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捲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後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枝的梨花。這裡,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然後自然轉到寫軍營內的苦寒生活:“散”、“溼”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後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將士奇寒難熬的艱苦生活,更從側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後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雲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 後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份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可以想見,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迴路轉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餘味綿綿,使人低迴不已。 全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襯托和鋪墊,抒發出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捲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後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枝的梨花。這裡,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然後自然轉到寫軍營內的苦寒生活:“散”、“溼”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後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將士奇寒難熬的艱苦生活,更從側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後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雲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 後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份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可以想見,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迴路轉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餘味綿綿,使人低迴不已。 全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襯托和鋪墊,抒發出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