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ei102

    其實就算劉備沒有錯過命運也沒多大改變,劉備缺的不是將,首先劉備沒有孫權地理位置好,不管是在土地人口都沒法跟孫權曹操比,古代打仗靠的就是資源(人口加糧食)蜀地本來山多耕地自然就少,人口也很難壯大起來,所以蜀漢註定是要失敗的。

  • 2 # 阿斗不傻

    邊疆猛將,治世能臣,權謀天才,絕世猛將,內政無雙。 錯過他們,劉備抱憾終身,廖化無言以對。關於劉備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就不過多介紹了,我們直入主題。劉備錯過那些名將。如果有他們命運如何改寫。

    劉備這個人啊,前半生可謂運氣不好,錯過的大才將領還是不少的。小面我只說幾個正史中有記載並且能力強的。

    第一個,田豫字國讓,這個人演義中不出名,基本沒怎麼寫,可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隨曹操北征烏桓破軻比能,長年駐守北部邊疆,說是民族英雄也不為過,之後還南下週賀,敗孫權,是魏國核心將領。

    他一開始最先出仕是跟劉備,後來因母病重回家,就再也沒機會和劉備一起。如果劉備能把他留下來,蜀漢就會多一位,跟關羽級別水平相當的大將哦。

    第二位,太史慈字子義。演義中有介紹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後面還有去平原劉備處搬救兵,可惜劉備當時被“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這句話迷糊啦,沒重視報信的太史慈,不然以他的手段,肯定會能竭力招攬。

    如果太史慈在,劉備就會多一個智勇雙全的猛將。

    第三位,陳登陳元龍,陶謙死後,陳登可謂鼎力支援劉備任徐州牧,對劉備富有很高期望。劉備和他私人關係也非常好。可惜後來被曹操捷足先登,不過也不能怪他,畢竟他的主要目的還是保住家鄉父老。

    如果陳登在劉備處,至少主政一方是沒問題的,配合關羽守荊州絕不會有大意失荊州出現。

    第四位,徐庶子元直,他也是因母親的緣故離劉備,看來古代孝字第一,百善孝當先啊。不過時間卻不是諸葛亮出山前,而是出山後,兩人還一起輔佐過劉備,因為長坂坡逃亡他的母親被曹操抓走才離開。

    根據徐元直的能力,治政做太守絕對夠,出兵做謀主也可以。可惜啦。

    第五位,陳群陳文長。廣為人知的九品中正制度創造者,著名的內政全才。一開始在平原時候也是劉備的收下。後來因為家族需要離開劉備。

    如果他在,我們可以肯定一點就是,諸葛亮不會累死啦。

  • 3 # 歷史天天談

    感謝官方邀答!

    縱觀劉備的一生,顛沛流離,或許是他人生大多時刻的真實寫照。劉備

    在他混跡於群雄之際之時,他也曾與一些日後的名臣良將有過交集。如威震北疆的田豫,督定一方的太史慈,克呂敗孫的陳登,政法兼通的陳群等。田豫

    此中有些還曾在其賬下效力,但最終卻都各奔東西。

    與其說是劉備錯過了這些名將,倒不如說是這些名將主動放棄了劉備。

    名將擇主,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可劉備的大半生都居無定所,手下最多也不過幾萬人馬,又有關張在側,哪裡還有給其他人發揮的空間?

    田豫依附公孫瓚,太史慈投靠劉繇,陳登、陳群最終選擇了曹操,雖然各有各的原有,但歸根結底還是劉備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平臺。

    劉備的命運多舛,與其說是他一直沒有得到得力的幫手,倒不如說是他的性格使然。即使那些名將都依附在劉備的賬下,依舊改變不了劉備的最終結局。

    劉備不是一個好脾氣,劉備的個人主見也絕非一般人可以扭轉。

    平定黃巾之後的劉備本可以有一個緩步發展的空間,但他卻鞭打督郵,棄官奔逃。

    陳群曾勸劉備得繼徐州後,不要輕易同袁術交戰,不要忘了防備呂布,但劉備都沒有聽。最終導致了徐州易主,重新開始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更不要說興兵伐吳,兵敗,最後病死的結局了。

  • 4 # 少俠看歷史

    看到很多人說,劉備錯過了很多名將導致最後難以統一三國。實在不知道怎麼怎麼才算錯過了,再說劉備雖然顛沛流離半輩子,但投靠他的仁人志士還算少麼?

    不算出類拔萃的五虎上將以及臥龍鳳雛這種天下明士,仍然有法正、魏延、姜維、費禕等等堪用之才,可以說劉備手下的名將並不少。縱觀三國魏蜀吳基本平分秋色,真要對比起來劉備剛入蜀後的人才儲備還要好一些。

    因此劉備的命運不在於幾個名將所能夠左右的,諸葛亮都阻擋不了劉備伐吳導致火燒連營一蹶不振,又有誰能夠勸阻的了呢?

    劉備的命運只有他自己能夠把握,而蜀國的命運也隨著劉備的白帝託孤難以回頭了。

  • 5 # 平安讀歷史

    首先是太史慈,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太史慈和劉備在早期為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但是後來劉備卻沒有能留下他,最後太史慈被孫策收降,成為孫吳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其次是徐州的陳登。陳登文武雙全,才智過人,在徐州時曾大破江東孫氏的進攻。劉備和陳登可謂是英雄惺惺相惜,陳登也非常敬重劉備,但可惜後來劉備離開了徐州,而陳登可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最終還是錯過了。後來曹操任命他為廣陵太守、伏波將軍,可惜天妒英才,陳登才三十九就過世了。

    再就是張遼,張遼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劉備及關羽都對其很是敬佩,早在與呂布同守徐州之時,便已有相識。如果劉備若能把其當成與關、張一類的兄弟,張遼對劉備也一定很是感激,有可能成為劉備的大將。不過最後張遼還是成了曹操的猛將。張遼歸順曹操,之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還有龐德,龐德原為馬超部將,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跟隨馬超去救劉璋,不然,必跟隨馬超投降劉備了。其實縱然其當時因病沒來,若劉備有心要收服龐德也不難。只要讓馬超暗中修書一封,就可以將他招來。但是劉備實際上對馬超不是很放心,自始至終馬超在劉備陣營都沒有受到重用,所以也沒有想過要把龐德招攬過來。

    但是,劉備即使沒有錯過這些名將,命運也很難改變。因為劉備的起點實在太低了,沒有自己的地盤,到處寄人籬下,所以即使這些名將投效到劉備手下,也很難有所作為,要麼可能默默無聞,要麼可能像太史慈一樣另投明主。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佔領了荊州,總算有了立錐之地。後來有攻取西川、漢中,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但是盟友孫權背信棄義,殺掉關羽,攻取荊州。劉備一怒之下,東征去打孫權,卻被陸遜所敗,幾十年積攢的家當一朝喪盡,最終含恨而死。

  • 6 #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這道題是不是這樣描述更為準確:劉備錯過了哪些文武名士?這些文武名士的加盟能否改變劉備集團的命運?

    一是劉備早年起事時跟隨的文武,主要是關羽、張飛;二是徐州系,文有孫乾、伊籍、簡雍、糜竺等,武有趙雲、陳到、糜芳等;三是荊襄系,最著名的是諸葛亮、龐統、馬氏兄弟、黃忠、魏延等;四是益州系,包括法正、李嚴、黃權、嚴顏等原劉璋部屬。其他,則還有一些特殊的“散客”,例如馬超等。

    以此分析,劉備錯過的文武名士主要是徐州系人才。因為早期的劉備兵弱勢微、名不見經傳,除了結義兄弟基本無人跟隨。後來在荊州,赤壁之戰後聲名正旺、人才吸附能力很強,荊州系人才基本吸納得差不多了,除了“水鏡先生”等極少數。入蜀後,更是全盤接收原劉璋的屬下。所以,劉備錯過的文武名士,主要是在徐州那段時間錯過的。

    盤點一下,主要是:

    1.陳群

    陳群的特長是在“政法”方面,他後來幫助曹魏建立法律體系,並創“九品中正制”,影響了後世三四百年。陳群在徐州事從劉備,幾次建議劉備,均沒有被劉備採納,並反對劉備攻袁術、接納呂布,事實證明陳群的戰略眼光獨到而深刻。估計劉備、陳群之間沒能碰撞出火花,後來陳群轉而依附曹操,併為曹氏祖孫三代服務,建立卓越功勳。

    (網路上的陳群形象)

    2.太史慈

    太史慈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也是三國時代武藝超群的名將。他與劉備之間是最可能擦出火花的,但可惜與劉備失之交臂。

    太史慈隻身一人搬救兵,去救孔融(就是孔融讓梨的那個),搬的救兵之一就是劉備,可見他對劉備的景仰和信任。只是不知道何因,劉備在解圍之後,竟與太史慈沒了交集。可惜!

    太史慈死前的一句話:“大丈夫身處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不知感動了多少讀三國的人。

    (太史慈影視形象)

    3.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荊襄高才,算是為劉備所用,但與他親自加盟劉備集團帶來的效應,那是不能比擬的。《三國志》描述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正是他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懿為“冢虎”。不知道劉備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沒有向這位“好好先生”表達他的誠意,使得司馬徽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也使得劉備集團人才儲備不足而失敗。可惜!

    (司馬徽網路形象)

    第二,假如上述三人歸附劉備,真的有可能改變歷史!

    1.陳群加入的話,蜀漢的法度一定會建設得比較嚴謹,足以彌補諸葛亮治蜀的重大缺陷,比如事必躬親、條文細瑣等。

    2.太史慈加入的話,足以獨擋一面,是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他比關羽聽話而英勇不亞於關羽。太史慈守荊州,也不會與東吳鬧翻,如果荊州不丟,劉備真有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3.司馬徽加入的話,歷史更加可能修改。司馬徽是後來晉朝實際開創者司馬懿的叔父,如果他加入劉備集團,則可能整個穎川系的人才都有可能被劉備所用!穎川系的人才構成了曹操政權的主力,包括荀彧、荀攸、司馬懿等。試想一下,都會引發無限的遐想。

  • 7 # 忘不掉的是過去一

    劉備如若沒有錯過那些名將,命運也許會改變,也許不會改變。

    以劉備的戰略思想,政治覺悟,和自身的能力。我認為可能性不大。

    可歷史不能假設。沒有發生的事情,結果會如何,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

  • 8 # 坐看雨收雲散

    若說命運的改變,劉備雖未達成中興漢室的願望,但以微未起家能在亂世之中分得三分天下已算成功人土!古代有能為的人才都會擇明主以侍之,劉備在群雄中崛起最晚,即使他能相中別人的才華,而有才華的人不一定能看上他。明主選良才而良才也擇明主是雙向選擇的問題,剃頭挑子一頭熱解決不了問題。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也造就了那個時代的英雄輩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是歷史教科書,它代表不了歷史,一個人的勇武改變不了戰爭的局勢。有良將,良帥固然能在區域性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取決兩國戰爭勝負的關健因素還是國力。也就是國家的人口,經濟等是重要因素。在冷兵器時代國家的人口數量起決定因素。人口多了,生產的糧食就多,兵員的素質也能提高。反過來說你佔的地方越大能夠養育的人口就越多。你佔的地方越肥沃,你的國力就強大的迅速。劉備的蜀地西川地狹人稀,人才潰乏註定難與北方的曹魏爭雄,也難以吞併據險自守的孫吳。反倒孫吳所統治的地區,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國力實勝蜀漢!三國當中最弱者實屬劉備的蜀漢政權!蜀漢之所以能維持其統治幾十年,實屬地理原因,地形複雜路途險峻。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嗎!也是因為諸葛亮以攻代守的策略,使曹魏疲於應付,而不敢主動進攻,才使蜀漢偏安四十多年!

    劉備己是成功人土的代表,禮賢下土重視人才的提拔重用。這就是他一介布衣成功的法寶。難道後世的創業者和即將創業的人們,不應該學習劉備的選才用才之道嗎!?

  • 9 # 平淡是真147016937

    三國演義的作者當時在寫這部小說時,就這樣安排了劉備的命運。這部書為四大名著之一,已經相當完美了,想超越它可非容易。

  • 10 # 品味老劇

    這個問題經常在想,後來看過《三國志》多次,覺得劉備這個人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有時候還不能剋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劉備和蜀國的命運不會改變。夷陵之戰:因為關羽和張飛之死,攻打吳國,不能剋制自己的感情,不聽眾人的意見,把蜀國積攢多年的將才損失殆盡,士兵又損失多少,直接就把蜀國排到魏、吳之後,再也沒有能力問鼎中原。而曹操呢?我只說一件事,張繡投降曹操,曹操可是拉著張繡的手進城的,後面又重用張繡。張繡是什麼人,他殺了曹操的兒子、侄子、愛將典韋,兩次差點殺了曹操的人。曹操多麼寬大的胸懷啊,你來降我,我就重用你。

    劉備和諸葛亮很相似,唯賢而用,“賢”就是有能力又得品行好才行,這跟曹操用人就不同了,曹操是唯才而用,只要你有才能,不管你是品行不好還是德行很差,我就會用你。郭嘉郭奉孝,好色之徒,可是有才啊,十分受曹操重用。像漢高祖劉邦,那就是唯才而用。陳平品行不好,和自己嫂嫂有染,還收受賄賂,但是劉邦依然用的很好。樊噲是殺狗的,婁敬是個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啊,在劉邦手裡,那是一個比一個厲害。人才就是要最大限度發揮他的作用。

    如果郭嘉陳平樊噲彭越等人,放在劉備的軍中,劉備多半不會重用。所以,劉備即使是得到更多品行好的人才,也不會改變他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掛霜期還能數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