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卯刀007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以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最為著名,經典迭出。

    其中元曲中最有名氣的作家當屬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人,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1、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籍貫不詳,約生於公元1229年,卒於公元1241年,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

    代表作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

    2、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於公元1226年,卒不詳,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裴少俊牆頭馬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鵰》等。

    3、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

    代表咋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懾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4、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大都(今北京)人,生於公元1250年,卒於公元1321年,元代著名的雜劇家。

    代表作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梁夢》、《西華山陳摶高臥》等。

  • 2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元曲的作家輩出,元曲的發展過程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有杜仁杰,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馮子振,盧摯,姚燧等為代表。當時稱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為“書會才人”,他們既寫雜劇,又寫元曲。

    後期代表作家有鄭光祖,喬吉,張可久,曾瑞,貫雲石,薛昂夫,徐再思等。

    從藝術創作風格上看,又大致分為豪放,清麗兩派。豪放派有杜仁杰,王和卿,關漢卿,姚燧,馬致遠,張養浩,貫雲石,白賁,馮子振,睢景臣,阿魯威,張鳴善,楊朝英,湯式等。

    清麗派作家有:楊果,商挺,胡祗遹,盧摯,白樸,王實甫,鄭光祖,曾瑞,喬吉,薛昂夫,張可久,周德清,汪元亨等。這是大致的分類。

    再分類到四大家,就只成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四人了。但最終的還有個說法還有“元代劇壇上的雙子星座”,就成關漢卿,王實甫二人了。說到王實甫,他的《西廂記》應該是很有名的了?好吧,有點扯遠了,最後還是回到正題上來吧,回答題主所問的四大家的代表作有那些。

    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

    馬致遠的代表作《南呂.四塊玉》。

    白樸的代表作《中呂.陽春曲》。

    鄭光祖的代表作《雙調.蟾宮曲》

    以上所提代表作只是他們的作品當中的任何一件,他們可是既會寫雜劇,又可創作散曲的。

  • 3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在唐宋戲曲的基礎上,應現實的要求和群眾的喜愛,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方式上,戲曲創作在元代達到一個高峰,元雜劇成為融合各種表演藝術而成的一個相對完整的戲劇形式。根據創作時期的不同,人們綜合了元代在戲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四位戲劇作家,並稱他們為“元曲四大家”,分別是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

    一、關漢卿

    關漢卿被公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一生寫了六十多種雜劇,現傳主要有《感天動地竇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關大王單刀會》、《望江亭中秋切膾旦》等作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關漢卿的戲劇作品主要取材於現實生活和歷史故事,是當時最受群眾喜歡的大家。

    二、白樸

    白樸生於金國,自幼顛沛流浪、飽經戰亂,成年後才定居中原。其代表作品有《牆頭馬上》和《梧桐雨》。早年經歷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對美好生活與感情有著強烈的嚮往,比如《牆頭馬上》歌頌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梧桐雨》則是和白居易一樣,明顯同情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

    三、馬致遠

    馬致遠年輕時追求功名,未能得志,後來信全真教,晚年過起了隱居生活。常年的不得志導致馬致遠厭世和悲觀情緒明顯,並影響到他的創作。其代表作主要有《漢宮秋》 、《青衫淚》和《薦福碑》等。馬致遠在散曲方面有一小令為眾人皆知,那就是《天淨沙·秋思》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四、鄭光祖

    鄭光祖是元雜劇後期的代表人物,今存他的主要作品有《迷青瑣倩女離魂》、《㑳梅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等,其中《倩女離魂》是他的代表作。這裡順便提一下,電影《倩女幽魂》可不是根據他這個作品改編。

  • 4 # 浮雲流風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元曲包括了散曲和雜劇兩種。詞的創作衰落下來後繼之而起的一種詩體就是元代散曲,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散曲則通俗活潑,格律上也相對自由。與之相對的就是雜劇,雜劇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

    關漢卿

    關漢卿,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元雜劇奠基人,以雜劇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竇娥冤》。被譽為“曲家聖人”。

    【南呂】四塊玉·閒適

    元代:關漢卿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飢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

    日月長,天地闊,閒快活!

    白樸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擅長以歷史題材創作,其作品歌詞典雅,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仙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元代:白樸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

    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曲風豪放飄逸。其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渾然天成,被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15課古詩5首之一)。

    【越調】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鄭光祖

    鄭光祖,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

    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薰陶,青年時期置身於雜劇活動,享有盛譽。早年習儒為業,後補

    授杭州路(路是古代行政區劃單位)為吏,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代表作《迷青瑣倩女離魂》(不是倩女幽魂),他的劇作詞曲優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稱賞。

    迷青瑣倩女離魂 (第二折)

    元代:鄭光祖

    【越調.鬥鵪鶉】

    人去陽臺,雲歸楚峽。不爭他江渚停舟,幾時得門庭過馬。

    悄悄冥冥,瀟瀟灑灑,我這裡踏岸沙,步月華。

    我覷著這萬水千山,都只在一時半霎。

  • 5 # 隨手談詩

    直接上答案,元曲四大家分別是: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他們是元代雜曲作家,代表著不同的雜劇創作流派,所以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咱們先說元曲,再說四大家。

    元曲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這種簡單明瞭的歸類方式,功勞是清朝人王國維的,他在《宋元戲曲考》中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數千年來,枝蔓紛雜的文學形式,被王國維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簡明地歸納出來了。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於元代形成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但由於雜劇更普及,所以很多時候元曲專指雜劇。

    雜劇其實在宋朝已有之,只不過宋朝的雜劇,多以滑稽搞笑為特點,還沒有正式成為戲曲文化,到了元朝,雜劇才有了統一的形式——每本四折,開頭或每折之間有楔子,內容以抒情的曲文為主,間雜以賓白和科範,是舞臺表演的專有形式。

    散曲就比較簡單了,是隻用於清唱的歌詞,內容形式跟詞差不多,只是在語言上更加通俗,在格律上也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

    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周德清,在中原新韻中,第一次把四人並稱,但沒有稱“四大家”:

    “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有關、鄭、白、馬。一新制作。”

    直到明朝,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才第一次有了四大家之說:

    “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

    關漢卿:

    一般以關漢卿為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共創作雜劇60多出,散曲也有小令40首,代表作就太多了,如《竇娥冤》、《單刀會》等,都是膾炙人口的雜劇,其中《竇娥冤》更是被列入世界大悲劇行列,還有《一枝花·不伏老》中那句“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更是既汙又有型。

    白樸:

    白樸的作品,寫野史傳說、鬼怪妖精的為多,他的創作特點是善於描寫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比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把楊貴妃的千嬌百媚就描寫得十分生動。

    馬致遠:

    馬致遠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一曲《天淨沙·秋思》讓他成為了四大家中最有國民度的以為。馬致遠這個人非常有抱負,從他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來,姓馬,名致遠,字千里,號“東籬”,是致敬陶淵明。

    馬致遠有一曲《漢秋宮》,描寫王昭君的傳說故事,被人稱作是元曲第一佳作。

    鄭光祖:

    鄭光祖比較倒黴,因為他的生平事蹟鮮有紀錄,他的作品和事蹟,只能從側面考察,讓人難以捉摸,保留下來的作品也以歷史題材和男女愛情為主,如《虎牢關三戰呂布》,其中最著名的則是《倩女離魂》。

  • 6 # 文字的二三事

    雜劇和散曲是元曲的兩大分類,元曲四大家分別是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和馬致遠。

    關漢卿的代表作有:《竇娥冤》,《調風月》,《西蜀夢》等。

    《竇娥冤》內容簡介:

    由於母親早逝,竇娥從小就和父親竇天章相依為命。然而竇天章是個窮書生,為籌錢進京趕考,竇天章把年僅七歲的竇娥賣給了蔡婆婆當童養媳。竇娥十七歲時與蔡婆婆的兒子成了親,不久蔡婆婆的兒子就因病去世。壞蛋張驢兒和他的父親張老兒看竇娥和蔡婆婆無依無靠,就起了霸佔兩女的邪念。陰差陽錯地,張驢兒親手毒死了他的父親張老兒,卻把這樁命案栽贓給了竇娥。當地知府和張驢兒私通,用盡了各種方法,最終使得竇娥屈打成招,承認了罪行。就在竇娥被押往法場行刑期間,竇娥向老天爺許下了三樁誓願:血濺白布,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結果這三樁誓願都一一實現。竇天章衣錦還鄉後,為女兒洗清了冤情。

    白樸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東牆記》等。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內容簡介:

    安祿山征戰潰敗,被交由唐明皇處置。丞相張九齡向唐明皇進諫應將安祿山誅殺之,唐明皇並未採納,反而讓楊貴妃收安祿山為義子。其實野心十足的安祿山早已有了造反作亂的決心。就在楊貴妃為唐明皇表演“霓裳羽衣舞“時,安祿山已逼近長安城,唐明皇隨即率領一眾逃亡巴蜀。就在逃亡途中,士兵因不滿楊貴妃是安祿山義母一事而拒絕返還殺敵。無奈之下,唐明皇下令將楊貴妃賜死,這才使軍心安定。安史之亂後,唐明皇退位居後,日夜思念楊貴妃。就在夢中要與楊貴妃相聚時,窗外雨打梧桐,驚醒了唐明皇。於是唐明皇就在夜裡,聽著雨聲,看著窗外的梧桐,陷入了以前的美好回憶中。

    鄭光祖的代表作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細柳營》等。

    《迷青瑣倩女離魂》內容簡介:

    一個名叫王文舉的秀才與倩女指腹為婚,由於王文舉的父母早逝,倩女的母親想推掉這門婚事,並稱惟有王文舉考中進士,方可和倩女結婚。倩女忠貞於愛情,她的魂魄隨王文舉一起去了京城。皇天不負有心人,王文舉既考中了進士,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

    馬致遠的代表作有:《陳摶高臥》,《天淨沙·秋思》,《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等。

    《天淨沙·秋思》的全文如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由於元代的民族高壓政策,馬致遠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致使他漂泊流浪,蕩跡天涯。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是馬致遠的心之所向,就在羈旅悽苦的情況下,馬致遠作出了此首小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被尊為四大名著之首,你喜歡它嗎?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