消滅了中國北方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結束了北方人民從東漢末年開始兵禍連綿、生靈塗炭、顛沛流離、民不聊生的悲慘狀況,恢復了生產力,實現了中國北方的統一與穩定。

    2、在國家治理方面的貢獻。曹操在統治期間,政治上比較開明,他採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豪強;實行唯才是舉,不論出身,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在經濟上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3、在軍事上的貢獻。在軍事上,三國時期軍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注重鑽研兵法,軍事理論著述豐富,他整理註釋了《孫子兵法》十三篇,繼承、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另外他還著有《兵書接要》(近乎失傳)、《孟德新書》(唐代以後失傳)等軍事著作。中國古代的軍事家有很多,但能在行軍作戰之餘,有軍事理論著作的軍事家卻不多,曹操是既有重大軍事實踐,又有軍事理論著作的軍事家,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4、對中國文化和典籍保護方面的貢獻。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不僅是生民塗炭的一段黑暗歲月,也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場浩劫,無數文獻典籍毀於戰火。曹操很懂得文獻典籍的重要性,任魏公後,他設定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廣收在戰亂中散佚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又從匈奴迎回蔡琰,由蔡琰默寫了大量的古籍,文姬歸漢的佳話一直流傳至今。他重視國家的文化建設,建立了魏國的國家藏書,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曹操在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很深的造詣,他推動了建安文學的發展和興盛,對中國後世文學的延續和發展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上,他的詩歌意境開闊、雄健深沉、悲涼慷慨、沉鬱大氣,流傳至今的有20多首,我們所熟知的有《短歌行》、《嵩裡行》、《步出夏門行-觀滄海》等多篇,其中的名句,大家都耳熟能詳。曹操對中國文學的另一大貢獻就是生出了兩個文學家的兒子:曹丕和曹植,限於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再贅述。

    總之,曹操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貢獻體現在多方面,是中國古代帝王中為數不多的很有作為和成就的一個歷史人物,如果不是《三國演藝》這一大眾文學作品的刻意矮化,曹操的歷史形象還會正面許多。

  • 6 # 觀景說史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除了以上頭銜外,曹操還是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劇照

    曹操在文學上有哪些成就?

    《魏書》:“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曹操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在詩歌上,一些朗朗上口的詩詞,例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些誇口人談的詩詞,你會想到是出自曹操之手嗎?

    曹操劇照

    曹操對文化做了什麼貢獻?

    曹操在戰亂的年代注重保護藏書,對圖書和典籍想法設法加以保護,並在他的重視之下,建立了魏國的國家藏書館。

    曹操對文化的貢獻,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所起到的建設性作用上。在當時長期戰亂、動盪的背景下,建安文學能夠得以興起,這是與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

    曹操劇照

    曹操對文學的貢獻還體現在對兒子的培養中。曹氏三父子中,曹丕的文學成就是最低的,但他取得了皇位,在歷代帝王中他的文學成就排名第二,僅次於南唐後主李煜。

    因此一代梟雄曹操不但在政治上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就是在文壇上也有一定的聲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挑選蝤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