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為願

    針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提問。作為家長要認真的傾聽要有努力回答的態度和意識。屬於自己能夠回答的範圍認真的回答和孩子進行交流。屬於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要學會讓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比如說孩子問他某個字你不會寫那麼你可以利用電腦,利用字典進行搜尋。比如說某道數學題你不會做,你可以參考教輔材料可以在電腦上搜。讓孩子尋找解決的路徑讓孩子在尋找的過程中得到快感。讓孩子在尋找答案的路徑當中獲得成就感。不要簡單粗暴地拒絕孩子的問題。這對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具有極其廣泛而深遠的意義。要讓孩子明白在追尋和探索真知的過程當中。向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求助是一個積極快樂的行為。勇於和善於向別人提問並解決問題也是學習當中重要的能力建設之一。

  • 2 # 夢雨無聲

    自從兒子開始十萬個為什麼以來,當媽媽的就會很痛苦,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的那些問題,經常進入死迴圈,我們又不想破壞孩子的好奇心,我多希望有一本符合孩子發展的十萬個為什麼,能夠直接解答孩子的這些問題,但事實是:沒有這樣的捷徑。

    雖然都是問“為什麼”,但三歲之前的孩子一般會關注表象的內容,同時對感性的答案更容易接受。比如兩歲的孩子,他可能會問:“為什麼晚上太陽就沒有了?”如果你回答:“因為太陽下班了,回家了。”大概他們會欣然接受這樣的答案。而三歲之後的孩子可能會注意到事物之間的關聯,甚至更大點的孩子會對邏輯關係產生好奇心,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不滿足於童話的、擬人的答案。比如,更大點的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太陽是紅色的?”如果家長回答:“太陽是女生,喜歡塗口紅。”那可能要被孩子嗤之以鼻了。如果家長說:“太陽是個發熱的大火球,表面溫度極高,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你大概就會收穫驚訝又崇拜的小眼神。

    因此,家長要知道,孩子都在慢慢長大,他們的“為什麼”跟生理、心理的發展息息相關、不斷變化,作為家長在面對“為什麼”時,要學會與時俱進。

    對待3歲以下孩子的“為什麼”?注重情感溝通

    具體來說,3歲以下的感性寶寶提出的問題常常讓家長頭疼,因為腦洞大、問題多而且不按常理出牌。

    通常對待這些問題,家長需要把握的回答原則有兩點。 第一是講童話、講擬人、怎麼感性怎麼來。家長要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知道答案的3歲寶寶。有家長曾諮詢,如何對寶寶講食物消化基本原理、用餐注意事項的相關內容,推薦大家可以看看《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繪本,這是對家長應當如何扮演一個知道答案的3歲寶寶,來應對3歲以下孩子“為什麼”的典範。簡而言之就是用童話故事、用擬人化的角色說故事。千萬別說細胞、神經元、消化道,講講那個火車站和小精靈,這樣的回答一定會讓孩子既能聽懂又感到滿意。解決刷牙相關問題,可以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解決幼兒園入園焦慮的相關問題,可以看《我愛幼兒園》;解決寶寶是從哪裡來的相關問題,可以看《小威向前衝》《臍帶的故事》。

    第二個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是,童話也不是騙人和敷衍,比如太陽公公為什麼晚上就不在了的問題,可以回答他下班了,但是千萬別說太陽公公生氣了、丟了,不在了這些瞎編的答案,童話也是以真實生活為基礎的,更不是為了敷衍孩子而存在的。 同時,對孩子的提問有時候千萬別想太多。比如,崔永元的女兒曾經問他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崔永元強忍尷尬,用各種童話、擬人角色向孩子講了講爸爸媽媽和愛的故事,女兒聽完若有所思地說,哦,這樣啊,我們班小明說他是從南方來的。 對待3歲以上孩子的“為什麼”??講實話、重邏輯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負責邏輯思維的左腦開始發育之後,他們的“為什麼”已經不僅僅是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表現了,更是他們心理和思維走向成熟的新起點。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為什麼”更應當引起家長的重視。我們的回答要儘量控制童話類、擬人化的答案,適當的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出發,給出更貼近實際、更遵從科學原理的答案。 首先要做到的是,無論覺得孩子的問題多幼稚、多好笑,都不要敷衍,而應儘量報以熱情,耐心地解答。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對話、回答孩子的問題,隨時隨地講實話是不二法寶。 有家長說了,說實話帶來的副作用咋辦呢,家長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比如打針疼這件事情,為了不讓孩子對未知的疼產生恐懼,可以使用類比方法,告訴孩子,打針的疼就和上次你從小板凳上摔倒地板上的疼差不多。這樣在說實話的基礎上,又消除了對未知的恐懼,可以說是個完美的答法了。 面對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規的問題,如果家長覺得一時難以回答,千萬不能因為要面子而不懂裝懂,或者刻意逃避,請老老實實地回答:“這個問題我也第一次遇到,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呢,要不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好嗎?”然後,順勢引導寶寶藉助書籍或網路等方式來尋找答案,並跟他一起學習。這樣做不僅可以鼓勵寶寶多動腦筋,而且還可以為他創造一個更加深入的學習機會,既培養了孩子的鑽研精神,又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 對待兩個年齡段“為什麼”的銜接和過渡 因為兩個年齡段“為什麼”的不同回答方式,加上孩子們對同一問題可能出現問過又再問的情況,有時候家長難免出現前後不一致的尷尬狀況,這種時候的處理原則是,請千萬不要糊弄、不要矇騙、不要假裝。 比如,有的孩子以前對肚子裡有個火車站這事深信不疑,但是後來他得到了一本《人體器官翻翻看》的科普書時大驚失色,他著急忙慌地翻著書問:“肚子裡的火車站去哪了,小精靈們去哪了?”家長告訴他,肚子裡真的沒有火車站,也沒有小精靈,肚子裡有的就是這本科普書裡講的內容,你小時候看不懂這樣的科普書,媽媽就只能用你能聽懂的方法給你講科學了,但沒有瞎講,小精靈就是消化液、火車站就是胃,然後一一對應著講講,孩子就明白了。 但是,值得家長注意的是,雖然3歲是大部分孩子左腦開始高速發育的界標,但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情況,有早有晚有差別,同時每個孩子對各類知識的接受和認知程度也是不同的。前面講過的方法都需要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去探索實施。

    對於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該如何應對。

    1、積極迴應 父母要用積極的方式去迴應孩子的問題,比如認真聆聽,用表情、動作等來表達對提問的重視。這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正反饋,激發孩子的提問和思考意識。

    2、引導孩子思考 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探索來找到答案,要經常對孩子說“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即使實在解決不了,也要嘗試去做,對於孩子的問題,答案對他來說不是至關重要的,重要的是求知過程。

    3、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否則孩子就會把父母當成他的問題百寶箱,而父母也總會有被問煩的那一天。自然科普書、《十萬個為什麼》以及網上的搜尋平臺等,都能成為孩子的知識庫。多讓孩子學會幾種自己去探尋真相的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將來進入學堂之後,也能讓父母省心不少。

    4、家庭小實驗 孩子提的問題,有很多是可以動手操作的,比如“種子發芽”,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種植一些小植物,既能讓孩子從自然中感受到生命成長的驚喜,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發現能力。 “十萬個為什麼”是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只要父母用心引導,孩子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你準備好應對孩子的問題了嗎?

  • 3 # 陽光下的小團團

    孩子總是問“為什麼”,是孩子有好奇心有求知慾的表現。表明孩子已經不滿足於肉眼觀察的事物了,想透過提問來對未知的世界做更深層次的探索。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問父母xxx的時候,由於某些原因,比如說正在忙,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問的問題回答不了……父母會很不耐煩的說“你哪來的這麼多個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好好的,就你問題多!”當時雖然年齡很小,卻明白自己讓爸爸媽媽不高興了,慢慢的就喪失了提問的興趣。以至於後面功課上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提問,生怕被罵……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我有過類似的不愉快經歷。現在自己做了媽媽,每每回想小時候的事情,都會一遍遍的提醒自己,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面對孩子的諸多“為什麼”,我們究竟該怎樣做呢?

    01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不論孩子在何時提問,請認真對待不要敷衍。如果因為當時比較忙,無法停下來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時,可以告訴孩子稍後會回答他,例如,“你問的問題很好,可是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能等我5分鐘嗎?我們一起聊聊你的問題”。

    而不論孩子的問題多麼可笑幼稚,不要以嘲笑和輕視的態度迴應孩子,請認可孩子思考並提問的行為,鼓勵他多思考。

    02 遇到自己也不會的問題,請正確面對

    有時候孩子問的問題,父母也不懂,回答不上來。有些父母為了面子,做不到大方承認自己不懂,要麼不懂裝懂,敷衍糊弄過去,敷衍不了時,就開始吼孩子“哪來的這麼多問題!”

    當孩子問的問題自己回答不了時,請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大大方方的告訴孩子“你問的這個問題,爸爸媽媽也不懂,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或者“我們一起試一下吧”。

    這樣既給孩子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榜樣,也向孩子傳遞了好學的好習慣。

    03 瞭解為什麼孩子會反覆問同一個問題

    孩子反覆問一個問題,很可能是當前的回答不能滿足孩子提問的好奇心,或者孩子有小情緒了。

    如果是因為父母的回答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那可以用引導式的回答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思考,例如可以問“你認為呢?”,“然後呢?”

    而如果孩子是對於日常的一些行為或安排反覆提出疑問時,請注意孩子的情緒,以免錯過一些細小的變化,反而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影響。比如,孩子不停的問“為什麼要去幼兒園”時,請注意瞭解,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經歷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以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最後,團團媽媽想說,孩子不停的問為什麼,是孩子善於思考的表現。切記當孩子不停的問“為什麼”時,請不要因為自己在忙碌狀態或者為了避免自己回答不了問題的尷尬,而敷衍孩子,或吼罵孩子。用溫柔的態度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鼓勵孩子多提問,在和孩子共同解答他的疑問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係和親子溝通。這樣等孩子長到叛逆期時,也會相對的好溝通一些。

  • 4 # 熊娃大變身

    買幾本10萬個為什麼回來。當孩子問你為什麼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一起在書上找答案,這不僅能夠給好在做好正確的回答,能夠從小培養孩子在書上找到的習慣,也能夠促進孩子的閱讀習慣和主動學習習慣。

    我們人類的天性,就是求知慾特別強烈,尤其是3歲以上的孩子最愛問為什麼?這時候就是促進孩子“主動學習的最好時機”,只可惜常常被我們很多家長給忽略掉了。

    有一天,我帶我兒子瀟瀟公園玩,天氣還不錯,心裡想著又是星期天,又能陪兒子玩,心裡一陣高興,於是突然詩性大發,整了兩句:

    "藍天似景,白雲如綢,金燦燦的Sunny,多美妙的一天啊"。

    我兒子斜著小腦袋瓜看我,好像挺疑惑,沒聽懂我說的什麼。就問我"媽媽,你說的白雲如綢是什麼意思啊?"

    我還在想到底怎麼給兒子解釋的時候。他又問:"你說這天為什麼一會下雨,一會出太陽的呢?"

    我突然來了靈感,想起以前給兒子買了一本《10萬個為什麼》,只是那時候兒子小,我也沒怎麼去研究,怎麼做親子閱讀,怎麼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之類的問題。隨手翻了幾頁然後扔到一邊了。

    被孩子這麼一問,我想起來那本書上的《10萬個為什麼》上有解釋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天空中有不同顏色的雲?我馬上蹲下來牽著兒子的兩隻小手說:"瀟瀟,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麼天會下雨,我感覺好丟人的,要是別人問我,我答不上來,那別人且不是要笑話你媽媽笨啊,對不對?"

    兒子點了點頭說:"恩,我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我媽媽可聰明瞭呢,要是他們問你,你也答不上來,那他們會說我在說謊的"

    我給兒子說:"那我們去找答案去"

    兒子說:"好,到哪裡去找呢?"

    我說:“走,我們回家,家裡有答案。”

    看得出兒子也特別想知道這個問題,也怕被別人說自己撒謊,所以有點小興奮的跟我一路狂奔回家。

    在家裡我一陣找,找了半天才在兒子的玩具箱底翻出了這本書,於是我就跟兒子一起讀了起來。

    為什麼天會下雨的解釋

    讀完這段後,兒子說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了,但是還是不明白這雨水是怎麼搬上去的?

    這時,聰明的瀟爸跑了出來說:"兒子!爸爸告訴你,雨水是怎麼搬上去的"。

    於是,就拿了一口鍋裝了點水,在電池爐上燒了起來,水蒸氣都還沒怎麼出來,我兒子興奮的抓住我的手大聲說:"媽媽媽媽,我知道怎麼搬上去的了"

    我問兒子:怎麼搬上去的啊?

    兒子告訴我說,爸爸燒水的時候,這水的霧(兒子不知道這個是水蒸氣)自己就飛上去了,就像是書上說的“搬上去”了。

    好聰明的兒子,突然感覺特別欣慰,自己的努力總算看到點效果。原來孩子的聰明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父母們精心呵護,用心栽培來的。

    我感覺這個星期天過得特別有價值,因為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好方法。不但能夠讓孩子自己主動學,而且這樣學習的方式,對知識的吸收更好。更不容易讓孩子忘記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Windows 10 Mobile再次宣告停止支援?