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
2 # 二手眼淚
即便現在的三缸、輕混、純電等新能源有些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節能減排畢竟是民用車的發展趨勢,縱觀歷史,任何一種新技術從出現但成熟應用,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目前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正處於一個痛苦掙扎的過度期,缺陷明顯,優勢不足以迅速淘汰燃油車,但並不等於新能源一定會失敗,科技的發展是跳躍的,是有爆發期的,就像當年一夜之間消失的傳呼機,說不定哪一天會突然成為家用車主流!
【三缸+輕混系統】的成本是否比四缸發動機低有待商榷,車企不會無理由降低車輛品質。
在製造成本方面三缸發動機實實在在可以節省大量成本,材料上可以節省的零部件包括火花塞、點火線圈、噴油嘴、氣門、連桿活塞以及結構材料等等,這一套完整的配置成本並不見得會比輕混系統低。
48V-MHEV輕混系統源於F1方程式賽車,在賽道上與V6高功率發動機匹配的核心有兩臺電機,第一臺是民用車普遍使用的BSG發電啟動一體機,第二臺是在起步階段有效增壓的電動渦輪電機;電機的特點是恆扭矩發力,也就是在起步瞬間能爆發峰值扭矩以幫助發動機減輕執行負荷,而F1賽車需要的是動力加分所以並不會減少內燃機的動力輸出,並且同時以電渦輪在起步階段增壓以實現最強勁的起步加速,這是賽車輕混系統的價值體現。
而在普通民用車上48V輕混不再是體現效能的配置(結構參考上圖),主要目的是為了節油,而電渦增壓會在起步時增加耗油量,所以這項配置被取消了;其次為節油則無需大功率BSG電機,只要能適當比例的減少發動機負荷即可,所以F1上使用大六七十千瓦的電機被縮水到10kw左右的小電機。
那麼這套混動系統的成本就很好計算了,一臺小功率電機加上容量僅1kwh左右的鋰電池組,理論成本在1500元左右,如該車企本就是新能源汽車則可以有效控制電池成本,量產後的總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內。
這是按照市場供應的價格大致計算,在成本方面基本能與三缸發動機節省的成本抵消;那麼為什麼在成本相當的前提下,車企要使用體驗差很多的【L3&MHEV】呢?
答案在於雙積分,車企的獲取積分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生產新能源電動或插電混動式汽車,第二種是降低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以保證至少不會負積分;可以理解為第一種是有技術儲備的車企拿去賺積分的方式,第二種是保證車企不會虧損的底線,但是有很多車企存在測試油耗過高、在燃油車領域出現嚴重負積分,新能源領域的成績也無法抵消的情況,所以降低油耗就顯得很重要了。
降低油耗的方式在車型不變的前提下有三種使用輕量化材料減低整備質量
適當減小發動機排量
使用混合動力系統
第1種方式對成本的要求過高,絕大多數中低端汽車是無法使用的;第2種方式可以適當節油但是動力體驗會很糟糕,第3種方式對技術和成本的要求同樣高(指PHEV插電混動),那麼既想要降低排量同時又能保證動力不會太差的方式只剩下48V-MHEV輕混系統,技術難度小而且能節省5%的平均燃油消耗量。
可以這樣理解:在成本方面不升高的前提下,降低平均燃油消耗量才是各大車企的急迫需求,體驗的優劣也要排在第二;所以總會有極少數車企使用【L3&MHEV】的低端系統,不過這個品牌並不具代表縣,大部分車企使用輕混MHEV還是在用四缸發動機,包括很早就在使用但關注度並不高的中國產商用車。
真正能節油、節能、減排並體現強勁效能的混動方式為插電並聯式混動,或插電增程式混動汽車,僅此兩種;輕混系統的電機與發動機曲軸端串聯,執行的前提一定要啟動發動機並輔助輸出,不能單獨以電機驅動或者使用大功率車載電器裝置的MHEV,嚴格的定義僅能算是“電機節油車”,與真正的混合動力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