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而無信171286888
-
2 # 文學愛好者133800431
明喻,隱喻和暗喻,這是對人對事的分別不同的三種處事方式。明喻,就是對人曉之以情,明之大義,讓人做事明理事分。隱喻,不明言說,側擊旁敲,點其話意,這是為人做一種善意的方式。暗喻,不直言去說,用手式或點頭默許,或某一件事暗示,這也一種明智之舉,這就是做人之舉的三種處事方式。
-
3 # 文筆苑
明喻,隱喻,暗喻都什麼時候用?為什麼現在有些人都不把事情說明白了?
謝謝邀請:明喻,隱喻,暗喻是三種修辭手法,明喻也稱借喻,是用一種很明瞭,摸得見,看的著的事或物來比喻不甚明瞭的事或物。是為了讓人看的更清楚,更明白的修辭手法。隱喻,是用含蓄的語言,旁敲側擊的手話達到隱藏而又知道的效果。暗喻,是把要說明白的兩個事或物,不直接描寫出來。唁喻用不妥當會有牽強附會之嫌。
不直接說清楚的事物,在於人的不同,也在於事物的發展變化。
-
4 # 使用者張越陽
明喻,隱喻,暗喻即比喻的修辭手法,為了把話說.得形象明白才用比喻的方式說。不把話說明白.,不屬.隱喻,暗喻的修辭範圍。所以不能套用。(明喻,借喻,暗喻)
-
5 # 張旭語文
首先對題幹中的三個錯誤予以糾正。
第一個要糾正的是:隱喻和暗語是一個概念,就像貓和咪咪一樣,正確的說法是明喻、暗喻(隱喻)和借喻,它們是比喻的三個型別。
第二個要糾正的是:比喻和“有些人為什麼都不把事情說明白了”恰好相反,因為比喻的目的是把難懂的、不明白的概念、道理和事物講明白。
第三個要糾正的是:比喻是文學創作過程中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不是日常口語交談中的暗話。
一、什麼是比喻呢?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某種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說明甲事物。
例如: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滿的寶石。
這個句子就是用乙事物“寶石”來說明甲事物“繁星”,它們的相似點是“閃閃發光”。
二、比喻句的構成形式。
比喻句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連線本體和喻體的詞語)三個部分組成。
例如:月亮(本體)像(比喻詞)彎彎的小船(喻體)。
三、為什麼要使用比喻呢?
是為了把抽象、難懂和不熟悉的概念、道理和事物講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例如:
A、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這個比喻句是為了把事物“羊群”描寫得生動、形象。
B、夢像一條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想捉它,它已經跑了。
這個比喻句是為了把抽象的概念“夢”講得通俗易懂。
四、比喻句的三個型別。
01、明喻
明喻的表達方法是甲像乙,即本體像喻體。特點是本體、喻體和喻詞都要出現。
常用的喻詞有:像、如、若;像(如、若)……似的;像(如、若)……一般(一樣);好比、好像、猶如、彷彿等。
例如:她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
這個比喻句中,本體是“笑”,喻體是“花兒燦爛”,喻詞是“像……一樣”。
02、暗語
暗語也叫隱喻,表達方法是甲是乙,即本體是喻體。特點是本體、喻體和喻詞一般都要出現。
常用的喻詞有:是、就是、成為、成了、變成等。
例如:兒童是祖國的花朵。
這個比喻句中,本體是“兒童”,喻詞是“是”,喻體是“花朵”。
03、借喻
借喻的表達方法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即只有喻體。特點是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
例如:驟雨過後,荷葉上留下一顆顆珍珠。
這個比喻句中,只出現了喻體“珍珠”。它是拿“珍珠”比喻“水滴”。把它變成明喻就是:驟雨過後,荷葉上留下的水滴像一顆顆珍珠。
五、含有“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嗎?
舉幾個例子,請大家判斷。
例如:
A、就像那個野蔥吧,香氣和家蔥一樣,味道卻像剛結出的李子一樣。
B、星星在頭頂上閃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C、我們的足球要上去,就要像義大利、英國、法國一樣,大力發展俱樂部足球。
在“像”字句中,“像”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修辭含義;一種是詞彙含義。修辭是從表達方法、表達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詞彙的運用的,所以,明喻中的“像”字沒有意義,只是比喻的標誌。詞彙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它研究的是詞義。
上面三例中的“像”字,具有詞彙含義,而沒有修辭含義,所以不是比喻句。
例A中的“像”字,連線了同一類事物,即“野蔥的味道”和“李子的味道”,“像”字表示了比較的意義。因此,表示比較意義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例B中,“星星”究竟睡了沒有,後者並沒有肯定下來,只不過是一種推想,“像”字表示了推測的意義。所以表示推測意義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例C中,是用“義大利、英國、法國”作為例子,來說明我們的足球也應該走它們的路子,“像”表示了舉例的意義。所以表示舉例意義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要判斷比喻句,首先要判斷本體和喻體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其次要判斷兩種事物之間要有相似性。第六、句子中有“是”的一定是暗喻嗎?
“是”的基本用法是判斷動詞,所以含有“是”的句子最多的是判斷句,而非比喻句中的暗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是句式。暗語是對事物的特點打比方,即說明某事物的特點像另一事物的特點,是修辭手法。
例如:我是一位語文教師。
這個句子就是一個判斷句,說明了“我”的職業屬性是教師。
再如:教師是園丁。
這個句子就是暗語,它是用“園丁”養護、修剪花朵和樹木來比喻“教師”培養、教育孩子的職業特點的。
-
6 # 老街味道
問題:
明喻,隱喻,暗喻都什麼時候用?為什麼現在有些人都不把事情說明白了?
前言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也叫做"譬喻",用乙事物來描寫或者說明甲事物就是比喻。比喻要求乙事物必須跟甲事物有著相似之處。
比喻不僅是今天的文學作品使用,在古代文學中也是比比皆是。古詩詞講究"賦比興",其中的比就是比喻。關於比喻,古人也早有專門研究。
一、關於比喻,古人怎麼說?
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在《詩經》中就被廣泛應用,,在《詩·大雅·抑》中已經出現”取譬“這個詞:、
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在古人的論述中,比喻形式非常多,南宋學者陳騤在《文則》竟然有十種:
明喻、隱喻、類喻、話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今天我們把比喻簡單分為三大類:明喻、隱喻、借喻。其中隱喻就是題主說的暗喻,兩者是一回事。
那麼,什麼樣的手法才能稱為比喻呢?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中說,比喻需要有三個要素。
二、比喻的構成三要素
賀知章的《詠柳》最後一句是標準的比喻: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比喻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分是主體,似,是比喻詞,剪刀是喻體。
在一個比喻句子之中,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並不一定同時出現,學者根據三個要素是否出現把比喻分為3大類:
明喻、隱喻、借喻。三、明喻、隱喻、借喻。
1、 明喻
明喻也分為兩種:詳式和略式
1)詳式 明喻
三個要素都出現,形式上:主體+比喻詞+喻體。很明顯,二月春風+似+剪刀,是明喻。
2)略式 明喻
省略了一個要素,看不到“如、似、像”等等比喻詞。但是這種形式比較難分辨,和隱喻有時候會搞混。
例如:萬條垂下綠絲絛
綠絲絛,綠色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裡把柳絲比作綠絲絛。但是省略了“如、似、像”這類比喻詞。
2、隱喻
比起明喻,隱喻更深入一層。隱喻與明喻有兩個明顯區別,可以看出隱喻的特點。
其一,譬喻詞不同
譬喻詞就是比喻詞,明喻用“如、似、像、同、猶”等譬喻詞,即甲如乙;而隱喻用“是、成、變為等譬喻詞,甲是乙。
其二, 隱喻的主體和喻體更加密切
明喻” 像“,隱喻”是“,可以看出隱喻的主體和喻體關係更加密切,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解釋為:
明喻相類、隱喻相合。隱喻也有詳式和略式兩種。
1)詳式隱喻
同樣,詳式出現譬喻詞語 ,例如晚唐韓偓的《浣溪沙》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細更沉檀。雪肌仍“是”玉琅玕,不說肌膚“像”玉琅玕,這是明喻與隱喻的區別。因為有個“是”,所以是詳式隱喻
又如雍陶七言絕句《題君山》
風波不動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不說”恰似“水仙梳洗處 ,而是說”應是”水仙梳洗處 。
2)略式隱喻
這是隱藏“譬喻詞”的隱喻,例如辛棄疾的《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剗地東風欺客夢 ,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繫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 。舊恨春江流不斷 ,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陳望道講解隱喻時 ,把辛棄疾的這兩句作為的例證:
舊恨春江流不斷 , 新恨雲山千疊。舊恨【是】流不盡的春江水,新恨【是】重疊的雲山。
前句用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典故,李煜當然是明喻(主體在前一句:愁)。
辛棄疾在這裡隱藏了譬喻詞,讀者認為明喻“如”春江也可,認為隱喻“是”春江也可以。
但是感情色彩就不同,【如】春江,感情淡一些,【是】春江,則激盪澎湃。
好比酒席上的交流:
明喻:咱兩個如同兄弟;隱喻:咱兩個就是兄弟。喝了這杯酒吧。
3、 借喻
借喻比起隱喻又深入一層。
本體和喻體的關係,比起隱喻還要密切。在特定語境中,由喻體可以直接知道本體。
關於借喻,可以看一首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用解釋,大家都知道梨花比喻雪。只有喻體沒有本體,就是借喻:
千樹萬樹梨花開。四、三種比喻的區別
這裡有點燒腦了。
借喻、明喻、隱喻區別和相同點。
1、借喻
本體與譬喻詞都隱藏,只有喻體出現
2、隱喻和明喻相同點
本體、喻體必須出現。
3、隱喻和明喻的區別
隱喻用是,明喻用如、像、似
4、三者相同點
譬喻詞都可以隱藏。
五、詩詞創作中的應用。
1、隱喻與明喻
例如老街的這首七律《遊太清宮》:
風傳鐘鼓雨中收,雲繞三清十二樓。古棧盤桓林作海,山門長對浪如丘。凌霄漢柏行邊臥,絳雪黃庭隱處幽。何必仙遊覓真訣,小棲不覺忘春秋。林“作”海,是隱喻;浪“如”丘,是明喻,如果用浪“成”丘,就是隱喻。
2、借喻
又如老街這首《雙調憶江南~冬》:
秋去也,日暮雨潺潺。 風勁穹蒼皆冷落, 夜深燈火更闌珊。 誰弄角聲寒?
冬來也,晨曉霧團團。 柳絮梨花當空舞, 玉枝瓊樹亂糾纏。 真個在人間?
柳絮梨花當空舞,不用解釋也知道柳絮和梨花都是比喻雪。
謝安石給子弟們上課時,下起了大雪,謝道韞用柳絮比喻飛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 兒女 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結束語
賦、比、興是詩詞創作中的三大手法,優秀的作品中,比、興用的好不好最能反應出一個詩人的水平。一首詩的風韻,也體現在比、興的使用效果。
回覆列表
如果把敏感問題直接說清楚,你們能讓發表出來嗎?
所以把不能直接表達的東西全部用明喻,隱喻,明喻進行詮釋,是最明智,最好的,最安全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