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聶新怡

    有,孫子兵法上有圍魏救趙,粟裕1947年7月13日借用孫子兵法圍魏救趙之法改為圍黃救邵,既消滅了黃橋敵人也解決邵波之敵,以3萬小米加步槍,打敗李默庵12萬飛機加大炮雄壯威武之師。還消滅他3萬人。

  • 2 # 愉悅讀軍事

    在中國的歷史上戰爭從未停息過也因此造就了軍事理論的誕生,作為戰爭領域的成名之作,《三十六計》這本兵書集歷代兵家戰役之精華總結了以往戰爭中施計用詐的實踐經驗。其中不乏經典戰役的體現下面就介紹一下幾例經典戰役。

    以逸待勞——公元前354年,趙國開始大舉進攻當時的衛國,想要衛國成為他的傀儡聽命於趙國.衛國剛開始是依附於魏國的,這下可好了趙國打過來了咋辦啊,趕緊拍馬屁啊,不然就要嗝屁了,所以改向親附趙國,這下惹得魏惠王那是十分生氣啊,心裡那個一萬個不爽,敢搶我小弟,你等著吧,看我不削你丫的。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才剛剛短短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想到了老大哥齊國,便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畢竟是老大哥,讓老大哥出馬平了你魏國,看你魏國還囂張不囂張。這老大哥齊國一聽好兄弟趙國被欺負了那還了得一定要為兄弟報仇。於是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去救好兄弟趙國。.孫臏出計策,任命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此來麻痺魏國軍隊.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這時魏惠王慌了我的媽呀這可咋辦,這齊國軍隊都打到跟前了,龐涓你快回來啊,本王想你啊快來救本王,.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國救援.然而此時魏軍已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

    暗渡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此戰役出現在 秦朝末年,由於秦朝當時政治腐敗,各路起義軍並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趁著項羽正在與秦軍主力決戰之時首先進入關中,攻佔了秦國都城咸陽,率先稱關中王。當項羽擊敗秦軍主力部隊後,率領軍隊進入關中,項羽憑藉自己強大的實力,逼迫劉邦退出關中。而後擺下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後,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痺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燬,表示不再返回關中。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你項羽等著,有朝一日我劉邦一定會報當日鴻門宴上的仇,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經兵強馬壯的劉邦終於要大展宏圖了,開始主動出擊。劉邦於是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燬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這一舉動果然有效,立刻就引起了關中軍隊的注意。關中守軍聞訊,便一刻也不停的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日要塞加緊防範,阻攔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於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陝西寶雞縣東)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 3 # 煮水論史

    著名戰役太多,三十六計也基本上是歷史典故而來,如果一一列舉,難免成了裹腳布。

    所以,我就選擇我最喜歡的一計來回答吧。

    嗯,沒錯就是“美人計”,因為大導演吳宇森說過“美人計更能使人興奮。”

    美人計,顧名思義,用美色誘惑敵人“進美女淫聲以惑之”,從而達到征服敵人的目的。美人計可謂是陽謀中的陽謀,明知是計,卻不得不中。愛江山愛美人,多少人英雄好漢栽倒在“美人”身上啊。

    “酒池肉林”商紂王為蘇妲己當上亡國之君;“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而葬送大好河山,“銅雀春深鎖二喬”為了東吳二喬,阿滿發動赤壁之戰;“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一代將才為貂蟬與養父反目為仇……而歷史上運用“美人計”打贏一場戰爭的,最著名的莫過於吳越爭霸了。

    吳王夫差繼承父親遺志,大敗越國,越王勾踐成為階下囚。

    吳王夫差志得意滿,沒有聽從伍子胥的諫言將越王勾踐斬草除根,反而殺掉了伍子胥,這就給越王勾踐留下了復仇的機會。儘管受盡夫差的凌辱和折磨,甚至還吃自己的大便,從一國之君淪落到如此卑賤境地,換做其他人早就自殺了,但是越王勾踐沒有,“臥薪嚐膽”挺了過來。他一邊試之以弱,一邊培養秘密武器,打造史上最成功的“間諜”——西施!

    西施有多美?

    辭藻欲表先無語,丹青未著已失神。水偷月貌錦鱗醉,風襲蛾眉天下顰。

    沉魚落雁,傾國傾城,要我是越王勾踐,可真捨不得把她獻給夫差,而且還是自己的大仇人。勾踐花了幾年的時間,把西施培養成能又會唱歌,又會跳舞,還能傳遞情報的間諜,最後以“處子”之身獻給了夫差。

    夫差大喜過望,終日沉迷於美色,漸漸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再加上西施經常吹枕邊風,吐氣如蘭,香糯芬芳,誰還受得了,什麼國仇家恨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尤其是讓夫差放勾踐回國,西施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勾踐知道想要復仇,就必須回到越國,所以和西施策劃了一場大戲。勾踐開始裝瘋賣傻,迷惑夫差,夫差最初不信,西施就說:要想知道是不是裝的,只需要讓他吃自己的大便就知道了,這世上,誰還會吃自己大便呢?夫差覺得有理,也認為比較好玩,就命人把勾踐帶來,讓他吃自己的大便。勾踐也是厲害,一邊風言風語,一邊抓起大便就吃,還吃得津津有味,當場把夫差惡心吐了,急忙揮手讓人把勾踐趕出去,自然也相信勾踐是真瘋了,沒了威脅,就放勾踐回國了。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後面的劇情大家也知道了,越王勾踐終於打敗吳國,成為春秋的最後一任霸主。

    而“美人計”也由此成為典範,只是可惜西施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美人計”之所以能屢屢成功,就是利用了男人的弱點,“食色性也”這是本性,改不了了!

  • 4 # 壹壹若塵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之間進行的一場大型戰役,是戰國時期一場最大的戰爭,是大秦王朝建立大一統帝國的奠基性戰役。長平之戰後,戰國時代由七雄爭霸的格局演變為秦國一家獨大、號令群雄的局面。

    秦國原是遠離中原地區的一個諸侯國,自秦穆公起,開始了招賢納士、變法圖強的步伐。其間,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全國範圍的變法,使秦國國力日益增強,不斷向東開疆拓土,參與諸侯間的兼併戰爭,到長平之戰前夕,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300多年。趙國自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重用賢臣良將,國力日盛,軍力日強,始終站在諸侯抗秦的前線,不僅想跟秦國平分秋色,還有逐步蠶食秦國的野心。

    兩相比較,秦國的力量大於趙國,但也不是非常懸殊,兩國之間時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結果也是互有勝負。長平之戰前10年,秦國越過南韓攻打趙國,被馬服君趙奢打得大敗。

    長平之戰起因:

    長平之戰發生在周赧王55年(公元前260年)4月到9月間,地點在山西長平地區(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地區)。

    這場戰爭前兩年,秦國攻佔了南韓的野王,切斷了上黨地區與南韓本土的聯絡,韓王懼怕秦國,為求息兵罷戰,要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謀劃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王面對天上掉下的大餡餅亦喜亦憂,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平陽君趙豹不主張接收上黨,因為那樣無異於虎口奪食,肯定會引起兩國間的又一場戰爭。平原君趙勝的意見則恰恰相反,理由是打下一個城池都不知要費多大氣力,現在不用一兵一卒白得上黨地區17座城池,送到嘴邊的肥肉不吃不是傻嗎?至於秦國不足慮,我們趙國不同樣兵強馬壯嗎?

    最終,趙王禁不住誘惑,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議,接收了上黨郡。

    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秦王大怒,發誓要向趙國討回公道,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結果;

    長平之戰從四月打到九月,前後一百幾十天,期間以換帥為節點,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趙國投入兵力45萬,幾乎全軍覆沒,降卒幾十萬被坑殺;秦國投入兵力60萬,其中傷亡過半。一場大仗打下來,雙方損失兵力70多萬,後來有人評價:長平之下,血流成川,沸聲似雷。

    找尋雙方的勝敗原因,可以從決策集團、前期、後期幾個角度加以觀察。

    決策集團:

    國君:秦國是秦昭襄王當政,年紀已過六旬,有了幾十年的政治、軍事、用人等方面的經驗;趙國是趙孝成王當政,當時的具體年齡不清楚,給人感覺是年輕氣盛,決策能力不是很強。

    謀臣:秦國是以范雎為主,秦王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有很強的決斷力;趙國有平原君趙勝、名臣藺相如等人,在受國君寵信,決斷力上各有優劣。

    三軍統帥:秦國前期是王齕,後期是白起;趙國前期是廉頗,後期是趙括。白起、廉頗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是白起的成功戰例要多於廉頗;王齕的軍事才能比不上白起,但也不是庸才,趙括則是成語“紙上談兵”的主人公,軍事才能僅限於坐而論道。

    前期:

    范雎在秦國受到重用後,根據秦與六國抗衡的形勢,建議秦王改變了外交和軍事方略,集中兵力對付近在身邊的南韓和魏國,這時採用的計謀是:遠交近攻。

    4月到7月之間,廉頗統帥趙軍與王齕率領的秦軍對壘,兩軍多次交戰,有時趙軍勝,有時秦軍勝。廉頗根據秦軍急於求勝的心理,利用地形築起堡壘,堅守不出,這是廉頗的疲兵之計,以拖待變,尋找有利時機進行決戰,這時他用的計謀是:以逸待勞。

    范雎見廉頗用兵老到,是秦國取勝的最大障礙,隨即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散佈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廉頗這老頭兒,只要廉頗一直帶兵,秦國總有機會戰勝趙國,秦國最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范雎採用的是:反間計。

    後期:

    年輕而又缺乏政治經驗的趙王中了范雎的反間計,他早就不滿於廉頗的固守待變方針,決定用秦人“畏懼”的趙括代替廉頗。當年7月,趙括率領20萬趙軍到達長平。與此同時,老練的秦王用白起替代了王齕,一切都是暗中進行,嚴令三軍保守秘密,洩密者格殺勿論。秦王此一計是:偷樑換柱。不過,秦王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的偷樑換柱是以劣換優,秦王則是以優換劣。

    白起一到長平,立刻改變戰術,命令秦軍佯裝敗退,引誘趙軍追擊,誘使敵軍脫離固有的陣地,進而分割包圍,等到自負的趙括髮現對陣的是白起,自己已經落入敵人的圈套中為時已晚,只能徒然一次次的強行突圍,試圖逃脫被全殲的厄運,怎奈對陣的是白起,根本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趙括在一次強行突圍中被亂箭射死,喪失了主帥的趙軍只得乖乖投降,白起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分別使用了切合後來三十六計中的計謀:欲擒故縱,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等。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先講李世民擊敗薛舉薛仁杲父子的戰役,就暗合《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以逸待勞》。

    李世民是被主席稱為帝王中最能打仗的軍事奇才,甚至連他喜歡的太祖朱元璋也排在世民之下。

    《三十六計》有云: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意即:迫使敵人處於窘迫的境地,而不是採取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根據剛柔互相轉化的道理,實行積極的防禦,逐漸地消耗、疲憊敵軍,使他由強變弱,我方則自然會變被動為主動。《孫子.虛實篇》亦云: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李世民從固本強根的戰略出發,首選打擊目標是割據長安西北的薛舉、薛仁杲父子。薛氏以金城(蘭州)為基地,割西北,稱秦帝,野心大,實力強。擁兵三十萬,將圖長安,給大唐構成嚴重威脅。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稱帝。六月,薛舉揮師涇州,李淵任李世民為帥,劉文靜為行軍長史,殷開山為行軍司馬,迎戰。七月,薛舉進逼高墌(甘肅寧縣南),世民軍與之對峙。世民估計薛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意在速戰。他決意採取司馬懿鬥孔明戰法:深溝壁壘,以疲敵師。不巧世民得瘧疾,只得將帥印交劉、殷,反覆叮嚀“不要速戰,薛軍糧儘可圖",可劉文靜、殷開山輕敵冒進,淺水原(甘肅開武縣境)一戰,唐十折五六,折三員戰將,失高墌城。

    薛氏父子趁勝追擊,想一舉滅唐。薛舉進軍途中得病死了。薛仁杲接班,出兵圍涇州、攻隴州,唐都長安危矣!李世民奉旨迎擊!

    唐軍進高墌,薛部宗羅睺率軍叫陣,諸將請戰,世民高掛免戰牌。世民這一“耗"字訣很快見效,薛軍中缺糧、銳氣大減、內訌頓起…雙方對峙六十天,薛仁杲軍糧奇缺,軍心動搖,內史令翟長孫、部將梁胡郎首舉叛旗降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仁杲妹夫左僕射鍾俱仇也降唐,世民見良辰吉時已到,下令出戰。

    他下令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安營下寨,以誘敵軍。宗羅睺率所有精銳趁“隙"進攻,梁實居險不出,宗部極其疲弊。世民見戰機成熟,令右武侯大將軍龐玉陳兵淺水原之南,以誘宗羅睺;世民親率大軍兵出淺水原之北。兩路夾擊,宗羅睺措手不及,如待宰羔羊。世民率數十名驍勇騎手閃擊敵陣,攪亂敵陣。敵軍死亡數千人,餘潰逃。世民率二千餘騎窮追不捨。唐將竇軌叩馬苦諫:窮寇勿追。但世民以為破竹之勢不可失也,一直追到仁杲盤據的折墌城,扼涇水之南,令敵軍膽寒。仁杲部下見大勢已去,勇將渾幹叛薛降唐,仁杲想踞城死守。世民大軍急渡涇水、密圍折墌城,守城薛軍競相降唐,仁杲見大勢已去,率全軍出城投降。世民得士兵萬餘人,男女五萬口,取得了剪除薛仁杲割據勢力的決定性勝利。

    唐代杜佑在《通典.兵典》中稱此戰略為“堅壁挫銳"。

    李世民,軍事奇才,“唐宗"軍事上遠勝“宋祖"!

    望斧正!

  • 6 # 聶新怡

    有,孫子兵法上有圍魏救趙,粟裕1947年7月13日借用孫子兵法圍魏救趙之法改為圍黃救邵,既消滅了黃橋敵人也解決邵波之敵,以3萬小米加步槍,打敗李默庵12萬飛機加大炮雄壯威武之師。還消滅他3萬人。

  • 7 # 愉悅讀軍事

    在中國的歷史上戰爭從未停息過也因此造就了軍事理論的誕生,作為戰爭領域的成名之作,《三十六計》這本兵書集歷代兵家戰役之精華總結了以往戰爭中施計用詐的實踐經驗。其中不乏經典戰役的體現下面就介紹一下幾例經典戰役。

    以逸待勞——公元前354年,趙國開始大舉進攻當時的衛國,想要衛國成為他的傀儡聽命於趙國.衛國剛開始是依附於魏國的,這下可好了趙國打過來了咋辦啊,趕緊拍馬屁啊,不然就要嗝屁了,所以改向親附趙國,這下惹得魏惠王那是十分生氣啊,心裡那個一萬個不爽,敢搶我小弟,你等著吧,看我不削你丫的。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才剛剛短短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想到了老大哥齊國,便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畢竟是老大哥,讓老大哥出馬平了你魏國,看你魏國還囂張不囂張。這老大哥齊國一聽好兄弟趙國被欺負了那還了得一定要為兄弟報仇。於是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去救好兄弟趙國。.孫臏出計策,任命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此來麻痺魏國軍隊.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這時魏惠王慌了我的媽呀這可咋辦,這齊國軍隊都打到跟前了,龐涓你快回來啊,本王想你啊快來救本王,.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國救援.然而此時魏軍已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

    暗渡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此戰役出現在 秦朝末年,由於秦朝當時政治腐敗,各路起義軍並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趁著項羽正在與秦軍主力決戰之時首先進入關中,攻佔了秦國都城咸陽,率先稱關中王。當項羽擊敗秦軍主力部隊後,率領軍隊進入關中,項羽憑藉自己強大的實力,逼迫劉邦退出關中。而後擺下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後,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痺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燬,表示不再返回關中。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你項羽等著,有朝一日我劉邦一定會報當日鴻門宴上的仇,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經兵強馬壯的劉邦終於要大展宏圖了,開始主動出擊。劉邦於是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燬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這一舉動果然有效,立刻就引起了關中軍隊的注意。關中守軍聞訊,便一刻也不停的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日要塞加緊防範,阻攔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於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陝西寶雞縣東)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 8 # 煮水論史

    著名戰役太多,三十六計也基本上是歷史典故而來,如果一一列舉,難免成了裹腳布。

    所以,我就選擇我最喜歡的一計來回答吧。

    嗯,沒錯就是“美人計”,因為大導演吳宇森說過“美人計更能使人興奮。”

    美人計,顧名思義,用美色誘惑敵人“進美女淫聲以惑之”,從而達到征服敵人的目的。美人計可謂是陽謀中的陽謀,明知是計,卻不得不中。愛江山愛美人,多少人英雄好漢栽倒在“美人”身上啊。

    “酒池肉林”商紂王為蘇妲己當上亡國之君;“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而葬送大好河山,“銅雀春深鎖二喬”為了東吳二喬,阿滿發動赤壁之戰;“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一代將才為貂蟬與養父反目為仇……而歷史上運用“美人計”打贏一場戰爭的,最著名的莫過於吳越爭霸了。

    吳王夫差繼承父親遺志,大敗越國,越王勾踐成為階下囚。

    吳王夫差志得意滿,沒有聽從伍子胥的諫言將越王勾踐斬草除根,反而殺掉了伍子胥,這就給越王勾踐留下了復仇的機會。儘管受盡夫差的凌辱和折磨,甚至還吃自己的大便,從一國之君淪落到如此卑賤境地,換做其他人早就自殺了,但是越王勾踐沒有,“臥薪嚐膽”挺了過來。他一邊試之以弱,一邊培養秘密武器,打造史上最成功的“間諜”——西施!

    西施有多美?

    辭藻欲表先無語,丹青未著已失神。水偷月貌錦鱗醉,風襲蛾眉天下顰。

    沉魚落雁,傾國傾城,要我是越王勾踐,可真捨不得把她獻給夫差,而且還是自己的大仇人。勾踐花了幾年的時間,把西施培養成能又會唱歌,又會跳舞,還能傳遞情報的間諜,最後以“處子”之身獻給了夫差。

    夫差大喜過望,終日沉迷於美色,漸漸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再加上西施經常吹枕邊風,吐氣如蘭,香糯芬芳,誰還受得了,什麼國仇家恨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尤其是讓夫差放勾踐回國,西施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勾踐知道想要復仇,就必須回到越國,所以和西施策劃了一場大戲。勾踐開始裝瘋賣傻,迷惑夫差,夫差最初不信,西施就說:要想知道是不是裝的,只需要讓他吃自己的大便就知道了,這世上,誰還會吃自己大便呢?夫差覺得有理,也認為比較好玩,就命人把勾踐帶來,讓他吃自己的大便。勾踐也是厲害,一邊風言風語,一邊抓起大便就吃,還吃得津津有味,當場把夫差惡心吐了,急忙揮手讓人把勾踐趕出去,自然也相信勾踐是真瘋了,沒了威脅,就放勾踐回國了。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後面的劇情大家也知道了,越王勾踐終於打敗吳國,成為春秋的最後一任霸主。

    而“美人計”也由此成為典範,只是可惜西施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美人計”之所以能屢屢成功,就是利用了男人的弱點,“食色性也”這是本性,改不了了!

  • 9 # 壹壹若塵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之間進行的一場大型戰役,是戰國時期一場最大的戰爭,是大秦王朝建立大一統帝國的奠基性戰役。長平之戰後,戰國時代由七雄爭霸的格局演變為秦國一家獨大、號令群雄的局面。

    秦國原是遠離中原地區的一個諸侯國,自秦穆公起,開始了招賢納士、變法圖強的步伐。其間,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全國範圍的變法,使秦國國力日益增強,不斷向東開疆拓土,參與諸侯間的兼併戰爭,到長平之戰前夕,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300多年。趙國自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重用賢臣良將,國力日盛,軍力日強,始終站在諸侯抗秦的前線,不僅想跟秦國平分秋色,還有逐步蠶食秦國的野心。

    兩相比較,秦國的力量大於趙國,但也不是非常懸殊,兩國之間時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結果也是互有勝負。長平之戰前10年,秦國越過南韓攻打趙國,被馬服君趙奢打得大敗。

    長平之戰起因:

    長平之戰發生在周赧王55年(公元前260年)4月到9月間,地點在山西長平地區(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地區)。

    這場戰爭前兩年,秦國攻佔了南韓的野王,切斷了上黨地區與南韓本土的聯絡,韓王懼怕秦國,為求息兵罷戰,要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謀劃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王面對天上掉下的大餡餅亦喜亦憂,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平陽君趙豹不主張接收上黨,因為那樣無異於虎口奪食,肯定會引起兩國間的又一場戰爭。平原君趙勝的意見則恰恰相反,理由是打下一個城池都不知要費多大氣力,現在不用一兵一卒白得上黨地區17座城池,送到嘴邊的肥肉不吃不是傻嗎?至於秦國不足慮,我們趙國不同樣兵強馬壯嗎?

    最終,趙王禁不住誘惑,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議,接收了上黨郡。

    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秦王大怒,發誓要向趙國討回公道,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結果;

    長平之戰從四月打到九月,前後一百幾十天,期間以換帥為節點,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趙國投入兵力45萬,幾乎全軍覆沒,降卒幾十萬被坑殺;秦國投入兵力60萬,其中傷亡過半。一場大仗打下來,雙方損失兵力70多萬,後來有人評價:長平之下,血流成川,沸聲似雷。

    找尋雙方的勝敗原因,可以從決策集團、前期、後期幾個角度加以觀察。

    決策集團:

    國君:秦國是秦昭襄王當政,年紀已過六旬,有了幾十年的政治、軍事、用人等方面的經驗;趙國是趙孝成王當政,當時的具體年齡不清楚,給人感覺是年輕氣盛,決策能力不是很強。

    謀臣:秦國是以范雎為主,秦王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有很強的決斷力;趙國有平原君趙勝、名臣藺相如等人,在受國君寵信,決斷力上各有優劣。

    三軍統帥:秦國前期是王齕,後期是白起;趙國前期是廉頗,後期是趙括。白起、廉頗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是白起的成功戰例要多於廉頗;王齕的軍事才能比不上白起,但也不是庸才,趙括則是成語“紙上談兵”的主人公,軍事才能僅限於坐而論道。

    前期:

    范雎在秦國受到重用後,根據秦與六國抗衡的形勢,建議秦王改變了外交和軍事方略,集中兵力對付近在身邊的南韓和魏國,這時採用的計謀是:遠交近攻。

    4月到7月之間,廉頗統帥趙軍與王齕率領的秦軍對壘,兩軍多次交戰,有時趙軍勝,有時秦軍勝。廉頗根據秦軍急於求勝的心理,利用地形築起堡壘,堅守不出,這是廉頗的疲兵之計,以拖待變,尋找有利時機進行決戰,這時他用的計謀是:以逸待勞。

    范雎見廉頗用兵老到,是秦國取勝的最大障礙,隨即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散佈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廉頗這老頭兒,只要廉頗一直帶兵,秦國總有機會戰勝趙國,秦國最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范雎採用的是:反間計。

    後期:

    年輕而又缺乏政治經驗的趙王中了范雎的反間計,他早就不滿於廉頗的固守待變方針,決定用秦人“畏懼”的趙括代替廉頗。當年7月,趙括率領20萬趙軍到達長平。與此同時,老練的秦王用白起替代了王齕,一切都是暗中進行,嚴令三軍保守秘密,洩密者格殺勿論。秦王此一計是:偷樑換柱。不過,秦王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的偷樑換柱是以劣換優,秦王則是以優換劣。

    白起一到長平,立刻改變戰術,命令秦軍佯裝敗退,引誘趙軍追擊,誘使敵軍脫離固有的陣地,進而分割包圍,等到自負的趙括髮現對陣的是白起,自己已經落入敵人的圈套中為時已晚,只能徒然一次次的強行突圍,試圖逃脫被全殲的厄運,怎奈對陣的是白起,根本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趙括在一次強行突圍中被亂箭射死,喪失了主帥的趙軍只得乖乖投降,白起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分別使用了切合後來三十六計中的計謀:欲擒故縱,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等。

  • 10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先講李世民擊敗薛舉薛仁杲父子的戰役,就暗合《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以逸待勞》。

    李世民是被主席稱為帝王中最能打仗的軍事奇才,甚至連他喜歡的太祖朱元璋也排在世民之下。

    《三十六計》有云: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意即:迫使敵人處於窘迫的境地,而不是採取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根據剛柔互相轉化的道理,實行積極的防禦,逐漸地消耗、疲憊敵軍,使他由強變弱,我方則自然會變被動為主動。《孫子.虛實篇》亦云: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李世民從固本強根的戰略出發,首選打擊目標是割據長安西北的薛舉、薛仁杲父子。薛氏以金城(蘭州)為基地,割西北,稱秦帝,野心大,實力強。擁兵三十萬,將圖長安,給大唐構成嚴重威脅。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稱帝。六月,薛舉揮師涇州,李淵任李世民為帥,劉文靜為行軍長史,殷開山為行軍司馬,迎戰。七月,薛舉進逼高墌(甘肅寧縣南),世民軍與之對峙。世民估計薛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意在速戰。他決意採取司馬懿鬥孔明戰法:深溝壁壘,以疲敵師。不巧世民得瘧疾,只得將帥印交劉、殷,反覆叮嚀“不要速戰,薛軍糧儘可圖",可劉文靜、殷開山輕敵冒進,淺水原(甘肅開武縣境)一戰,唐十折五六,折三員戰將,失高墌城。

    薛氏父子趁勝追擊,想一舉滅唐。薛舉進軍途中得病死了。薛仁杲接班,出兵圍涇州、攻隴州,唐都長安危矣!李世民奉旨迎擊!

    唐軍進高墌,薛部宗羅睺率軍叫陣,諸將請戰,世民高掛免戰牌。世民這一“耗"字訣很快見效,薛軍中缺糧、銳氣大減、內訌頓起…雙方對峙六十天,薛仁杲軍糧奇缺,軍心動搖,內史令翟長孫、部將梁胡郎首舉叛旗降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仁杲妹夫左僕射鍾俱仇也降唐,世民見良辰吉時已到,下令出戰。

    他下令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安營下寨,以誘敵軍。宗羅睺率所有精銳趁“隙"進攻,梁實居險不出,宗部極其疲弊。世民見戰機成熟,令右武侯大將軍龐玉陳兵淺水原之南,以誘宗羅睺;世民親率大軍兵出淺水原之北。兩路夾擊,宗羅睺措手不及,如待宰羔羊。世民率數十名驍勇騎手閃擊敵陣,攪亂敵陣。敵軍死亡數千人,餘潰逃。世民率二千餘騎窮追不捨。唐將竇軌叩馬苦諫:窮寇勿追。但世民以為破竹之勢不可失也,一直追到仁杲盤據的折墌城,扼涇水之南,令敵軍膽寒。仁杲部下見大勢已去,勇將渾幹叛薛降唐,仁杲想踞城死守。世民大軍急渡涇水、密圍折墌城,守城薛軍競相降唐,仁杲見大勢已去,率全軍出城投降。世民得士兵萬餘人,男女五萬口,取得了剪除薛仁杲割據勢力的決定性勝利。

    唐代杜佑在《通典.兵典》中稱此戰略為“堅壁挫銳"。

    李世民,軍事奇才,“唐宗"軍事上遠勝“宋祖"!

    望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牧野之戰完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